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膏菜试管苗不同增殖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茅膏菜离体快繁中试管苗增殖的困难,本试验以茅膏菜试管苗为材料,通过3种不同增殖方式,研究不同激素组合、浓度的培养基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丛生芽增殖方式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1 mg·L^-1 6-BA+0.1 mg·L^-1 NAA,时间为55 d;②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1.0 mg·L^-1 6-BA+0.1 mg·L^-1NAA,时间为15-20 d,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时间为15-20 d;③茅膏菜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增殖方式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时间为30 d。  相似文献   

2.
以山蒌单芽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山蒌嫩茎最佳消毒方法为70%酒精消毒30 s,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9 min;适合腋芽萌发的启动培养基为MS+0.5 mg/L NAA+3 mg/L 6-BA;继代增殖培养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0.1 mg/L NAA+3 mg/L 6-BA;试管苗在1/2MS+3 mg/L NAA+0.1-0.5 mg/L6-BA生根较好;山蒌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道地瓜蒌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道地瓜蒌顶芽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对顶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顶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4 mg·L~(-1)+NAA 0.04 mg·L~(~(-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6 mg·L~(-1)+NAA 0.05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 0.2 mg·L~(-1)+NAA 0.05mg·L~(-1)+IBA 0.05 mg·L~(-1)+活性炭0.5g/L  相似文献   

4.
六棱景天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棱景天的盆栽苗为材料,建立无菌体系,比较不同激素组合、基本培养基、光质光强、琼脂浓度等条件对芽苗增殖、生根的影响及不同移栽基质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S+NAA 0.1 mg/L+6-BA1.0 mg/L培养基可诱导六棱景天茎段腋芽萌动,并形成丛生芽;增殖的最佳激素配比为NAA 0.1 mg/L+6-BA2.0 mg/L;以MS为基本培养,附加0.8%的琼脂可减少组培苗的白化和玻璃化现象,获得健壮丛生芽;光质对芽苗的增殖生长有较大影响,红光、蓝光和白光均促进芽苗的增殖和生长,其中以红光的效果最为显著,绿光最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 MS+NAA 0.05 mg/L+IBA 0.01 mg/L,光强为1 000 lx时最利于六棱景天的生根壮苗,移栽成活率以1/2蛭石+1/2泥炭的基质为最高,达84.39%。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浓度的2,4-D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在供试的6种基因型中,以CH21141和黑农40体细胞胚胎发生率最高,黑农35诱导率最低;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及继代增殖的最佳2,4-D浓度为10~20 mg·L~(-1),继代扩繁系数为3~n(n为继代培养次数).  相似文献   

6.
甘蓝雄性不育系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雄性不育系腋芽为材料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适合腋芽增殖的培养基是MS 2mg/L6-BA 0.01 mg/L NAA,增殖系数可以达到5以上,且组培苗经一次继代就可脱分化;适合生根、壮苗培养基是MS 0.1 mg/l IBA,平均每株生根数是6.6条,平均根长6.91 cm.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达95%.组培苗经过试种,与大田实生母株相比性状一致.  相似文献   

7.
香石竹试管苗的生根及移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石竹茎尖为试验材料,着重研究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试管苗的生根量及根长的影响;生根苗在不同移栽基质中的成活率、生长状况的比较。结果表明:试管苗在培养基MS+NAA1.0mg/l中平均根量最多有33.31根,平均根长最长的是在MS+IBA1.0mg/L培养基中达0.47cm;生根苗的生长状况在泥炭:珍珠岩(1:1)中效果最好。另外做了降低成本方面的试验。  相似文献   

8.
以35份二倍体马铃薯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对二倍体马铃薯试管苗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目的是使试管苗的叶片增大,叶面积增加,并有利于进行叶肉原生质体的融合。结果表明:含有AgNO3的培养基(MS+0.5 mg/L NAA+1 mg/L AgNO3)适合22份供试二倍体马铃薯试管苗的培养;添加AgNO3比不添加AgNO3的试管苗的叶片明显增大,叶面积显著增加,添加2%蔗糖和2 mg/L AgNO3的培养基的试管苗叶面积最大;以二倍体野生种S.chacoense和二倍体材料DY4-5-10为亲本进行电融合,以添加2%蔗糖和1 mg/L AgNO3的培养基培养其试管苗,获得的融合产物可再生出完整植株,该培养基适合用于分离原生质体的二倍体马铃薯试管苗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添加激素和不添加激素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对春石斛试管苗离体再生的影响。【方法】以春石斛(玫瑰红)原球茎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激素和不添加激素交替继代培养,研究其对春石斛原球茎增殖和小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不添加激素培养30d后转至不添加激素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30d的试验处理对春石斛原球茎增殖的综合效果最佳而对春石斛小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中发现,添加激素的培养基培养30d后转至添加激素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30d,其对春石斛小苗生长的综合效果最佳。【结论】优化了春石斛试管苗离体再生体系,为进一步完善春石斛试管苗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3种类型的福建野生蕉进行了离体繁殖研究,以宦溪野生蕉、北峰野生蕉吸芽为材料建立无菌株系;以三明野生蕉试管苗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其不定芽增殖、薄片出芽以及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3种野生蕉试管苗增殖的基因型差异;最后将所得福建野生蕉试管苗进行生根及移栽研究。结果表明:MS+NAA 0.1 mg/L+6-BA 4 mg/L+Ad 30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试管苗不定芽的增殖;MS+NAA 0.2 mg/L+Ad 30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试管苗薄片出芽;MS+6-BA 6 mg/L+Ad30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类原球茎(多芽体)的增殖,MS+NAA 0.2 mg/L+6-BA 4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类原球茎(大芽)的增殖。三明野生蕉试管苗不定芽增殖培养基S5也适合福州宦溪野生蕉、福州北峰野生蕉不定芽增殖。培养基S4还可用于福建野生蕉试管苗的生根。三种野生蕉试管苗在0.5∶1∶1的沙土、园土、泥炭土基质中移栽效果较好,成活率分别达到97%、95%、90%。  相似文献   

11.
以海南小黄姜茎尖为材料,进行组培脱毒及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剥离茎尖(0.3~0.5 mm)分生组织培养,能有效脱除生姜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筛选出适合丛生芽分化的培养基配方(MS+6-BA3.0 mg/L+NAA0.1 mg/L),实现了生姜增殖与生根诱导同步,增殖系数为8,将试管苗移栽到沙土+椰糠1:1的混合基质中炼苗,成活率最高为92%。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马铃薯脱毒苗切繁方法是将带有一个叶片的单茎节切段接种于培养基中培养成苗,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无花的试管苗为材料,用剪去根部和顶芽的多茎节切段,接种于含有不同激素及配比的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表明,MS培养基附加1.0mg/L BA和1.0 mg/L的NAA,可使得每个腋芽萌发并快速生根、成苗,按照此程序继续进行继代扩繁,我们称之为"藕式"快速繁殖方法。该方法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3.
外源激素、芽苗数及大小对文心兰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进行了外源激素、芽苗数和芽苗大小对文心兰试管苗增殖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类细胞分裂素6-BA(6-苄基腺嘌呤)和Ad(腺嘌呤硫酸盐)对文心兰试管苗增殖的作用差异较大.与0.2 mg/L的生长素a-NAA(a-萘乙酸)配合使用,6-BA质量浓度在2.0~4.0 mg/L的培养基较适合文心兰试管苗的增殖,晟大增殖系数可达7.27,苗生长健壮,叶色鲜绿,适合进一步生根移栽;Ad在1.0~6.0 mg/L的范围内增殖系数较小,苗生长缓慢、矮小,但有形成丛生苗的倾向;以2.0mg/L的6-BA和1.0mg/L的Ad组合使用,易形成丛生芽苗且苗体相对较小,增殖系数也较高;接种单株小苗较大苗易形成丛生芽苗;接种2株连体小芽苗,全部能形成丛生芽苗,增殖系数可达10.07,适合于进一步增殖使用.MS培养基添加2.0 mg/L 6-BA,1.0 mg/L Ad及0.2 mg/L a-NAA,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接种2~4株长1.5~2.5cm连体芽苗,可建立高效的文心兰试管苗丛生芽增殖体系.  相似文献   

14.
春石斛离体培养条件优化及其试管开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春石斛类原球茎体及其试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不同激素浓度和不同浓度天然附加物对春石斛原球茎增殖和壮苗生根的影响,同时进行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试管开花研究.结果表明:(1)最适宜春石斛原球茎增值的培养基为KC+1.5 mg/L 6-BA+0.5 mg/L IBA+100 mL/L椰汁;(2)最适宜春石斛试管苗壮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1.0 mg/L IBA+1.0 mg/L NAA+100 g/L马铃薯匀浆物;(3)在4种不同花色的春石斛中,玫瑰红花色的春石斛试管苗花芽诱导率最高,为38.67%;(4)磷含量增加至原来5倍时,春石斛试管苗花芽诱导率最高,为32.14%.  相似文献   

15.
外源激素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微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含GA3 、NAA和BAP 3种外源激素的 6种培养基对早大白和尤金两种脱毒试管苗生长状况 (株高、茎粗、叶片数、生根数 )的影响 ,选出适合早大白切段繁殖的培养基为MS +0 0 1mg LBAP + 0 0 5mg LNAA ,适合尤金切段繁殖的培养基为MS + 1mg LGA3 + 0 1mg LNAA ,为快速、低成本培养健壮试管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刺葡萄愈伤组织的分化、芽的增殖及生根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刺葡萄愈伤组织为材料,在B5培养基上附加不同的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研究了刺葡萄芽的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结果表明,刺葡萄愈伤组织再生苗的分化率很低,仅在B5 0.5 mg/L ZT 0.1 mg/L NAA上有少量分化,分化率为13.3%;增殖培养以B5 BA1.0 mg/L NAA0.05 mg/L为佳,4周可增殖6.4倍;生根培养以B5 0.5 mg/L IBA 0.02mg/L NAA为好,4周平均生根3.4条,根粗达2.4 mm.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单株小孢子培养的再生效率,以大麦品种花30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研究了离体穗、离体小花预处理时间和诱导培养基中无机氮、有机氮含量以及添加PEG对愈伤组织产量、绿苗产量和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离体穗5℃处理19 d的愈伤组织和绿苗产量及再生能力均优于32 d的,离体小花预处理1~2 d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绿苗的分化;降低无机氮浓度[KNO_3降至707.5 mg·L~(-1),(NH_4)_2SO_4降至115.75 mg·L~(-1)]可提高愈伤组织和绿苗产量及再生能力;提高有机氮浓度(谷氨酰胺从400 mg·L~(-1)提高到1 600 mg·L~(-1),水解酪蛋白从100 mg·L~(-1)提高到400 mg·L~(-1))可增加小孢子愈伤组织和绿苗产量;培养基中添加4%PEG可提高小孢子愈伤组织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晋薯16号’为试验材料,以节间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种质资源缓慢生长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以MS+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蔗糖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蔗糖浓度为90 g/L;以MS+蔗糖30 g/L+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多效唑(PP33)3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1.0 mg/L,在低温4℃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0.5 mg/L。离体保存后的试管苗转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恢复培养,其生长情况与正常继代苗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种类植物激素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促进壮苗的应用效果,以马铃薯品种‘定薯1号’、‘大西洋’、‘夏坡蒂’和‘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采用MS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种类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0.1 mg/L;6-苄氨基嘌呤(6-BA),0.1 mg/L;吲哚丁酸(IBA),0.1 mg/L)进行马铃薯试管苗的壮苗培育。在选出合适的植物激素后,再测试不同浓度植物激素(0.1,0.2,0.5和1.0 mg/L)对壮苗的影响。结果表明,IBA对促进壮苗效果最好。‘定薯1号’和‘费乌瑞它’试管苗促进壮苗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IBA,而‘大西洋’和‘夏坡蒂’试管苗促进壮苗最佳培养基则为MS+0.5 mg/L IBA。  相似文献   

20.
以马铃薯‘晋薯16号’为试验材料,以节间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种质资源缓慢生长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以MS+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蔗糖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蔗糖浓度为90 g/L;以MS+蔗糖30 g/L+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多效唑(PP33)3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1.0 mg/L,在低温4℃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0.5 mg/L。离体保存后的试管苗转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恢复培养,其生长情况与正常继代苗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