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典型草原蒸散特征的影响,通过野外测定,研究了水平沟、鱼鳞坑和封育3种恢复措施下草原的蒸散特征,发现棵间蒸发量在各措施下差异不显著。当地5种主要牧草---长芒草(Stipa bungean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冷蒿(Artemisia frigid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的平均蒸腾速率在水平沟措施下最大,封育草地次之,鱼鳞坑最低。棵间蒸发量与地上20 cm处气温和0~40 cm土壤含水率明显正相关,蒸腾速率与土壤0~15 cm温度和0~40 cm含水率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封育、鱼鳞坑和水平沟措施实施5a后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通过野外测定,发现水平沟和鱼鳞坑措施下群落物种数较封育草地增加,但1a生物种及杂类草的重要值上升,而一些饲用价值较好的牧草重要值降低。鱼鳞坑植被盖度最高,封育草地最低,地上生物量为封育草地最高,水平沟最低。鱼鳞坑和水平沟群落的相似性较高,但均与封育草地植被有一定差异。物种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鱼鳞坑最高,水平沟居中,封育草地最低,生态优势度则相反。说明,水平沟和鱼鳞坑整地5a后植被仍处于恢复阶段,3种措施下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其中,鱼鳞坑措施下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最大,水平沟和封育草地的群落稳定性接近。  相似文献   

3.
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田防护林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等重要作用,通过探 讨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的科学规划等提供参考和指 导。【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疆杨农田防护林,测定防护林不同距离处的风速、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 壤含水率及玉米产量,分析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结果】随着与防护林距离的增加,风速呈现先升高、 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距林带 1 H(防护林树高)处风速最大,5 H 处风速最低,整体上风速比对照点降低 38%;0.5 H 处空气温度最低,5 H 处空气温度最高,3~10 H 处的空气温度变幅度较小;空气湿度呈现先降低、 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0.5 H 和 5 H 处空气湿度较高,空气湿度比对照点增加 5.1%;林网内的土壤含水率 先增加后减小,0.5 H 和 1 H 处土壤含水率最低,5 H 处土壤含水率最高;0.5 H 处玉米平均株高比对照点降低 102 cm,产量比对照点减少 26.3%,整体上林网内产量提高 8.8%。【结论】宁夏平原新疆杨防护林对小气候因 子的影响随防护距离的不同存在变化,整体上具有降低风速和空气温度、提高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率、提高玉 米产量的作用,建议提高农田林网化率,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4.
马红彬  谢应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067-18069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测定并分析了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鱼鳞坑、水平沟和封育3种恢复措施实施5年后土壤0~40、40~100 cm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持水性、水分有效性和水分盈亏状况。[结果]鱼鳞坑、水平沟措施下土壤容重变化不大,但土壤黏粒含量、毛管孔隙和持水性下降,水分有效性和水分盈亏状况改善。[结论]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可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但使土壤持水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垫地方式下封育5年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数量以鱼鳞坑中最多,封育中最少.重要值相对较高的物种有西山委陵莱(Potentilla sishanensis)、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m)、长芒草(Stipa bungeana)等.丰富度指数表现为上坡水平沟==鱼鳞坑〉封育.中坡和下坡鱼鳞坑〉水平沟〉封育.Simpson均匀性系数表现为中坡水平沟〉封育〉鱼鳞坑,上坡和下坡封育〉鱼鳞坑〉水平沟.Menhinick多样性系数表现为下坡水平沟〉封育〉鱼鳞境,上坡和中坡鱼鳞坑〉水平沟〉封育.  相似文献   

6.
韩丙芳  马红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33-1934,1961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双环法测定了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鱼鳞坑、水平沟和封育3种恢复措施实施5年后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结果]鱼鳞坑、水平沟措施使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显著增加,这与地表干扰导致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增加有关。水分入渗过程适合用Philip入渗公式模拟。[结论]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可提高土壤水分入渗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退化天然草地改良对草地生态恢复和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进行了封育、施肥、地表不处理补播、带状划破补播和水平沟整地补播改良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各改良措施均可使草地植物群落结构优化,可食牧草数量、产量及草地载牧量增加.改良后,土壤0~20cm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的质量分数均有所上升.综合考虑各改良措施的实施难易和效果,封育和带状划破补播可为该区典型草原首选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封闭的内陆湿地安固里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湿地退化对植被、小气候、土壤生态因子的影响.封育沼泽、放牧沼泽地、退化沼泽地3种类型湿地植被的群落依次向旱生结构过渡,群落多样性特征降低,封育是恢复湿地植被的可行措施;退化湖泊裸地较草地、沼泽地具有温差变化大、空气湿度小的特点,其气候调节能力降低,土壤盐度高,易于发生"盐暴"现象.  相似文献   

9.
2017年-2019年在祁连山东段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实施区调查研究了生物多样性、植物生长环境和森林火险等级变迁。结果表明: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实施造林封育后,植被盖度、生物量、群落高度、地表土壤相对含水量、地上1m处空气湿度和森林火险等级随着封育年份的增加而提高;物种数量、地表温度、地上1m处风速和光照强度随着封育年份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区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固定沙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的含量高于以草本为主的天然草地和撂荒地,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刚好相反;植被对表层0~20cm土壤养分的影响大于下层20~60cm土壤,植被作用下土壤养分向表层富集;采用柠条进行退耕还林,能够充分发挥其根系特性,有利于改良深层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1.
营林与森林小气候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阐述了森林小气候研究的历史沿革及研究进展,从林木气候生态型、整地及树种选择等方面综述了营林与森林小气候的关系,以期为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地区的灾后重建、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科学营造森林、维护生态平衡提供气象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行间生草对葡萄园微气候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为材料,研究了行间生草覆盖对葡萄园微气候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赤霞珠生产园行间播种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可起到平稳地温、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葡萄园生草可使地面最高温度降低5.7~7.3℃,地面温度日较差降低6.7~7.6℃,树冠内空气温度日较差提高1.1~2.4℃,也可使不同土层温度有所降低,这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行间生草可使果实还原糖含量增加,含酸量降低,使葡萄酒中pH值、花色素苷、单宁含量升高,酒体颜色加深,结构感增强,其中以播种紫花苜蓿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At latitudes north of the Arctic Circle the diel range of sun altitude declines progressively, reducing the frequency of temperature inversions over level, unshaded ground in summer and extending the frost-free season. North of about 70 degrees north, the potential number of inversion-free days increases rapidly with latitude; this ameliorates the microclimate close to the ground-the zone to which terrestrial organisms are increasingly restricted in higher latitudes. The relation between screen and ground-surface temperatures differs north and south of about 70 degrees north; north of that latitude there are progressively more frost-free days than would be inferred from screen temperatures, were no allowance made for this latitude-dependent change.  相似文献   

14.
杭州城市园林绿化对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园林绿化对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杭州的夏季,经过园林绿化后,气温能降低0.7℃、最高可降2.3℃、相对湿度提高4%、最高可达15%;冬季阴雨天气时没有降温作用.没有绿化的主街是个热源,经过绿化的小区比主街低0.6℃.良好的行道树具有降温作用,能降低0.5~1℃,相对湿度提高4%.不同的植物类型降温作用有差别,总的说来,树冠高大、枝叶浓密的降温作用大,乔木的降温作用大于草坪.植物表面的温度低于人工下垫面,夏季可降低4~8℃.在晴朗的夏季绿化降温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大棚小气候环境对翠冠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针对翠冠梨大棚小气候环境栽培条件下梨树温度、湿度环境因子对梨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为翠冠梨大棚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地小气候对葡萄与葡萄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陕西渭北高原的山地(海拔1 152 m,1 096 m)和平地(海拔818 m)酿酒葡萄园的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等小气候因子,调查了各试验点葡萄物候期、产量因素、植株生长量等生长特点,并经单酿试验对葡萄酒进行了成分分析及感官鉴定。结果表明,温度、≥10℃活动积温均为平地高于山地,山地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相对湿度5~8月呈递增趋势,之后有所下降,各点差异不明显。海拔最低的平地葡萄园总日照时数最少,海拔较低的山地葡萄园则最高。总降雨量山地大于平地,在山地上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平地的物候期较早,单株产量较高。植株生长量和果实糖酸比,平地葡萄园大于山地,在山地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单宁含量山地高于平地。山地葡萄酒感官质量显著优于平地,而山地上又以海拔较低处的质量优于海拔较高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了我国日光温室的发展历程,将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探索发展阶段及21世纪的快速发展阶段。从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控、小气候变化规律、小气候模拟、温室内小气候与外界的关系、小气候预报、小气候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小气候调控等7个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从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需求、农业气象业务发展需求、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等方面,提出立足防灾减灾的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测预测技术研究、立足气候资源优势的小气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立足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的小气候定量分析评估技术研究、立足节能降耗和低碳生产的小气候调控技术研究等,将是未来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8.
用多个热敏电阻温度计对准格尔旗五道敖包坡梁地不同部位离地面30,80,150cm的气温进 行测定,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中,同海拔高度南坡的温度较北坡高,有的高出0.3-0.5℃。近 地面30cm的日平均气温一般高于150cm,有的位点白天温度平均高1.0℃,尤以光照条件好地方明 显;而夜间近地面的温度相对较低。地形影响到温度差异,同时影响到降水的重新分配,进而将影响 到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果麦间作系统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果麦间作系统内小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利用KS4000手持气象站和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对环塔里木盆地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系统中小气候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果麦间作系统对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量和散射辐射量均有一定的减弱作用。果麦间作系统小麦冠层风速、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相对湿度明显增大,在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系统中具有相同的趋势。可见果麦间作栽培模式是一项改善田间小气候,有效防治环塔里木盆地一带常出现的干热风、浮尘和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的重要措施,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夏季室温26和28 ℃温控床垫在20、23、26及29 ℃ 4个调节水平时,人与床垫接触界面温度、被褥微环境温度和主观热反应方面的差异性,以及获得温控床垫适宜的温控范围。结果表明,温控床垫部分调节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室温时,温控29 ℃分别与23和20 ℃存在显著差异。室温26 ℃温控23和26 ℃时,被覆躯体处于舒适水平,室温28 ℃温控20 ℃时,被覆盖躯体处于中性水平。室温26和28 ℃,接触界面舒适的温度分别为31.9~32.5 ℃和32.3~32.8 ℃;被褥微环境舒适的温度分别为31.45 ~ 32.00 ℃和31.8 ~ 32.35 ℃;床垫适宜的温控范围分别为21.6 ~ 24.6 ℃和18.3 ~ 20.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