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郁南县连滩镇新胜居民委员会<简称四街>,是一个圩镇半商半农的居委会。全街共有居民467户,1965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有215户,943人。有耕地261亩,其中水田201亩,256个劳动力。其中有63户种植蚕桑140.1亩,已养蚕43户,投产桑91.8亩。蚕桑占耕地面积的53.7%,是一个近年发展起来的蚕桑生产新基地。桑园面积虽少,但干群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很高,向高产、优质、省力的方向建设蚕桑高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
<正>如东县凌民乡共有21个行政村,185个村民小组,3.45万亩耕地,7513户,2.3万人.全乡现有桑田面积5000亩,占耕地面积的14.4%,有桑田300亩以上的蚕桑重点村9个,其中一个村超千亩,2713户从事蚕桑生产,户均桑田面积1.84亩.1994年全乡共发种1.2万张,产茧410吨,农民茧款收入达720万元.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情况顺德县均安公社是以鱼塘、蚕桑生产为主的经济作物产区.全社耕地面积5433l亩,其中鱼塘30110亩,桑地13078亩,柘地7447亩,其它作物杂地3696亩.桑地在总耕地面积中占24%,是蚕桑生产的老主产区.六十年代亩产茧只有100多斤.七十年代各级重视蚕桑生产,落实种植面积,实现桑、蚕良  相似文献   

4.
合水镇高塘村是我县蚕桑生产重点村之一。全村有15个自然村,522户,2694人,耕地面积2514亩,其中早地676亩,人均耕地面积0.933亩。该村于一九七七年开始种桑养蚕,到一九八七年,全村有470户养蚕,养蚕户占农户总数百分之九十一,桑地面积480亩,蚕桑收入二十九万元,占农业总庆入  相似文献   

5.
和平桥乡处于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区,海拔300~700米,有7个村,89个合作社,2655户,其中养蚕户2188户.耕地面积12172亩,其中田587l亩,土6301亩,有林地11000亩.荒坡地6771亩,人平耕地1.37亩以上.且土多田少,农业人口8901人,剩余劳动力丰富.由于栽桑养蚕见效快,综合效益高,能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农民有栽桑养蚕的习惯和技术,广大蚕农都把生产蚕茧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路子,因而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较高,不少的村干部要求将所在村建成蚕桑生产重点村,社干部要求将所在社建成蚕桑生产重点社,农户也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我们注重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合理调整农村产业布局,不断完善蚕桑生产责任制,强化服务体系,加强了蚕桑重点基地的建设,促进了蚕桑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县现有桑园11.6万亩,蚕农100422户,户平承包桑园1.16亩,其中承包桑园1亩以上的57016户,67280亩,占58%;2亩以上的12590户,27840亩,占21%;3亩以上的4439户,14560亩,占10.5%。蚕茧总产连续七年居全省首位。  相似文献   

7.
诸暨县永宁乡是蚕桑重点区,这个乡自然条件优越,永宁江横贯全乡,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发展蚕桑生产.该乡8个村,1626户6779人,现有耕地面积4810亩,其中桑园面积797亩,占总耕地的16.6%,原有养蚕户640户,占总农户数的39%,全年蚕茧产量596担.1984年冬以来,这个乡的养蚕户在石砩村的黄碗林带动下、自愿结合、创建了我县第1个民办的蚕丝绸生产联合体——  相似文献   

8.
一、发展的良好势头宜宾县人口众多,幅员广大,发展蚕桑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有27个乡镇,93万多人,总面积为3030平方公里,人均5亩多;有耕地面积164万亩,其中:田81.23万亩,地82.8万亩,人平占有土地面积为1.8亩.前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致使全县蚕桑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990年以后,县委、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才使蚕桑生产出现了新的转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相似文献   

9.
惠阳县马安区马安乡的上角村、是马安村的一个自然村。地处东江支流西枝江下游的河畔。全村有24户,153人,耕地面积163亩,其中水田56亩,坝地107亩。今年全村有21户从事蚕桑生产,占农户89.5%,桑园面积62.1亩,其中老桑38.9亩,新桑23.2  相似文献   

10.
一、洪合乡蚕桑生产概况洪合乡是嘉兴市郊区蚕茧重点乡,全乡有13个村,222组,养蚕户数达4200户,占总户数87.8%。现有专桑面积8333亩,其中可采桑7800亩,占总耕地面积22.32%,桑园承包到户后蚕桑生产稳步发展、蚕茧逐年增产。二、试点的成绩以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正>射阳县特庸镇地处射阳南大门,近邻盐城郊区,共6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11 983户,36 817个人口。全镇现有耕地面积63 750亩,其中桑园面积3.6万亩(成林桑园3.2万亩),用于培育桑苗的苗圃地3 000亩,蚕桑面积占耕地面积61%,全镇90%的农户从事养蚕育苗等生产。"千叶牌"桑苗销往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越  相似文献   

12.
泉水公社(土並)山大队共有19条自然村,26个生产队.全大队592户人家,总人口2802人,劳动力1104个.总耕地面积4189亩.其中水田1905亩,旱田787亩,坡地1497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恢复蚕桑生产,去年产茧259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桑园面积由去年261亩至今春扩大到360亩,养蚕户也由314户增加到396户,其中种桑一亩以上的有218户,2亩以上的有63户.全大队的桑地以地界桑为主,只有少部分是密植桑.今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桑树生长茂盛,蚕桑生产形势非常喜人.到6月30日止,已收茧的蚕种541张,产茧218.9担,预计今年产茧可达450担,为实现千担茧大队将迈出可喜的第一步.今年上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连州区万车乡万北村地处万车河岸,全村有耕地面积182.7亩,其中水旱田面积145.7亩,旱地面积37亩,全村有人口217人,32户,是个人多田少的地方。1984年农业生产值8576元,其它副业收入11560元,人平收入652元。全村桑地面积79亩,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去年饲养蚕种547张,收入蚕茧款64616.59元,平均亩产值817.93元,蚕桑收入占农业收入的74.64%,占人平收入的65.87%、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于1987年11月中旬对时码乡桑灯村的蚕桑生产责任制进行了完善试点。时码乡桑灯村是1984年新发展的一个蚕桑重点村,有301亩桑园,占耕地面积的15%。栽桑当时,由于思想基础不够牢,工作不够细,因此,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1.承包不适当。全村189户承包桑园303亩,虽然户平已达1.6亩,但1亩以下户和缺乏劳力、房屋、技术等基本承包条件户还占一定比例,不利于分类指导和发挥规模效盖。2.桑园夹种多,不合理间作严重。个别蚕户为扩大行间搞夹种,隔一行抽一行桑。3.个别农户在桑园内取土建房。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导致了桑  相似文献   

15.
章俊文  刘宁 《四川蚕业》2000,28(3):57-59
<正> 龙蚕镇位于蓬安县南面,辖16个村,141个合作社,4269户,16870人,耕地面积15800亩,其中旱地7800亩。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到七十年代末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成为了全国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1979年因发展蚕桑成绩突出荣获过国务院嘉奖,当时全镇有桑树175万株,养蚕4568张,产茧14.45万公斤,蚕桑收入48.84万元。八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16.
阳春县岗美华侨农场潭水分场十一队,共有职工45户、92人,耕地面积340亩,其中:水田210亩、早地130亩。该队根据国家计划经济需要,于八一年冬开始,按本队的具体条件,积极发展蚕桑生产,自从当年取得成功后,坚持巩固发展这项经济作物。今年他们继续发扬几年来的成功经验,并采取几项得力的生产措施,从而,使蚕桑生产效益大大提高,获得蚕茧较大幅度增产。该队  相似文献   

17.
宜黄县潭坊公社,是一个只有5个大队、32个生产队,999户,5228人,1805个劳力的小公社。全社有耕地面积10077亩,其中水田9860亩,旱地217亩,人平占有耕地1.92亩,可利用于发展蚕桑生产的沿河洲地及红壤丘陵不下千余亩。  相似文献   

18.
<正> 南通县五总乡环港村,位于县城北面的九圩港河畔。全村有15个村民组,461户,1585人。湖桑面积851亩,占耕地面积46.4%。养蚕户444户,占总农户的96.3%,户均桑田1.92亩。其中,1亩以下的77户,1~1.99亩的184户,2~2.9亩的120户,3亩以上的63户。1985年以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认真分析本地的自然地理优势,引导群众积极发展蚕桑生产。他们注重适度规模经营狠抓桑树基础建设、养蚕设施和科学技术的贯彻。四年来,年年栽植新桑,全村新发展湖桑703亩。使83%以上的农户承包桑田都在1亩以上。由于这个村承包桑田规模适度,生产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掘,经济  相似文献   

19.
<正> 盐边县健康乡西牛村早谷组,地处县城东2公里的大山区,全组共有耕地面积347.9亩,其中田247.9亩,地100亩,463人,农户128户,人平耕地仅有0.75亩。土质肥沃,但常年干旱,除生产粮食外,副业收入主要是蚕桑。该组在1982年前,只零星栽了些桑树,由  相似文献   

20.
江山县四都乡水滩头村共137户,507人,有粮田542亩,桑园300亩.1985年农业总收入约28万元左右,其中蚕茧款收入11.46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全村127户栽桑养蚕,1985年户均产茧210公斤,产值836.4元,年蚕桑收入超千元的有38户,其中超2千元的有6户.该村发展蚕桑生产后,人均收入超过450元,比三年前增1.2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他们的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