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玉米秸秆是我国饲料及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原料。随着畜牧业以及新型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玉米秸秆的需求不断增加,玉米秸秆切碎回收技术成为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热点。为此,基于现有的玉米茎秆切碎装置的结构形式、技术特点、应用情况的对比分析,探讨了茎秆切碎装置的研究方向,并展望了玉米茎秆切碎装置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生产过程中,玉米收获机实现了快速普及,机械化收获显著提升了玉米收获效率,有利于争抢农时,保证粮食品质。剥皮装置是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重要功能结构,能实现在玉米摘穗后将果穗表面的苞叶去除,减少了机械收获后的作业工序。从玉米收获机的应用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剥皮装置的技术特征与工作原理,介绍了剥皮质量评定的关键参数,分析了剥皮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就剥皮装置的典型故障给出了合理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内单行玉米收获机技术性能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的逐年增长,对玉米收获机械需求日益迫切,玉米收获机械市场已潜在市场逐渐转为现实市场。为此,笔者着重介绍了国内生产的单行玉米收获机的机型和工艺流程;论述了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工作性能;并提出了该机型的研究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一、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玉米收获机械目前有两种形式.一是摘穗收获,二是摘穗、脱粒联合收获.以上两种方法目前在玉米收获中机械化程度仅为30%—40%.1.摘穗收获机械目前推广使用的玉米摘穗收获机械有两种.一是黑龙江省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丰收—2卧式收获机,型号为4YW—2或4YW—2D,该机可与东方红54、75、80或铁牛55等拖拉机配套,属收割两行牵引式收获机.一次可完成摘穗、剥除包叶、茎秆切碎、果穗装车等项工作.适应种植700毫米等行距玉米的收获.理论小时生产率为8—12亩.二是原苏联生产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型号为KCKy—6.该机为卧辊摘穗式工作装置,工作幅宽42米,每割幅收6行,适应行距为700毫米等行距.也可一次完成摘穗、剥除包叶、茎秆粉碎和果穗装车等作业.理论小时生产率为15—20亩.  相似文献   

5.
联合收割机是水稻收获的主力机型,而清选装置是保证水稻籽粒收获品质的关键结构,能够有效控制水稻收获过程的含杂程度。通过介绍清选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说明了清选装置功能的优化方向,希望能够为我国水稻收获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莲藕是我国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品种,目前,收获环节主要以人工铲挖和水冲为主,工作环境恶劣,效率低,成本高,严重制约了莲藕产业的发展。对国内外莲藕收获机械进行了总结,阐述了莲藕收获机械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并提出了莲藕收获机械的发展方向,为莲藕收获技术研究与装置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型玉米收获机在丘陵地带工作,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侧翻和爬坡。针对此问题,对丘陵山区玉米收获机械整机的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整机作业关键模型参数的调整,基于ADMAS软件建立虚拟仿真环境,并对G型玉米收获机在不同坡度上的侧翻、爬坡性能进行了虚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15°坡度是G型玉米收获机发生侧翻的临界值,且其最大爬坡能力为5°坡度,旨在为以后小型玉米收获机械的设计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玉米机收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玉米是我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0多万hm2。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玉米收获的机械化程度最低。然而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优越性最显著,它能明显地节约劳力,改善劳动条件,缩短收获期,减少收获损失,提高经济效益,以及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等等。因此,农民对玉米机械收获有较强的要求。目前我省已有不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农机企业正在研究、开发多种类型的玉米收获机械。玉米机械收获热即将到来。二、玉米收获机的类型及特点1.按收获方式分类(1)玉米联合收获机这类机型包括可换装割台的小麦联合收割机。…  相似文献   

9.
立辊式玉米收获机试验台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时收获期短是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能够延长试验时间、缩短研究与试制周期,更加方便地进行各种试验研究,设计制造了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关键部件试验台。试验台由秸秆喂入装置、夹持输送装置、摘穗装置、控制系统和检测系统构成,可模拟玉米收获机田间作业情况,并能分析秸秆在摘辊上的运动规律、摘穗机理及影响收获损失的各种性能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玉米收获机是玉米收获的重要机械,其工作参数及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玉米收获机的工作效率。为此,针对目前玉米收获装置智能控制水平低、通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玉米采摘智能控制系统,采用PID模糊控制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并对牵引辊转速、作业速度和采摘高度进行了优化。同时,基于试验数据的预测模型对玉米采摘损失率进行预测,以降低玉米采摘损失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工作部件响应迅速,超调量和稳态误差相对较小,所建立的控制策略可在不考虑工况负荷的情况下,对玉米收获机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玉米采摘损失率为1.67%,籽粒破损率为3.38%,含杂率为1.09%,收获损失满足玉米生产标准,且系统运行正常、智能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满足预期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玉米收获机自动化控制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大,分布广,玉米机收率提高以后,玉米摘穗收获成为一种过渡收获方式,子粒收获将是玉米收获机的发展方向。玉米子粒收获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摘穗脱粒收获,在欧美国家已成为成熟的玉米收获技术;另一种是全喂入脱粒收获,与其他谷物收获机械一样,将茎秆在脱谷室内打碎排出机外,果穗脱成子粒送入粮仓。该文重点阐述通过改装和换装小麦收获机的部分工作部件,实现全喂入玉米子粒收获这一过程中,几种关键部件的试验、研究和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玉米收获技术与装备发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中国玉米种植模式、收获工艺及收获装备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以及中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历程和主要机型.阐述摘穗、剥皮及茎秆处理等通用技术与装置的特点,以及中国在不分行玉米收获技术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分析了当前制约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外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各玉米产区种植与收获特点,指出了中国应在农机农艺融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发适合本地区的玉米联合收获装备.  相似文献   

13.
设计一种茎穗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的摘穗装置。从摘穗装置型式、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工作参数选择等方面介绍该摘穗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重点论述摘穗辊的设计思路。经试验,该摘穗装置设计可满足玉米茎穗兼收的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选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玉米种植形式及农艺要求、玉米收获机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同时根据玉米收获目前的状况,提出了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选购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玉米收获机械化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分析鞍山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并指出今后鞍山市玉米收获机械研发的技术方向与重点机型,为促进鞍山市玉米收获机械化乃至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阶段我国大豆、玉米进口逐年增加,粮食安全有较大隐患的问题,我国启动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艺以“选配良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为核心,以“减量一体化施肥、化控抗倒、绿色防控”配套,对农业机械提出提升通过性能、提高作业效率的总体要求,在播种方面发展小株距精密播种技术、大豆玉米播种分控技术、玉米大排量施肥技术、秸秆防堵技术、均匀接行技术;在田间管理方面发展双喷雾系统分带定向施药技术、自适应喷杆调节技术、植保机轮距调节技术、防飘移喷雾技术;在收获方面发展密植玉米低损摘穗技术、玉米低损低破碎脱粒技术、大豆低损割台技术、大豆低破碎柔性脱粒技术、大豆高效清选技术、大豆低破碎籽粒输送技术、大豆机收质量在线检测技术。现阶段需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装备,进一步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农艺特点与作业机具特性,加强理论研究,促进农机农艺进一步融合,加强创新机具研发,提高机具对种植模式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是一种良好的可再生能源,为了更好地解决玉米秸秆的机械化收获,设计了一种玉米秸秆搂集机。介绍了该机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了主要设计参数和一些部件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农业装备技术发展趋势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从发展模式、技术创新、国际化和生产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分析了农业装备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其发展方向是大型化、多功能和智能化。分析了我国农业装备技术在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智能监控等共性关键技术,以及拖拉机、耕整种植机械、田间植保机械、收获机械和农产品产地加工处理设备等方面的进展现状。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农业装备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化技术以及产品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稻麦繁育试验收获环节现状为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稻麦种子繁育收获环节技术装备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技术装备差异。结合现有机械的作业效果及已有研究基础,探讨稻麦繁育收获环节的最佳方式及关键技术装备,提出稻麦繁育收获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