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食用菌产业有机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业产值在我国农业生产体系中已多年稳居第五位,每年仍保持可观的增长态势,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随着产业规模急剧扩张,食用菌业产生的大量有机副产物出现无序处置,如被随意丟置、焚烧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一方面导致资源化利用率较为低下,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因而资源化再利用已刻不容缓。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食用菌有机副产物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利用途径、方式及应用前景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食用菌产业有机副产物资源化循利用,产业健康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产量居世界之首,随之产生的大量菌渣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为解决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分析了食用菌菌渣的主要营养成分,提出目前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二次栽培、转化为有机肥、制作无土栽培基质、生物修复、饲料加工等。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缺乏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利用水平较低、科技支撑能力较弱、机制不健全等几个方面,对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实践证明,通过循环农业模式,将食用菌菌渣实现资源化利用,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但要实现资源化高效利用,还应重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充分发挥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的价值,推进高效循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立体农业和循环农业理论,对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立体菌业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6种模式的技术要点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立体菌业为纽带的6种农业循环模式。为进一步开发立体菌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文章提出了5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农林废弃物,存在体量大、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食用菌能有效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人类优质高蛋白食品,食用菌菌渣亦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原料、作物肥料、动物饲料、生物质燃料、养殖垫料、环境修复材料等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循环利用。为了探索解决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在总结食用菌栽培基质和菌渣综合利用途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菌-果-畜-粮”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构想,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具体分析了该模式的产业基础与生态、经济效益。总体而言,该模式能够实现农林废弃物资源多级循环和转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后,对相关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攻坚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循环农业发展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立体农业和循环农业理论,对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立体菌业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6种模式的技术要点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立体菌业为纽带的6种农业循环模式。为进一步开发立体菌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文章提出了5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秸秆菌业循环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秸秆栽培食用菌是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体现之一。笔者归纳了秸秆菌业循环开发的栽培管理、发酵技术和多级循环模式研究现状。秸秆经多级循环有效利用,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加了菇农的创收途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回报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条确实可行的新途径。剖析了当前秸秆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秸秆的创新利用技术是规划整个秸秆菌业循环开发系统的关键,从而建立秸秆资源的高效环保综合利用新模式,为秸秆菌业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丁强  王鸿磊  邹积华  崔从光  宋俊芬  慕美财  高民  马云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25-16526,16535
[目的]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特别是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高效处理和利用。[方法]以山东久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总结了以食用菌为纽带所建立的循环农业模式,并对该模式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主要是利用大量农牧业废弃物(麦秸、畜禽粪便等)发展食用菌产业,以培养料的规模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实现区域内资金、技术、原材料、生产对象的最大集约化,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事食用菌生产;同时对产生的大量菌渣进行多途径的利用,不仅解决了食用菌生产中大量废弃菌渣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从业者的收入,实现农业资源转化增值的最大化。[结论]该模式能充分利用农业生物质资源,减轻农业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显著增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食用菌种植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特别是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高效处理和利用。[方法]以山东久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总结了以食用菌为纽带所建立的循环农业模式,并对该模式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主要是利用大量农牧业废弃物(麦秸、畜禽粪便等)发展食用菌产业,以培养料的规模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实现村域内资金、技术、原材料、生产对象的最大集约化,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事食用菌生产;同时对产生的大量菌渣进行多途径的利用,不仅解决了食用菌生产中大量废弃菌渣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从业者的收入,实现农业资源转化增值的最大化。[结论]该模式能充分利用农业生物质资源,减轻农业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显著增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是关键核心问题。发展食用菌产业能够使农林废弃物得到整体、高效、循环、再生利用,在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山东省是食用菌生产大省,食用菌产业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山东省发展食用菌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菌循环利用是当前现代农业与低碳经济领域结合发展的热点。山东是食用菌生产大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已发展形成集农业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和食用菌高效种植产业化于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如小尺度和中尺度循环模式等。本文就不同农菌模式产业近年进展的各自特点和适用性、及其运行保障体系的结构功能、经济效益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进而推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及行业的发展。随着食用菌的高速发展,食用菌的原料稀缺成为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培养食用菌所用原料的来源、筛选和开发成为我国食品及农业等领域众多学者的主要关注点及研究方向。农林废弃物有着广泛的来源,如茶叶、果蔬、农林秸秆的加工副产品,并且其种类也众多,因此,农林废弃物是培养食用菌良好的基质。用农林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一方面可以缓解食用菌的原料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果蔬等农作物加工副产品随意处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压力,提高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本文拟针对近几年来农林废弃物培养食用菌进行综述,分析培养食用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对农林废弃物培养食用菌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香蕉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香蕉种植大国,香蕉茎叶等副产品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农作物资源,但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处理和利用技术。该文阐述了香蕉茎叶等副产品在直接还田、堆制有机肥料、纤维利用、资源化、饲料化和食用菌培养基等方面的处理和利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菌渣综合利用情况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菌渣越来越多,但目前我国对菌渣的利用率还很低,大量的可再生资源菌渣被废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总结了菌渣综合利用现状,指出了菌渣利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拥有大量的食用菌废弃物资源,但当前食用菌菌渣利用率较低,造成乡村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开展菌渣等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与合理开发模式研发,尤其要建立并完善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体系,通过菌渣还田、有机与无机肥的科学施肥等技术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是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主要论述食用菌渣循环利用技术方式以及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指标,以深入探讨菌渣回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及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纵横发展整合路径,促进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为库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调研分析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同时根据产业整合文献,探索食用菌产业发展纵横整合路径。【结果】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食用菌上下游企业关联度较低,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需横向整合和适度的纵向整合。【结论】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应以“研究所+公司+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模式为依托,深化食用菌产业纵向利益关联,整合区内各地优质食用菌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纵横延伸的区域食用菌^虬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杏鲍菇生产大国,废弃菌糠逐年增加,如果随意丢弃或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及时科学合理利用杏鲍菇菌糠,对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以及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杏鲍菇菌糠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现阶段杏鲍菇废弃菌糠在种植业、畜牧业等领域的循环利用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菌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野生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对黑龙江省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菌类资源进行调研,并对采集的菌株进行分类分析。在仙翁山森林公园,共采集食用菌类18科48种、药用菌类10科15种、毒菌10科15种。该地区有丰富、珍贵的菌类资源,应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使得生态环境可持续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