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现有有机肥料搅拌机存在物料混合不均匀、易堵料、工作效率低、只能采用一种动力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TY-5F型有机肥卧式搅拌机,通过锯齿叶片螺旋搅拌装置实现物料混合、提高秸秆揉搓破碎效果.运用CATIA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运用ANSYS软件对主搅龙轴及搅拌叶片进行静力学分析.分析表明:主搅龙在轴体和叶片连接处及叶片外缘...  相似文献   

2.
依据对种子包衣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种子包衣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种子定量供应部分、药剂计量供给部分、种子与药剂混合部分、种子与药剂搅拌输送部分、混合室回转清理部分及提升机送种部分等组成,可一次完成供种、供液、药种混合和搅拌输送等作业。设计的叶轮定量供给装置,避免了因外槽轮槽口深度较小而对大粒种子排量精度影响的问题,保证了料种及时、精确的供给。设计了交错式3段螺旋搅龙输送机构,不但可以保证输送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保护种子。利用离心运动及平抛运动规律设计的阶梯状锥形甩盘,实现了种子在空间上的均匀散开,使种、药混合更加均匀。此外,还设计了与包衣装置相匹配的料种提升装置。   相似文献   

3.
目前,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主要实行粉碎掩埋还田的处理方式,针对还田后出现的病虫害且影响小麦生长问题,提出了一种秸秆全量还田的处理方式,即将玉米秸秆和土壤按一定比例形成混合物料,通过成型装置将其挤压成圆柱型,并可结合开沟掩埋机构与秸秆腐解和防病虫药剂来实现秸秆深埋还田处理,使秸秆与小麦种床分离。因此设计了玉米秸秆还田机的核心部件,即混合物料成型装置,其包含5片螺旋叶片且螺距渐变并成阶梯状排布,经螺旋推进可以将混合物料挤压成圆柱型。物料成型出料速率和过程中功率消耗是其核心部件的重要指标,为了验证其性能,基于该装置设计了成型装置试验平台,由传送带、搅龙成型机构及支架、5.5kW交流电机、物料输出平台和测试仪器(钳流计、转速仪、秒表、尺子等)构成。初步试验表明:当以混合物料挤压成型出料速率为参考指标,则物料含水率为20%,螺旋轴转速为397r/min,喂入量为210kg/min时,出料速率达到了最大;当以混合物料成型过程中功率消耗为指标,则物料含水率为23%、螺旋轴转速为477r/min、喂入量为180kg/min时,功率消耗最小。对出料速率和功耗2个指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按照6∶4的权重分配,...  相似文献   

4.
全日粮混合(TMR)饲喂成本在牛奶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采用TMR自动饲喂机可有效降低饲喂成本。目前自动饲喂设备大多采用等径等距螺旋输送器,易在工作时产生堵料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饲喂装置的搅拌装置并对其搅拌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搅拌装置能有效解决堵料问题、提高饲料输送平稳性,搅拌器物料推进体积与料仓容积之比为0.14时搅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果园机械化土壤-秸秆分层覆盖中大幅宽、均匀薄层覆土要求,设计了与果园秸秆覆盖机配套的覆土装置,主要由取土螺旋、抛土轮、集土箱和覆土螺旋组成。取土螺旋取土幅宽1.5m,为秸秆层铺设提供平整地基,保证了秸秆层覆盖平整和薄土层均匀度;取土螺旋两侧的抛土轮向后抛送土壤到集土箱,避免了碎石等异物导致的装置卡死问题。经离散元仿真优化,确定取土螺旋采用末段双螺旋结构,抛土轮叶片数量为10,叶片偏角为10°,提高了覆土均匀性并降低了作业功耗。田间试验表明,装置覆土宽度为1.5m,覆土厚度为20.8~31.7mm;建立了覆土厚度标准差回归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9342,模型误差为1.8%;以覆土厚度标准差为响应值,确定的最优作业参数组合为:抛土轮转速300r/min、抛土角40°、取土深度20mm。该组合下覆土厚度22.9mm,覆土厚度标准差3.7mm,满足大幅宽、均匀薄层覆土要求。本研究实现了果园土壤-秸秆分层覆盖农艺的机械化作业,为旱区果园管理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装备。  相似文献   

6.
打叶复烤风分机一次风抛将物料抛送至风分机仓体内,在抛送过程中将物料松散、通过不同角度和速度抛送,确保物料在风分机仓体内充分浮选,实现高效风分。通过比对目前风分机主要采用的一次抛料3种方式,说明气带料抛送方式在风分机的应用状况,现阶段加工CO2模块,应用新型气带料抛料装置后风分机比原有风分机风分效率提高5.70%,整线碎末率降低0.11%。  相似文献   

7.
基于SolidWorks玉米秸秆打捆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种牵引式玉米秸秆打捆机,采用外缠绕式钢辊圆捆打捆方式,秸秆的收集采用粉碎抛送装置,完整的秸秆粉碎后被抛送到螺旋喂入装置中,螺旋喂料装置由相对的螺旋叶片和螺旋齿组成,打好的草捆采用缠网的捆绑方式。整机设计利用SolidWorks进行建模,制作仿真动画,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插件对钢辊进行模态分析,对悬挂牵引装置进行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   

8.
自走式全混合日粮制备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奶牛饲喂过程中青贮池饲料运输成本高、操作工序多以及营养损失大等问题,在现有立式饲料搅拌机的基础上,确定了牛场青贮秸秆饲料高效饲喂的自走式全混合日粮制备机总体方案,设计了青贮池青贮秸秆饲料取料装置、环形输送装置、带有切碎刀片的立式搅拌装置以及可调节撒料范围的侧门撒料装置。针对人工手动或多功能单一机械移除青贮圆捆或方捆塑料拉伸膜效率低的问题,模拟人类牙齿咬切方法设计了一种切捆除膜装置,利用下割刀的咬合动作实现对青贮捆的抓捆、切捆、除膜等一体化作业。设计了一种高效挂接机构,可对青贮池取料装置和切捆除膜装置进行快速换装,实现了牛场青贮秸秆饲料高效饲喂的一体化作业。经试验检测,样机取料高度为5 000 mm,取料宽度为2 000 mm,全混合日粮总制备时间为23. 7 min,得到全混合日粮混合均匀度为91. 1%,全混合日粮生产率为29. 6 m~3/h,卸料自然残留率为0. 7%,青贮秸秆捆破膜清除率达98. 4%,验证了该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盘刀式铡草机存在的生产率低、功耗大、易堵塞等问题,以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选取不同的主轴转速、叶片倾角和秸秆含水率作为试验因素进行抛送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抛送过程生产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主轴转速>叶片倾角>秸秆含水率;对抛送过程功耗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主轴转速>秸秆含水率>叶片倾角。当叶片倾角为7°、主轴转速为650r/min、秸秆含水率为22.1%时,抛送过程生产率最高;当叶片倾角为11°、铡草机主轴转速为510r/min、秸秆含水率为27.3%时,抛送过程功率消耗最低;同时,得到了可用于预测铡草机抛送过程生产率和功率消耗的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食用菌废弃菌糠及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等厩肥的综合利用率,以食用菌糠有机肥料混合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工作部件螺旋搅拌机构的参数进行了设计和计算,并介绍了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可一次性完成对食用菌废弃菌糠的破碎与有机肥料搅拌、混合、翻料,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现阶段食用菌生产基地人工翻堆方式存在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以及物料混合不均等问题,提出一种双辊式翻堆装置的翻堆机。该翻堆装置利用双螺旋方式对抛刀进行分布设计,根据分层切削原理,利用小半径抛刀作业来实现较大翻堆深度;通过构建双辊翻堆的离散元仿真模型,利用EDEM软件对翻堆装置的工程进程和不同工况下颗粒流动、碰撞和抛撒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和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试验分析确定双辊轴间距525.17 mm,轴线夹角35.25°的最优组合。最后进行实地试验验证离散元模拟翻堆机翻堆作业的可行性并对翻堆机作业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作业后料堆混合系数为0.714,作业功耗为1.828 kW,表明该翻堆机具有良好的破碎与混合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解决我国现有技术玉米联合收获机没有多功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功能的缺陷,满足不同地区和用户对玉米秸秆利用的不同需求,实现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大范围跨区作业,设计了4YZD-4型自走式多功能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采用板式摘穗单元组成上层果穗收获台,滚筒式切割器、秸秆输送铺放搅龙、浮动单双辊混合压送机构组成下层秸秆收获台,秸秆切碎还田装置和抛掷装置与整机底盘独立安装,能一次性完成玉米果穗收获、果穗剥皮和集箱,玉米秸秆切割、集条铺放、切碎还田、切碎回收、旋耕灭茬的联合作业功能,为我国大中型玉米穗茎兼收联合作业机械的研发提供了技术依据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东北三省是全国最大的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达1.53×107hm2,每年可收集的玉米秸秆量超过1.1×1 011kg。但是,东北玉米秸秆的总利用率不到5 0%,大部分秸秆被废弃或燃烧掉,在浪费大量农业资源的同时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也可以解决中国因秸秆过剩而产生的堆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合理耕层构建中深耕改土、间隔耕作、秸秆还田农业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一次作业可完成防堵深松、清垄、混埋及镇压等多功能秸秆混埋还田联合作业机。通过对关键部件防堵深松装置、清垄装置和混埋装置等结构优化设计和运动分析,确定了各关键部件的结构形式和参数,以及各部件的配置关系和整机性能参数。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在前进速度为5km/h时,秸秆覆盖量为1.0kg/m2;秸秆混埋深度为15.43cm时,混埋率为95.06%,碎土率为96.02%。该机作业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东北平原构建合理耕层配套机具的设计、改进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收获粉碎式秸秆压块打包一体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秸秆打包机不能进行田间收获打包作业的现状,设计了收获粉碎式秸秆压块打包一体机。以7 3.5 k W拖拉机作为牵引机,利用捡拾收割装置进行秸秆捡拾收获,通过二次粉碎抛送装置完成秸秆的二次粉碎与抛送,实现了秸秆的田间收获压块打包作业。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捡拾收获效果良好,损失率低,作业效率达到了2.84t/h,草捆密度133.4kg/m~3,满足农作物秸秆收获作业要求,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是一种直接有效的秸秆资源利用方法。为了加快玉米秸秆还田后腐熟进程,充分发挥秸秆降解菌的作用,设计了集秸秆聚拢、排菌、镇压及覆土多功能于一体的玉米秸秆聚拢排菌覆土还田机。阐述了该机具的总体设计方案及结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聚拢装置的运动轨迹,得到了影响秸秆聚拢性能主要因素的偏角和倾角的较优值。该机具有良好的作业稳定性,联合作业的效果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农牧业生产中农作物秸秆产量不断增加,秸秆收储难、利用率低的现状,以及现有秸秆卷制成型机功能单一、可靠性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秸秆切割揉碎卷制成型机具。设计了切割揉碎装置、强制喂入装置、成捆室和缠网机构等主要工作部件,并对机具进行了田间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捡拾幅宽为2.2 m,成捆率为100%,草捆密度为150.8 kg/m3,牧草总损失率为1.95%。该机工作性能可靠,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对研究秸秆高效、高质量收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小麦播种机械存在的播种质量差、播深稳定性差、复式作业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一种双轴旋耕压槽播种开沟匀覆土作业机,分析机具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实际作业需要,设计一种传动系统,计算出整机传动效率为0.716。为稳定开出5 cm宽,1~3 cm深的小麦种槽,设计一种特型的开槽轮,保证播种深度,提高播深与播宽稳定性;根据作业幅宽3 500 mm以及播种深度1~3 cm,确定绞龙长度与直径的参数,设计一种开沟匀覆土装置,采用左右两段绞龙机构,提高耕幅范围内的土壤平整度,并同样分左右两段绞龙机构,设计一种清土装置。田间对比试验表明样机的准确度为88.67%、离散度为45.45%、均匀度为73.74%,普通播种机的准确度为78.72%、离散度为39.38%、均匀度为44.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