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邯棉802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花品种邯棉802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行长10 m、行距0.6 m条件下,设种植密度37500、45000、52500、60000和67500株/hm2计5个处理(种植密度由株距调节),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邯棉802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探索实现棉花产量与纤维品质最佳结合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邯棉802在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时,能够实现产量与品质的最佳结合。该密度下产量较高,为4359.75 kg/hm2;纤维品质最好,其中纤维长度29.81 mm、比强度31.4 cN/tex、马克隆值4.9、整齐度49.5%。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麦后直播机采棉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化控水平,2013年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和南京市研究种植密度(1 hm~27.50×104株、1 hm~29.75×104株和1 hm~212.00×104株)和缩节胺(DPC)用量(0 g/hm~2、52.5 g/hm~2和105.0 g/hm~2)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1hm~29.75×104株和DPC用量52.5 g/hm~2、105.0 g/hm~2处理叶面积指数高值持续期较长;生物量累积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随密度增加而提前,吐絮期生物量以密度1 hm~29.75×104株处理高于7.50×104株处理,而1 hm~212.00×104株处理最低。在密度1 hm~27.50×104株条件下,DPC处理降低生物量;密度1 hm~29.75×104株和1 hm~212.00×104株条件下DPC 52.5 g/hm~2处理的生物量较高。大丰点产量以1 hm~29.75×104株、DPC 52.5 g/hm~2处理较高,南京点以相同密度下DPC 52.5~105.0 g/hm~2处理较高;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以1 hm~29.75×104株和1 hm~212.00×104株、DPC 52.5~105.0 g/hm~2处理较优。综上所述,麦后直播机采棉种植密度1 hm~29.75×104株、DPC用量52.5~105.0 g/hm~2,有利于生物量累积和产量、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3.
以麦后直播特早熟品种国新早11-1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密度(7.5、9.0、10.5万株·hm~(-2))和生长调节剂棉太金(0、1 170、2 340 mL·hm~(-2)),研究其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与机采相关的农艺性状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9.0~10.5万株·hm~(-2))和棉太金用量1 170 mL·hm~(-2)条件下,籽棉产量在3 551.25 kg·hm~(-2)以上。在此条件下,群体现蕾主要集中于7月16日—7月31日,成铃主要集中于8月16日—9月20日。在株型方面,上述处理整个生育期均保持较为适宜的株高日增量,最适株高为84.5 cm;果枝始节位为5—6节位间;果枝始节位高度均在20 cm以上;果枝长度保持在17 cm左右;果节量能保持在360~375万个·hm~(-2)之间。说明中高密度配合适宜棉太金化控能实现小麦后直播棉的集中现蕾、集中成铃与高产,并使得棉花株型达到机采要求。  相似文献   

4.
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气候因子互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气候因子互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为选择品质优良的早熟陆地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信息。【方法】 采用EXCEL 2003和SPSS19.0软件,对参试品系3年的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棉纤维品质性状与品种特性及气象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最优回归模型,研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 出苗-开花期天数对绒长、伸长率有极显著作用,对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存在显著作用;各棉纤维品质中,伸长率与纤维长度间存在直接作用,且呈极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与断裂比强度分别对断裂伸长率与纤维长度起间接作用,且作用显著,断裂比强度对整齐度起显著正效应;气象因子中,日温差对棉纤维品质指标中的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断裂伸长率均呈显著负相关;≥10℃有效积温对断裂比强度起到显著正相关作用。相关性指标均可构建逐步回归方程,且t检验显著。【结论】 不同生育阶段,出苗-开花天数对纤维品质存在显著影响。各纤维品质指标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伸长率、马克隆值呈极显著相关;断裂比强度与伸长率呈极显著相关,马克隆值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呈极显著相关。各气象因子中,日温差越大,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伸长率越低,≥10℃有效积温越高,断裂比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密度对冀东滨海盐碱棉田现有机采棉模式下棉花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明确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致性的适宜密度和收获方式。[方法]于2017年采用大田试验,以常规棉石抗126为供试品种,设置3×10~4株·hm~(-2)(M1)、6×10~4株·hm~(-2)(M2)、9×10~4株·hm~(-2)(M3)、12×10~4株·hm~(-2)(M4)和15×10~4株·hm~(-2)(M5)5个密度水平,在9月10日、9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共6个日期进行收获。[结果]石抗126在M3和M4皮棉产量差异不明显,均超过1 300 kg·hm~(-2)水平;9月10日和9月20日收获产量占比超过80%。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纤维马克隆值4.62~4.87,上半部平均长度30.0~31.0 mm,长度整齐度指数83.3%~83.8%,断裂比强度28.4~28.7 cN·tex~(-1);M4处理纤维马克隆值更低,上半部平均长度更长。M3处理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和断裂比强度更高。[结论]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常规棉石抗126的适宜密度在9×10~4~12×10~4株·hm~(-2)之间,宜在9月下旬和10月底分别进行一次收获。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重化控技术对小麦后直播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特早熟棉花品种国欣12-1为材料,在江苏省扬州市小麦后直播方式下探讨高密度(1 hm~2120 000~150 000株)配合重化控技术(缩节胺施用量240~480 g/hm~2)对棉花集中成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hm~2150 000株密度下配合使用240 g/hm~2缩节胺可获得较高籽棉产量,2016年、2017年分别达到3 415.5 kg/hm~2、4 416.3kg/hm~2。在此处理组合下实现棉铃在7月20日至8月30日集中成铃,且成铃部位在棉株顶部向下50 cm内。因此,高密度配合适宜化控技术可实现小麦后直播方式下集中成铃于棉株中上部,从而为机械化采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了棉花高强纤维、长纤维和长强纤维配套材料的年度间及果枝部位间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1)棉株中下部纤维品质比较稳定,上部果枝纤维品质变异较大;(2)长纤维材料较其它两类材料具有较好的纤维品质稳定性;(3)与2001年相比,2002年度优质棉纤维品质明显下降,2003年纤维长度好于2002但低于2001年,比强度继续下降,马克隆值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8.
以棉花品种邯棉559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45 000、52 500、60 000、67 500和75 000株/hm~2)对邯棉邯棉559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棉花产量高且纤维品质好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邯棉559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在该密度条件下,棉花产量最高且纤维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棉“瑞杂818”为材料,于2021—2022年在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蒜套棉试验,研究不同拔柴时间(9月20日、9月25日、9月30日、10月5日和10月10日)对棉株不同部位铃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拔柴时间对棉株中下部铃重、衣分和籽棉产量影响不明显,而对上部铃影响较大,且拔柴时间越早影响越大。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随着拔柴时间的提前而降低,拔柴时间越早降低幅度越大。拔柴时间对棉株下部铃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影响不明显,而对中上部铃影响较大,相比10月10日拔柴,9月20日拔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分别降低11.91%、9.99%和14.29%。  相似文献   

10.
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激活蛋白对棉纤维品质主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喷施棉株,纤维各个指标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即能显著提高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反射率、伸长率、纺纱均匀指数等指标,降低纤维黄度和麦克隆值.  相似文献   

11.
麦后直播短季棉密度及叶龄模式化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传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29-6730
[目的]为中棉所50麦后直播及高产高效种植提供配套栽培技术。[方法]设密度和缩节胺用量2个因子,共6个处理组合,重复3次,初花期每公顷追施磷酸二氨225 kg,后期叶面喷施10%尿素液和1%硫酸二氢钾补充施肥。[结果]试验表明,中等以上肥力麦田,麦收后及时整地,施足基肥,直播短季棉中棉所50,留苗密度12万~15万株/hm2,采取叶龄模式全程化控,DPC用量143.5 g/hm2,每公顷皮棉产量超过1500 kg,霜前花率92.3%。[结论]早期化调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降低果枝节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实现杂交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最佳结合的施磷水平,以转基因杂交棉新品种邯6402为试验材料,在棉花播种前底施过磷酸钙、氯化钾180 kg/hm2和尿素150 kg/hm2作底肥,试验设过磷酸钙施用量0(不施, CK)、210、300、390和480 kg/hm2计5个处理,在最佳种植密度42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磷水平对杂交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底施磷肥390 kg/hm2,能够实现杂交棉邯6402产量与纤维品质的最佳结合。该施肥水平时棉花产量高,达到了4697.75 kg/hm2;且纤维品质好,其中纤维长度29.86 mm、比强度31.4 cN/tex、马克隆值5.0、整齐度84.5%。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甘蔗单作、大豆单作及甘蔗/大豆间作3 种种植模式下杂草数量、土壤养分情 况、作物的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结果表明院(1)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中,田间杂草数为16.5~25.0 株/m2,而单作甘蔗 田间杂草数为40.0~45.0 株/m2,对比单作甘蔗,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田间杂草数量显著减少;(2)在甘蔗/大豆隔行 间作模式中,土壤全氮、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分别提高0.03 g/kg、0.058 g/kg、0.1344 mg/kg 和5.34 mg/kg,表明间作模 式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下,甘蔗出苗率及甘蔗产量表现同甘蔗单作相比没有 明显差异,合理间作大豆对甘蔗生长没有负面影响;土地当量比为1.39~1.63,具有较强的间作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以棉花新品种冀1316为试材,2009~2010年在河北省棉花不同生态亚区(中熟亚区、中早熟亚区、早熟亚区)的6个试点进行了2 a多点试验,研究品种主要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冀1316抗病性强,产量高,稳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枯萎病指数2.9,黄萎病指数15.6,平均皮棉产量1 778.9 kg/hm2,纤维长度31.0 mm,比强度30.3 cN/tex,马克隆值4.6,整齐度84.6%,伸长率6.4%;并且果枝数、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等主要产量性状,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纤维品质性状,以及枯萎病指数和黄萎病指数均比较稳定。该品种适于在河北省各植棉亚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以2001—2005年农业部对13个主产棉省主栽品种抽查样品的测试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十五”期间中国棉花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8项品质指标的分布情况,并运用STATA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了各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十五”期间,中国生产领域的棉花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29mm,整齐度指数主要分布在82%~84%,断裂比强度主要分布在27~29cN.tex-1,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0~5.0,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纺中、低档棉纱的要求。各纤维品质指标在年度间有波动。按生态区划分,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等指标上优于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但马克隆值偏高,色泽特征差,品级较低。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色泽特征等方面处于其它两个棉区之间。西北内陆棉区的马克隆值和色泽特征最好,品级较高。统计分析表明,长度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7156,呈高度正相关;整齐度指数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5300,呈中度正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均呈高度正相关。与国际乌斯特公报进行比较,中国“十五”期间棉花纤维综合品质达到国际中等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辽河流域棉区不同铃期和铃位棉花纤维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辽河流域棉区棉铃纤维品质受外部环境条件影响的程度,采用对比法试验设计,对2 个棉花品种(‘辽棉19 号’和‘AC-33B’),3 个坐果时期(伏前桃、伏桃、秋桃)、2 个坐果位置(1~4 果枝、5~8果枝)棉铃的棉花纤维品质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分析了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和伸长率,以及各指标的变异系数的大小。结果表明:‘辽棉19 号’和‘AC-33B’的纤维品质都达到了短季棉A级或AA级的标准,同时马克隆值受环境影响更为明显。对于不同铃期和铃位的棉铃,其纤维品质的各项指标以及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表现有所不同,但规律相似,即前中期(伏前桃、伏桃)形成的中下部(1~4 果枝)棉铃综合品质优于后期(秋桃)形成的上部(5~8 果枝)棉铃,说明环境条件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形成。总体来说,伏桃的纤维品质表现较优,应该成为高产优质栽培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找出合理的钾肥施用量和施钾方式,在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同时实现钾肥优化管理,以国审‘华杂棉H318’为试验材料,在鄂州路口农场大田研究钾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对棉花生物量、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5个梯度钾肥施用量,分别是0、60、120、180、240 kg/hm2;2种钾肥施肥方式,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施入和钾肥两次施入(1/2基施和1/2初花肥)。结果表明,施K2O量0~120 kg/hm2范围内,生物量和产量随着K2O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量对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分次施肥的植株生物量产量性状优于一次施肥。施K2O量120 kg/hm2且分次施用时籽棉产量最高,为4395.97 kg/hm2。一次施肥时,不同施钾量对子指、中层纤维的各品质指标(除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外)都有显著影响。分次施肥时,施钾量对生物量、各产量构成因素(单铃重和衣分除外)以及下层纤维的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78-2007年三大棉区陆地棉品种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国棉花品种志(1978-2007)》及品种审定公告,建立了1978-2007年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审定推广的839份陆地棉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第一果枝节位、铃重、衣分、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14个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衣分、生育期、马克隆值、铃重在不同棉区不同品种间差异小,稳定性好,枯、黄萎病抗性、叶色和种植密度在各棉区品种间变化差异均很大。西北内陆棉区的枯、黄萎病抗性最好,长江流域棉区的枯、黄萎病抗性最差,种植密度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比强度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且相同棉区不同品种间变化差异较大;皮棉产量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综合以上结果说明西北内陆棉区特别是新疆棉区有利于发展优质棉,长江流域棉区应加强抗病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利用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棉乡368品种在2006—2007年河南省短季棉区试及2009年生产试验中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密度、株铃、铃重的最终效应均极显著,其中密度为负效应,而衣分、子指的效应不显著。实现高产,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力争株铃、确保铃重为主攻方向。各品质因素性状对纺纱指数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最终效应(绝对值)依次为:比强度>2.5%跨长>整齐度>伸长率(负)>麦克隆值(负)。足见纤维品质的长、细、强度及整齐度对提高纺纱指数至关重要。模拟高产结构指标参数为:密度5.170万~5.304万株/hm2,株铃9.24~9.65个,铃重5.16~5.31 g,衣分39.27%~39.71%,期望产量1 437.33~1 461.38 kg/h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棉太金"在扬州地区对棉花(Gossypium sp.)产量和品质的应用效果,进一步验证"棉太金"在江苏地区抗虫棉上的应用效果,明确其在江苏适宜的应用技术和参数。[方法]试验设喷施"棉太金"、缩节胺和清水3个处理,"棉太金"和缩节胺的用量和时间为:6月14日(蕾期),"棉太金"60 ml/m2,缩节胺12.0 g/m2;6月30日(初花期),"棉太金"90 ml/m2,缩节胺27.0 g/m2;7月23日(盛花期),"棉太金"180 ml/m2,缩节胺45.0 g/m2;8月29日(打顶12 d后),"棉太金"270 ml/m2,缩节胺67.5 g/m2。[结果]"棉太金"处理单株成铃数达33.2个,分别比缩节胺、清水对照高3.75%和18.6%,且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棉太金"处理籽棉实收产量比缩节胺和清水对照提高7.5%和28.8%。"棉太金"和缩节胺处理均提高了纤维品质,并且均以"棉太金"提高幅度较大,其中"棉太金"处理纤维长度最长达32.1 mm,缩节胺处理为31.8 mm,分别比对照长0.4和0.1 mm。[结论]该研究可为"棉太金"在棉花上应用技术的熟化、示范、推广和与当地栽培技术的整合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