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厚皮甜瓜白粉病的有效药剂,我们引进了几种药剂开展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DG1 200倍液与25%乙嘧酚磺酸酯EC1 000倍液防治厚皮甜瓜白粉病效果显著,生产中可交替使用,施药间隔期7~10 d。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360g/L戊唑醇·嘧菌酯SC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我们开展了相关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60g/L戊唑醇·嘧菌酯SC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3000倍液、2000倍液、1300倍液处理第1次药后7d防治效果分别为80.1%、85.0%和90.3%,第2次药后10d防治效果分别为82.8%、87.4%和92.1%。建议黄瓜生产上使用360g/L戊唑醇·嘧菌酯SC2000~3000倍液防治白粉病。  相似文献   

3.
拱棚甜瓜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对大拱棚甜瓜白粉病防效较好的药剂,选用25%乙嘧酚、50%嘧菌酯等3种化学杀菌剂和5%多抗霉素等4种生物及复配农药,采用常规喷雾防治法,研究7种药剂对甜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4%多抗·乙醚·丙、75%肟菌·戊唑醇和15%三唑酮3种药剂对甜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第1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73.44%、54.96%和44.20%,第2次药后防效分别为82.60%、41.34%和43.34%,其中复配药剂64%多抗·乙醚·丙的防效最好,2次用药后的防效都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因此,复配药剂64%多抗·乙醚·丙对防治甜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且对甜瓜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4.
辣椒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引进50%醚菌酯干悬浮剂、25%乙嘧酚悬浮剂和世高3种新型药剂,对辣椒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几种药剂对防治辣椒白粉病都有明显效果,但以乙嘧酚500倍液和600倍液田间防效的持效性最长,药后10天防效还在80%以上,其他几种药剂和剂量的田间防效为70.77%~77.57%。  相似文献   

5.
选用50%烯酰吗啉·嘧菌酯悬浮剂用药量1500倍液、1000倍液、800倍液防治葡萄霜霉病,药后14d的防效分别是79.24%、90.89%、91.75%,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药后14d的防效是64.79%。试验表明,50%烯酰吗啉·嘧菌酯悬浮剂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明显高于对照25%嘧菌酯悬浮剂,建议使用浓度为1000倍液,于葡萄霜霉病发生初期对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6.
茂名地区苦瓜白粉病发生较严重,普通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为筛选防效较好的苦瓜白粉病防治药剂及使用浓度,对4种药剂及其不同使用浓度进行了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次施药后,25%乙嘧酚750倍液对苦瓜白粉病防效最好,达100.00%;36%硝苯菌酯833倍液防效次之,为91.43%。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白粉病是保护地草莓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笔者对草莓白粉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影响其发生因素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做了介绍,尤其是在药剂防治上对25%己唑醇、25%乙嘧酚等几种防治草莓白粉病新药剂防效及安全性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施药3次,每次间隔7天,25%己唑醇SC7500倍液及25%乙嘧酚SC800倍液这两种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较好,相对防效达78.8%、77.2%。  相似文献   

8.
光皮甜瓜对杀菌剂敏感,易发生药害,导致果面产生斑块,严重降低甜瓜的商品性。为研究甜瓜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作者用12种防治白粉病的药剂开展试验研究,了解不同药剂对不同品种光皮甜瓜产生药害(果面斑点)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乙嘧酚磺酸钠可致华月、如意发生严重药害,醚菌酯、百菌清、多菌灵、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对参试甜瓜品种较安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乙嘧酚磺酸酯对参试甜瓜品种有产生药害风险,佳蜜脆甜瓜在夏季高温条件下抗药害能力较强,西薄洛托2号、麒麟脆梨的幼果期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对杀菌剂敏感性强,抗药害能力弱。  相似文献   

9.
白粉病是甜瓜的主要病害,为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笔者对立架棚栽甜瓜进行了10种杀菌剂防治白粉病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和4%朵麦可水剂1500倍液,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88.86%、87.43%和85.30%,且对甜瓜安全无药害,是目前防治甜瓜白粉病较理想的药剂。生产上应抓住白粉病始见期用药,视病情发展每隔7-10d喷药1次;使用剂量:62.25%仙生500倍液,30%特富灵3000倍液,4%朵麦可1500倍液。  相似文献   

10.
以10种杀菌剂为试材,以百菌清和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及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大田草莓白粉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唑醚·乙嘧酚、吡唑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且稳定,在第3次喷药6 d后,防效分别为30.86%、28.22%。通过对草莓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唑醚·乙嘧酚、吡唑醚菌酯、腈菌唑、四氟·肟菌酯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抑制作用,均高于清水(CK1)处理。通过对比,说明吡唑醚菌酯、唑醚·乙嘧酚、腈菌唑、四氟·肟菌酯大田防效稳定安全,可用于西昌地区温室栽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防治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研究了新种子处理剂——西亚1号不同处理方法和其他药剂处理对西、甜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对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发芽率的条件下,西瓜最佳处理浓度为700倍、处理时间为60 min;厚皮甜瓜最佳处理浓度为1 000倍、处理时间为45 min;药剂防治效果表明,西亚1号明显好于浓盐酸、过氧乙酸和Tsunami 100。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S-甲基苯基(1,2,3)噻二唑-7-硫代羧酸酯(benzothiodiazole,BTH)诱导西瓜对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与甜瓜对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抗病效果,分别在接种ZYMV、WMV、CMV前喷施BTH。结果表明:在接种ZYMV、WMV、CMV前3d用25μg/mLBTH处理西、甜瓜,4周后植株的病情指数减少,相对防效分别为55.6%、56.8%、78.2%;进一步研究发现,经BTH处理后,诱导时间的长短对病情指数有一定的影响;BTH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优于病毒A、病毒K、宁南霉素、芸薹素内酯。  相似文献   

13.
甜瓜枯萎病拮抗内生细菌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势健壮的黄瓜、南瓜和甜瓜苗的根部及茎部分离获得294株内生细菌,与枯萎尖孢镰孢菌进行对峙培养,获得具有抑茵活性细菌18株,占总茵株数的6.1%.再利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对其进行体外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H-2、H-4、H-6、N-7、T-16、T-18 等 6 个菌株的发酵滤液对枯萎镰孢菌的桔抗作用较强,但H-1与H-4对种子萌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H-5、H-6 和 N8 等菌株对甜瓜幼苗具有促生作用,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效分别为75.6%、60.1%和66.7%.H-5 菌株对甜瓜枯萎病可能具有潜在的生防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5种药剂防治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第二次施药后7 d,5种药剂处理中以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的防效最好,为65.47%,其次为53.8%可杀得(氢氧化铜)2000干悬浮剂800倍液,防效为56.45%;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和12%松脂酸铜乳油800倍液3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51.60%,50.86%和50.20%。上述药剂在生产上可轮换使用,5 d 1次,连续2~3次。  相似文献   

15.
长甜2号是以厚皮甜瓜MD8为母本,薄皮甜瓜自交系L7为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甜瓜新品种。全生育期78d左右,果实发育期30d左右。果实椭圆形,果皮灰绿色;果肉绿色,肉厚约3.6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5.0%~17.5%;单果质量750~1500g,667m2产量3000~4000kg。田间表现对枯萎病等病害抗性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护地、露地条件下均可栽培。  相似文献   

16.
甜瓜白粉病的抗病基因、鉴定寄主及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德佩 《中国瓜菜》2011,24(4):43-45,71
综合了当前有关甜瓜白粉病抗病基因、病原菌种和生理小种及其载体种质资源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抗白粉病种质资源在生理小种鉴定中的应用及13份甜瓜抗病种质的性状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7.
海蜜6号是海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光皮杂交一代厚度甜瓜新品种。其父、母本是优良自交系M(Y0229-205-48)和N(Y0106-205-37)。2007-2008年参加国家甜瓜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主要特征特性:早熟,果实发育期约35d。植株生长势强,茎粗叶大。果实圆球形,果皮黄白色、光洁;果肉浅绿色,肉厚4.0cm左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5%左右,边部10%,肉质韧,风味好,耐贮运;单果质量1.4kg,667m2产量2000~3000kg。经田间鉴定,该品种耐湿,抗病性好。适合华东、华北、海南等地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19.
新型杀菌剂对甜瓜白粉病防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0%成标、25%秀特乳油、25%阿米西达、50%翠贝和30%特富灵5种新型杀菌剂,进行防治甜瓜白粉病防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特富灵和25%的秀特防治甜瓜白粉病效果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20.
开甜2号是以自交系M90为父本、M89为母本组配的厚薄皮甜瓜早熟杂交一代品种。全生育期85d左右,果实发育期28d左右。优质、高产。田间表现抗枯萎病、霜霉病,兼抗白粉病。果实圆形,果皮果肉均为白色,肉厚3.8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8%。单果质量500g以上,667m2产量3500kg左右。全国大部分地区保护地、露地条件下均可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