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鱼三层刺网分布于辽宁省桓仁县等地,网具长带形,作业时若干片网连成一列,敷设于鱼类经常栖息洄游的水域,依靠浮、沉子作用垂直张开,使鱼类刺入网目或缠裹在网衣兜中而达到捕捞目的。这种网具作业场所广泛,深水、浅水、静水、流水、冰下均可作业,是桓仁县浑江水库春季捕捞公鱼的主要网具之一。每片网日产20—50kg,最高160kg。一、网具结构公鱼三层刺网由不同网目的内、外网衣装配而成。网目尺寸依据捕捞对象的个体大小而定。浑江水库公鱼三层刺网的内网衣目大17—26mm。其中目大26mm 网用于捕捞早春首批上溯产卵的2龄公鱼;目大20—23mm 网捕捞体长9—12cm的公鱼。现以内网衣目大20mm 的三层刺网为例,介绍如下。1.网衣内网衣:用直径0.13mm 胶丝(锦纶单丝)双死结编织,纵目使用。长120m(6000目),  相似文献   

2.
三重刺网是有内外三重网衣的刺网。其结构特点是在同一浮、沉子纲上结附三重网衣,其中外网衣比内网衣网目大、面积小,内网衣处于松弛状态,能透过外网网目而形成一个个小网兜。这种小网兜对水生物具有缠、兜、刺等捕捞性能。其作业原理是将若干片矩形网片连接成长带状,放于水中直立呈垣墙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东莞生态园湿地水域群落结构特征,探讨2种类型刺网(沉网和浮网)及不同网目网片渔获物组成的差异性,实验利用多网目(1.0、1.25、1.6、2.0、2.5、3.1、3.9、4.8、5.8、7.0、8.6和11.0 cm)单层刺网对该湿地的鱼类进行了调查。研究期间共采集到13种鱼类,相对重要性指数显示,海南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为优势种,前者密度最高(占84.8%),后者生物量居多(40.2%)。渔获物物种组成沉浮网间差异显著,但单位努力捕捞数量(NPUE)、单位努力捕获重量(BPUE)及物种数与沉浮网间均无显著差异;海南似的NPUE在2种类型刺网间无显著差异,但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NPUE浮网显著低于沉网。12个网目网片的渔获物物种聚成2类,1.0~2.0 cm网目网片渔获物聚为1类,海南似为指示种;2.5~11.0 cm片的聚为另1类,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为指示种。渔获物大小结构聚为2类,1.0~3.9 cm网目网片渔获物聚为1类,4.8~11.0 cm网目网片的聚为另1类。随着网目大小增加,渔获物平均体长线性递增,NPUE呈幂函数式下降。研究表明,为对内陆水域鱼类群落...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南海40米水深以外的丰富马鲛鱼资源,我们开展了外海马鲛变水层刺网试验与推广工作。渔船应用外海马鲛变水层刺网生产效果显著,年产量29—45吨,产值16—35万元。 一、网具结构 主尺度:45.05m×34.00m 1.网衣:由乙纶8×3捻线编结,目大170mm,网衣长500目,高200目,双死结,横目使用。 2.纲索 (1)浮子纲、上缘纲:乙纶绳,直径12mm,分别为3股左右捻,各长45.55m,其中装配网衣部分长45.05m。 (2)沉子纲、下缘纲:乙纶绳,直径6mm,分别为3股左右捻,各长45.55m,其中装配网衣部分长45.05m。  相似文献   

5.
<正>安阳市特种水产养殖场于2013年引进黄金鲫在安阳市彰武水库进行网箱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网箱的设置1.网箱结构网箱一般由网衣、框架、浮子、沉子等组成。(1)网衣:是网箱的主体部分,由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形状为长方形等,前期面积120米2(8米×15米),后期面积300米2(10米×30米),高为3米,网目大小为3~5厘米,具体大小取决于鱼的规格,  相似文献   

6.
1网具结构 大银鱼刺网的网目根据捕捞对象的个体大小而定。白龟山水库的银鱼刺网每船网由若干片组成,网目15—25mm,多数为20mm,其中25mm网目的刺网用于捕捞12月—翌年元月产卵的大银鱼。现以网衣为20mm的单层刺网为例,作如下介绍。1.1 网底  相似文献   

7.
1 网箱善本结构及原理 网箱由箱体框架、箱体、浮子、沉子和固定装置5部分组成,网箱框架由捕竹扎制而成;网箱缚结于框架上,在底部沉子的协同作用下,可沉入水中伸展成型。浮子(1999年用汽油桶,2000年用圆柱形泡沫浮子)缚扎在框架上;长度可灵活调节的聚乙烯绳将浮框漂浮力传递给箱体框的一边有锚绳相栓;借助于浮子的漂浮力与沉子下坠作用,网箱便浮于拟定水层,在水位涨落或风浪的作用时,网箱借助于水下某一深度的抛锚缆绳调节现时自由游动,以减少风浪冲击。2 设计指标 箱体框架:由捕竹扎缚制作而成,其大小和形状与网…  相似文献   

8.
我省淡水养殖与全国各地一样发展很快,一些哑河、浅水河湾、湖库汊等都被重点地利用起来了,并成为精养水面。一些大湖或水库也实行了围栏精养。然而,虽然鱼被养成,但普遍面临着无法捕捞的问题。这里介绍几种哑河、围栏、浅水河湾等精养水体的捕捞方法。 1.刺网捕鱼:本法为常用,一般多用单层刺网,少数为二层或三层。网目大小按自己需要而定,一般为7—12cm,网片长为50米。多层刺网用于起捕比较大的鱼,这方面湖北较湖南为普遍。 2.大拉网捕鱼:用长方形网片、网目一般为9cm,3×4聚乙烯线编织而成,上、下纲分别用16、12mm直径的聚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型捕捞与管理技术,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2014年10-11月在辽东湾进行了网目尺寸为40 mm、50 mm、60 mm的单片刺网、双重刺网和三重刺网以及生产对照网的选择性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各种实验网的渔获种类数均在6-9种之间,优势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优势度随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的优势度随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同型试验网在不同网目尺寸条件下的渔获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60 mm试验网与40 mm同型试验网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比较,单片刺网为800%,双重刺网为650%,三重刺网为500%;而异型试验网在网目尺寸相同条件下对渔获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试验网的组内渔获组成平均相似度分别为单片刺网59.24%,双重刺网62.63%,三重刺网66.51%;组间分别为71.44%、67.50%和70.58%;对组内和组间平均相似度贡献最高的种类均为口虾蛄和花鲈.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各型试验网的渔获物幼鱼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型捕捞与管理技术,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2014年9—10月在黄海进行了网目尺寸为40、50、60 mm的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和三重型刺网以及生产对照网的选择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网目尺寸的各型试验网的渔获种类间呈中等相似或极相似;渔获优势种为高眼鲽、细纹狮子鱼、黄、小黄鱼和白姑鱼,不同试验网的渔获优势种不同。40、50、60 mm的三重型刺网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分别为相同网目尺寸的单片型刺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187%、174%和146%,对应的经济效益分别为单片型刺网经济效益的133%、112%和184%,小黄鱼幼鱼比例分别为单片型刺网的162%、342%和122%,高眼鲽幼鱼比例分别为单片型刺网的108%、277%和100%。渔获结构显示,单片型刺网对小黄鱼、鲐鱼和白姑鱼等纺锤型鱼类的选择性优于三重型刺网,而三重型刺网对高眼鲽、黄鮟鱇的选择性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网目尺寸对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及网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和海上网具性能实测,并在听取生产第一线船长意见的基础上,把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现行金枪鱼围网主网衣下部约三分之一网衣的网目尺寸放大50%,即从260 mm增大到390 mm,以探讨改进围网渔具的沉降性能。实验应用田内准则换算并制作成模型网,在日本下关西日本日网公司专业围网动水槽进行模型试验,比较了侧流、背流、顺流(流速8 cm/s,相当实物网0.20 m/s)3种相对流向的放网模式下放网以及无流(0 cm/s)海况下放网,网目尺寸改变前后围网的沉降性能、网具形态和闭合效果。结果显示,主网衣下部网目尺寸从30 mm (对照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260 mm)放大到45 mm (试验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390 mm),网具的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分别提高1.6%和1.1%;试验网的收绞时间比对照网缩短14.3%,且能保持较好的形态;有流时的3种放网模式下,试验网和对照网浮子纲在放网结束时刻的初始包围面积基本相同;在收绞结束时,试验网浮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33倍,绞纲结束前6 s,试验网沉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79倍,说明增大网目尺寸有利于网具包围面积的增大,改善了被围鱼群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三层刺网是历来在沿岸使用的底刺网的一种。关于这种网具,除进行过划艇刺网的选择应用、鲑鳟三层刺网的适用试验及三层刺网的渔获试验外,其渔获的选择应用尚未研究过。三层刺网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与个体大小无关,渔获选择作用少的刺网,其渔获性能比普通的单层底刺网显著。本研究为调查三层刺网的渔获选择应用,首先就其内层网衣网目的大小对渔获的个体大小的影响分析而得出以下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13.
2019年5月、8月和11月,在上、中、下游共设5个采样点,采用单层刺网(网目1、2、3 cm,网长20、30、40 m)和地笼网(开口40 cm×40 cm,长8 m)调查新疆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河流域九大水系之一的渭干河(N 41°06′~42°42′,E 80°40′~84°10′)的鱼类资源状况.调查共采集鱼类1...  相似文献   

14.
水库网箱养鲤在投喂饵料时,能引诱野杂鱼前来抢食。1988年我们在宋家场水库网箱养鲤,投饵时成群(?)条拥到网箱周围抢食落水残饵,有的甚至钻入网银,使饵料系数增高,养鱼成本增加,因此,我们用刺网歼捕网箱周围的(?)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网具选择网具选用长10米、高0.5米的单层浮刺网,网线为单股绵纶胶丝,网目为20mm和22mm两种。网的水平缩结系数0.35。  相似文献   

15.
弓子网渔具渔法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子网是一种小型单船框架单囊底曳网,由无翼浅囊型单船底层桁杆拖网衍变而来,用弓形框架替代了桁杆,由两个翘板为弓子架底脚,三根钢筋为支架,焊接在一体成弓形架,故称弓子网。框架宽2.2m,高0.45m;左、右翘板宽各100mm,长0.45m。网具规格为12.53m×6.06m(2.20m);网口网衣网目尺寸2a=67mm,囊网最小网目尺寸2a=23mm;身网长4m,囊网长2m。在拖曳过程中,网口稳定张开且网具平稳曳行,操作方便。主要捕捞虾蟹类、贝类、海螺类、活动能力较差的底层小杂鱼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单片刺网对黄鲷的选择性,制定合理的网目尺寸,于2015年4月在东海海域进行刺网选择性试验,通过设计3种网目尺寸(50 mm、60 mm、70 mm)的单片刺网,比较其对黄鲷的选择性条件,应用Normal、Lognormal和Gamma 3种选择性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1)本次捕获的黄鲷叉长分布为116~171 mm,平均叉长139 mm;(2)单片刺网的网目尺寸对黄鲷叉长选择性明显,且叉长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而增大;(3)通过AIC值、模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得出,单片刺网对黄鲷的选择性运用Lognormal模型效果最佳;(4)根据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的开捕规格,单片刺网对黄鲷的最小网目尺寸为72 mm。  相似文献   

17.
根据捕捞目标的生物学习性和体型特征,设计了一种捕捞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专用定置三重刺网并进行了生产试验。所设计的刺网主尺度为50.00 m×1.08 m,上纲长50.00 m,下纲长66.00 m;内网衣规格为1 200目×18.5目,目大120 mm;外网衣规格为200目×2.5目,目大500 mm。2015年9月4—26日在莱州湾渔场进行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新刺网所捕获的三疣梭子蟹平均体重为175.69 g,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1.61 kg/(片·次),主捕率高,其中梭子蟹产量占总渔获量的99.31%。新设计的刺网,下纲比上纲长32%,网衣底部较松弛,提高了网衣对梭子蟹的缠络性能,因而提高了捕捞效率;内网衣网目较大,利于释放幼鱼,网高较低,减小了捕获中上层鱼类的几率,因此,兼捕率较低,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一、材料与方法1-网箱规格:网箱原材料由聚乙烯制作而成,网目的大小依据网周、网底、网盖而异,分别为1-5cm、2-2cm、2-5cm。长×宽×高为7m×4m×2m。网箱框架用楠竹和竹板搭制而成,将网箱安置于框架内,呈长方体,网箱周边用(4×6)聚乙烯线固定于框架上。每口网箱分别用6个铁制鼓桶(油桶)用8mm铁丝系牢于框架上作浮子,长边2个,宽边1个,网箱底部用砖头或鹅卵石作沉子,使网箱底部距离河流底部约0-7~0-8m,并用25~35目尼龙纱绢做成1m×1m,高0-2m,用铁丝作框架置放于网箱内…  相似文献   

19.
林凤荣 《内陆水产》2001,26(9):16-17
东圳水库过去用电赶捕捞和三层刺网捕捞,劳动强度大,年产量徘徊在10万千克左右,1999年采用迷魂网箱簖捕捞,在水库的各引水口区域设置迷魂网,年产量增至近20万千克,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经济意义。1网簖渔具迷魂网箱簖由网箱体和网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网箱体由墙网、八字网、后墙网、底网、盖网和4米见方的取鱼袋组成;网箱簖由引网、拦网、八字网门、须网、墙网和畚箕底网组成。1.1网具网衣均用PE380D/3×3编结而成,引网网目为13厘米,拉网网目为10厘米,其它各网网目均为8.3厘米,都是纵目使用。取鱼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型捕捞与管理技术,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2014年10—11月在辽东湾以口虾蛄为目标渔获,进行了网目尺寸为40、50、60mm的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以及生产对照网的选择性对比试验,为确定渤海三重型刺网管理的过渡归属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各试验网具的主要渔获种类基本相同,渔获优势种为口虾蛄和花鲈,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各型刺网的口虾蛄相对重要性指数递减,而花鲈相对重要性指数则呈递增趋势。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和三重型刺网间的口虾蛄渔获量差异显著(P=0.04,P=0.66×10-6,P=0.029),口虾蛄渔获尾数占总渔获的比例呈现出按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顺序增长的趋势。相同网目尺寸条件下,未达到可捕标准的口虾蛄渔获尾数呈现出按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顺序递增的趋势,但其所占比例并无明显差别;相同型的刺网,随网目尺寸的增大未达到可捕标准口虾蛄的渔获比例递减。Gamma选择性模型曲线显示,当网目尺寸大于50mm时,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的口虾蛄渔获优势体长均大于可捕标准,但是三重型刺网的渔获数量明显大于单片型刺网,且在渔业资源损害方面并无明显差别,因此,在目前渤海的口虾蛄渔业中,单片型刺网难以取代三重型刺网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