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杰云  熊静  陈清 《北方园艺》2017,(16):80-84
以日光温室越冬长茬番茄为试材,采用定点监测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番茄生育期干物质、养分吸收累积规律、单个果穗与干物质增量的关系和阶段养分吸收量及比例,以期为越冬长茬番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越冬长茬番茄养分吸收累积呈逐渐累积态势,整个生育期养分吸收量(N-P-K-Ca-Mg)为35、12、62、33、18g·株~-1,番茄坐果后植株地上部干物质以平均52%的比例分配到果实中;关键养分需肥期维持在定植后90~270d内;在第4、5穗果、第5、6穗果间,果实的干物质增量出现最低峰值,分别为2.8、0.8g·株~-1,此阶段的低温影响了番茄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不同茬口日光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的果穗和果穗下的三片叶及其相应的茎作为一个源库生长单位,对不同茬口日光温室番茄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在前7穗果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从下到上不同源库生长单位内果实所分配到的干物质比例在42.6%~98.6%之间,即随着果穗数从下而上的不断增加,每产生一穗果实,各源库生长单位果实的干物质分配率下降约6%。不同茬口日光温室番茄受外界环境影响显著,干物质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在越冬茬、早春茬和春夏茬分别为72%、62%和59%,春夏茬果实干物质分配率最低,这与其生长后期遭遇高温,坐果率降低有关;越冬茬生长前期100 d的干物质积累量只有后100 d的1/3,与其生长期内低温弱光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菌糠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菌糠、炉渣、河沙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进行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印第安”的种植试验,研究栽培基质对番茄植株性状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番茄的株高平均日增长1.0 cm以上,定植后90 d株高均达100 cm左右,茎粗达1.0 cm左右,株幅达50 cm以上,果穗达4穗,定植后140 d测得植株总鲜重都在200 g左右,干重30~40 g之间,干鲜比16.21%~17.86%,根冠比10.14%~12.93%,各生长发育性状处理间差异不大.说明以菌糠为主的3个不同配比栽培基质,均能满足番茄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番茄果实鲜重与横纵径数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光温室内对长季节栽培的番茄进行破坏性取样及活体定株观测,确定番茄果实鲜重与横纵径间的关系及果实干物质含量。结果表明:番茄果实鲜重与横径、纵径的三次方均呈线性关系,未成熟果果实鲜重与横径、纵径的关系分别为M=0.441×w3和M=0.735×h3;成熟果果实鲜重与横径、纵径的关系分别为M=0.446×w3和M=0.662×h3;夏季和冬季果实横径膨大生长速率分别为0.191cm/d、0.138cm/d;夏、冬季果实纵径膨大生长速率分别为0.131cm/d、0.114cm/d,夏季果实膨大速率高于冬季;温度变化对果实干物质含量形成无明显影响,未成熟果实的干物质含量比成熟果实的稍偏高。  相似文献   

5.
以番茄"魁冠108"为试材,研究了外置式秸秆反应堆在越冬茬栽培过程中对晴天温室内CO2含量和番茄植株营养生长及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番茄坐果数、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式秸秆反应堆能有效缓解日光温室内CO2亏缺现象;使营养生长期和结果期番茄植株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19.5%和27.8%;显著提高番茄植株在营养生长期和结果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单果重增加32.59g,产量增加1 303.8kg/hm2。  相似文献   

6.
亏缺灌溉对设施栽培番茄物质分配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日光温室内以辽园多丽和红玉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灌水处理,分别间隔2、4、6和8 d浇1次水,均以浇水后土壤水分张力计回零为准。结果表明:亏缺灌溉提高了成熟期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及糖酸比,同时可增加植株的干物质积累,促进根系生长,但严重亏缺灌溉可明显影响植株上部果实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导致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品种"金冠5号"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对坐果后的番茄植株进行昼夜温差(DIF)处理,设置25℃日平均温度下5个昼夜温差水平,即-18℃(16/34,昼温/夜温,℃,以下同)、-12℃(19/31)、0℃(25/25)、+12℃(31/19)、+18℃(34/16),研究昼夜温差对番茄干物质分配在果期各阶段的影响,并构建综合了昼夜温差、辐射和热效应的干物质分配动态模拟模型。结果表明:与零昼夜温差处理相比,+12℃DIF使根和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降低,茎和果实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18℃DIF使叶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而使果实干物质分配比例减少。而负昼夜温差使根、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茎、果实的干物质分配比例降低。不同昼夜温差处理下,根、茎、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均与坐果后的累积辐热积呈指数递减关系,而果实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与坐果后的累积辐热积呈Logistic模型递增关系,通过拟合昼夜温差值与指数模型和Logistic模型参数的数量关系,得到昼夜温差对根、茎、叶、果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的模拟模型。经独立试验数据检验表明,模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以"佳丽14"番茄品种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开展咸水灌溉试验,设置灌溉水盐分浓度为0.4、3.4、6.4g·L~(-1),研究不同灌溉水盐分浓度对设施番茄生长、产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盐分浓度0.4g·L~(-1)处理相比,盐分浓度6.4g·L~(-1)处理番茄叶面积指数、茎干物质量、叶干物质量、茎叶比等生长指标均受到抑制,盐分浓度3.4g·L~(-1)处理番茄的各项指标生长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各处理番茄产量随着灌溉水盐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盐分浓度3.4g·L~(-1)处理番茄果实品质优于其它处理,盐分浓度6.4g·L~(-1)处理番茄品质指标最低。说明灌溉水中含有适当浓度的盐分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升,但高浓度灌溉水会对番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导致果实品质下降。随着灌溉水盐分浓度的增加,番茄产量逐渐下降。因此,在利用咸水灌溉温室作物时,应加强对土壤盐分含量的监测和调控,以免作物根区盐分累积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育期营养液钾氮比对日光温室基质培番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圣尼斯红果7846"为试材,在日光温室采用复合基质盆栽法,研究了在番茄第1穗果坐果后改变营养液钾氮比对番茄植株生长、果实品质、产量和植株养分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营养液钾氮比,植株株高、茎粗、叶面积的增幅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大;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及各部位养分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改善,但产量有所减少。该试验条件下T4处理(K∶N=2.9∶1)下番茄果实品质最好,可用于生产高品质番茄;T2处理(K∶N=2.1∶1)的番茄果实,可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蚓粪用量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与产量和品质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温室内盆栽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蚓粪与喂养蚯蚓的半腐熟牛粪(CM,20.00 g·kg-1土)为对比,研究蚓粪用量(EM1,16.67 g·kg-1土;EM2,20 g·kg-1土;EM3,26.67 g·kg-1土)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获得蚓粪最佳的施用量。结果表明:随着蚓粪用量的增加,番茄株高、茎粗随之增加。从4月12日第一次测量至5月25日植株掐尖,牛粪处理(CM)番茄株高的增长率比同量蚓粪(EM2)处理高61.9%,而EM2番茄茎粗的增长率比CM处理高18.8%。所有处理中,EM1处理的番茄果实小果数量(果实直径<5.8 cm)最少,单株产量最高(1.04 kg),是CK的1.23倍。随着蚓粪用量的增加,番茄小果数量增加,单株产量和果实商品价值(5.8 cm≤果实直径≤6.4 cm)均降低。随着蚓粪用量的增加,番茄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但糖酸比下降。蚓粪处理(EM2)番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31.95 mg·(100g)-1,且番茄产量、果实商品价值和糖酸比均高于同量牛粪(CM)处理。综合考虑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品质等因素,在设施番茄生产中蚓粪适宜用量范围为16.67~20.00 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