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了从2016年1月18日至3月9日共8个播种时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绿肥生物量、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为确定晚播油菜绿肥适宜播种时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1月18日至2月16日期间播种,油菜绿肥的鲜、干重没有显著差异,鲜重为18~20 t/hm~2,干重为2.6~3.3 t/hm~2,2月中旬后,随着播期的推迟,油菜生物量显著降低。地上部碳含量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氮、磷、钾含量以2月上、中旬播种的最高,表明生育期70~80 d的油菜绿肥养分含量较高。在1月18日至2月9日,油菜地上部碳、磷积累量分别达到1 295~1 472、7.35~8.10 kg/hm~2,2月中旬后随播期推迟逐渐降低;氮、钾积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2月16日、2月9日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氮74.55 kg/hm~2和钾72.75 kg/hm~2。播期显著影响油菜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试验条件下为保证油菜鲜草产量,在不影响前茬作物的前提下应适当早播;但从绿肥翻压养分积累来说,播期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在2月上中旬播种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福建稻区紫云英最佳播期、播种量组合,为紫云英轻简化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分别设置9月30日、10月25日、11月20日、12月15日4个播期和15.0、22.5、30.0 kg·hm~(-2) 3个不同播种量共12个组合处理,测定盛花期紫云英生长性状、产量、养分含量及累积量。【结果】紫云英盛花期株高、茎粗、分枝数、养分累积量均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其氮、磷、钾养分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先升高后降低,但总体差异不大。播种量和播期组合处理下,9月30日至11月20日播种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地上部产草量和养分累积量,以9月30日播种和22.5 kg·hm~(-2)播种量处理的紫云英产量和养分累积量最高,干草产量达6.94 t·hm~(-2),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144.01、14.45、116.01 kg·hm~(-2)。【结论】在福建稻区种植紫云英以9月30日播种、播种量22.5 kg·hm~(-2)为最优组合。紫云英播期弹性较小,通过增加播种量弥补延期播种无法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3.
施肥量对油菜绿肥生物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30%复合肥(15-7-8)不同施用量0、225、300、375、450、525、600、675 kg/hm~2对晚播油菜绿肥生物量、养分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为确定晚播油菜绿肥适宜施肥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晚播条件下,通过增加施肥量可以明显提高油菜绿肥的生物量及养分累积量,且随施肥量的增加,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及养分累积量呈增加趋势。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量在225~450 kg/hm~2范围内,油菜鲜、干重均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当施肥量450 kg/hm~2时,各处理间油菜干重没有显著差异。当施肥量在525~675 kg/hm~2之间时,各处理油菜碳、磷、钾养分累积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施肥量在450~675 kg/hm~2之间时,各处理油菜碳、氮、磷、钾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结合油菜绿肥翻压还田时的生物量、养分归还量及肥料成本,本试验条件下油菜作为绿肥晚播的适宜施肥量为450~525 kg/hm~2。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几种肥料配施对紫花苜蓿干物质及NPK累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干物质累积量均随生长期推移而增长,NPK+ MF处理干物质累积量最大,干物质累积量大小顺序为:NPK+ MF> NPK>MF>CK,紫花苜蓿干物质累积量且随收获茬次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紫花苜蓿氮钾含量随生长期延展呈降低趋势,磷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NPK+ MF处理氮钾磷含量最大,氮钾磷含量大小顺序均呈:NPK+ MF> NPK>MF>CK趋势,紫花苜蓿氮含量随收获茬次增加呈降低趋势,磷钾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第三茬磷钾含量达到最高峰值.紫花苜蓿氮磷钾累积量随生长期推移而增长;NPK+ MF处理氮磷钾累积量最大,氮磷钾累积量大小顺序为:NPK+ MF> NPK> MF> CK.且紫花苜蓿氮累积量随收获茬次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磷钾累积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第三茬磷累积量最大,第二茬钾累积量最大,累积速率均表现为先大后小之趋势,第四茬累积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5.
直播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了解高产直播冬油菜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在冬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油菜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甘蓝型冬油菜在4 500 kg•hm-2产量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结果】直播冬油菜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表现为薹花期>苗期>角果成熟期。根、茎、绿叶、落叶的干物质量分别在播种后185、200、130、230 d达最大值,干物质量分别为2 286、5 450、2 306、2 162 kg•hm-2。各器官氮含量(籽粒除外)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降低,苗期变化平缓,蕾薹期后降幅较大。茎、绿叶中磷含量苗期略有上升,蕾薹期后迅速降低。根、落叶、角壳中磷含量则持续下降。根、茎中钾含量在苗期波动较大,蕾薹期后迅速降低。叶片中钾含量在苗期略有降低,其后一直稳定。落叶中钾含量一直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氮、钾的积累规律相似,出苗后持续增加,花期达最大值,而后略有下降,两者积累量均表现为苗期>蕾薹期>花期。整个生育期磷积累量持续上升,表现为角果期>苗期>薹花期。高产栽培条件下直播油菜N、P、K最大养分需求量分别为217.6、39.9、219.8 kg•hm-2,需求比例为1.00﹕0.18﹕1.01。【结论】除落叶和生殖器官外,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含量、养分积累量均呈现苗期升高花期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根、茎、叶中的部分养分在花期后会转移到籽粒中,保证直播冬油菜花期前充足的养分供给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红花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cus L.)对氮、磷、钾的吸收特征,为红花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红花3个株系(2-3、H-7、BH-1)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幼苗期、花蕾期和成熟期红花不同器官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分配规律,并分析氮、磷、钾累积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幼苗期氮素以叶中较高,磷素和钾素含量均以茎、叶较高;与幼苗期相比,花蕾期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下降,转移到花和蕾等器官中;成熟期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持续下降,养分转移到种子和苞叶等器官中,氮的分布特征表现为种子叶苞叶根茎,磷的分布特征表现为种子苞叶叶根茎,钾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苞叶种子根茎叶。同一生育期,不同红花材料的氮、磷、钾累积量有明显差异。苗期氮、磷、钾累积量较低,花蕾期迅速增加,成熟期持续增加。从花、籽粒中氮、磷、钾累积量占花蕾期、成熟期对应养分累积量的比例可知,红花花对磷、钾的需求量大于氮;红花籽粒对磷的需求量最大,其次为氮和钾。【结论】植株体内养分含量随红花的生长而变化,养分累积量表现为钾氮磷,干花和籽粒产量与氮、磷、钾累积量有明显关系,花蕾期对磷钾需求量大,成熟期对磷氮需求量大。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麻风树适宜播种深度,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播种深度(5、10、15、20 cm)对麻风树FD-8号出苗、生长、养分含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5、10 cm的出苗率和出苗势超过99%,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深度。播种1年,播种深度10~20 cm的地径、地上茎高、着生叶片数明显大于5 cm播种深度。增加播种深度,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积累总量先增加而后减少,均以播种深度10 cm的最多,与播种深度5、20 cm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随播种深度增加,根的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持续减少,茎和叶的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植株氮、磷及钾积累总量以播种深度10 cm的最多,分别比其他播种深度的增加17.50%~113.85%、12.12%~78.67%和12.63%~69.24%。播种深度10~20 cm显著增加茎、叶的干物质分配率和氮、磷、钾分配率。可见,播种深度10 cm比较有利于麻风树生长及养分利用。  相似文献   

8.
高寒旱区春油菜氮磷钾元素的需肥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青海省旱地进行春油菜"青杂5号"需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春油菜生育期中干物质累积量随植株生长发育呈快速增长趋势,结角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高峰,为9 951.00 kg/hm2.春油菜需氮期主要在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磷、钾养分在开花期、成熟期吸收积累增加;每生产100 kg春油菜籽粒吸收氮7.98 kg、磷1.22 kg、钾8.03 kg,氮、磷、钾比为1:0.15:1.01.春油菜苗期和抽薹期氮磷钾的积累分配中心都为叶片,开花期为茎秆;结角期氮磷钾的分配中心转移到角果,此生长期钾素还大量积累在茎秆中;成熟期氮和磷分配中心转移到籽粒,钾为茎秆.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沼液浇灌量对茭白植株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以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沼液浇灌量为2.0倍(2.0N)和2.7倍(2.7N)对照化肥氮时,茭白植株成熟期磷和钾累积量均受到明显抑制,其中,磷积累量分别下降8.73%和42.0%,钾积累量分别下降16.4%和34.1%;氮累积量仅在2.7N处理时受到明显抑制。2.0N和2.7N处理使茭白植株不同生育期茎秆和叶片氮磷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27N时尤为明显,然而钾含量反而下降。茭白氮含量随沼液浇灌量增加而增加,钾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磷含量变化较为稳定。沼液浇灌处理均抑制了茎秆磷转运,但却促进了茎秆和叶片钾转运。另外,2.0N和2.7N处理明显抑制了叶片氮转运。因此,沼液浇灌能够影响茭白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特性,改变利用效率。适量浇灌有利于提高茭白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苹果树体不同器官元素含量与累积量季节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分析了新生器官(果实、叶片和新梢)中营养元素含量与累积量年周期变化。结果表明,叶片氮、磷含量随叶龄增加而降低,钙、锰含量呈增加趋势,钾、锌、铁、铜含量有两个高峰;果实氮、铜、锌、铁含量先急剧下降,后逐渐增加,钾、磷、钙、镁、硫、锰含量随果实发育而降低;新梢氮、磷、钙含量表现为前期较高,中后期较低的消长变化,随果树生长,钾、镁、硫、铁含量逐渐降低。新生器官中营养元素累积量不同时期差异较大;果树早期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营养元素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果园施肥管理应氮肥基施为主,追施磷、钾肥,中期补充微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杂草是限制油菜丰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养分的合理管理对杂草防控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探究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油菜与杂草生物量及养分竞争的影响,为生态控草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氮(0、90、180和270 kg N·hm-2,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磷(0、45、90和135 kg P2O5·hm-2,分别用P0、P1、P2和P3表示)、钾(0、60、120和180 kg K2O·hm-2,分别用K0、K1、K2和K3表示)各4个不同用量梯度田间试验。在油菜成熟期,测定油菜籽产量、油菜和杂草的生物量及相应的养分含量,计算养分积累量,分析油菜与杂草的养分竞争关系及其对肥料用量的响应。【结果】施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地上部总生物量和相应的养分积累量,在氮、磷、钾3种养分中,油菜生长和养分吸收对缺磷最敏感。N0、P0和K0处理的油菜籽产量分别为560、227和1 490 k...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湘杂油753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肥料用量一致的情况下,较高的施氮或施磷比例处理,能够提高油菜的株高、有效分枝数、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分枝位、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而施钾对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没有一致规律;收获期植株的氮素和磷素积累量分别随着氮肥或磷肥施用的增加而增加,而钾素积累量没有显示出以上规律。总之,施肥对油菜生长与养分积累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氮肥影响最大,磷肥其次,钾肥影响最小;其中,油菜生长和养分吸收表现较好的是N∶P2O5∶K2O为18.2∶9.1∶16、18.2∶9.1∶1.5、20∶5∶8.8的3个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冬油菜栽培方式变迁与相应的养分管理策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寅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5):2952-2966
直播和育苗移栽是目前长江流域冬油菜并存的两种栽培方式,其技术发展和推广状况对中国油菜产业发展和油料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历史阶段下,随栽培品种、种植目标、劳动力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变化,中国冬油菜栽培方式也在不断的转变和发展。文章概述了新中国建立后冬油菜栽培方式的发展变化历程,从最初以直播种植为主,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直播为主而育苗移栽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育苗移栽方式实现全面推广并长期应用,再到当前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并存。而养分管理措施也经历了从最初施用农家肥,到开始施用氮、磷化肥,到提倡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再到当前形成的育苗移栽油菜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直播和育苗移栽油菜的栽培特点和生长过程存在着显著差异,文章主要从生育进程、种植密度、群体结构与个体形态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相比育苗移栽油菜,直播油菜的生育期一般相应缩短,个体生长状况较弱,单株产量偏低,但在较高的种植密度基础上可发挥群体优势,且根群结构也有助于增强养分和水分吸收能力,因此具有高产高效的潜力。目前,长江流域育苗移栽油菜的养分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体系已经建立,养分管理策略也较为完善,其要点为: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目标产量水平合理确定氮、磷、钾、硼肥用量,保证养分平衡供应,实行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采取氮、钾肥分次施用(推荐基肥﹕越冬肥﹕薹肥=60%﹕20%﹕20%)以协调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强壮个体而实现高产。针对直播油菜发展迅速而在高产条件下养分管理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文章重点比较了其与育苗移栽油菜在养分响应、吸收分配和需求利用等方面的差异,发现直播油菜对养分缺乏较为敏感,养分不足导致个体生长低下和群体衰亡,后期物质和养分转运效率较低,而且对磷、钾养分的需求明显更高。基于已有研究结果总结出直播油菜的“前促后稳”养分管理策略,即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养分合理平衡施用基础上,保证磷、钾供应,施用有机肥并进行秸秆还田,肥料运筹中重视氮肥对个体和群体发展的调控作用,减少基施而增加苗肥以促前期生长,中后期适时追肥以保证群体数量和产量形成,推荐基肥﹕苗肥﹕越冬肥﹕薹肥=40%﹕30%﹕15%﹕15%。此外,应配合其他栽培措施协同增效提质,选用适宜早熟和耐密的品种,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施用长效专用复合肥或专用控释肥,配合密植以省肥补迟、增库促源,加强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文章还对直播油菜养分管理研究中的问题和未来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其栽培管理措施和科学施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氮磷配施,揭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生长及养分积累对氮磷配施的响应,为优化云南松苗期养分管理及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盆栽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不施肥)、磷肥0.8 g·株-1(P1)、磷肥1.6 g·株-1(P2)、氮肥0.4 g·株-1 (N1)、氮肥0.8 g·株-1(N2)、氮肥0.4 g·株-1和磷肥0.8 g·株-1(N1P1)、氮肥0.4g·株-1和磷肥1.6 g·株-1 (N1P2)、氮肥0.8 g·株-1和磷肥0.8 g·株-1 (N2P1)、氮肥0.8 g·株-1和磷肥1.6 g...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结果表明,浅耕油菜的出苗高峰期和出苗终止期分别为播后14d和播后49d,而免耕的分别为播后21d和播后63d,浅耕的出苗集中在播后7~21d,而免耕的出苗集中在播后14~28d。杂草发生量浅耕的比免耕的明显减少,杂草以看麦娘为主,发生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武川县农业生态经济类型区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阴山北麓生态脆弱带的武川县为研究对象。以近年来该县农业经济发展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主成份聚类分析方法。将武川县划分为东南部山地农业区,北部丘陵地农业区,西北部风蚀沙化农牧结合区和西南部山地农牧结合区,并分析了各区农,林,牧业发展状况,为农业和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沙地云杉在干旱荒漠区的育苗技术及幼苗生长规律。[方法]将供试种子用不同方法处理后播种,采用3种苗床设计和3种播种密度的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育苗试验。[结果]播种前用冷水浸种处理种子,育苗苗床选择高床,播种量采用中密度,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且能够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率。幼苗的年生长规律表现为:高生长从6月进入快速生长期,地径生长从6月20日进入快速生长期,地径生长滞后于苗高生长约20d,到7月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趋于平缓,至8月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趋于停止。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地径和苗高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低气温和20、15、10cm土层的土壤温度。[结论]该研究为沙地云杉在干旱荒漠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