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文摘     
科技文摘几种类农药防治抗性棉蚜的药效评价/王金信…(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271018)∥农药.—1997(1).—8~15田间药效试验在山东老棉区夏津县进行,该地棉蚜对氰戊菊酯抗性倍数达461.7倍。各供试验药剂的稀释倍数均为1500倍,每667m2的...  相似文献   

2.
1983年初,澳大利亚某些地方发现棉铃虫对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杀灭菊酯和氯氰菊酯产生了抗性.至当年作物生长季末,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州的所有夏季作物区都发现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严重的地区造成了作物的减产。这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1983年,一些州的农药管理部门制订了1983—1984年生长季使用菊酯类农药的管理措施。1984—1985和  相似文献   

3.
使用农药混剂是抗性治理策略中的一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农药混剂是抗性治理策略中的一项措施S.W.Robinson(Ciba-Geigy)引言使用过的几种治理抗性方法,都已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这些方法一般都是以某种农药轮用的形式为基础。在本专业领域和科研机构中,经常讨论使用农药混剂对抗性发展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4.
常用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尤其是一些科技含量高的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对解决病虫的抗性和农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毒性、残留、生态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完全依靠新农药去解决生产中的种种问题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抗性棉铃虫对复配农药的抗性预测刘润玺,程桂林胡笑形(山东四达农业病虫害防治研究所250013)(中国化工信息中心110021)在防治抗性棉铃虫的应急措施中,农药复配经多年大田实践,已为棉农接受。作者等在1992~1993年,以高抗性棉铃虫种群连续进行...  相似文献   

6.
以CrylAc活性毒素逐代筛选抗性粉纹夜蛾离体细胞BTI-TN-5B1抗性发展速度呈S形曲线,经56代选择后,抗性比上升至1280倍。在去除选择压力后,抗性比逐渐下降。低水平抗性细胞抗性衰退较快,而高水平抗性细胞抗性衰退较缓慢。抗性比衰退至1.5倍的细胞在复筛后抗性比恢复较快。抗性细胞对苏云金杆菌工程菌GC-91(BtGC-91)、苏云金杆菌鲇泽亚种(B.t.atoazai)和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克亚种(B.t.kurstaki)的复合毒素晶体的活性毒素都具有较高的交互抗性,但对农药无交互抗性,对杆状病毒的敏感性也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是北方特早熟棉区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频率高,用药次数多,使其对杀虫剂易产生抗性,致使防治困难,对棉花生产构成威胁。为摸清棉铃虫的抗性发展规律,我们于1997~2000年选择主产棉区朝阳作为抗性监测点,监测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有机磷类久效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灭多威农药的抗性发展情况,以期累积资料,了解棉铃虫抗性发展的规律,探索抗性治理对策,延长药剂使用寿命。1材料和方法1.1供试棉铃虫1997~2000年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一代棉铃虫成虫大量迁入棉田时,于棉田设置杨树枝把诱蛾,对采…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2008年1—2月江苏口岸农药出口大幅下降,累计出口农药1306t,价值58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别下降46.7%和4.1%。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湾地区棉铃虫的抗药性水平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4~1997年测定了环渤海湾地区16个点26个棉铃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硫丹的抗性水平。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抗性为65.43~442倍,对辛硫磷的抗性为10.28~90.93倍,对硫丹的抗性为6.34~29.17倍,地区之间年度内总体上差异不大。对采自辽宁省辽阳市种群的抗性稳定性研究表明,解除农药选择压后棉铃虫的抗药性下降较快,17代后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硫丹的抗生水平由213.71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以(93)植总(药)字第6号函,发表了1992年度抗药性监测第3号公报。这是11个省24个国家指定的监测点,对主要作物的一些重要害虫的监测结果。各种农药抗性程度划分标准为:敏感(抗性倍数0—10)、低抗(抗性倍数11—20)、中抗(抗性倍数21—60)、高抗(抗性倍数>60)。1 棉花害虫1.1 棉蚜。测定的省份为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四川。1.1.1 菊酯类农药:对氰戊菊酯、功夫、溴氰菊酯的抗性,在  相似文献   

11.
防治抗性棉铃虫新药──40%护棉灵40%护棉灵是山东省高密市农药化工总厂与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合作,历时3年,精心筛选出的一种三元复配制剂,其共毒系数为273.6,为复配农药所罕见。护棉灵具有触杀、胃毒和杀卵作用,对抗性棉铃虫有特效,可兼治多种棉...  相似文献   

12.
一种简便、快速的棉铃虫抗性监测方法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彭超美近几年我省棉铃虫持续大发生,用于防治棉铃虫的化学农药量逐渐增加,棉铃虫对农药的抗性也在发生变化。据1993年~1994年荆州抗性监测站对公安和潜江棉铃虫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棉铃虫对...  相似文献   

13.
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lO年来,我国农药工业发展迅速,农药剂型也发展较快,研制、开发并引进了不少农药新剂型.丰富了我国农药市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对农药剂型进行了系统规范.并确定了各种剂型名称及代码,而我国原执行的农药剂型代码对农药剂型命名不够系统、规范。影响我国农药剂型进一步发展和与国际接轨。国家标准《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GB/T19378—2003)的发布和实施。解决了这些问题,对我国农药剂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害虫抗药性是当前害虫防治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1908年,melander开始发现梨园蚧抗石灰硫磺合剂的现象.自1913年以后,又发现苹果蠹蛾抗砒酸铅,柑桔甲虫抗氰氢酸等,便引起了昆虫学界的注意.至有机氯农药问世之后,害虫抗药性的现象便普遍发生,由于农药种类的增多,又发现了交互抗性,使害虫抗药问题更为复杂.据文献记载,世界上已产生抗药性的生物种群逐年增多,在1948年为12种,1954年为25种,1960年为137种,1968年为224种,1976年为364种,到1980年已达428种.32年中竟增加了35倍以上.而且害虫抗性产生的历期,反而日渐缩短,在50年代时要历8—10年才能产生抗性,至80年代,只经5-6年便可产生抗性,目前有些药剂其对象害虫只需经历2—3年便赋有抗性了.一般研制1个新农药需要一、二十年,而只使用二、三年便成废品,这是很不值得的.  相似文献   

15.
我站承担了全国植保总站制定的稻飞虱监测与治理项目,在做好迁飞监测和预报的基础上.协调好品种抗性,化学防治和生物抑害的关系。现就稻飞虱综合治理技术和作法总结如下:1大面积推广扑虱灵防治稻飞虱稻飞虱大发生年份,药剂防治是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从1992年~1994年推广扑虱灵防治面积达23000hm’。据1992年试验调查,用25%扑虱灵可湿性份剂每667m’30克,施药后15d,百丛虫口从施前2073头降到20头,防效达98.04%.可控制为害,绝大面积防治结果,年挽回粮食6244t,增加产值646.6万元。减少有机磷农药施用量99.7t,节省农药费用…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小菜蛾对几类农药的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上海地区小菜蛾对几种 (类 )农药的抗性及其发展情况。小菜蛾对使用的几种类型的农药均具有抗性 ,抗性的产生与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情况有密切关系 ,抗性产生的速度与农药类型有关。生物源农药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对人类和环境比较安全 ,在生产中较受欢迎 ,使用中也应当合理用药 ,避免或减缓害虫抗性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药抗性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有关专家和农药生产厂家的重视,国际上成立了农药抗性委员会.近几年,我国棉虫抗药性也日趋严重,为解决日益增长的抗药性问题,更好地预防和加强综合治理,我们于今年3月25日—27日在京召开了有国内外专家参加的“棉虫抗药性治理研讨会”,现选取部分文章刊登于后,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专题论文参加本刊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湖北植保》2008,(6):47-47
全球农药市场维持稳定份额增长较缓1990—2005年的15a之间,全球常规作物保护市场的名义增长率是18.14%,年复合增长率1.12%。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农药市场需求一直较稳定。产品结构上除草剂稳步发展杀虫剂需求下降灭菌剂快速发展2005年除草剂、杀虫剂和灭菌剂占农药销售额的比例为48%、25%、24%。  相似文献   

19.
大荔县为陕西省棉花主产区。1992~1995年棉铃虫曾大发生,农药使用频次高,棉铃虫对常用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1995年,本县植保植检站作为农业部棉铃虫抗药性监测点,开始监测棉铃虫对有机磷(久效磷)、拟除虫菊酯(氯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灭多威、万灵)等三大类常用农药的抗性,并边监测,边治理,取得较好效果。由于近两年全县推广种植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发生特点有了新的变化,根据目前抗虫棉田棉铃虫对三大类农药抗性发展状况,调整了以往的防治思路,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治理对策。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药剂及…  相似文献   

20.
智胜小植绥螨已在兵库、高知、和歌山各县进行繁殖;兵库县作为防治草莓叶螨的主要措施,每日可捕食叶螨成螨2—3头,若螨10—20头,释放三周后可将害螨吃光。以每叶发生叶螨3—5头为释放期,释放量的益害螨比例为1:50—100。释放前后应注意农药的使用,植绥螨对有机磷农药抗性弱,而对杀螨剂和杀菌剂(除硫制剂外)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