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动臂是液压挖掘机执行装置中的关键部件,针对当前挖掘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三维建模软件Creo3.0创建挖掘机动臂三维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液压挖掘机动臂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获得动臂的应力分布、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对动臂结构中的薄弱位置,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进行分析及结构优化;根据优化结果改进动臂结构,并对优化后的动臂进行强度校核。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液压挖掘机动臂结构正确并有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CATIA软件对立式径向挤压制管机的机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基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平台对制管机机架进行前处理与静态力学分析,并利用nCode Design-Life软件对机架进行疲劳分析。立式径向挤压制管机机架采用Q235B材料,对Q235B试样进行疲劳寿命测试,并得出材料的S-N曲线,将实验结果输入ANSYS Workbench与nCode Design-Life软件中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机架侧支撑的连接处变形量较大,最大应力集中分布在支架立柱与支架侧支撑连接处,总体寿命与疲劳损伤满足设计要求,安全系数在许用范围内。通过实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有效验证了机架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车载吊运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使用Solid Works软件对车载吊运装置进行了建模,再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对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模拟其在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并基于分析结果,对吊运装置相关结构进行了多目标驱动优化,提高了力学性能,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母猪饲喂装置的精确下料,通过对螺旋输送器在母猪饲喂装置中的应用进行探讨,论述了螺旋输送器主要参数的设计过程,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螺旋轴的静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其满载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云图,为该饲喂装置下料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设计要求对异形内腔曲面加工装置导轨结构进行设计,建立了三维几何模型,然后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并进行了强度分析,得到了导轨的最大挠度变形与最大应力。最后对导轨的截面尺寸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后模型的静态特性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优化后的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在满足强度的要求下,降低了导轨的最大变形,减轻了导轨的总质量。  相似文献   

6.
刷辊式采棉机刷棉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俊  王云霞  石磊  袁建宁 《农机化研究》2016,(6):106-109,115
介绍了刷辊式采棉机采摘装置的结构和采摘机理,采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建立采摘装置的三维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刷棉辊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和振型,为避开共振区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纵向刷板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计算出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为采摘部件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六旋翼植保无人机旋翼折叠机构有限元分析及拓扑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某六旋翼植保无人机轻松折叠和轻量化设计的目标,以该六旋翼植保无人机旋翼折叠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静态特性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静力学分析结果和前6阶固有频率及对应振型。随后进行拓扑优化,对旋翼折叠机构进行去除材料的形状优化,根据拓扑优化云图在SolidWorks中对其形状尺寸修整和三维模型重建,将优化后的旋翼折叠机构三维模型再次导入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进行静力学计算和模态分析,对优化前、后旋翼折叠机构的静力学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旋翼折叠机构质量由最初的152.98 g减少至140.22 g,六旋翼植保无人机总重减少76.56 g;全新的旋翼折叠机构强度与刚度均在许用应力范围内,并且该机构在工作中不会发生共振,确定拓扑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UG软件建立某型农用载货汽车后驱动桥壳三维模型,通过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驱动后桥壳在4种典型工况下进行等效应力和变形的静态有限元分析。仿真分析得到后驱动桥壳各处在4种典型工况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后驱动桥壳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要求,为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床身支撑加工中心的其它部件,对立式加工中心整机的动态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分析设计出的床身是否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床身进行了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分析,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床身的薄弱环节,对其优化改进提供了依据,从而得到较优的床身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主轴部件静动态特性直接影响车床的加工精度和精度稳定性。采用Pro/Engineer软件进行主轴建模,以车床CA6140主轴为分析对象,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建立主轴模型,并对其进行静态和模态分析。通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得到机床主轴前六阶固有额率。这些分析结果为机床设计提供了依据,对提高机床主轴的设计质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果园割草机悬挂装置的有限元分析——基于ANSYS Workben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AD/CAM软件Inventor的建模和分析功能,得到了3GC-160型悬挂式果园割草机的质心位置,通过等效质心法对割草机的三维模型进行简化,将其通过接口导入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悬挂装置的变形、应力、应变分布云图及模态频率和振型云图。分析结果表明:悬挂装置设计合理,可为动力学分析和后续优化设计奠定基础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绘制了一种牵引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茎叶清理装置的实体图,应用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建立有限元网格模型,进行有限元约束处理,通过对清叶装置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清叶装置前6阶的振型图.通过对振型图的分析可以发现;清叶装置的前6阶振动固有频率随着阶次的增大而增加,其中第1阶和第2阶主振型由沿轴向窜动、绕轴向转动和切刀刀片左右摆动组成;第3阶到第6阶各阶频率比较接近,其主振型为切刀刀片左右摆动.通过模态分析,确定了前6阶振动固有频率范围内的各阶模态特性.同时,也为其它动态特性的分析,如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等提供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绘制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土薯分离装置的实体图,应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分离装置前6阶的振型图。通过对振型图的分析可以发现:分离装置的前6阶振动固有频率随着阶次的增大而增加,其中前3阶频率变化较大,以分离装置主轴沿坐标轴轴向振动和弧形拨齿沿Z轴轴向平动或摆动为主,第4阶、第5阶、第6阶振动的各阶频率比较接近,主振型为弧形拨齿沿Z轴轴向摆动。通过模态分析,确定了前6阶振动固有频率范围内的各阶模态特性,同时也为更详细的动力学分析提供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测甘蔗收割机作业工况的载荷信号,利用nCode Glphyworks进行信号处理,得到了能反映实际工作载荷的载荷谱。通过UG建立刀盘轴的三维实体模型,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进行网格划分和静力分析,得到刀盘在静力作用下的应力结果。根据载荷谱、有限元分析结果和材料的S-N曲线,利用nCode Designlife对刀盘轴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再根据静力分析和疲劳的结果,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刀盘轴进行优化,最后验证优化后的刀盘轴是否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了S型松土铲结构特点与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利用三维CAD软件Pro/E,绘制S型松土铲的实体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S型松土铲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S型松土铲的前6阶模态振型图,分析的结果为优化S型松土铲的结构和改善性能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某电动载货车后桥在垂直静载、紧急制动工况时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某电动载货车后桥的结构强度进行分析。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该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台架试验的试验结果,对某电动载货车后桥零部件中强度薄弱的板簧托架进行结构优化,以满足电动载货车后桥的强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有果园修剪枝条的处理方式和当下的国家政策进行调查,总结枝条就地还田技术的发展意义。利用AIP软件建模,对3ZF-160型果园枝条就地处理机的刀筒结构尺寸进行设计,将刀筒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分析软件中,对刀筒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刀筒的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云图。结果表明:刀筒的结构设计合理,不会产生共振,能够为结构设计和整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装载机是一种频繁装卸货物的工程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其举升装置及其负载存在大量的重力势能,为回收利用这部分能量,提出闭式泵控三腔液压缸的装载机举升装置。将原有动臂非对称两腔液压缸改为对称液压缸,增加一个势能回收腔,并与蓄能器相连,直接回收与利用重力势能。闭式泵控液压系统通过伺服电机-定量泵驱动三腔液压缸,消除液压系统的节流和溢流损失,并通过采用速度-位置复合闭环控制策略提高举升装置的响应特性。首先对闭式泵控三腔液压缸举升装置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搭建其数学模型,并设计相应控制策略;然后构建该装置的多学科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并验证其可行性;最后构建该装置的试验测试平台,进一步分析其工作与能耗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无蓄能器参与工作的闭式泵控系统相比,采用该系统,液压缸的平均工作压力由10 MPa降为6 MPa,一个工作周期内系统能耗降低21. 2%;较原有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系统,空载、半载和满载工况下能耗分别降低22. 7%、20. 9%和21.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