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厌氧过程中猪场废水组成与性质的变化,从微观变化分析沼液难于生化处理的深度原因,对猪场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方法]采集猪场实际废水,利用全混式厌氧反应器(CSTR)对其进行厌氧发酵,探究猪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溶解性和颗粒态有机物组成与性质的变化,以评价厌氧消化对猪场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随着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时间的延长,沼液水相的比紫外吸光度从初始值0.057提高到0.104 L·mg~(-1)·cm~(-1)。同时,亲水性有机物比例从初始的69.8%下降到16.2%。三维荧光光谱显示,随着厌氧消化的进行,可溶性有机物中腐殖酸等难降解有机物的特征峰增强,而易降解的蛋白类有机物特征峰明显减弱。不同厌氧时间的猪场沼液无论稀释与否,其颗粒态有机物(以化学需氧量衡量)水解率或溶解率(经12 h曝气处理)均较低,仅为-33.3%~28.6%。沼液中颗粒态有机物通过活性污泥吸附絮凝共沉降去除率也较低(-22.5%~19.4%)。[结论]猪场沼液中颗粒态有机物难于降解或靠活性污泥颗粒吸附絮凝共沉降而去除,且沼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结构随消化时间的延长趋于稳定,这2种因素是除猪场废水厌氧消化后氨氮含量较高、C/N严重失衡外,导致猪场沼液难以生化处理的另外重要原因。因此,适当缩短厌氧消化时间并在生化单元前端增加深度去除悬浮物(SS)单元是提高沼液后期生化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胡启智  朱凰榕  王军  欧阳春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51-8552,8572
[目的]探索有效去除猪场废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最佳途径。[方法]在1 t废水中添加1.4 kg的石灰,考察石灰对猪场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石灰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在20%左右,对TP的去除率在50%左右,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理想。[结论]该研究为猪场废水的有效处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氧化硫硫杆菌生物沥浸提高污泥脱水性能为目的,考察生物沥浸过程中污泥p H值、EPS总量和组成、Zeta电位、粒径等的变化,研究p H值、EPS总量和组成变化对Zeta电位、粒径的影响。结果显示,生物沥浸初期污泥EPS_p、EPS_h减少速度较快,随后减速变缓,EPS_py在整个过程中减少速度较慢;p H值、总EPS含量(EPST)、多糖含量(EPS_(py))、蛋白质含量(EPS_p)、腐殖质含量(EPS_h)均对Zeta电位影响显著,EPST、EPS_p、EPS_h与Zeta电位相互关系为非线性关系,污泥Zeta电位降低是H~+的静电中和作用和EPS电荷减少共同作用的结果;Zeta电位、EPST、EPS_h、EPS_p、EPS_(py)均对生物沥浸污泥粒径影响显著,EPST、EPS_h、EPS_p、EPS_(py)与污泥粒径的相互关系为非线性关系。大量H~+的中和作用、EPS电荷的减少、污泥絮体间空间位阻的降低共同促进了污泥絮体颗粒的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采用鸟粪石结晶法去除餐厨沼液中的氨氮。[方法]以餐厨沼液为处理对象,研究温度,反应时间,起始pH值,镁、磷摩尔比和磷、氮摩尔比等因素对鸟粪石结晶法处理餐厨沼液,优化去除餐厨沼液中氨氮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起始pH值与恒定pH值对鸟粪石结晶法处理餐厨沼液的影响。[结果]通过调节起始pH值而无需保持整个试验期间pH值即可有效去除氨氮并获得较高纯度的鸟粪石。在温度28℃、起始pH 9.0、反应时间90 min的条件下,当镁、磷、氮的摩尔比为1.43∶1.3∶1时,鸟粪石结晶法去除餐厨沼液中氨氮的效率最高,通过对反应后沉淀进行检测,确定其主要成分为鸟粪石。[结论]在最佳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8%左右,残留氨氮及水溶性磷浓度分别为48.74和35.35 mg·L~(-1),并且处理后的餐厨沼液化学需氧量/总氮含量(COD/TN)提高约8倍,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生物炭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序批式厌氧消化系统中添加不同比例生物炭,研究其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效率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生物炭的添加可有效调节系统C/N,减少氨氮抑制,增强微生物活性,提高系统稳定性及厌氧消化产气效率。未添加生物炭处理(CK)的累计产气量为1 618 m L,甲烷含量为39%;而添加生物炭处理平均累计产气量达(2 939±473)m L,且平均甲烷含量均在50%以上;反应体系中添加生物炭处理的氨氮浓度均保持在2 000 mg/L左右,而对照处理的氨氮浓度均在2 500 mg/L以上,系统稳定性较差。生物炭添加量7%处理的累计产气量最高,达3 307 m L,平均甲烷含量55%,产甲烷菌群活性最高时,辅酶F420吸光值可达0.68,TS、VS和油脂去除率分别为60%、72%和61%。[结论]该研究可为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浙江省全省范围内30个不同养殖规模猪场的沼气工程沼液进行养分调查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养殖规模猪场的粪污经沼气工程充分发酵后产生的沼液pH值呈现中性及弱碱性,pH值稳定性好,可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直接施用。沼液样品有机质含量在0.01%~0.80%,不同养殖规模猪场配套的沼气工程沼液有机质含量差异性较大,这与猪场养殖规模、生猪喂养方式、猪场管理水平、粪便清理程度、沼气工程发酵工艺及运行参数等因素有关。不同养殖规模猪场的沼气工程沼液中含有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且单一养分含量差异性较大。沼液中氮磷钾含量均呈现总氮总钾总磷的趋势,且氮元素主要以铵态氮形式存在。与单一养分含量相比,不同养殖规模猪场的沼气工程沼液总养分含量差异性相对较小,且养分含量较化肥低很多。由于不同养殖规模猪场的沼气工程沼液养分含量有差异,且部分养分指标差异性较大,因此在大规模施用沼液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肥效试验,确定施用量,科学、合理施用沼液,避免因沼液施用不当而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集约化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农田应用的环境风险,通过样品收集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集约化养殖废水中氮磷和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养殖废水的总氮、氨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59.10~1 882.90、8.85~1 789.88和20.63~38.10 mg/L,平均含量分别为162.98、73.10和22.00 mg/L,依据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有44.44%的样品氨氮含量超标,所有样品总磷含量均超标,其中猪场养殖废水的总氮和氨氮含量均高于牛场,总磷含量与牛场基本相当。养殖废水的Cu、Zn含量分别为0.08~1.90、0.00~4.10 mg/L,平均含量分别为0.15、0.33 mg/L,依据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 8978—1996)时,Cu、Zn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5.97%和1.49%,其他重金属元素均不超标;依据农业部沼肥限量标准(NY/T 2596—2014)时,所有养殖废水的重金属含量均不超标。可以将集约化养殖废水通过氧化塘或沼气工程进行适当处理后,当作沼液肥进行田间施用。  相似文献   

8.
堆肥预处理对生物质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冰冰  肖波  胡智泉  刘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48-10851
[目的]探索通过生物预处理提高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等难降解成分原料厌氧消化的产气率的最佳工艺和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好氧堆肥的方式对生物质进行预处理,研究预处理对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率、甲烷含量、pH值、水解酶活性和COD去除率等特性的影响。[结果]经过3~6d的堆肥预处理,厌氧消化产期率明显提高,气体中甲烷含量达到70%,对提高COD去除率和原料中各种水解酶活性等均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生物质堆肥预处理的最佳时间为4~5d。堆肥预处理可通过提高厌氧消化原料的初始温度和各种水解酶的活性,明显提高生物质厌氧消化过程中沼气产气率。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猪场沼液中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采用铁碳微电解法预处理方法,在常温条件下研究铁和碳的等温吸附及吸附动力学,确定铁和碳的最大吸附量,消除其在微电解作用下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粉对氨氮、总磷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铁粉对氨氮、总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适用铁粉及活性碳粉对氨氮及总磷的吸附,铁和碳在猪场沼液中吸附2h可达饱和吸附。当(20±1)℃时,铁碳比为1∶1,pH为3,反应时间为120min时去除效果较好,氨氮的去除率为34.01%,总磷的去除率为97.23%。  相似文献   

10.
精氨酸生物制药废水的中试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定坤  庞金钊  李斌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79-1980,2075
[目的]研究精氨酸生物制药废水的特点,进行废水处理中试试验,为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絮凝-厌氧-好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精氨酸生物制药废水,研究各部分工艺最佳参数及动态变化。[结果]采用此工艺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CODCr和氨氮,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处理后的出水COD〈80.0mg/L,氨氮〈10.0mg/L,总磷〈0.5mg/L,达到国家GB21907-2008所规定的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结论]絮凝-厌氧-好氧-生物活性炭处理精氨酸生物制药废水的工艺运行稳定,且出水能够回用于农业灌溉,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鸟粪石化学沉淀法对猪场废水的最佳优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鸟粪石化学沉淀去除猪场废水中氨氮的影响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和探讨。以体系pH、反应时间、Mg/N(摩尔比)和P/N(摩尔比)为考察因素,分别以猪场废水中氨氮去除率和残余PO43--P浓度为考察指标,选用最佳优化数学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并以设定氨氮去除率(75%)和残余PO43--P浓度(3.0mg/L)的目标值,通过等高线叠加图预测最优实验条件。[结果]当pH为10.0,搅拌时间为30min,Mg/N为1.11,N/P为1.14时,氨氮去除率可达最大值79.0%,体系中的残留PO43--P浓度为0.35mg/L。经对最优条件进行验证,预测值与验证实验平均值接近。[结论]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鸟粪石化学沉淀处理猪场废水的工艺中,参数优化科学合理,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2.
王志刚  浦跃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40-17642
[目的]为科学利用木薯酒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处理木薯酒精废水,对污泥驯化阶段挥发性脂肪酸(VFA)和碱度(ALK)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整个驯化阶段,出水pH值在7.0~7.3,VFA随着进样负荷的增大而增大,从开始的162mg/L上升到780mg/L。虽然VFA浓度增加,但UASB反应体系并没有出现酸化,主要是反应体系的ALK也随着变化,有较高的ALK,其值从915mg/L升高到6157mg/L,并且VFA/ALK的值维持在0.1~0.3,同时COD的去除率也稳定在90%左右。说明VFA、ALK的值虽然变化,但只要其使系统的pH值稳定,整个UASB厌氧处理系统能较好地运行。[结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可用于处理木薯酒精废水。  相似文献   

13.
冯磊  李润东  李延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03-11206
[目的]倡导垃圾分类的新理念。[方法]在37℃条件下对沈阳市源分类后城市生物有机垃圾进行为期50 d批消化处理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沈阳市皇姑区和东陵区示范小区城市生物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沼气实验室产量为0.799和0.803 m3/kg VS,沼气中甲烷浓度分别为52.84 vol%和53.17 vol%,4个示范小区厌氧生物降解率分别为82.52%、73.76%5、9.53%及64.41%;消化过程中,pH值的调节方式对沼气的产量及厌氧最终生物降解率无显著影响,对沼气的产气时间有影响。一次大量投料可缩短pH值调节时间,提高产气效率;沈阳市示范小区城市生物有机垃圾产气量(G)关于TS(T)、VS(V)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为:G=2.33+0.29T和G=0.89+0.65V,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 3和0.907 5。[结论]该研究为生物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制取甲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重金属形态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对典型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对其农用的可行性及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取自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了序批式厌氧消化实验,在试验过程中测定了污泥理化学性质,采用Tessier分步提取法提取了污泥样品中的典型重金属,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各形态重金属含量及总量.结果表明,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不稳定态向比较稳定的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转变,某些重金属形态与污泥理化性质如pH、碱度、VS/TS及氨氮显著相关.厌氧消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能力和生物有效性,经厌氧消化后污泥可以更好地进行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5.
岳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64-10266
[目的]确定鸟粪石化学沉淀法对猪场废水的最佳优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鸟粪石化学沉淀去除猪场废水中氨氮的影响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和探讨。以体系pH、反应时间、Mg/N(摩尔比)和P/N(摩尔比)为考察因素,分别以猪场废水中氨氮去除率和残余PO43--P浓度为考察指标,选用最佳优化数学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并以设定氨氮去除率(75%)和残余PO43--P浓度(3.0 mg/L)的目标值,通过等高线叠加图预测最优实验条件。[结果]当pH为10.0,搅拌时间为30 min,Mg/N为1.11,N/P为1.14时,氨氮去除率可达最大值79.0%,体系中的残留PO43--P浓度为0.35 mg/L。通过对最优条件进行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结论]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鸟粪石化学沉淀处理猪场废水的工艺中,参数优化科学合理,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6.
常温下猪场厌氧消化液的亚硝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常温下猪场厌氧消化液亚硝化的最优工艺参数。[方法]在常温(15~30℃)条件下,以模拟低C/N、高氨氮的猪场厌氧消化液为进水,通过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研究猪场厌氧消化液亚硝化的最优工艺参数及影响因素。[结果]反应器在常温下作全程硝化启动时,氨氮进水浓度为100 mg/L,COD进水浓度为180 mg/L,之后逐渐增加进水浓度以提高容积负荷,经过25 d的培养成功启动。反应器启动后连续运行70 d,在未控制pH条件下,随着硝化反应产酸的积累,氨氮去除率下降至54.86%,NO2--N下降至0.029 mg/L;在调节pH条件下,氨氮浓度平均去除率为93%,NO2--N平均累积率稳定为90%;pH适宜范围在7.0~8.0,FA适宜范围为3.02~12.1mg/L,曝气量为200 mg/L。[结论]该研究为猪场厌氧消化液亚硝化的后续厌氧氨氧化进一步脱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生物聚沉氧化法是一种利用产絮凝剂的微生物对粪污进行处理,然后固液分离去除粪污中的悬浮固体(SS),继而采用常规的生化方法处理固液分离后清澈废水的方法。[方法]针对奶牛场固液分离所产生的"浓浆水"高含固率、高化学需氧量(COD)和高氨氮的特点,通过摇瓶培养试验、中试试验和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试验,研究不同处理下生物聚沉氧化法对奶牛场粪污除渣和生物净化的效果。[结果]奶牛场粪污经生物聚沉处理后脱水效果得到了提高,比阻大幅度降低:粪污比阻从初始9.8×1013m·kg~(-1)下降到24 h时的0.73×10~(12)m·kg~(-1),降低了99.26%。在最佳处理条件下进行多批次中试研究,并采用隔膜厢式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经生物聚沉反应后,压滤机粪污处理量大幅度提高,其压滤粪饼含水率在60.90%左右,比原始稀释粪污压滤粪饼体积减少了近87.09%,达到了粪污明显减量化的目的,且粪饼干基有机质含量几乎不损失,有利于后续资源化利用。此外,压滤出水中COD、SS、总氮(TN)、氨氮(NH_3-N)和总磷(TP)含量分别从原始粪污的91 470、69 500、5 125、957和129 mg·L~(-1)一步降低到1 776、10、262、236和1.89 mg·L~(-1),去除率分别达到98.06%、99.98%、94.89%、75.34%和98.53%。压滤水再经SBR工艺处理,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出水可用于奶牛场自身牛舍冲洗用水和绿化用水等,生物聚沉氧化法系统处理时间不足48 h,比传统工艺时间大幅缩短。[结论]采用生物聚沉氧化法处理处置奶牛场粪污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小球与悬浮态菌去除氨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固定化亚硝化型细菌与传统悬浮生物处理法在氨氮废水硝化过程中的性能.[方法]研究沉降性能、温度变化、pH值变化和溶解氧变化分别对固定化小球氨氮去除效率和硝化污泥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 [结果]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较普通生物处理稳定性好.[结论]固定化小球处理氨氮废水技术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规模化猪场沼液的深度净化处理是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必由之路。选取4种厌氧菌剂(a、b、c、d)和2种好氧菌剂(e、f),比较研究不同菌剂组合对猪场沼液的净化效果,旨在研制适合处理猪场沼液的菌剂组合,为养殖废水资源化循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个菌剂组合对猪场沼液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能够较好地去除沼液BOD5、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99.3%、98.7%、64.0%、99.9%。综合评估,菌剂组合3、4、5优于其他菌剂组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厌氧流化床的高效白酒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找出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首先,在厌氧环境中驯化活性污泥,培养出所需要的菌种;然后,将活性污泥和载体一起投加到流化床反应器中处理白酒废水,检测其COD值。[结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温度30~32℃,pH值6.8~7.3,厌氧消化污泥1500ml,活性炭200ml。此时的废水COD值去处率可达83.8%左右。[结论]用AFB反应器处理白酒废水,效果较好,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