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肥的不同用期和不同的用量研究表明,小麦成熟时的表现可分为早衰、正常和贪青三种熟相。药隔期前亩施氮肥(硫酸铵,下同)超过70公斤,表现前期群体过旺,后期容易倒伏,形成贪青熟相,其光合成特点为糖氮比值低,灌浆强度低,千粒重日增量小,成熟不正常,产量下降;自药隔期开始施氮肥,即使超过100公斤/亩,也未出现贪青和倒伏,表现正常落黄熟相,灌浆强度高,千粒重日增量大,产量高;始终不施氮肥的处理,特别是在土壤肥力差的情况下,均表现群体小,生长量不足,灌浆结束早,后期早衰,产量低。在高产麦田采用依靠土壤基础肥力保穗数,药隔期重施肥水促穗重的施肥体系,利于小麦正常落黄,穗足穗重、高产不倒。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天禾3号为材料,研究高肥力水平条件下春季不同时期追氮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天禾3号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影响明显,其中,药隔后期追施氮肥产量最高,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茎基部的节间长度和充实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同时,对小麦的成熟期、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也有明显的影响。其中,以药隔后期追施氮肥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最高,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产小麦穗粒重补偿性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去除小穗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1-3个小穗,小麦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同步提高,穗粒重补偿性增长,平均增加7%-10%;8个供试品种的千粒重皆因去小穗而增加。且存在增长极限。各品种的千粒重和穗粒重最大增长幅度均与粒重成负相关,说明8个小麦品种皆为“源”限制性品种。  相似文献   

5.
热胁迫下春小麦品种产量性状耐热性差异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灌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35个),在小麦灌浆后期通过人工升温鉴定耐热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热胁迫处理与正常环境相比千粒重降低幅度在1.2%~30.2%间,穗粒重降低幅度在0.5%~40.0%间。不同基因型间的耐热性存在较大差异,千粒重感热指数在0.09~2.86间,有3个材料千粒重感热指数S<0.2,表现较强的耐热性。耐热材料(S<1,n=17)的平均千粒重、穗粒重、穗粒数较热敏感材料(S>1,n=18)分别低0.43g、0.22g和2.19粒。晚熟材料较中熟材料的丰产性好、耐热性差。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感热指数与热胁迫下的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感热指数与穗粒重感热指数、千粒重几何平均产量与穗粒重几何平均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雪腐格氏霉(Gerlachia nivalis)引起的小麦成株期叶枯、鞘枯和穗腐,鞘枯使小麦穗粒重减少2.1%~27.1%,千粒重降低9.5%~16.9%;穗腐使小麦穗粒重减少9.6~33.9%,千粒重降低7.8%~17.9%;鞘枯—穗腐复合症状使穗粒重减少10.2%~55.2%,千粒重下降9.5%~14.8%;叶斑—鞘枯—穗腐使穗粒重减少11.7%~47.1%,千粒重下降12.1%~18.3%。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0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种质资源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种质资源各经济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株高、穗长、不孕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可孕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颈长、穗长、不孕小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穗下节长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颈长呈极显著正相关。颈长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可孕小穗数、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孕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宁夏灌区自育的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通过限水和后期人工升温研究了旱、热胁迫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千粒重、穗粒重平均为46.7 g和2.7 g,比正常环境下平均降低3.8%和4.9%。旱胁迫 热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千粒重、穗粒重平均为43.7 g和2.2 g,比旱胁迫下的千粒重、穗粒重分别降低6.5%和18.9%。耐热材料的千粒重感热指数(S)平均为0.26,比热敏感材料低1.17。不同胁迫对小麦千粒重降低幅度的大小顺序是:旱、热胁迫互作>旱胁迫>热胁迫。  相似文献   

9.
高产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12个供试品种的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穗粒数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旗叶宽、面积与穗粒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正相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大于千粒重,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旗叶长、宽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均为负值,旗叶面积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旗叶宽的间接影响大于旗叶长的间接影响。[结论]旗叶面积是影响穗粒重及其构成因子的重要因素。穗粒数对穗粒重的贡献最大,在育种中提高穗粒数应注意选择旗叶的宽与面积。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水氮互作对春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条件下,小麦拔节期的株高以中氮处理最高,其它性状均以高氮处理最高.在3个试验水分条件下,千粒重、穗粒数和平均每盆穗粒重均以高氮处理的最大;在供试的3个氮素水平下,千粒重和每盆穗粒重均以中度干旱处理最高.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小麦后期施用粒肥对其产量的影响,在上农二队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式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后期施用穗粒肥可以通过增加粒重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不施穗粒肥对照相比,施用穗粒肥处理小麦实收产量增加309 kg/hm~2左右。增产效果主要体现在千粒重上,千粒重增加2.6 g;但对提高穗数、每穗实粒数没有明显效果。施用穗粒肥处理小麦增加效益为673.62元/hm~2,穗粒肥尿素肥料成本为255元/hm~2,机械作业费用为45元/hm~2,施用穗粒肥处理净效益较不施穗粒肥对照高373.62元/hm~2。  相似文献   

12.
张传龙 《河南农业》2016,(10):24-25
正小麦生育后期,是指小麦从抽穗开花,历经灌浆到小麦成熟收获这一段时间,约40d左右,时间虽短,但却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搞好小麦后期的田间管理,增加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早浇灌浆水(一)浇灌浆水的必要性俗话说:"灌浆有墒,籽饱穗方",充分说明充足的水分对提高小麦千粒重的必要性。充足的水分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利于贮存在茎叶中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转。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通过对北京地区八十年代超标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发现新品种产量潜力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提高了一穗粒重,而亩穗数则有减少趋势。这表明,北京地区的小麦育种正在朝着中间型—大穗型方向发展。一穗粒重的增加大部分品种是由于提高了千粒重,而目前北京地区最高产小麦品种北农2号除了粒重有所增加外,主要是由于增加了一穗粒数。作者认为,同时进行千粒重和一穗粒数的综合选择,是提高一穗粒重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在保证足够亩穗数前提下侧重攻一穗粒重”的育种方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春小麦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小麦主要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性状对单穗粒重的贡献大小,本试验选用了20个小麦品种(系),针对15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穗粒重、千粒重、每穗粒数、第1节长的遗传力很高;每穗粒数与单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千粒重、第1节、第2节与单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株高、I2、每穗小穗数、千粒重对单穗粒重的遗传直接通径为正贡献,每穗粒数、第1节、IL、第2节通过I2,穗长通过每穗小穗数对单穗粒重的间接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5.
小麦杂交高代材料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小麦杂交高代材料13个农艺性状考察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株高、穗下节长度、穗长、每穗结实小穗数和千粒重五个性状比较稳定,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选择时应从严掌握。其余性状变异系数较大,选择可适当放宽。小麦杂交高代决选时应以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为重点,选择单株穗数多、穗粒数多、千粒重较高的重穗型材料,其他性状也应适宜。  相似文献   

16.
郏云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120-121
研究氮钾不同用量及其配比对多穗型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钾比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氮钾比及用量可提高小麦干重、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小麦植株对N、P、K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正> 构成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三个要素是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麦收前,在发出产量预报的关键时期,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已基本成形,预测的难度不大。唯有千粒重,只能在小麦开花后才开始逐日增重,又加之三十多年来,我省小麦粒重的年际间变化很大,高的年份可接近50克,低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不同播期生长发育特性及若干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在江汉平原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鄂恩4号、鄂恩1号及本院选育的稳定品系“92516”、“966057”作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期和产量影响较大,并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穗粒重和千粒重而实现,适期播种与晚播在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穗粒重、株高等性状方面差异达显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新品种浚2016为材料,在高水肥条件下,按照春季不同的追氮肥时期进行4个处理的综合试验,通过对产量结果的方差分析和对成穗数、结实小穗、穗粒数、千粒重等的分析,得出相应的最佳追肥时期即拔节后(药隔后期)追施尿素300 kg/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施氮对穗花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高产条件下 ,研究了春季小麦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施氮对小麦穗花发育、光合作用速率及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期、孕穗期施氮可延长穗花发育的时间 ,以利穗花的平衡发育 ,减少穗花退化 ,增加穗粒数 ,发育中后期施氮还可提高小麦生育后期的光合速率 ,延长灌浆高峰期的时间 ,显著提高粒重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