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Cu~(2+)、Zn~(2+)、Cd~(2+)对厚颌鲂幼鱼的联合致毒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n2+、Cd2+对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Cd2+、Zn2+,其中Cu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54 mg/L、0.38 mg/L、0.27 mg/L、0.23 mg/L;Cd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32 mg/L、8.34 mg/L、6.36 mg/L、4.44 mg/L;Zn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1.95 mg/L、17.56 mg/L、15.33 mg/L、14.62 mg/L。Cu2+、Cd2+、Zn2+对厚颌鲂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56 mg/L、0.849 mg/L、3.372 mg/L。Cu2+、Cd2+、Zn2+两两共存时对厚颌鲂幼鱼96 h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氨氮对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以体质量(7.92±0.80) g、体长(8.3±1.1) cm的鳜幼鱼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急性毒性试验法,确定氨氮对鳜幼鱼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在水温(24.7±0.5)℃,pH为7.4±0.1,溶解氧(DO)为(5.9±0.3) mg/L的条件下,氨氮对鳜幼鱼的24、48、72、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0.45、19.24、13.35、9.23mg/L,安全浓度为0.923mg/L。非离子氨对鳜幼鱼的24、48、72、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550、0.262、0.182、0.126mg/L,安全浓度为0.0126mg/L。非离子氨氮对鳜幼鱼的毒性与其浓度大小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鳜幼鱼对氨氮耐受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96 h半静水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在水温(23.5±2.0)℃,溶解氧>5 mg/L的条件下,分别检测在曝气自来水(pH为6.5)和池塘水(pH为8.5)中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在曝气自来水中,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68、3.31、2.05、1.5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157 mg/L;在池塘水中,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35、0.29、0.17、0.13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13 mg/L。试验结果表明,在池塘水中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毒性比在曝气自来水条件下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有机污染物三苯基锡对胭脂鱼(Myxocryprinus asiaticus)幼鱼的毒性效应,阐明聚苯乙烯微球是否能够调节三苯基锡对胭脂鱼的短期毒性,以体质量(0.325±0.065)g的胭脂鱼幼鱼为对象,在水温(24.0±1.5)℃、溶氧条件充足下,采用半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了三苯基锡对其的急性毒性效应及三苯基锡(0.126 mg/L,0.032 mg/L)单独暴露或与聚苯乙烯微球(0.1、1、10 mg/L)联合暴露对胭脂鱼幼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苯基锡24 h半致死浓度为0.112 mg/L;48 h半致死浓度为0.053 mg/L;72 h半致死浓度为0.026 mg/L;96 h半致死浓度为0.017 mg/L;其安全浓度为0.003 mg/L。与聚苯乙烯微球联合暴露,100%死亡率时间均有延迟,表明聚苯乙烯对三苯基锡的毒性效应具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静水法研究了石油烃和镉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的急性毒性试验和联合毒性效应,并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法对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一毒性作用时,24、48、72、96h石油烃对毛蚶的LC50分别是6.863、5.129、2.965、1.914mg/L;24、48、72、96h镉对毛蚶的LC50分别是12.27、7.86、6.16、5.17mg/L。石油烃和镉对毛蚶的联合毒性作用,当采用毒性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h时,AI<0,表现为拮抗作用,暴露时间分别为72、96h时,AI>0,表现为协同作用;采用浓度1∶1试验时,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h时,AI<0,表现为拮抗作用,暴露时间分别为72、96h时,AI>0,表现为协同作用;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石油烃和镉的联合毒性从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静水法研究了石油烃和镉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的急性毒性试验和联合毒性效应,并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法对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一毒性作用时,24、48、72、96 h石油烃对毛蚶的LC50分别是6.863、5.129、2.965、1.914mg/L;24、48、72、96 h镉对毛蚶的LC50分别是12.27、7.86、6.16、5.17 mg/L.石油烃和镉对毛蚶的联合毒性作用,当采用毒性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 h 时,AI<0,表现为拮抗作用,暴露时间分别为72、96 h 时,AI>0,表现为协同作用;采用浓度1∶1试验时,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 h 时,AI<0,表现为拮抗作用,暴露时间分别为72、96 h 时,AI>0,表现为协同作用;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石油烃和镉的联合毒性从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油烃和镉对毛蚶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静水法研究了石油烃和镉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的急性毒性试验和联合毒性效应,并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法对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一毒性作用时,24、48、72、96h石油烃对毛蚶的LC50分别是6.863、5.129、2.965、1.914mg/L;24、48、72、96h镉对毛蚶的LC50分别是12.27、7.86、6.16、5.17mg/L。石油烃和镉对毛蚶的联合毒性作用,当采用毒性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h时,AI<0,表现为拮抗作用,暴露时间分别为72、96h时,AI>0,表现为协同作用;采用浓度1∶1试验时,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h时,AI<0,表现为拮抗作用,暴露时间分别为72、96h时,AI>0,表现为协同作用;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石油烃和镉的联合毒性从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以体质量(28.1±1.4)g,体长(9.4±0.4)cm的幼鱼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7.4±0.2)℃,p H为7.2±0.1,溶氧量为5.2~5.5 mg/L的条件下,氨氮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45.737、229.145、146.188、144.287 mg/L,安全浓度为14.429 mg/L。非离子氨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528、2.387、1.523、1.503 mg/L,安全浓度为0.150 mg/L。研究表明,氨氮、非离子氨对"新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毒性效应与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新吉富"罗非鱼幼鱼对非离子氨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u^2+、Cd^2+(Megalobrarn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Zu^2+、Cd^2+其中Cu^2+对厚颌鲂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54mg/L、0.38mg/L、0.27mg/L、0.23mg/L;Cd^2+对厚颌鲂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32mg/L、8.34mg/L、6.36mg/L、4.44mg/L;Zn^2+对厚颌鲂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1.95mg/L、17.56mg/L、15.33mg/L、14.62mg/L。Cu^2+、Cd^2+、Zn^2+对厚颌鲂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56mg/L、0.849mg/L、3.372mg/L。Cu^2+、Cd^2+、Zn^2+两两共存时对厚颌鲂幼鱼96h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烟酰苯胺、硫酸铜和扑草净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毒性影响,在水温(28±1)℃下,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法开展了这3种药物对体质量(2.88±0.34)g、全长(7.30±0.30)cm的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烟酰苯胺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729、4.041、2.224、1.257 mg/L,安全浓度为0.126 mg/L;硫酸铜对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187、2.116、1.354、0.984 mg/L,安全浓度为0.098 mg/L;扑草净对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72、0.037、0.020、0.012 mg/L,安全浓度为0.001 mg/L。结果表明,烟酰苯胺和扑草净对翘嘴鲌幼鱼的毒性较大,应避免其污染养殖水体,硫酸铜在其常用质量浓度范围内会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成活率产生影响,应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并规范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亚硝酸盐和硫化物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亚硝酸盐(NO2--N)和硫化物(S2-)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死亡率随着NO2--N和S2-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NO2--N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8.09、90.08、73.02、69.74mg/L。S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96、9.57、7.62、4.63mg/L。克氏原螯虾幼虾对NO2--N和S2-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6.97mg/L和0.46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5倍和2.3倍,说明克氏原螯虾对NO2--N和S2-的毒性具有一定的耐受力,且对NO2--N的耐受能力强于S2-。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敌百虫、硫酸铜和二氧化氯等3种常用渔药对攀鲈(Anabas testudineus)的急性毒性,在水温(30±1)℃下,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法进行了3种药物对攀鲈幼鱼[体质量(7.78±1.60)g、全长(7.89±0.44)cm)]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敌百虫对攀鲈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静水条件下辛硫磷对刺参幼参(0.8±0.1)g的急性毒性试验,以期为海参养殖环境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Bliss法,得出辛硫磷对刺参幼参在24、48、72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329、0.1970、.141 mg/L,并计算出安全质量浓度为0.021 mg/L。  相似文献   

14.
为杀灭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稚蚌培育池中的摇蚊幼虫,以吡喹酮、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氰戊菊酯等8种常用水产杀虫药,进行稚蚌培育池中摇蚊幼虫杀灭效果试验,再对筛选出的药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据此进行稚蚌培育池中杀灭摇蚊幼虫的药物应用试验.结果显示:溴氰菊酯是稚蚌培育池杀灭摇蚊幼虫的理想药物;在平均...  相似文献   

15.
硫酸锌对4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试了硫酸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幼鱼及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Gray)4种常见淡水经济养殖动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24、48、72、96 h LC50(Zn2+)分别为18.39、11.10、7.63、5.84 mg/L;克氏原螯虾幼虾分别为84.48、16.50、4.78、2.60 mg/L;异育银鲫幼鱼分别为46.51、33.43、23.86、19.58 mg/L;田螺分别为89.34、56.33、38.90、34.23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58、0.26、1.96、3.42 mg/L。实验过程中,随着实验水体中锌浓度的增加,4种动物表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死亡率增加;同一浓度,死亡率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增高。另外,相对异育银鲫幼鱼和田螺,中华绒螯蟹仔蟹、克氏原螯虾幼虾对硫酸锌毒性较敏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聚维酮碘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大眼幼体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6.661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29.10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5.519 mg/L;对Ⅰ期仔蟹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5.467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9.88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876 mg/L。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对聚维酮碘的耐药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质量浓度为10、13 mg/L的条件下能分别促进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的蜕皮变态,提高蜕壳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水温14~16℃下,将初始体质量为(5.0±1.0)g的大菱鲆养殖在40L水体的水族箱中,研究在不同Mn(Ⅱ)质量浓度(0.04、0.08、0.16、0.32、0.64、1.28、2.56、5.12、10.24mg/L)下大菱鲆的生长及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当水体中Mn(Ⅱ)质量浓度低于2.56mg/L时,鱼的生长较快,其中Mn(Ⅱ)质量浓度为0.64mg/L时生长最快;当Mn(Ⅱ)质量浓度低于0.64mg/L时,大菱鲆肝脏的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Mn(Ⅱ)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Mn(Ⅱ)质量浓度超过0.64mg/L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急剧下降;0.64mg/L组的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均较高,随着Mn(Ⅱ)质量浓度增加,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先增后减;据剂量效应推测,0.64mg/L为Mn(Ⅱ)表现出毒性作用的临界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23±1)℃和pH6.9~7.3下,采用半静态法研究敌百虫、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三种常用药物对平均体质量(6.1±0.23)g的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coides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敌百虫对卡拉白鱼的24h、48h、72h、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40mg/L、0.34mg/L、0.31mg/L和0.29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7mg/L;二氧化氯对卡拉白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8.18mg/L、27.16mg/L和24.93mg/L、23.0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7.57mg/L;聚维酮碘对卡拉白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19.91mg/L、83.87mg/L、72.78mg/L和64.61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4.13mg/L。三种药物对卡拉白鱼的毒性由高至低依次为:敌百虫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敌百虫对卡拉白鱼毒性较强,在生产中需谨慎使用;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的安全质量浓度高于生产中常用的泼洒浓度,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