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加工工艺条件、胶粉粒径、橡塑共混比以及增容剂对废胶粉/HDPE共混型热塑性弹性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80目废胶粉、橡塑比为65/35、共混温度为150℃、共混时间为8min、动态硫化时间为6min以及采用EVA为增容剂时,所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卤化橡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主要卤化橡胶如氯化橡胶、卤化丁基橡胶、卤化顺丁橡胶、卤化乙丙橡胶和卤化SBS的生产方法、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g-MAH)与加氢C5石油树脂的共混物,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转矩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该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SEBS-g-MAH/加氢C5石油树脂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EBS-g-MAH与加氢C5石油树脂共混物只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共混体系的熔体平衡转矩-组成关系曲线表现为二次抛物曲线,电镜照片中没有出现相界面裂纹,说明SEBS-g-MAH与加氢C5  相似文献   

4.
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共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R/ENR-25的共混比、共混工艺条件、ENR不同环氧化程度及含量等因素对共混胶硫化胶的若干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胶的共混比、共混工艺条件和环氧化程度等均会影响共混胶的性能。对于NR与各环氧化程度的ENR共混,必须选择好共混比,控制好共混工艺条件,才可制备出力学性能较好的共混胶。  相似文献   

5.
废胶粉/NR共混胶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共混方法、共混时间、废胶粉的用量以及废胶粉经间苯二酚(R)和六次甲基四胺(H)改性后对废胶粉/NR共混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方法、共混时间及废胶粉用量均对共混物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有影响;通过对废胶粉的改性,可以大大提高废胶粉/NR共混物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当改性剂间苯二酚和六次甲基四胺质量比为1/0.5时,胶料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达到17.03MPa。  相似文献   

6.
丁苯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共混物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共混比、共混工艺条件、环氧化天然橡胶 (ENR)的环氧化程度 (DE)以及补强剂种类对充油SBR/ENR共混物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共混物的共混比、共混工艺条件、ENR的环氧化程度及补强剂的种类均对SBR/ENR共混物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SBR/ENR在任何共混比 ,ENR任何环氧化程度下都形成不相容体系 ;将配合剂先加入SBR制成母炼胶 ,再与ENR共混 6min ,并在共混胶中添加HAF所制得的SBR/ENR共混物硫化胶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溶液共混方法制备了热致液晶(HTH-6)和尼龙66(PA-66)的共混物,用DSC,PLM,WAXD等手段对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共混物熔融和结晶行为、形态结构以及HTH-6含量对PA-66熔融与结晶行为的影响。PLM研究表明,PA-66呈现球晶的形态;DSC和PLM研究表明共混物两组分之间是部分相容的,HTH-6的加入影响了PA-66的结晶行为,少量的HTH-6有利于PA-66的结晶;共混物熔体冷却时出现了HTH-6和PA-66相分离;WAXD结果表明,HTH-6掺入到PA-66的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以甘油和N,N-二羟乙基甲酰胺(BHF)为塑化剂,以马来酸酐为助剂,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淀粉/PPC共混材料。研究了共混材料的机械性能、热学性能、透水性能。提取出了共混材料中的PPC,用红外表征,测定挤出后PPC的粘均分子量。结果证明:以BHF为塑化剂的共混材料拉伸强度高于以甘油为塑化剂的共混材料。挤出过程中PPC发生降解,马来酸酐的加入抑制了挤出过程中PPC的降解,使得共混材料拉伸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酚醛树脂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共混-共缩聚方法,用酚醛树脂对脲醛树脂加以改性,所得到的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并对胶粘剂共混改性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脲醛树脂(UF)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及其共混树脂(MF+UF)的贮存特性,采用“碱-酸-碱”工艺分别合成了UF树脂和MF树脂,其摩尔比分别为1.3和2.0。将制备好的UF和MF树脂进行简单搅拌共混,得到MF+UF树脂,监测共混前后树脂及在贮存一段时间后的性能变化,如外观形态、pH值、黏度、固化时间及结构等性能。结果表明,共混后树脂的固含量介于UF和MF之间;稳定性明显提升,贮存期可达3个月,固化速度则无明显差异;核磁共振图谱(NMR)分析得出,共混树脂中的亚甲基桥键比例提高至24.13%,亚甲基醚键比例则下降至25.03%,这种结构比例的变化为共混树脂稳定性的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