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在鸭上的烈性传染病。呼和浩特市郊区一肉鸭场2000只23日龄肉鸭普遍发病,有部分死亡,通过流行病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及实验室诊断判定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将发病的肉鸭分为A、B、C三个组治疗,A组用剂量为500μL/只鸭病毒性肝炎一传染性浆膜炎二联抗体蛋黄液注射治疗;B组用剂量为25mg/kg的氟苯尼考注射治疗;C组用4000IU/只的丁胺卡那注射治疗,同时用多维素饮水。结果A组的治愈率为95.5%,B组的治愈率为90.7%,而C组的治愈率为85.6%。结果表明注射使用抗生素在治疗浆膜炎上有很好的效果,卵黄抗体在鸭传染性浆膜炎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21日,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乡某肉鸭场突然发病,所养3000只雏鸭每天死亡30~40只,起初养殖户以为是大肠杆菌病,连饮两天硫酸庆大霉素无效,经县畜牧局化验室化验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10年6月初,曲靖市麒麟区珠街乡一野鸭饲养场发生了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病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湖北群养雏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998~2002年湖北省部分地区雏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情况,共调查14例,48 760只发病鸭.调查结果表明,雏鸭5~50日龄发病、死亡9 320只,死亡率为19.1%(死亡率5%~50%),从14例病死鸭脑、肝实质器官中,分离到9株里默氏杆菌,6株大肠杆菌和5株链球菌,证明雏鸭浆膜炎普遍存在混合感染,应用分离株制备鸭浆膜炎、大肠杆菌二联灭活菌免疫10万只雏鸭,获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精神沉郁、头颈歪斜、共济失调为特征;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雏鸭精神不振、拉稀,育成鸭或蛋鸭呼吸困难、产蛋量下降为特征。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病后,抵抗力降低,继而感染大肠杆菌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鸭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以来,笔者诊治了多起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现将诊治情况和体会总结如下。1发病情况2003…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经常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导致鸭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今年某专业户的养鸭场发生的一起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及诊断 1.1 临床表现 2000年3月,某专业户养的一群18日龄雏番鸭出现嗜睡、缩颈、脚软不愿走动或以头触地、共济失调、精神不振,眼有浆液性分泌物,排出绿色或黄绿色稀粪,大多数病鸭在发病后1~3d内死亡。1.2 病理解剖 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假膜,极易剥离,肝…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在鸭上的烈性传染病.呼和浩特市郊区一肉鸭场2000只23日龄肉鸭普遍发病,有部分死亡,通过流行病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及实验室诊断判定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将发病的肉鸭分为A、B、C三个组治疗,A组用剂量为500μL/只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二联抗体蛋黄液注射治疗;B组用剂量为25mg/kg的氟苯尼考注射治疗;C组用4000IU/只的丁胺卡那注射治疗,同时用多维素饮水.结果A组的治愈率为95.5%,B组的治愈率为90.7%,而C组的治愈率为85.6%.结果表明注射使用抗生素在治疗浆膜炎上有很好的效果,卵黄抗体在鸭传染性浆膜炎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是肉鸭生产中常见的疫病,主要危害小鸭阶段,单独发病其死亡率较低容易被轻视,但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很高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2015年11月中旬,海丰县黄羌镇余某饲养的15日龄肉鸭发生了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海丰县黄羌镇某鸭场饲养6 500多只肉鸭,于15日龄发病,有200多只出现眼和鼻分泌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是近年来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病理特征。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相似,并常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笔者根据潢川县某养殖场发生的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谈这两种疾病的鉴定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鸭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有共同的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主要病理特征〔1〕。一旦该两种病并发感染则会引起鸭群大批死亡,尤其对1周龄~6周龄的小鸭最敏感,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主要的两种细菌性传染病,常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13年7月,德保县那甲乡艾屯村周某饲养的鸭群发生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大肠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角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是目前威胁水禽养殖最为严重的两种传染性疾病,除了鸭之外,还会对鹅等水禽构成严重威胁。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都属于细菌性传染病,对雏鸭造成的威胁最为严重。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引发,传播速度较快,大多呈现败血症发病经过,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之后,会使2种疾病的症状相互叠加,加重病情。笔者结合某养殖场发病现状,探讨了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过程,希望对广大养殖者开展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我省某养殖公司的肉鸭饲养场 ,于2002年9月发生了一起11日龄幼鸭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疾病。经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解剖病变观察及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幼鸭传染性浆膜炎。1发病情况调查该养殖公司的肉鸭饲养场 ,于2002年9月5日从省外某种鸭场购进1000只9日龄商品北京填鸭 ,饲养在30平方米的铁丝网上 ,7日上午发现个别幼鸭精神沉郁 ,腿软弱 ,不愿走动 ,采食量减少 ,下午死亡5只 ;8日上午精神不振的幼鸭增加到10 % ,死亡20只 ,下午死亡50只 ;在这种情况下 ,该场于8日下午前来我处就诊 ,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即巴氏杆菌感染。经采用0…  相似文献   

13.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侵害雏鸭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多见。 一 发病情况 2005年6月23日上午9时许,我市一养鸭大户杨某电话反映他家的雏鸭突然发病死亡十多只,我们即赶去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14.
正雏鹅大肠杆菌和传染性浆膜炎是鸭生产中常见的疫病,主要侵害雏鸭,单独发病其死亡率较低容易被轻视,但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很高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近年来,雏鹅也感染大肠杆菌和传染性浆膜炎,2016年8月下旬,黑龙江省铁力市某农场于某饲养的17日龄的雏鹅发生了大肠杆菌与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将诊治经过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发病情况黑龙江省铁力市某农场于某的养鹅场饲养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特点为困倦,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为斜颈,病变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现将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某鸭养殖户,鸭舍建在鱼溏边,存栏鸭为30日龄小白鸭,共有5000只。2004年7月22日发现有个别鸭倦怠,缩颈,不食或少食,眼有分泌物,淡绿色腹泻,不愿走动或行动跟不上鸭群。23日突然死亡12只,发病5 d后,累计死亡256只。2临床症状突…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 (原名鸭疫巴氏杆菌 )引起的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运动失调、头颈震颤和广泛纤维素渗出性炎为特征,现已成为危害养鸭业主要疾病之一。近期我们诊断了一起肉雏鸭以广泛纤维性渗出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并采取措施成功地控制了病情。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该场两批雏鸭分别于 18和 23日龄发病,先是两三只突然发病死亡,随后发病数和死亡数急剧增加。用氨苄青霉素肌注,病情缓和,停药后又复发,多以…  相似文献   

17.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鸭、鹅等水禽。我市疫控中心实验室接诊报告显示,近几年该病在我市鸭场呈散发性流行,且经常与大肠杆菌病混合发生,提高了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水禽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就我市某鸭场发生的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4年8月,我市金城江区六圩镇某麻鸭养殖场连续几天暴雨后开始出现鸭大量死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李长梅  王宪芳 《禽业科技》2007,24(19):35-3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经常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其特征是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关节炎及麻痹。自2007年3月份以来,我市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  相似文献   

19.
北京某发病鸭场的病鸭,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将从病鸭脑脊液、心血、肝中分离的鸭疫巴氏杆菌,进行增菌、灭活,加入氢氧化铝胶制成铝胶灭活疫苗,给雏鸭1日龄进行一免,每只0.5 ml,15日龄进行二免,每只1 ml。结果表明,疫苗是安全的,保护率可达9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对新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造成肉鸭损失的主要细菌病之一,其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1]。1998年,河南省和上海市的部分鸭场反映,该病在这两个地区造成了大批肉鸭死亡,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了解该病在这两个地方的发生情况,我们于1998年1月在河南某地、1998年3月在上海某地对本病进行了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1 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1.1 发病情况 在两个地区,一年四季均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肉鸭一般从2周龄左右开始发病,3~4周龄的鸭死亡较多,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