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杂交水稻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配制的22个具有高产潜力的杂交稻组合和对照汕优63,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试验小区单株粒重和产量性状边际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边际效应变幅范围为(37.9±17.6)%,变异系数为46.4%;单株穗数边际效应是影响单株粒重边际效应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每穗实粒数和每穗总粒数;探讨了水稻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的估测及从育种和栽培角度利用边际效应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量水平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汕优63和两优培九作对照,18个株叶形态较好的大穗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产量水平大穗型组合产量的差异主要受单株穗数差异的影响;(2)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 >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充实度>结实率;(3)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与产量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与产量正相关达显著水平;(4)单株穗数、千粒重和充实度与产量的偏相关为正,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在大穗的基础上,单株穗数的增加、千粒重和充实度的提高可以使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两系法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产量因素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选育产量因素高度协调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有必要对其穗料结构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24个两系法籼粳亚种间组合的产量因素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亚种间杂交稻单株粒重显著高于品种间杂交稻,24个组合中有6个组合与汕优63比有正向竞争优势;产量因素中,每穗总颖花粉,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粒重的遗传相关系数为正值并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金恢3号配组杂交稻的增产潜力,选用7个CMS-FA胞质不育系配制成的7个CMS-FA胞质杂交稻组合及对照汕优63为材料,分析金恢3号配制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及各构成因素在产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金恢3号配制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水平平均达7 877.8kg·hm-2,多数组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产量与每穗粒数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之间相关不显著;每穗粒数对产量形成起正向直接作用最大,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起较大的负向直接作用;利用金恢3号测配组合时,以选择具有一定有效穗数,千粒重不宜过大的不育系为宜。  相似文献   

5.
对24个籼粳杂交稻组合产量比较,结果以秀水11优92-1产量最高,比对照汕优10号增13.4%。考察主要农艺性状认为:半数组合的播始历期比对照短或相近,大部分组合株高超对照,单株有效穗比对照有增有减,每穗总粒数增幅显著,结实率和千粒重多数组合比对照下降。并对增产组合的遗传关系数和遗传通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实现新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提供依据。[方法]以汕优63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超级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性状和株叶形态进行分析。[结果]11个组合的产量均高于对照,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平均值均比对照低。有效穗数、穴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粒数、单穗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株型优势与产量明显相关,各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影响。红莲优6号、88S/747、Ⅱ优明86、88S/0293有明显的株型优势,增产幅度均在25%以上。[结论]超级杂交稻主要增产因子是穴穗重、穗粒数、单穗粒重、二次枝梗数、有效穗数和一次枝梗数,株型优势与产量有明显的关系,株叶形态符合"长、直、窄、凹、厚"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福建超级稻品种的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福建省超级稻品种的产量结构特征,选用福建省育成的经农业部认定的4个超级稻品种及对照品种"汕优63"为材料,分析超级稻品种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及各构成因素在产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4个超级稻品种的产量水平达10t.hm-2左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产量构成的共同特点是每穗粒数极显著多于对照;产量与单个构成因素间无显著相关,其中与每穗粒数的正相关系数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70.55%);产量与穗数、每穗粒数、粒重三者的乘积——库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超级稻品种高产的主导因素是具有大库容量,而大库容量主要依赖单位面积总粒数,单位面积总粒数的多寡则主要取决于每穗粒数。在栽培上,应在保持一定穗数基础上,注意培育大穗,以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8.
以汕优63和NAU30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两者的叶源量,结果表明:NAU303的剑叶叶源量大,较汕优63高179倍;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及最大光合速率均与叶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3和09561(P<001);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千粒重、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3,09701,09862和08530(P<001),而与结实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将68个杂交水稻的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共7项性状指标分别作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株高、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均达极显著水平。提出杂交水稻高产育种应保持高的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将千粒重控制在合适水平上。  相似文献   

10.
选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龙S以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Y58S和广占63S作母本,与农艺性状优良的4个恢复系配制12个杂交组合,研究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龙S的杂种一代单株产量显著超过对照威优46,比对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的增加,比Y58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较高,比广占63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穗数较多.2)龙S在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生物产量上的一般配合力值高于Y58S和广占63S,杂种一代表现有效穗多、每穗粒数较多和产量较高.3)龙S杂种一代在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充实度、千粒重和生物产量上表现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相似文献   

11.
The erect panicle(Ep) type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for japonica super rice in Northeast China and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hancing yield. The Ep type is considered to be a genetic ideotype resource to the japonica super rice group by virtue of its agronomic advantages such as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and biomass.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and planting density conditions on yielding performance regarding panicle type(PT) using th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an Ep variety Liaogeng 5 and non-Ep variety Wanlun 422. The genetics underlying the Ep type proved to be robust not only for panicle-type optimization but also plant height, panicle length, flag leaf length and seed density. We also found that regardless of nitrogen and density, correlation between harvest index(HI) and plant height was not significant in Ep type whatever the nitrogen and density. The application of Ep type provides a potential strategy for yield improvement by increasing biomass through HI maintainable in rice.  相似文献   

12.
沈阳地区高产水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群体存在穗粒矛盾.穗数与产量间关系呈抛物线形,在辽宁沈阳地区水稻每公顷最适穗数在 3.0× 106~ 3.8× 106之间.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与产量均呈直线线性相关,但增产效果不同.北方寒地稻区水稻实现高产的有效育种途径是稳穗增粒或穗粒兼顾.  相似文献   

13.
辽宁水稻籽粒在穗轴上分布特点及其与结实性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以辽宁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系)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以分为高、中、低产3种类型,穗数是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相反,千粒重无显著变化;高产品种生物产量高于中、低产品种,高、中产品种经济系数高于低产品种;产量与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着粒密度及经济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每穗粒数关系最密切,而每穗粒数主要由二次枝梗粒数决定,其次是着粒密度和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与整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四川成都地区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 3 年(2006~2008 年)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关系密切,对于不同的品种类型,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在10.5~11.25 t/hm2的产量目标下,通过中小苗三角形条栽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关系,且与穗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合理制订高产栽培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物质生产与氮素积累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明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栽培下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动态特征,为陕西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玉米品种陕单609为材料,设置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3个栽培处理,于2013—2015年在陕西灌溉春玉米试验站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玉米产量等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叶面积指数与SPAD值、产量构成特性。【结果】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玉米籽粒平均产量分别为11.1、13.1和16.1 t·hm~(-2),与普通大田栽培(对照)比,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籽粒产量增加18.0%和45.1%;穗粒数和千粒重低于对照,而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高于对照,单位面积较多穗数,是玉米高产潜力的关键。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群体收获指数也显著高于普通大田栽培。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较对照增加18.5%、41.8%和20.5%、24.5%。春玉米吐丝后,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量对籽粒产量贡献率较对照提高10.0%和20.1%;氮素积累量对籽粒氮贡献率较对照提高30.2%和61.6%。相关分析显示,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8;r=0.927)。春玉米花后,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显著高于普通大田。【结论】与普通大田栽培和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春玉米吐丝后生物量积累和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维持叶片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是其实现春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在陕西灌区春玉米生产中,在筛选耐密品种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强化氮肥分次追施,保证高产玉米吐丝后期对氮素的需求,实现春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甜高粱杂种优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分析,同时,分析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以及分子遗传距离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行性,为甜高粱的种质创新和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8个甜高粱不育系为母本及8个甜高粱恢复系为父本配制64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后代进行2年的性状调查,包括:出苗至开花日数、生育期、株高、穗长、茎粗、分蘖、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单株重、生物产量和含糖量。分析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分子遗传距离以及配合力、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各性状的中亲优势由强到弱分别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千粒重、茎粗、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其中,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等性状为负优势。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由强到弱的顺序基本相同。配合力分析表明,每个性状中,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差较大,且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有很大差异。大多数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穗长、千粒重、分蘖以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为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为极显著正相关,至开花日数与特殊配合力为显著正相关。亲本间的表型遗传距离为2.86—6.82,分子遗传距离为0.50—0.96。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茎粗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大于表型遗传距离,其中,生物产量、单株重、穗长和茎粗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为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所有性状中,与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较高,而含糖量和分蘖的杂种优势较低。在杂种优势预测上,利用亲本的配合力可有效预测杂种优势,预测效果优于遗传距离。与表型遗传距离相比,分子遗传距离对杂种优势的预测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Ⅱ优航2号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设计基蘖肥与穗肥的不同施氮比例,对超级稻Ⅱ优航2号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超高产栽培水稻总颖花数的增加主要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多,超高产栽培水稻产量的显著提高主要是库容量的显著扩大。(2)超高产栽培水稻群体无效分蘖和无效叶面积少,群体源库协调。(3)超高产栽培水稻根系活力、光合能力在孕穗期、齐穗期均高于普通高产栽培水稻,超高产栽培有利于水稻生育中后期有机物的积累。因此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途径是:(1)在一定穗数基础上,通过主攻大穗扩大库容;(2)培养健壮个体,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粒叶比,协调源库关系;(3)提高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8.
超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对7个冠层形态性状具有一定差异但又具有较高产量水平的杂交稻组合与对照组合汕优63的光合形态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比对照显著增产的4个组合具有以下光合作用优势:在每穗粒数增加、库容扩大的基础上,剑叶长度增加、叶角较小,冠层各部光的分布比较均匀(消光系数小); 在孕穗末期、抽穗后10 d和抽穗后30 d的光饱和光合速率及抽穗后10 d的群体光合速率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抽穗前茎鞘中能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并能有效运转至籽粒。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泰丰优组合在漳州2010—2011年晚稻区试中表现增产的原因,分析泰丰优组合与对照种博优253的特征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比较两类组合的差异。结果表明,泰丰优组合比对照种博优253增产达2.97%以上,名列前茅;平均生育期比对照种迟熟2 d左右;中感稻瘟病以上,抗瘟性强于对照种;米质外观优,与对照种相当;具有良好的株叶型态,优于对照种;泰丰优组合属于大穗大粒型组合,博优253属于多穗小粒型组合,泰丰优组合通过大穗大粒来弥补穗数不足,获得比博优253高的产量。同时对适合漳州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的三系杂交稻选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