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有效地应用抗生素。方法;用VITEK-AMS药敏卡GNS-F2、F3对鉴定出来的126株铜绿假单胞菌即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丁胺卡那、环丙氟哌酸敏感率最高,分别为89.3%、88.6%;氨苄青霉素、先锋一号、呋喃坦啶、四环素等抗生素均处于耐药状态。结论:羧苄青霉素、庆大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敏感率有逐渐下降趋势;来自痰、伤口分泌物、尿的菌株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率无明显差别,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可能来源于同一传染途径或同一感染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发生率及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的变迁。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2005-2007年间IRPA检出率(40.2%)明显高于2002-2004年(29.5%)(P<0.01),其中痰标本中分离的菌株最多。2002-2004年IRPA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甙类均耐药,2005-2007年IRPA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显著上升(P<0.01)。结论IRPA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有上升趋势,提示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院内感染条件致病菌,常感染癌症患者、烧伤患者等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它对多种不同理化性质的药物高度耐药,其主动外排系统在耐药性中起主要作用.主要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泵的类型、组成及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感染糖尿病足(DF)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琼脂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情况,分析浅部与深部溃疡的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及耐药性.结果 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3株(41.25%)是多重耐药菌,30株(37.50%)是产ESBLs,在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中90.0%(27/30)为多重耐药菌.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在多重耐药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耐药组(P<0.05);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在ESBLs阳性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组(P<0.05);深部溃疡的多重耐药菌比率、产ESBLs比率和既是产ESBLs菌又是多重耐药菌比率均明显高于浅部溃疡(P<0.05).结论 感染DF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不容乐观,其中产ESBLs和来源于深部溃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貂源铜绿假单胞菌流行株基本特性,对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血清型鉴定、ToxA基因检测、强毒株筛选及绝对致死量(LD_(100))测定。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和四环素不敏感,对妥布霉素敏感率为95%;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血清型为G型和B型,分别占85%和15%;20株铜绿假单胞菌均能检测出毒素基因ToxA;小鼠致死性试验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之间毒力差异很大,少数菌株如ZHDL9、ZHDL6等均表现出较强的毒力。以菌株ZHDL9为代表株建立小鼠鼻腔感染模型,采用建立的感染模型测定得菌株ZHDL9对小鼠的LD_(100)为5×10~7 cfu。由此可见,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对妥布霉素的敏感率为95%,提示该种抗生素可用于临床治疗水貂出血性肺炎,而菌株ZHDL9可作为生物制品研发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6.
从江苏北部某牛场共采集26头经四环素治疗1周的患乳房炎奶牛的奶样31份,从生牛乳中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2株,其中大肠杆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停乳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松鼠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大肠杆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林可霉素均显示出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菌株W_9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表现出多重耐药;产色葡萄球菌菌株W_(12)对林可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多重耐药;松鼠葡萄球菌菌株W_(11)对林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耐药。在9种常用的兽用抗生素中,12株分离菌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3.3%(10/12);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均仅为8.3%(1/12)。  相似文献   

7.
从江苏北部某牛场共采集26头经四环素治疗1周的患乳房炎奶牛的奶样31份,从生牛乳中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2株,其中大肠杆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停乳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松鼠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大肠杆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林可霉素均显示出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菌株W_9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表现出多重耐药;产色葡萄球菌菌株W_(12)对林可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多重耐药;松鼠葡萄球菌菌株W_(11)对林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耐药。在9种常用的兽用抗生素中,12株分离菌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3.3%(10/12);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均仅为8.3%(1/12)。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6年至2018年湖南省脑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耐药情况以及耐药菌株Ⅰ类整合子基因。方法 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出795株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分析对象,就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统计分析,2018年ICU分离的13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PCR扩增检测Ⅰ类整合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科室主要为神经外科(24.53%),其次为呼吸内科(22.26%)和重症医学科(13.21%);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20种抗生素耐药率和敏感率0-100%不等,多重耐药呈上升趋势;13株多重耐药菌株6株Ⅰ类整合子阳性。结论 及时统计细菌分布情况、药物的耐药率、敏感率,并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铜绿假单胞菌ETA蛋白的免疫保护功能,采用分子克隆方法获得铜绿假单胞菌ETA表达菌株;利用切胶纯化获得ETA蛋白并免疫小鼠,制备ETA蛋白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出ETA抗血清滴度达1∶8 000;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抗血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ETA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保护率达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免疫保护率。用DNAman软件对ETA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发现革兰氏阴性菌的同源性高于革兰氏阳性菌,铜绿假单胞菌种间的同源性高于其他种类细菌的同源性;用MEGA软件对ETA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亲缘关系高于其他细菌,据此可推测ETA免疫动物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能为不同种类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交叉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酶Lipase基因进行原核表达。[方法]利用PCR方法从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脂肪酶基因,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脂肪酶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加IPTG至终浓度为1.0 mmol/L诱导蛋白表达4 h,并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从铜绿假单胞菌中克隆的脂肪酶基因成熟肽的序列,与NCBI上所递交的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酶序列同源性很高,达99.36%。成功构建了脂肪酶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Lip,进一步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结论]克隆的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酶带有自身的信号肽,也可以在大肠杆菌中正常表达,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广东省七彩山鸡养殖场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流行特点、耐药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及遗传进化背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广东省3个规模化七彩山鸡养殖场收集孵化死胚及周围环境样本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试其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MLST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特点。将各ST型的7个管家基因序列按顺序拼接,用MEGA7软件对拼接好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在采集的514份样本(死胚样本405份、环境样本109份)中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145株(分离率28.2%),其中,24株来源于环境样本(分离率22.0%,24/109),121株来源于死胚样本(分离率29.9%,121/405)。145株铜绿假单胞菌除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和萘啶酸天然耐药外,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100%、80.0%和77.2%,其次为头孢噻肟(耐药率23.4%)。除天然耐药外,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占比达73.1%(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生姜的活性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抑制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生姜中的活性物质,探讨生姜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及抑菌机理。[结果]生姜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生姜提取物的稳定性较好,不同因素处理下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性。通过对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和电导率的测定,进一步证明生姜的活性提取物抑制了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结论]生姜的活性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头孢噻呋为底物将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诱导为耐药菌株,研究诱导的耐药菌株对头孢噻呋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方法]用亚抑菌浓度法对标准菌株C83907和C83845进行诱导,诱导10代后用双纸片法和PCR扩增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spectrumβ-lactamses,ESBLs)检测;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对产ESBLs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对产生ESBLs的耐药菌株,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噻呋与他唑巴坦钠以不同配比对产生ESBLs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诱导15代后,头孢噻呋对诱导菌的MIC值8~10μg/ml,且均检测出ESBLs;头孢噻呋与他唑巴坦钠质量比(1∶1~8∶1)联合使用对产生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较头孢噻呋单独使用降低20~22倍。[结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呋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产生了ESBLs。  相似文献   

14.
蹇慧  刘芳  覃永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23-1125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猪源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耐药现状及致病力情况。[方法]从广西不同地区11个规模猪场采集99份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菌体形态特征观察以及生化鉴定,对分离菌进行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最后对分离株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从99份病料里分离到21株沙门菌,分离率21%。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氨曲南、左氟沙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等产生较高的耐药性。致病性试验表明9株分离菌株可导致小白鼠死亡,致死率为43%。[结论]分离菌株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及较强的致病性。该研究为该地区有效控制沙门菌病的发生以及兽医临床上的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景天三七醇提物和水提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景天三七醇提物和水提物对20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景天三七醇提物和水提物对20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醇提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50为0.125g.mL-1,水提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50大于0.5g.mL-1。结论景天三七醇提物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患病黄喉拟水龟的肝脏分离到1株优势菌(N.0),对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其在普通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基因序列的克隆、测定,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综合该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菌株是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大多数药物存在耐药性。该研究为国内首次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从患病黄喉拟水龟中分离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认死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蟒蛇致病病原,对死亡蟒蛇的肝、肺组织及心血进行病原分离培养,获得1株分离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测定及动物致病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是本病致病病原;对分离菌株进行2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妥布霉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对红霉素、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新霉素、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罗红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且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菌谱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法国ATB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结果;392例87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株684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5株,28.51%)居首位,铜绿假单胞菌(160株.23.39%)和不动杆菌(133株.19.44%)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19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程度最低(耐药率为0).其次是利福平(耐药率为13.85%),对青霉素的耐药程度最高(耐药率为98.97%).对其他常用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细菌的耐药性目渐严重.随时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正确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控制感染和延缓细菌耐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院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年用药频度(DDDs)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以半年为一个时间段,对2010-2012年上半年抗菌药物的年用量进行汇总,计算抗菌药物的DDDs,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美罗培南的DDDs呈高度负相关(r=-0.865,P<0.05);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庆大霉素DDDs呈高度负相关(r=-0.966、-0.986,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细菌耐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规范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肇庆地区近年儿童细菌性肺炎病原学的构成和耐药性变迁。方法对832例肺炎患儿送检的痰标本1072份进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其结果。结果 1 072份标本中,检出141株细菌,总检出率为13.2%,革兰阴性(G-)菌83例,占58.9%,其中前4位为铜绿假单胞菌(16.3%)、肺炎克雷伯菌(13.5%)、大肠埃希菌(12.7%)、流感嗜血杆菌(6.4%);革兰阳性(G+)菌58例,占41.1%,主要为肺炎链球菌(28.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6%);≤3岁者细菌检出率较〉3岁者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喹诺酮类的环丙氟哌酸、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G+菌对万古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氯霉素、亚胺培南耐药率低。结论肺炎链球菌仍是肇庆地区肺炎患儿主要的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增多,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