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船式拖拉机船壳在水田泥浆环境中作业行进阻力大的问题,对船式拖拉机船壳气层减阻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仿真模型,对影响气层减阻性能的泥浆来流速度和气流量两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船壳底板凹槽结构进行参数优化,研究不同深度凹槽结构的气层减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泥浆来流速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气层产生破裂,导致总阻力增大,而气流量...  相似文献   

2.
船式拖拉机作业过程中容易形成兴波,其严重影响种苗的播种质量。为降低船式拖拉机在水田行走过程中的兴波,通过旋转流变仪试验测定泥浆参数,基于CFD算法建立VOF空气和泥浆双相流的船体滑行模型,研究船式拖拉机的前进速度、船体长宽比对船体兴波阻力、兴波高度及兴波作用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兴波阻力、兴波高度和兴波作用区域随速度增大而增大;当前进速度为2 m/s时凹船壳相对于平船壳船首和船尾兴波高度分别降低0.052 m和0.028 m;船行波衰减率为3.7%,当船体长宽比为19时船体所受兴波阻力最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船式拖拉机在水田工作时的阻力,设计了一种具有凸包非光滑表面的船壳。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凸包非光滑表面船壳在水田泥介质中进行数值仿真研究,计算比较凸包非光滑表面船壳和光滑表面船壳在速度0.5~4 m/s范围内的阻力值,分析其减阻机理并进一步研究凸包尺寸对减阻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凸包非光滑表面船壳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凸包结构改变流体对船壳的粘性剪应力是其产生减阻特性的重要原因。该设计得到了减阻率达到9.33%的较好减阻效果,对船式拖拉机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气幕减阻对模型船体起步阻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表明,由于湿软土壤与船体钢板间的粘附作用,船式拖拉机静止船体的起步阻力随船体停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值可达正常滑行阻力的五六倍以上。为了降低起步阻力,在试验室内对模型船体进行了气幕减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气幕效应可使静置船体的起步阻力降低20~25%。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船式拖拉机的工作性能,降低船式拖拉机在深泥脚水田中的摩擦阻力,通过fluent软件对船式拖拉机在深泥脚水田的工作情况进行仿真模拟,通过改变船壳底板的弧形个数以及弧形的幅值对其减阻效果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船速为2.5 m/s,船壳弧度幅值为35 mm,且弧形个数为1时,其减阻率为7.6%,其对船式拖拉机减阻研究和外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Fluent软件对船式拖拉机底板建立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非光滑表面凹坑结构对机身底板的减阻影响。研究非光滑表面凹坑在不同深度、直径下滑行阻力的影响规律,选取最优的凹坑组合成等距排列、等差排列、菱形排列3种结构。分析凹坑结构的减阻机理,发现压差阻力增大、摩擦阻力减小是总阻力减小的原因。结果表明:船式拖拉机凹坑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相比光滑的船式拖拉机底板,非光滑表面凹坑直径为8mm,深度为5mm的等距排列结构的减阻率达到了5. 4%。  相似文献   

7.
用什么理论来指导水田动力机组的发展是实现水田农业机械化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中国的自然、农业和社会经济特点给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困难出发,需要突破传统的拖拉机理论建立新的理论。简介了作者1973年著作的“拖拉机形态学”理论,并据以提出水田动力机组的形态要求和“浮式-半浮式”(简称“浮”式)工作原理。对各种水田动力机组的性能和使用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找出了采用“浮”式工作原理的船式拖拉机比生产率较传统水田拖拉机高一倍的一些主要原因。最后指出水田动力机组的选型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又要符合经济规律。对现有机耕船的经济效果作了初步统计分析。结论是采用“浮”式工作原理的各种船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带浮动船体的组合式拖拉机将是今后水田动力机组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 一、前言 机耕船船体是机耕船行走机构的一部份,它承受了机耕船的大部份重量,同时沿着水田表面滑行。由于船体在水田中的滑行阻力系数仅为0.1左右,比水田轮的滚动阻力  相似文献   

9.
周敬东  邹星 《农机化研究》2021,43(1):227-233
研究了船式拖拉机船壳表面的微观结构,主要针对圆形凹坑凸包、凹凸槽及羽型微观结构的直径高度或者深度变化,对泥浆土壤中的减阻性能影响,分析了摩擦阻力、粘压阻力、总阻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所参考的条件下,船速为2m/s、凹坑直径18mm、深度11mm时,具有最优的减阻效果,减阻率为12.7%,羽型凹坑结构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减阻率为5.37%。  相似文献   

10.
船式拖拉机的发展及其性能研究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发明创制了一种在深泥脚水田中能很好工作的新型动力机械——船式拖拉机(又称机耕船)。它在中国南北方十多个省、市、区得到了推广应用。 本文论及船式拖拉机的“浮式”工作机理及其性能。在简述其发展之后,根据大量田间和室内试验结果,着重分析了船式拖拉机的总体和“船-轮”行走装置的结构参数和性能特点,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机耕船犁耕时总体动力学若干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耕船是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水田动力机械。本文通过对机耕船的实践过程,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公式的推导,试图从定性的阶段向定量阶段的发展作一初步尝试。通过机耕船的主要作业项目——犁耕的纵向平面内总体受力状态的分析,建立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式,对方程式诸力和力矩作了较全面地阐述。对船体行驶阻力、驱动轮滚动阻力、犁的阻力建立了解析式或半经验公式。对行驶阻力的测定以及船体支承反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给予了阐明。从已建立的公式,计算诸力及力的作用点位置之值,可以较全面地解释机耕船的若干现象。文章列举了几种机耕船的总体参数,通过在湖田和浅泥脚田犁耕时,船体支承反力合力作用点位置的计算,分析比较了总体设计参数相互关系的若干特点。文章还阐述了要使机耕船获得一定牵引力的同时,尽量减小机耕船行驶阻力的重要途径。考虑到机耕船一机多用,提出了对整机总体布置以及总体参数选取一些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模型强化试验法,研究了船式拖拉机船体采用泥水膜润滑技术前后的磨损规律。试验发现,采用泥水膜润滑技术后,磨损量大幅度下降。在滑行速度3.5~5.0km/h、比压2600~5700Pa 条件下,磨损量下降了53%~83%。试验证明船底的磨损在泥水膜润滑条件下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田动力机械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田面积的逐年扩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促进了水田动力机械的快速发展。从传统的畜力耕作,逐渐过渡到手扶拖拉机、船式拖拉机、水田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水田耕作机,各种动力机械在水田使用过程中均不尽完美。水田履带拖拉机的出现基本解决了现水田耕作过程中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船式耕作机械中的机耕船、机滚船、船形水田拖拉机都是利用浮式工作原理,在深泥脚水田的耕作中有很好的适用性。本文对船式耕作机械驱动轮动力学仿真中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简要说明了驱动轮动力学仿真建模的新方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我国船式耕作机械驱动轮动力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式耕作机械中的机耕船、机滚船、船形水田拖拉机都是利用浮式工作原理,在深泥脚水田的耕作中有很好的适用性.本文对船式耕作机械驱动轮动力学仿真中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简要说明了驱动轮动力学仿真建模的新方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由一机部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拖拉机》编辑部主持的全国机耕船理论研究学术报告会,一九七八年九月初在浙江省象山县举行。机耕船是我国科技人员和劳动人民经过反复实践、因地制宜创制的新型水田动力机械,具有我国独特的风格。它的出现,打开了深泥脚水田,这个以往被人们认为是拖拉机工作的“禁区”,在一般水田地区也有良好的适应性能。自1974年湖北-12型机耕船定型以来,目前,在我国湖北、湖南、四川、广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在水田承担大量作业的动力机械主要有水田轮式拖拉机、手扶拖拉机、船式拖拉机(机耕船)和耕整机。30年来,经历了创制、引进和发展的历程。在这些机型中,有的注意引进国外样机,吸取先进的科技成果,逐步实现了国产化;有的对  相似文献   

18.
<正> 机耕船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新型水田动力机械,是一种新形态的拖拉机。它的突出特点是运用浮式工作原理,采用船-轮结合的行走机构,解决了拖拉机不能下深泥脚水田(湖田、沤田、冬水田、海涂田等)耕作的问题,填补了我国水田机械化中的一个空白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拖拉机驱动轮与水田土壤相互作用的试验分析,简述了水田驱动轮推进力、滚动阻力的形成机理,可比较精确地预测水田驱动轮推进力、滚动阻力、下陷深度、行走效率以及根据水田土壤力学特性来计算其运动轨迹的方法,供设计计算水田拖拉机驱动轮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拖拉机的种类很多,按用途分类主要有:农业、林业、工业拖拉机;按结构分类主要有:轮式、履带式、手扶式、船式和自走底盘式拖拉机,其中轮式拖拉机又分为皮带传动轮式拖拉机和直联传动轮式拖拉机。农业用拖拉机分为旱地、水田两种,其中旱地拖拉机又分为一般用途、中耕、果园、园艺等。四川省目前农机制造企业生产的拖拉机多数以皮带传动的轮式拖拉机为主,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