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高地隙喷雾机在田间地面激励下喷杆振动大的问题,对悬浮挂接喷杆进行模态特性研究。通过Inventor建立喷杆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喷杆模型进行动力学模态仿真分析,得到各振动方向有效质量参与量0.85以上时,喷杆前60阶固有频率均在120 Hz以下,振型主要集中在垂直方向振荡和翻转。采用锤击法对喷杆进行动力学模态试验,对比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得出:喷杆前10阶模态频率差均<7%,各阶振型对应的MAC均>0.9,喷杆模态仿真模型正确和结果可信。研究结果可为喷杆振动特性和振动性能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喷雾机喷杆有限元模态分析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ANSYS中建立了喷杆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根据喷杆的模态分析结果在ANSYS中对喷杆结构进行了优化,在质量增加8.4%的情况下,喷杆一阶固有频率从9.16 Hz增加到了10.41 Hz,避开了路面激励的频率区间。结合ADAMS对喷杆优化前、后作业时的弹性变形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前喷杆末端在水平方向最大弹性变形Dbmax为39.6 mm,均方根为12.6 mm;优化后喷杆在水平方向最大弹性变形Damax为10.1 mm,均方根为2.9 mm,喷杆经过优化后其水平方向弹性变形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3.
农用油动植保无人直升机在航空作业时因受到发动机、旋翼、传动箱动力载荷激励作用与无人机表面附面层紊流强度的影响,导致机身及相连施药关键部件的振动。若机架与喷杆连接点的激励频率与喷杆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则会引起两者共振,强烈的振动甚至会影响无人机的飞行姿态。因此,为了保证植保无人机的安全飞行,获得机架的振动特性是研究的首要任务。为此,以小型油动无人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无人机机架的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 Workbench对模型进行自由振动状态下的模态分析,获得前8阶非刚体模态固有频率和振型,通过模态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试验中,试验模态与解析模态模态频率差均小于10%,模态置信准则均大于0.8,试验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能够反映机架振动特性,随着机架固有频率的增长,振型变化越来越复杂,由机体单向摆动向机体多向同时扭摆转变,变形最大部位在喷杆、起落架、尾管处。该研究为后续展开谐响应分析与喷杆结构优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旨在避免喷杆与机体产生共振。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机械式喷杆折叠展开过程复杂、同步协调操作性差、机械振动明显等问题,结合东北地区水田植保农艺特点,设计了一种单油缸多折叠机构喷杆。阐述分析了多折叠机构喷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依据解析法对其各部分杆长进行确定。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多因素正交试验,探究了不同壁厚下各类型钢管对喷杆质量和第1阶固有频率的影响,应用Design-Expert 8. 0. 6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当圆钢管壁厚、矩形钢管壁厚和方钢管壁厚分别为2、2、2 mm时,质量最小,为62. 85 kg,此时动态特性较好,其第1阶固有频率为14. 84 Hz,避开了路面激励频率。运用ANSYS-workbench软件建立了喷杆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态分析,求解了喷杆的前4阶非零模态频率和振型,并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优化结果的准确性。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具作业性能稳定,药液喷施均匀,覆盖性较好,作业过程中喷杆无明显振动,各项指标满足水田植保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限元及试验技术的制动盘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制动噪声,基于有限元理论和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某盘式制动器制动盘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和振型。同时,运用模态试验技术的锤击法对该制动盘进行模态试验,得到了试验模态参数,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该制动盘前8阶固有频率主要集中在1~10 kHz范围内,对盘式制动器中高频制动噪声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喷杆喷雾机在田间正常作业时,由于地面不平产生的激励会传递到喷杆上,导致喷杆的振动问题。为此,对一种喷杆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从喷杆的内部材料布局出发,得到最合理的喷杆材料分布,通过优化喷杆自身的结构来改变喷杆的固有频率,使喷杆的固有频率远离激振源的共振频率区间。以材料的畸变能密度为优化目标,在ABAQUS软件中采用变密度法对初始喷杆结构进行了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前后喷杆结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此次拓扑优化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该喷雾机喷杆的质量减少16.3%的情况下,喷杆的1阶固有频率增加了9.56Hz,有效避开了激振源的频率区间,减轻了喷杆的振动。本文可为喷雾机喷杆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与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对某四缸柴油机进行了自由模态有限元分析,得到了缸体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同时对该缸体进行了自由模态的试验测量,得到了试验固有频率和振型.通过对比有限元与试验的前10阶模态结果,证明有限元方法能够准确得到结构的动力学特性,从而为产品的优化设计和技术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某轴流压缩机第1级动叶片,在精确建立其几何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提取了前10阶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的计算值,然后通过试验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模态测试,得到了前10阶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的实测值,并将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有限元模态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在工作中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为了避免共振,利用软件ANSYS Workbench对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了前6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对脱粒滚筒进行了模态实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其固有频率相对误差在4.6%以下,且振型一致,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前6阶固有频率与主要振源激励频率相差较大,较好地避开了共振区;钉齿杆与幅盘的振幅较大,且两者的连接处最为薄弱,在设计和焊接时应尤为注意。该研究为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复合材料简支梁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分析复合材料简支梁的前6阶振型,研究铺层方式、铺层角度和铺层数目对复合材料简支梁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不同的铺层方式,简支梁1~10阶的固有频率都是单调递增的;简支梁1~10阶的固有频率随铺层角度的增加,从总体来看呈下降趋势;而随着铺层数目的增加,简支梁1~10阶的固有频率都呈现上升趋势,且铺层数目对复合材料简支梁固有频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卜燕萍  焦键 《农机化研究》2021,43(2):163-168,173
传统农药喷雾机具作业同步性较低、机械折叠展开复杂及震动幅度大等问题,无法满足越来越严格的作业要求。为此,基于ANSYS对农药喷雾装置进行设计与模态分析。结果表明:不可变数据与喷杆振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计算得到的相关参数具有可靠性。针对各阶段的固有频率进行整合,根据对比分析能够可知:最大误差值为7.15%,二者固有频率大致相同,说明建模分析结果比较准确。试验结果表明:当农药喷雾装置的作业速度为1.25m/s、农药喷射压力为0.3MPa、喷杆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600m时,农药喷雾装置的作业均匀性与覆盖性良好,喷杆在喷射过程中没有明显振动现象,沿杆喷雾量、喷头喷雾量及沉积量三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62%、2.56%、31.25%,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满足植保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增强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自走式搔菌机作业可靠性和安全性,运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机架的三维模型,在ANSYS Workbench中对其进行模态分析。提取出前10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并与外部激振频率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可能发生共振现象的固有频率,并进行机架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机架前10阶固有频率在35.26~113.41 Hz之间,在第9阶固有频率106.31 Hz出现最大振幅为24.153 mm,在第3阶固有频率51.737 Hz出现第2大振幅19.06 mm,振幅范围在8.705~24.153 mm,机架上各阶固有频率有效地避开了可能发生共振现象的外部激励频率范围,且机架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搔菌机作业安全性。本研究为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自走式搔菌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ANSYS的越野赛车车架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野赛车由于经常承受由路面不平而引起的非对称载荷,最易激发车架的扭转振动,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某Mini-Baja越野赛车车架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的自由模态分析,获得了车架的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特征,结果表明车架固有频率大于路面的激励频率,不会产生共振,但是车架1阶和2阶固有频率却与发动机常用车速爆发频率相耦合。该结果为越野赛车车架的结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切割揉碎装置中刀架对秸秆切割揉碎方捆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为避免作业过程中出现刀架结构强度不足和共振问题,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秸秆切割揉碎方捆机的三维模型,将刀架模型简化后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并对其分别进行静力学和模态分析。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刀架在静载荷下最大位移为0.259 3 mm、最大应力为54.77 MPa,小于刀架材料Q345的屈服强度极限。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刀架前20阶固有频率的范围为32.61~257.83 Hz,与拖拉机产生的激励频率0~15 Hz不在同一区间内,因此秸秆切割方捆机在作业时不会产生共振现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切割揉碎方捆机纯工作小时生产率为4.49 t/h,成捆率为98.5%,规则草捆率为97.01%,抗摔率为95.52%,试验指标符合试验要求,刀架综合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某型号三轮摩托车车架进行模态分析,获得了车架的前10阶固有频率值和相应的振型图,进而得出车架容易发生共振的频率区间.在此基础上把车架的各阶固有频率与该车在行驶时受到路面的激励频率和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振动频率相比较,得出该车架不会与发动机发生共振现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小型喷杆喷雾机在田间作业时受障碍物激励,钢索约束下的喷杆臂易产生急停振荡,影响施药效果的问题,开展钢索约束的下喷杆臂动力学行为建模与试验研究。首先,建立钢索约束的下喷杆臂动态响应理论模型。然后在搭建的钢索约束下的喷杆臂振动试验系统上,研究在阶跃激励作用下喷杆臂的动态行为。采用多通道动态测试系统获取喷杆运动的时域响应特性,验证钢索约束的下喷杆臂动态响应理论模型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关系数最小值为0.910 4,最大相对误差为10.44%。建立的模型和实验结果为后续基于变阻尼的喷杆臂振动平衡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西南地区广泛应用的微耕机扶手处的振动,得到扶手的振动特性至关重要。为此,在UG中建立了扶手的三维模型,应用ANSYS软件和LMS test.lab系统分析了扶手的自由模态和试验模态,分别得到了扶手前6阶固有频率及振型,通过对比可知两者振型一致,频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24%,仿真结果的精度满足要求。进而,分析了扶手的约束模态,得到了其前6阶模态值,前4阶频率分别为13.02、17.22、28.57、77.88Hz;1阶振型是Y轴的横向振动,2阶振型是Z轴的上下振动,3阶固有频率处发生了扭转振动,4阶振型是Z轴的弯曲振动;各阶振型在扶手与人手接触处的位移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