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细胞分类素(CPPU)对葡萄果实香气组分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香气物质的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在花期时用25 mg·L~(-1)GA_3处理花序,花后2周时用25 mg·L~(-1)GA_3+0 mg·L~(-1)CPPU处理果穗作为对照(CK),设置25 mg·L~(-1)GA_3+5 mg·L~(-1)CPPU(Ⅰ)、25 mg·L~(-1)GA_3+10 mg·L~(-1)CPPU(Ⅱ)、25 mg·L~(-1)GA_3+15 mg·L~(-1)CPPU(Ⅲ)3个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脱氧木酮糖磷酸合酶基因(DXS3)、香叶基二磷酸合酶基因(GPPS)和里那醇合成酶基因(LIS)的表达变化,并利用GC-MS技术测定葡萄香气组分。[结果]与对照相比,处理Ⅰ和Ⅱ的果实显著增大、增重,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有所下降,外观品质提高,处理Ⅲ因CPPU浓度过高而引起葡萄品质下降。与对照相比,香气种类减少,萜类物质特征香气里那醇、顺式氧化里那醇、香叶醇等相对含量降低,风味变淡,且CPPU浓度过高,不利于香气的产生。与对照相比,经不同浓度CPPU处理的果实中香气合成相关基因DXS3、GPPS、LIS表达量高峰推迟且峰值下调,浓度越高,推迟时间越久,峰值更低,基因表达受抑制,这与萜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相一致。[结论]25 mg·L~(-1)GA_3+5 mg·L~(-1)CPPU处理能够改善‘阳光玫瑰’葡萄外观品质并保证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棕榈酸诱导对BRL-3A细胞(大鼠肝脏间质细胞)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的影响,为研究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提供肝细胞模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0.05、0.10、0.15、0.20和0.25 mmol·L~(-1))棕榈酸处理BRL-3A细胞,分别检测细胞活力、细胞死亡率、甘油三酯含量和葡萄糖消耗量; RT-qPCR法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素抵抗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25 mmol·L~(-1)棕榈酸处理12~48 h显著降低BRL-3A细胞活力,并显著增加其死亡率。0.15~0.25 mmol·L~(-1)棕榈酸处理显著增加BRL-3A细胞中脂滴的堆积及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葡萄糖消耗量。0.15~0.25 mmol·L~(-1)棕榈酸处理显著增加脂代谢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显著降低脂代谢分解相关基因和胰岛素抵抗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0.15~0.25 mmol·L~(-1)棕榈酸处理可诱发BRL-3A细胞发生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考虑到剂量效应和细胞毒性,0.20 mmol·L~(-1)棕榈酸处理BRL-3A细胞24 h可作为后续探讨胰岛素抵抗机制相关研究理想模型构建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米品质的影响,2015年以高产优质超级粳稻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设置对照(18 n L·L~(-1))和高浓度臭氧(100 n L·L~(-1))处理,研究了臭氧浓度增加对成熟期稻穗不同部位糙米氨基酸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增加使稻米氨基酸、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但对必需或非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无显著影响;从氨基酸组分看,除半胱氨酸外,臭氧浓度增加使糙米中7种必需氨基酸和9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络氨酸、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增幅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总体上,稻穗下部稻米氨基酸及其组分浓度对臭氧浓度增加的响应大于稻穗上、中部,其中臭氧处理与籽粒着生部位对苯丙氨酸、络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有明显的互作效应(P0.1)。以上数据表明,100 n L·L~(-1)臭氧浓度使供试超级稻稻米氨基酸及其组分浓度明显增加,且多数情况下弱势粒的增加趋势大于强势粒。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对相关基因Bcl-2、Bax、Bid mRNA和蛋白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DON(0、125、250、500、1 000和2 000 ng·m L~(-1))对PC12细胞染毒24 h,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DON对PC12细胞的超微结构、凋亡率、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DON均可诱导细胞凋亡,各试验组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在1 000 ng·m L~(-1)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Bax mRNA表达水平和Bax/Bcl-2值均极显著增加(P0.01),Bcl-2 mRNA表达水平在DON浓度超过500 ng·m L~(-1)时极显著下降(P0.01),而Bid mRNA表达水平在DON浓度超过250 ng·m L~(-1)时极显著下降(P0.01);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试验组cleaved-Caspase 9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量在DON浓度超过500 ng·m L~(-1)时极显著增加。[结论]DON能够诱导PC12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Bid及蛋白Caspase3、Caspase9等参与了DON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脯氨酸(Pro)对酸性土壤上小白菜铝(Al)毒胁迫的效应及其潜在机制,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通过酸性土壤盆栽试验,利用不同浓度外源Pro,设置T_1(0 mmol·L~(-1)Al+0 mmol·L~(-1)外源Pro)、T_2(27 mg·kg~(-1)Al+0 mmol·L~(-1)外源Pro)、T_3(27 mg·kg~(-1)Al+10 mmol·L~(-1)外源Pro)、T_4(27 mg·kg~(-1)Al+20 mmol·L~(-1)外源Pro)、T_5(27 mg·kg~(-1)Al+50 mmol·L~(-1)外源Pro)共5个处理,对小白菜生理特性和土壤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T_1相比,Al胁迫下小白菜的产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土壤pH值明显降低,其中,产量降低了约10.6%,土壤pH值降低了0.75个单位;此外,叶片丙二醛和Al含量以及土壤活性Al总量明显升高,其中,小白菜叶片Al含量和土壤活性Al含量分别增加了24.3%和15.3%,对小白菜产生明显胁迫作用,抑制其生长;相对于Al处理,施用不同浓度外源Pro可以明显增加小白菜产量,T_3、T_4和T_5分别增加了29.3%、38.4%和65.2%,抗氧化酶活性也显著提高,而叶片丙二醛和Al含量以及土壤活性Al含量显著降低,T_3、T_4和T_5叶片Al含量分别降低了20.4%、45.6%和49.8%,说明不同浓度外源Pro均能缓解Al对小白菜的胁迫作用。研究表明,外源Pro可缓解Al对小白菜胁迫作用,且缓解效果为T_5T_4T_3,50 mmol·L~(-1)外源Pro缓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渗透胁迫和土壤干旱处理下硫化氢(H_2S)对豆类植物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绿豆(‘苏绿2号’和‘苏抗3号’)和红小豆(‘苏红2号’和‘苏红3号’)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0.01、0.05、0.1、0.4和1.6 mmol·L~(-1))的硫氢化钠(Na HS)溶液分别浸泡种子和浇灌幼苗,之后进行渗透及干旱处理,测定种子及幼苗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施加不同浓度的Na HS溶液能不同程度缓解渗透和干旱胁迫对4种豆类植物的生长抑制,并在NaHS浓度为0.05或0.1 mmol·L~(-1)时较好地缓解胁迫抑制。此浓度下4个品种豆类植物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发芽指数和幼苗鲜质量、相对含水量及相对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达到最优值。如:在NaHS浓度为0.05 mmol·L~(-1)时,‘苏抗3号’24 h发芽率和‘苏红3号’72 h发芽率分别为62.67%和52.50%,且‘苏抗3号’的幼苗鲜质量、相对含水量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干旱对照增加了0.473 g、24.87%和9.06;在Na HS浓度为0.1 mmol·L~(-1)时,‘苏绿2号’24 h发芽率和‘苏红2号’72 h发芽率分别为79.32%和68.33%,且与干旱对照相比,‘苏绿2号’‘苏红2号’及‘苏红3号’的幼苗鲜质量、相对含水量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提高:‘苏绿2号’分别提高0.250 g、21.09%和9.29;‘苏红2号’分别提高0.378 g、25.13%和7.05;‘苏红3号’分别提高0.466 g、18.82%和7.26。[结论]外源H_2S能缓解渗透及干旱胁迫,有效提高豆类植物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7.
钙对马尾松针叶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不同钙浓度(0、0.4、1、2、3mmol·L~(-1)Ca~(2+)和4mmol·L~(-1)Ca~(2+))对马尾松针叶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阐明马尾松对钙的适应性机理,为马尾松人工林经营及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随供钙浓度增加,马尾松苗生物量、针叶叶绿素、GA、ZR和IAA含量及叶绿素a/b值随钙浓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2mmol·L~(-1) Ca~(2+)条件下达到最高值;针叶相对电导率、ABA含量、ABA/GA、ABA/ZR、ABA/IAA和ABA/(GA+ZR+IAA)值随钙浓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在2mmol·L~(-1)Ca~(2+)条件下达到最低值;2mmol·L~(-1) Ca~(2+)处理的针叶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形态完整,淀粉粒含量较多,嗜锇颗粒和线粒体数量相对较少,未出现质壁分离,而在其余5个处理中,针叶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器结构和功能受损,其中0mmol·L~(-1) Ca~(2+)处理的细胞受损程度较重,并在部分叶绿体内出现空泡现象,而4mmol·L~(-1) Ca~(2+)的细胞受损程度次之。在不同供钙水平下,马尾松苗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含量及比值,稳定细胞内正常生理生化代谢进程,改善针叶的光合状况,从而保护细胞膜、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完整,以利于自身生长发育,且Ca~(2+)在2mmol·L~(-1)时对马尾松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揭示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硝酸还原酶基因(RsNR)的分子特征,降低硝酸盐含量,对萝卜RsNR基因进行分离与表达特性研究。[方法]基于本实验室转录组测序所得unigene序列分离RsNR基因cDNA,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采用RT-qPCR方法对不同浓度KNO3(0、5、20、30和50mmol·L-1)和不同时间(0、4、8、12和24h)处理的萝卜中RsNR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测定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结果]获得萝卜RsNR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M272859),开放阅读框为2742bp,编码913个氨基酸,RsNR与油菜NR基因(D3821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在30mmol·L-1NO-3-N诱导下,萝卜叶片和根中RsNR基因表达量最高。在30mmol·L-1NO-3-N诱导初期,叶片和根中RsNR表达量4h达到最大值,随后呈下降趋势;随着硝酸盐处理浓度升高,NRA、硝酸盐含量和RsNR基因表达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0~4h内叶片和根中三者均上升,4~24h内NRA和RsNR基因表达下降,而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NO-3-N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萝卜RsNR基因表达,进而影响其硝酸盐含量和NRA。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油酸诱导的大鼠肝脏间质BRL-3A细胞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损伤模型,探讨BRL-3A细胞中RAS的ACE/AngⅡ/AT1R和ACE2/Ang-1-7/Mas这2条通路相互负向调节与NAFLD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油酸(0.025、0.05、0.1和0.2 mmol·L~(-1))处理BRL-3A细胞24 h,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及油红染色确立NAFLD细胞模型条件,然后选取低、中、高3个浓度(0.025、0.1和0.2 mmol·L~(-1))油酸作用于细胞24 h,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水平;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Mas受体(MasR)蛋白水平;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法分析油酸浓度与细胞内ACE、ACE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用0.1 mmol·L~(-1)油酸处理BRL-3A细胞24 h,成功建立BRL-3A细胞NAFLD模型。2)油酸处理24 h后,BRL-3A细胞出现脂滴沉积,在0.025 mmol·L~(-1)油酸(低浓度)组,ACE2、MasR表达水平和Ang1-7水平有升高趋势,AngⅡ水平与AT1R表达水平下降,ACE/ACE2值下降;0.1 mmol·L~(-1)油酸(中浓度)组ACE、AT1R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他RAS成员变化不明显;0.2 mmol·L~(-1)油酸(高浓度)组,ACE2、MasR表达水平和Ang1-7水平下降,AngⅡ水平和ACE、AT1R表达水平及ACE/ACE2值升高。3)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显示,油酸浓度、血液相关生化指标(TG含量、AST和ALT活性)和脂滴数及脂滴面积与ACE2表达水平和Ang1-7水平负相关,而与ACE表达水平和AngⅡ水平正相关。[结论]BRL-3A细胞中的2条轴共同参与了油酸致BRL-3A细胞NAFLD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低浓度油酸时,ACE2介导的Ang1-7/MasR通路占优势;高浓度油酸处理细胞损伤加重,ACE介导的AngⅡ/AT1R通路占主导地位。ACE2与油酸致细胞炎性损伤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苯丙氨酸(Phe)体外灌流对猪十二指肠组织胆囊收缩素(CCK)分泌的影响,以及钙敏感受体(CaSR)、鲜味受体(T1R1/T1R3)、下游磷脂酶C(PLC)和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蛋白5(TRPM5)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猪十二指肠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aSR在猪十二指肠上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利用组织体外灌流系统探究Phe对猪十二指肠CCK分泌的影响,再通过抑制剂或激活剂揭示CaSR、T1R1/T1R3以及PLC和TRPM5对CCK分泌的作用。[结果]猪十二指肠表达CaSR;50 mmol·L~(-1)L-Phe而非D-Phe能够显著刺激CCK的分泌(P0.05);加入CaSR抑制剂NPS 2143(25μmol·L~(-1))或calhex 231(20μmol·L~(-1))均可显著抑制L-Phe诱导的CCK分泌(P0.05),但加入T1R1/T1R3激活剂肌苷酸(IMP,2.5 mmol·L~(-1))或抑制剂lactisole(5 mmol·L~(-1))后CCK的分泌并无显著变化(P0.05);通路下游PLC抑制剂U-73122(10μmol·L~(-1))和TRPM5抑制剂氧化三苯基磷(TPPO,100μmol·L~(-1))均可显著抑制L-Phe诱导的CCK分泌(P0.05)。[结论]L-Phe通过激活CaSR以及下游PLC/TRPM5刺激猪十二指肠组织分泌CCK。  相似文献   

11.
以南紫薇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N_3溶液进行处理,研究其对南紫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N_3溶液对南紫薇种子幼苗的萌发的影响不同,随着NaN_3浓度的增加,南紫薇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和发芽潜力呈下降趋势,各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当浓度大于15 mmol·L~(-1)时,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苗期的生长分析表明,NaN_3对南紫薇幼苗的株高和地径表现出低浓度(10 mmol·L~(-1))促进,高浓度(10 mmol·L~(-1))抑制的现象,而对幼苗叶片的生长呈现为单向抑制作用,在15 mmol·L~(-1)时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相对发芽率达半致死量和降低10%~30%的苗高为衡量标准,可以认为NaN_3对南紫薇的最佳诱变浓度为20 mmol·L~(-1)。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西瓜生产中的最佳硅肥用量及耐受范围,采用营养液沙培的方式,研究0,0.3,0.9,1.8和3.2 mmol·L~(-1)5个硅水平对西瓜幼苗光合色素、光合参数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0~1.8 mmol·L~(-1)的硅能促进西瓜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硅浓度3.2 mmol·L~(-1)时,上述指标均降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随硅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变化规律,而蒸腾速率则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0.3 mmol·L~(-1)的硅浓度促进叶片对Ca、Mg的吸收;硅抑制西瓜叶片对Fe、Mn的吸收。总之,硅浓度0.3~1.8 mmol·L~(-1)的范围内,有利于促进西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及光合性能的提高,0.3 mmol·L~(-1)的硅浓度有利于根系对Ca、Mg的吸收,且对Fe、Mn吸收的抑制程度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羟基自由基氧化对牛血清白蛋白结构及水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策  李侠  邓少颖  王航  张春晖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5):3013-3023
【目的】研究羟基自由基(·OH)氧化对蛋白结构及其水合特性的影响,探讨氧化介导的关于蛋白质和水分相互作用的变化情况。【方法】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溶解在含15 mmol·L~(-1)的PIPES缓冲溶液中(pH 6.0),并在不同浓度H_2O_2(0、0.5、1.0、5.0、10.0和20.0 mmol·L~(-1))的铁-抗坏血酸-过氧化氢(FeCl_3-Vc-H_2O_2)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孵育12 h,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BSA不同程度氧化的氨基酸含量变化;通过测定羰基含量、巯基含量分析蛋白的氧化程度;通过测定BSA表面疏水性、离子键、氢键,考察BSA氧化不同程度后水合能力的变化情况;通过测定Zeta电位值来分析蛋白氧化后表面电荷的变化;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随着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中H_2O_2浓度的增加,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种类氨基酸对·OH氧化敏感性不同,在1 mmol·L~(-1) H_2O_2处理浓度下,苏氨酸(Thr)、赖氨酸(Lys)含量显著降低,较对照组(未经H_2O_2处理组)分别下降了4.30%、4.22%;当H_2O_2浓度升高到20 mmol·L~(-1)时,较对照组蛋氨酸(Met)、酪氨酸(Tyr)、组氨酸(His)这3类氨基酸的含量下降程度最大,分别为35.32%、19.19%、11.15%,其次为异亮氨酸(Ile)、甘氨酸(Gly)、半胱氨酸(Cys)。随H_2O_2浓度的增加,BSA的羰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20 mmol·L~(-1) H_2O_2处理组比对照组羰基含量升高了57.52%;巯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20 mmol·L~(-1) H_2O_2处理组比对照组巯基含量降低了74.04%,蛋白氧化程度显著加剧;BSA经氧化处理后,蛋白二级结构发生变化,α-螺旋、无规卷曲含量显著降低(P0.05),β-折叠、β-转角含量显著增加(P0.05),多肽链中α-螺旋结构伸展变成线性结构,蛋白表面疏水性随着氧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增加(P0.05),蛋白持水力降低;同时氧化作用降低了蛋白表面的净电荷数,Zeta电位的绝对值随着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中H_2O_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离子键和氢键作用力显著减弱,降低了蛋白-水分子相互作用力,蛋白持水力降低。【结论】BSA在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中,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随着氧化程度加剧,蛋白表面的净电荷显著降低,离子键和氢键作用力显著减弱,蛋白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蛋白-水分子相互作用力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斑马鱼胚胎为受试对象,研究了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胚胎的氧化应激及DNA损伤。通过对不同浓度BDE-47(1、5、10、50μg·L~(-1))暴露5 d后胚胎/幼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的活性及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含量变化的分析以及Sod1、Ucp-2、Gstp2及Nqo1基因相对量表达的测定,考查BDE-47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的氧化应激效应;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对尾矩值的分析,探讨BDE-47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的DNA损伤。结果显示,BDE-47能够显著诱导ROS与MDA的产生,并呈现浓度效应依赖关系;50μg·L~(-1)BDE-47能够显著增加SOD与CAT的活性,降低GSH的浓度。BDE-47暴露后50μg·L~(-1)暴露组基因Ucp-2的表达显著上调4.12倍(p0.01),Gstp2与Nqo1表达分别显著下调至对照组的0.62倍与0.55倍(p0.01),而基因Sod1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同时,5、10、50μg·L~(-1)暴露组胚胎/幼鱼尾矩值显著增加并伴随着ROS的浓度升高。结果表明,BDE-47能够诱导斑马鱼胚胎/幼鱼产生氧化应激,ROS是诱发胚胎发生DNA损伤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L-肉碱对氧化应激状态下胖头鱥肌肉细胞系(fathead minnow muscle cell line,FHM)细胞活力、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以FHM细胞为研究对象,以H_2O_2为氧化应激因子,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L-肉碱(0.001、0.01、0.1、0.5、1.0和5.0 mmol·L~(-1))预处理6 h分别对0.2和0.6 mmol·L~(-1)H_2O_2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活力的影响,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L-肉碱预处理对氧化应激FHM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的变化。[结果]0.2和0.6 mmol·L~(-1)H_2O_2刺激FHM细胞1 h,细胞活力分别降低至72%和58%。与H_2O_2组相比,0.001~1.0 mmol·L~(-1)L-肉碱预处理使低氧化水平(0.6 mmol·L~(-1)H_2O_2)的FHM细胞活力显著升高;且0.001、0.5和1.0 mmol·L~(-1)L-肉碱均显著降低不同氧化水平细胞中MDA含量。与0.2 mmol·L~(-1)H_2O_2组相比,0.001、0.01、0.1和1.0 mmol·L~(-1)L-肉碱显著提高细胞T-GSH含量;0.001、0.01和1.0 mmol·L~(-1)L-肉碱显著提高细胞中T-SOD活性;0.5~5.0 mmol·L~(-1)L-肉碱组细胞中CAT活性显著增加;添加0.001~1.0 mmol·L~(-1)L-肉碱显著提高细胞GPx活性,但γ-GCS活性只有0.5 mmol·L~(-1)L-肉碱组显著升高。与0.6 mmol·L~(-1)H_2O_2组相比,0.001~1.0 mmol·L~(-1)L-肉碱显著提高细胞中T-GSH含量,0.01~5.0 mmol·L~(-1)L-肉碱显著提高细胞中CAT活性,0.001 mmol·L~(-1)L-肉碱显著提高细胞T-SOD活性,0.01 mmol·L~(-1)L-肉碱显著提升细胞γ-GCS活性;同时,L-肉碱的处理显著增强细胞GPx活性。[结论]高浓度(0.6 mmol·L~(-1))H_2O_2对FHM细胞的损害较大;0.001~1.0 mmol·L~(-1)L-肉碱可提高FHM细胞活力和抗氧化能力,并对细胞抵抗H_2O_2诱导的不同程度氧化应激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铝胁迫对葡萄苗铝吸收分配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葡萄苗在不同浓度铝胁迫下树体的铝积累特征和生理响应,研究以‘水晶’葡萄为试材,在无土栽培条件下,用1.0~8.0 mmol·L~(-1) KAl(SO4)2处理60 d后测定树体铝含量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过量的铝在葡萄苗中的分配为细根粗根老叶树皮嫩叶木质部新枝,2.0 mmol·L~(-1)铝处理后植株生长旺盛,生物量最大,单株铝积累总量最高,5.0 mmol·L~(-1)铝处理后植株生长较弱,生物量较小,单株铝含量最低;铝浓度超过3.0 mmol·L~(-1)时显著降低葡萄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的含量,铝浓度超过4.0 mmol·L~(-1)显著降低葡萄苗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铝浓度的增大,葡萄叶片和根系的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且显著高于CK;铝浓度达到3.0mmol·L~(-1)时,各处理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CK;铝处理提高了葡萄叶片和根系中的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含量;铝胁迫下,葡萄苗叶片和根系的POD活性高于CK;铝浓度低于4.0 mmol·L~(-1)时,SOD活性高于CK,而浓度达到4.0 mmol·L~(-1)时则显著低于CK。可见,低于3.0 mmol·L~(-1)铝对葡萄苗的伤害较小,甚至还能促进其生长,但超过3.0 mmol·L~(-1)铝将对葡萄苗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盐爪爪是我国西北盐化荒漠地区的一种盐生植物,以中性盐胁迫试验为基础的研究充分证实了它的强耐盐性,而其对于盐碱混合胁迫的耐受性以及适应性如何则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法]本研究以1a生盐爪爪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以Na_2CO_3和NaHCO_3形成的碱性盐处理条件下盐爪爪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试验观测。[结果]盐碱混合胁迫下,低盐中碱(150mmol·L~(-1),pH8.4)处理较有利于盐爪爪苗期生长,Na+含量高于250mmol·L~(-1)同时pH值达到9.1对盐爪爪生长会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但盐爪爪在Na+含量350mmol·L~(-1)以及pH值9.7的高盐高碱胁迫下仍然可以生长。碱性盐对盐爪爪生长的抑制和伤害显著大于同浓度的中性盐胁迫。盐爪爪叶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处理强度加大而显著增加。[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盐爪爪生长发育需要环境中一定浓度的盐离子,且自身具有强耐盐碱性,为选择盐碱地植被恢复种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MYB类转录因子基因GmMYB46的结构特征和定位,并阐述其对不同胁迫的响应,为明确其在逆境胁迫下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大豆品种‘晋豆21’中克隆出GmMYB46的CDS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并利用PlantCARE软件分析GmMYB46基因启动子元件。通过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系统对GmMYB46蛋白质全长及不同结构域M1(aa1~123)和M2(aa124~334)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mMYB46在不同逆境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GmMYB46 CDS序列全长为1 005 bp,编码334个氨基酸,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82.53×10~3,氨基酸序列中含有2个高度保守的SANT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野生大豆Gs MYB46亲缘关系最近。GmMYB46包含MBS、ABRE、GARE、TCA、LTR等逆境胁迫应答元件。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 BIN-GmMYB46-GFP及p BIN-GmMYB46M1-GFP融合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p BIN-GmMYB46M2-GFP绿色荧光遍布整个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干旱、盐(200 mmol·L~(-1)NaCl)、低温(4℃)、ABA(200μmol·L~(-1))、SA(500μmol·L~(-1))、GA(100μmol·L~(-1))处理下均能诱导GmMYB46基因在大豆根、茎、叶中的上调表达。[结论]GmMYB46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对亚细胞定位起决定性作用,该基因可能参与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腹脂沉积是目前家禽养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与哺乳动物不同,家禽的脂质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前人很多研究发现叶酸和IGF2均参与调控动物的脂质代谢,因此,试验旨在建立鸡原代肝细胞培养条件,并研究叶酸对鸡原代肝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体外探究叶酸调控家禽脂质代谢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配合鸡淋巴细胞分离液纯化法分离得到鸡原代肝细胞,用高碘酸希夫氏染色方法进行肝细胞鉴定;同时分离得到的肝细胞用正常培养基培养36 h后,更换含不同叶酸浓度的培养基(0,1,5,10,15,和20 mg·L~(-1)),每个叶酸浓度6个重复,处理12 h后收集上清液,并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RT-q PCR法检测基因相对表达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商业试剂盒方法检测上清液中LDH含量。并分析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叶酸剂量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采用胶原酶消化配合鸡淋巴细胞分离液纯化法可以获得分离效果好且纯度高的鸡肝细胞;不同剂量的叶酸没有影响肝细胞培养液中的LDH活性(P0.05),也没有对肝细胞的增殖产生影响(P0.05);与1 mg·L~(-1)剂量的叶酸对照组相比,10、15和20 mg·L~(-1)的叶酸显著降低了肝细胞IGF2以及与脂质合成代谢有关的ACC和FAS基因的表达(P0.05),但叶酸并没有对鸡肝细胞中与脂质分解代谢有关的CPT1和PPARα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P0.05);并且鸡肝细胞中ACC和FAS基因的表达与IGF2存在一定的正相关(P0.05);除此之外,鸡肝细胞IGF2,FAS和ACC的表达与叶酸剂量也存在着线性和二次曲线的回归关系(P0.05)。【结论】叶酸的添加可降低鸡原代肝细胞中与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并且FAS和ACC基因的表达可能与IGF2具有正相关关系;本试验中叶酸的最适剂量为15 mg·L~(-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丁香精油对番茄采后病原菌和果实灰霉病的抑制作用以及丁香精油的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方法]通过丁香精油对番茄体外(in vitro)抑菌实验和番茄果实(in vivo)采后防腐试验,确定丁香精油的最佳抑制浓度。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丁香精油的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在体外熏蒸试验中,随着丁香精油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效果也增强,在100μL·L~(-1)时最高,其抑制率可达41.5%。直接接触试验中,抑制效果随丁香精油浓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1.6mL·L~(-1)时,效果最好。经GC-MS分析,鉴定出丁香精油由60种成分组成,丁香酚和石竹烯两种成分占总含量的88.2%。[结论]不同浓度的丁香精油对抑制番茄采后病原菌和果实灰霉病发生有一定的作用,丁香精油主要成分是丁香酚和石竹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