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初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兄弟乡(镇)蚕病综合防治模式,结合临歧镇蚕桑生产实际,制定了临歧镇“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并在3个蚕桑重点村进行示范推广2年,取得了初步效果.该技术模式主要包括:实施桑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全村环境统一消毒,改进蚕前消毒方法,加强蚕期消毒防病,加强桑园肥培管理,精心饲养小蚕,加强提青分批,及时做好“回山消毒”等.  相似文献   

2.
鉴于淳安县蚕病预防技术体系不够完善、蚕病控制困难、蚕桑生产难以稳产高产的实际情况,从2010年开始,淳安县采取了严格桑树害虫防治、强化桑园肥培管理、改良养蚕技术措施、突出养蚕前蚕室蚕具消毒、注重蚕期消毒防病工作和合理调整养蚕布局等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平均上茧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茧层率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环江县蚕病发生的主要情况,分析该县蚕病发生的气候、环境和蚕农管理方面等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养蚕设施、加强消毒防病、合理规划生产安排、加强桑园管理、落实综合防病技术措施等对策,以期为该地区蚕桑病害防控,蚕桑生产技术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蚕病的早期预测及正确诊断是蚕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如能做到正确的早期预测,就能有的放矢地去预防蚕病,尽可能地减少蚕病发生.只有做好了正确诊断,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时地扑灭蚕病,将蚕病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当前农村大面积蚕桑生产中的蚕病防治工作还处于比较被动、盲目的状况,当蚕病大量暴发流行时再采取防治措施已经晚了.所以,广大蚕农及蚕桑技术人员希望能进行蚕病的早期预测及掌握正确的诊断技术.在此,笔者根据在教学及生产实践中的体会,并结合前人的经验,就蚕病的早期预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介绍常规的诊断技术,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江苏省蚕桑学会蚕病学组于8月19日至20日在吴江县召开了“农村夏秋蚕期蚕病发生情况及其防治座谈会”。座谈认为:从全省的情况来看,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及农户养蚕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对蚕病的防治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适应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以分散饲养为特征的消毒防病技术体系正在形成。1985年以来,全省春蚕和夏蚕的传染性蚕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估计春蚕传染性蚕病的损失率已下降到3%以内,夏蚕已下降到5%以内。但中秋、晚秋蚕期传染性蚕病的危害仍很严重,损失率仍在10%以上,有的市县达20%以上。中晚秋蚕期蚕病率之所以明显高于春、夏蚕期,与会代表从近几年来农村养蚕的防病消毒技术、饲育蚕种及饲育条件的实际情况展开了讨论与分析,认为  相似文献   

6.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一个大敌。近年来,蚕区干部群众对蚕病的防治取得了一些经验,减少了蚕病的发生,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把养蚕消毒说成是“洋框框”,使得有章不循,蚕病的预防工作流于形式,以致有的地方蚕病仍然威胁着蚕茧生产,特别是脓病、僵病和空头型软化病,在一些地区还比较严重,现仅就我省的情况,对蚕病综合防治方面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蚕病是农村蚕茧生产的大敌,尽管消毒防病年年讲,季季抓,但蚕病的威胁还是不断出现.针对合肥地区蚕桑生产时常暴发以家蚕血液型脓病为主的各种蚕病的特点,安徽省蚕桑研究所会同肥西县蚕桑站联合申报了合肥市科技局重点项目,力争通过蚕病防治技术普及与推广手段解决蚕病威胁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防治家蚕蚕病,促进忻城县蚕桑产业稳定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忻城县家蚕蚕病发生情况,对家蚕暴发蚕病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忻城县发生的蚕病种类较多,老蚕区有病害加重发生的趋势,原因主要有蚕农消毒防病意识不强,相关综合治理制度还未制定实施;蚕房使用和饲养方法不规范,建议树立小蚕共育户正确经营理念,增强蚕农消毒防病意识;对蚕农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饲养水平;依照法规规范小蚕及蚕种生产,以示范区推广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1994年宜黄县蚕病调查与防治措施熊怡文(宜黄县农业局麻桑办)蚕病是制约蚕桑生产的主要因素。蚕农往往想养蚕,但怕养蚕。怕养蚕主要怕蚕发病。为此,调查分析蚕病造成的损失和发病原因,寻求蚕病发生规律,为蚕病防治找出对策;对我县实施第二期蚕桑工程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盐城市蚕病的发生情况作了初步概述,对蚕病的综合防治从技术及社会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达到蚕桑安全生产和蚕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小莉 《北方蚕业》2006,27(3):71-72
桑蚕病害的传染病源主要来自患病的蚕和被污染的环境及桑叶,因此,必须严格做好消毒工作(包括对桑园病虫害的防治),协调好大田用药和蚕桑生产的关系,避免农药中毒发生。桑蚕病害是一种传染性强,危害重的蚕病,应以预防为主,切断病害传染途径,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蚕药是蚕桑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蚕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蚕茧的产量与质量,甚至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成败.我市虽然是蚕桑的零星产区,但各种蚕病都有发生,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等危害严重,如2001年中秋,我市的重点蚕区棠溪乡就有50%以上养蚕户的蚕发生蚕病,造成蚕茧减产15%,有些养蚕户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和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蚕病的流行与蚕农的消毒防病,天气环境,蚕品种等因素有关,但蚕药的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蚕农反映现在的蚕药质量差,有的根本就无效,蚕药市场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3.
"病毒治"对家蚕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为常见危害又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在我国往往造成大面积暴发,直接影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及蚕农的经济利益.目前生产上常见的病毒病有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浓核病.养蚕生产上防治病毒病的技术措施主要是蚕室蚕具及环境的消毒、蚕体蚕座消毒、淘汰病蚕、饲养抗病品种、加强饲养管理等,用添食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的研究也很多,但迄今为止尚未研制出十分有效的防病毒病药物.鉴此,山东农业大学、苏州大学和山东宁阳蚕用化工厂共同合作,经过多年的研究研制出一种新型蚕药"病毒治".笔者对其防治及治疗效果做了实验室试验及生产上的试验调查.  相似文献   

14.
<正> 《实用蚕病学》由浙、川、江、广四省蚕桑研究所和院、校蚕病专家撰写,介绍有关蚕病基本知识.蚕病发生规律、蚕病的诊断识别、防治方法与检测技术等,内容系近几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经生产检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原虫寄生引起的,是良种繁育威胁最大的传染性蚕病。该病不仅在蚕期能互相传染,而且可以通过蚕卵,由上代传给下代。目前,世界各国均将微粒子病列为检疫对象。因此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是稳定蚕桑生产的重要措施,应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切实加强蚕种生产的管理,严格检验制度。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丝茧育蚕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祝全 《中国蚕业》2010,31(3):75-76
介绍了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蚕病措施,即通过加强桑园培管、生产优质桑叶,改进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抓住重要环节、精心饲养小蚕,突出关键技术、着力养好大蚕等具体措施,控制蚕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蚕病综合防治刘林祥(永新县蚕桑贸工农开发公司)香病对生产威胁很大,蚕病的发生原因很多。主要有:①消毒不彻底,药量不够,②病委及香沙处理不当,③前后养蚕间隔时间短,④蚕儿饲养期操作不规范,⑤气候因素给病菌带来了适宣繁殖条件.③饲养不科学削弱蚕儿对病的抵...  相似文献   

18.
浦月霞 《广西蚕业》2005,42(2):20-22
白僵病是广西蚕区经常发生的蚕病,给蚕桑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本从多方面分析了白僵病发生的原因,并阐述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成仙球 《蚕桑通报》1995,26(1):54-56,41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刍议江西上饶地区蚕桑工程办公室成仙球人们从事栽桑养蚕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原料茧,但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多种的病原体侵袭,导致发生程度不同的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目前蚕的发病率大...  相似文献   

20.
关于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刍议成仙球(上饶地区蚕桑工程办公室)人们从事栽桑养蚕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原料茧,但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多种病源体的侵袭,导致发生程度不同的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目前蚕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