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尾松种源幼林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4、5、6年生马尾松高、胸径、枝长、枝粗生长节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各月间生长量差异显著,4、5月份树高、枝长生长量分别占全年生长总量的57.7%、69.5%,胸径、枝粗生长盛期为4-9月;不同地理带种源在其适应性上有明显差异;生长与降水量、土壤湿度、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蒸发量、相对湿度、20cm深处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江西林业科技》1994,(3):40-46
对5、9、12年生的三次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林质、抗性观测分析表明,种源间的生长量、木材密度、结实量、保存率、冻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以速生优质为主评选出10个优良种源,其材积遗传增益比当地种源大32.5-47.2%,本省参试的9个源(除丽水外),材积只有总体平均值的72.7%-83.5%。邻近杉木中心产区的优良种源更适合推广应用,木材密度最大的种源比最小的大11.8%,各种源的变异系数幅  相似文献   

3.
杉木分级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杉木不同苗木级别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及苗木在一年中的生长规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Ⅰ级苗成活率为78·8%,保存率为97.72%,Ⅱ级苗成活率为86.5%,保存率为94.8%,Ⅲ级苗成活率为90.O%,保存率为90.11%;Ⅰ级苗平均高生长量为152.6厘米,Ⅱ级苗平均高生长量为126.9厘米,Ⅲ级苗平均高生长量为89.4厘米;苗木在一年中出现二次高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10月,其中7月份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9.55%;地径在一年中有三次生长高峰,分别出现于3、5、9月份,其中5月份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0.08%。  相似文献   

4.
1976及1979年在杉木全分布区内分别收集杉木代表性种源21个及58个,在杉木造林不同生态区的2及5个试点上进行田间试验。根据6-9年生的试验观测得出杉木存在广泛的地理变异,种源间生长差异非常显著。优、劣种源类群间生长差异达2倍以上。为云南各杉木造林区选出了2-3个较佳种源,选择增益达14%-55%。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Ⅰ-45杨的苗期、幼林物候及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在长春、辉南Ⅰ-45杨能够完成正常的生育周期,顶芽形成期在8月末、9月实,较大青杨提前3-4天时间。苗期高生长集中在6-7月份,出现两个生长高峰期,日平均生长量可达4cm。幼林第4年生长开始加快,胸径最大年生长量为3.1cm,年生长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各旬生长量基本一致,平均为0.3cm。通过对Ⅰ-45杨生长规律的观察,可为林木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6.
《江西林业科技》1994,(3):83-91,127
1976及1979年在杉木全分布区内分别收集杉木代表性种源21个及58个,在杉木造林不同生态区的2及5个试点上进行田间试验,根据6-9年生的试验观测得出杉木存在广泛的地理变异,种源间生长差异非常显著,优,劣种源类群间生长差异达2倍以上,为云南各杉木造林区选出了2-3个较佳种源,选择增益达14-55%。  相似文献   

7.
对两次杉木金分布区种源试验各点试验林的生长,发育,适应性等进行分析,评定种源优劣与环境互作。研究表明:杉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第一次试验各试点20个试种源11年生材积前3名平均生长量为后3名的152%-183%;第二次试验各试点造林64个种源8年生材积前10名平均生长量为后10名的191%-223%。材积最大种源为种源的2-4倍,本省不同地区种源选择增产效果为0-50%。根据生长量,开花结实状况  相似文献   

8.
对5、9、12年生的三次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材质、抗性观测分析表明,种源间的生长量、木材密度、结实量、保存率、冻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以速生优质为主评选出10个优良种源,其材积遗传增益比当地种源大32.5%─47.2%.本省参试的9个种源(除丽水外),材积只有总体平均值的72.7%─83.5%.邻近杉木中心产区的优良种源更适合推广应用.木材密度最大的种源比最小的大11.8%,各种源的变异系数幅度为5.2%─18.1%。反映出生长快的中心产区种源大多木材密度较小,而一般产区和边缘产区种源木材密度大多有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华山松种源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山松种源试验表明,不同种源场圈发芽率、苗高、保存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这些苗期性状差异与地理纬度呈负相关。5、6、19号种源表现优异,场圃发芽率、苗高和保存率均高地种源平均值。各种源7月份进入速生期,7、8月份苗生长量占全年的26%左右,10月开始陆续封顶。  相似文献   

10.
深山含笑引种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育苗试验表明,原分布在中亚热带的深山含笑基本能适应北亚热带南京地区的气候,正常生长发育。其种子发芽出土、形成幼苗需要较高积温,在塑料薄膜棚内,约需40d。苗期生长呈单峰“^”字形,4~6个月生长缓慢,生长量占全年14.4%;7~9月速生,生长量占全年81.6%;8月生长量呈现峰值,占全年39.9%;10~11月生长趋于停滞.1a生苗高11.5~39.0cm,平均高23.4cm;2a生苗高65~10  相似文献   

11.
南酸枣地理种源苗期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8个省(区)的26个南酸枣种源种子在浙江余杭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南酸枣的苗高,地径,发芽率和发芽株数4个苗期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均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南酸枣苗木高生长7-8月份为速生期,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79.0%以上,月生长高度在90.0cm以上,7月份和9月份以后苗高生长量分别只占总生长量的13.9%和7.0%,苗高和地径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呈弱度负相关,与经度间则分别表现出0.10和0.01水平的负相关。根据苗高和地径,采用独立选择法选择了南丹、华安、融安和贺州4个苗期较速生的优良种源。采用系统聚类法将种源划分为三大种源区:以南亚热带种源为主的速生种源区,以中亚热带种源为主的中速生长种源区和以中亚热带偏北种源为主的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相似文献   

12.
木荷地理种源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6省(区)37个木荷种源种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木荷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木荷苗高生长以8-9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0%~56%,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木荷种源选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广东开平、阳山、韶关,福建华安,江西上犹等苗期生长表现突出的种源。  相似文献   

13.
对采自翅荚木主要分布区的9个种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翅荚木苗期叶片小叶宽度、长度和面积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与种子的大小和千粒质量相关;不同种源间的苗高、地径及苗木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翅荚木苗木喜阳耐高温,7-8月地径生长量占全年的47.38%~51.90%,高生长量占全年的62.82%~69.06%.因此,抗寒性等特异性状的选择应该成为翅荚木种源选择的重点,单株选择是培育速生良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马占相思种源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马占相思两个试验点8个种源的3年生幼林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的差异极显著。树高、胸径生长及材积和抗风力等指标,均以昆士兰的13242号种源最好。其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最差种源的154%、158%、387%;其次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13459号种源,树高、胸径、材积生长也为最差种源的144%、160%、370%;而印度尼西亚的13621号种源最差。同时,各种源的生长量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温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马占相思种源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澳大利亚昆士兰等地引进的马占相思8 个种源,在阳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4个试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生长快、产量高的13242 ( A5) 和13229 ( A6)2 个种源,其树高、胸径生长量均比其余种源高,且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A3 、A1 、A8 种源,这为阳江市大面积营造马占相思林提供了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10个北美红杉种源幼树的物候及年生长节律的研究表明,该树种随气候因子的变化而出现有规律的萌芽、展叶、抽梢和落叶等物候现象。一般萌发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部分新梢因萌发过早而有在霜期内受冻现象。北美红杉在滇中地区全年均在生长,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只因各月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而生长速度不同,生长量出现较明显的季节性。10个北美红杉种源幼树树高生长的高峰期和地径生长的高峰期基本一致,出现在5月、6月、7月、8月、9月份。高生长最快的是第三季度,即7月、8月、9月份,其高生长量均超过全年总生长量的35%。  相似文献   

17.
红锥不同种源苗期生长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福建、广西和广东的5个不同红锥种源成苗物候期和苗木高径生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基本一致,呈现出明显的"慢—快—慢"节律,可将苗期划分为生长初期(4~6月)、生长盛期(7~8月)、生长缓慢期(9~10月)和休眠期(11~12月)4个时期;不同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苗高和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1.48%和86.25%,遗传变异分析初步认定福建华安和广西凭祥的种源表现良好,应作为优良种源重点发展;福建安溪的种源表现中等,有发展潜力,需进一步观测和改良;表现较差的为福建南靖和广东信宜的种源。针对红锥生长节律并结合育苗实践,总结出苗木在各个时期的关键培育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Liu  Zhijun  Zhou  Guomo  Xu  Shaoyuan  Wu  Jiasheng  Yin  Yeqin 《New Forests》2002,24(3):215-224
Camptotheca acuminata, a deciduous tree indigenous to southern China, contains camptothecin (CPT), an alkaloid of anti-cancer properties. Eighteen provenances were collected across its native range in 10 province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 provenance test was performed for one growing season. Both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leaf CPT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Seasonal height growth followed a typical S-shaped pattern, with a negligible height increment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season, a slow growth period from June 27 to August 11, a rapid growth period, and in the end a gradual decline in height increment with terminal bud set in mid-October. Final stem height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18 provenances. The difference was 43 cm or 38% between the tallest and the shorte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among the 18 provenances in biomass production of whole-plant, shoot, leaf, root, and bark after one year of growth in nursery settings. Leaf CPT concentrations exhibited three-fold difference among the 18 provenances. Leaves are to be used as the target plant material for extracting CPT and the top five provenances were identified. These provenances warrant further field testing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for accumulation of CPT.  相似文献   

19.
对北非雪松5个种源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进行研究,5个种源的苗高都符合"S"型生长曲线,苗高生长可采用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同时可把生长期划分为4个阶段;地径生长规律与苗高生长不同,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程度不高,不能作为生长期划分的依据。5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相似,但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美国加利福尼亚种源和亚利桑那种源苗高、地径生长量均高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种源。  相似文献   

20.
福建柏苗高生长期划分的有序样本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柏苗高15 d净生长量为样本,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方法,将福建柏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5个时期:出苗期为3月1~30日,幼苗期为4月1日~5月30日,速生前期为6月1~15日,速生期为6月16日~9月30日,生长后期为10月1日~12月30日。速生前期和速生期的净生长量只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8.5%,而幼苗期、生长后期的净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生长量的30.0%、34.9%。因此结合福建柏的生理特性提出幼苗期、生长后期的管理措施,为培育福建柏优质壮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