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饲喂赖氨酸增产鹿茸据报道,在长茸朝成年公鹿日喂赖氨酸12g、2岁公鹿日喂8g(拌入精饲料中分两次喂给)。经80天试喂,每头成年公鹿增产茸达1.88kg。饲喂赖氨酸增产鹿茸...  相似文献   

2.
马鹿包皮炎俗称“肿尿脐子”,这种病是成年公鹿中较为多见的一种外科病,该病在一般情况下造成包皮内粘膜面及其组织溃烂和坏死。尤其在每年配种季节里,由于公鹿之间相互爬跨或自淫,往往继发感染而导致成年公鹿死亡率增高,从而使鹿茸生产受到影响,经济上造成一定的损失。近年来,我场饲养的天山马鹿每年春天都有公鹿发生包皮炎。笔者在结合春季药物保定锯茸的同时,对所有  相似文献   

3.
本病因成年梅花公鹿在配种期性欲亢进,高度兴奋致使脑血管充血、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疾病。在实际工作中每年于配种期都有因激情而发生死亡现象,由于激情现象而发生的公鹿病俗称激情病。  相似文献   

4.
本市养殖户刘某在饲养梅花鹿41只,其中成年公鹿14只,成年母鹿12只,育成鹿7只,仔鹿8只。2012年7月26日清晨,发现3只4锯公鹿死在圈中棚舍内,还有2只大锯别公鹿出现呼吸促迫、流涎、两眼赤红等现象。请兽医诊断,认为鹿群出现了肠毒血症疫情。  相似文献   

5.
新品种荟萃     
东北梅花鹿⒈产地 原产吉林省双阳县,特产所繁育。⒉外貌特征 体型中等,体态秀美。成年公鹿体高95~105cm,体长100cm左右,体重135kg左右;成年母鹿体高80~95cm,体长75~90cm,体重75~85kg。夏季被毛为棕黄色或红棕色,冬毛为褐色,体两侧有白色斑点纵列,有黑褐色的背线。腹下、四肢及尾的内侧被毛呈白色。臀斑白色并围绕着黑色毛带。冬季公鹿颈部生有鬣毛。公鹿角一般4个杈,无冰枝。眼下有发达的眶下腺。⒊生产性能 1~10锯公鹿三杈茸平均鲜重3.24kg,成品茸1.2kg。母鹿16~18个月龄性成熟。成年母鹿的繁殖成活率为80%,双胎率2…  相似文献   

6.
青鲜、青干柞树枝叶历来是养鹿的优质粗饲料,但因割柞树棵子会影响柞树的生长,我们从1977年开始利用柞树叶青贮进行喂鹿试验.到1980年为止,共青贮了180万斤柞树叶,先后饲喂750只成年公鹿和182只育成公鹿,每只公鹿日平均喂量13~15斤,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调查2012年1月31日,东辽县疫控中心接到本县某鹿场成年鹿突然大批死亡的疫情报告。该鹿场存栏梅花鹿168只。其中,成年鹿122只,育成鹿46只;成年公鹿73只,经产母鹿55只,膘情较好。1月30日夜至31日,死亡成年鹿32只,其中公鹿23只,母鹿9只。据饲养员和管理人员介绍,1月29日鹿群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和饮水正  相似文献   

8.
一、病的发生及临床症状北安农场管理局红星农场35连共养梅花鹿200余只,分成五群饲养,即成年公鹿、成年母鹿、育成公鹿、育成母鹿分别组群,几年来鹿群一直很健康。一九七八年九月廿五日突然死亡育成母鹿1只,接着,每隔大约4—7天死亡1—2  相似文献   

9.
<正>1配种方案的制定和用品的准备在配种开始前,根据本场实际和育种目标,结合过去在选种选配效果方面的资料,事先选定并搭配好某只(某些)公鹿应与某些母鹿交配,制定好配种方案。因运作中常有意外,故应有数只后备种公鹿。通常,育种核心母鹿群用最好的公鹿配;一般繁殖母鹿群用较好的公鹿配,也可用一部分多余的最好公鹿配;初配母鹿用成年公鹿配;准备淘汰的  相似文献   

10.
脓肿是局部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引起脓肿的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化脓性球菌,此外,刺激性药物静脉注射时漏于皮下或误注也可引起脓肿。因梅花鹿胆小、抗应激能力弱,易挫伤而发生脓肿,以成年公鹿为多。2003年1月~5月,我区某养鹿场饲养的80多只梅花鹿,有7只发生脓肿,其中公鹿6只,畜主曾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无效,后求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鹿在圈养条件下,生茸季节是成年公鹿补喂精饲料(尤其是蛋白质饲料)最多的时期。近些年来,许多养鹿户为了在饲养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同样实现鹿茸优质高产,而利用尿素和鱼粉等饲喂产茸公鹿,收到了良好效果。1尿素和鱼粉的日喂量一般来说,花公鹿和马公鹿日喂尿素量均约占其干精料日量的1%,花公鹿为20~25g,马公鹿为25~30g,但是花公鹿的最大日喂量不超过30g,马公鹿不超过50g;花公鹿和马公鹿日喂鱼粉量均约占其干精料日量的10%,花公鹿为150~200g,马公鹿为200~250g。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桦川县畜牧局刘福英、郭振友、孙同秀三同志报道。我们在1983年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基础上,又于1988年4—9月份在桦川县横头河子种畜场鹿队,选择各方面条件均相似的6岁壮年公鹿24只、9岁成年公鹿23只、12岁老年公鹿28只。每个年龄组随机抽样分为试验组和对  相似文献   

13.
我县二鹿场鹿存栏800多头,1989年夏季发生本病死亡成年公鹿3头,当时没有确诊,1990年8月份又发病18头,死亡4头,经我站化验室检验及流行病调查和剖检,诊断为鹿溶血性大肠杆菌病。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近两年发病都是在夏季8月份左右,共发病26头,死亡7头,全是膘性好成年公鹿,发现血便即死亡。  相似文献   

14.
茸鹿是集群性很强的季节性发情动物,每逢配种时期,成年公鹿发生性兴奋,性活动异常剧烈。尤其壮龄者,经常爬跨同圈公鹿(特别是瘦弱的"受气鹿"),往往因鸡奸而致直肠壁发生程度不同的机械性损伤。在鹿群饲养管理不善,  相似文献   

15.
徐志辉  蒋洁 《饲料工业》1993,14(4):17-18
<正> 鹿茸为名贵中药材,近两年来价格坚挺,市场竞争激烈。为提高鹿茸产量,我们配制了增茸灵,在对梅花鹿饲喂试验获得成效的基础上,1992年在新疆又进行了马鹿饲喂试验。现将后者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鹿与分组试验于1992年3月15日至5月25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二团鹿场进行。供试马鹿为周岁、两岁公鹿各20头,成年公鹿26头,各年龄组随机均分为两组。 1.2 增茸灵及喂量增茸灵由江苏农科院制备。周岁公鹿每日每头用量按1.2个梅花鹿头份、两岁公鹿按1.5个梅花鹿头份、成年公鹿按2个梅花鹿头份分早晚两次混入精料中投给。试验组和对照组喂同一精料,对照组精料中不加增茸灵。 2.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1992年4月21日至7月10日,我们对新疆马鹿添加赖氨酸进行增茸试验,效果如下。从1990年生的54头公鹿中随机抽出28头为对照组,其余26头为试验组。从64头成年公鹿中,随机选出52头为对照组,12头为试验组。试验期共80天。在试验期,试验组成年公鹿每头日喂给赖氨酸12克,2岁公鹿每头日喂给8克,饲喂时与精料搅拌均匀,每日2次,其它饲料及管理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梅花鹿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其与梅花鹿生长性能的相关性,试验测定了68头成年吉林梅花鹿(公鹿36头、母鹿32头)的生长性能,并采集血液样本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再应用双变量Pearson检验进行生长性能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母鹿的血红蛋白含量、白球比、钙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鹿(P<0.01);母鹿的血小板数,碱性磷酸酶、淀粉酶活性,磷、总胆汁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公鹿(P<0.01)。公鹿的血小板数、总蛋白含量与体重、体高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鹿的血小板数与体重显著极正相关(P<0.01);母鹿的总蛋白含量与胸深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鹿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与茸重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成年梅花鹿公鹿与母鹿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血小板数和总蛋白含量与体重、体尺正相关,白细胞数与茸重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 立秋,是鹿最肥的时候,也是进入交配的季节。成年公鹿脖颈变粗,性情变凶,不安,不合群,频繁抵架,同性间相斗。9~10月发情旺期有较长时期的食欲减低。发情期常见病有三种:坏死杆菌病,肋骨抵断和公鹿普遍消瘦掉膘。20年来,从实践中摸索  相似文献   

19.
选用20头6~9岁的成年天山马鹿公鹿进行电刺激采精.采精前对公鹿采用鹿眠宝(2 mg/kg)、静松灵(3~5 mg/kg)、静松灵(2 mg/kg)+鹿眠宝(1 mg/kg)3种方法麻醉.结果表明:采用静松灵+鹿眠宝麻醉保定后,6头公鹿均可以正常采精,采出的精液品质可以用于人工授精.采用单独的静松灵麻醉保定后,6头公鹿电刺激采精除1头公鹿未能采下精液外,其它公鹿均能正常采精,其精液品质也可正常用于人工授精;单独采用鹿眠宝麻醉保定,7头公鹿电刺激仅3头能正常采精.  相似文献   

20.
<正>外貌特征白唇鹿的体形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成年公鹿体长140~160厘米,体重180~200公斤;成年母鹿体长130~140厘米,体重130~150公斤。尾巴是大形鹿类中最短的,仅有10~15厘米。头骨泪窝大而深。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故名"白唇鹿",为我国特产动物。成年雄鹿角的直线长可达1米,雌性无角。通体呈黄褐色,臀斑淡棕色,没有黑色背线和白斑。繁殖性能18月龄性成熟。繁殖周期为年产一胎,性成熟期公鹿为3岁,母鹿为1岁半。繁殖成活率4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