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的甘薯品种,对福建省6个甘薯新品种进行生态适应性比较,对参试甘薯品种的基本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莆薯20号和福宁紫4号2个甘薯品种在参试甘薯新品种中产量较高,分别为46 441.44、46 584.00 kg/hm~2,晒干率分别为25.36%和24.87%,出粉率分别为13.86%和13.98%,这2个甘薯新品种适宜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优良甘薯新品种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广西甘薯品种区域试验桂林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优良甘薯品种.[结果]11个参试品种中,普薯04-26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4718.70 kg/ha,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19.77%;钦选1号干薯产量最高,达9358.47 kg/ha,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44.13%;桂02-119干物率最高,达32.9%;泉薯9号食味分最高,达80分.[结论]普薯04-26、泉薯9号、钦选1号、桂07 -79、桂07-4、桂07-101、桂08-127、广薯42、桂02-119适宜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其余两个参试甘薯品种桂07-72和07-98的鲜薯、干薯产量不高,食味差,在桂北地区较难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定和筛选适合闽东地区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方法】2010年在福建省宁德点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参试11个甘薯新品种及对照品种金山57的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出粉率、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和抗病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个参试品种中,莆薯20鲜薯产量最高,达33760.50 kg/ha,比对照金山57增产6.30%;金薯3号淀粉产量最高,达5465.70 kg/ha,比对照增产6.07%;金薯2号和龙薯25号的食味品质最佳,为83分,比对照高3分。【结论】莆薯20、金薯3号和金薯2号适合在闽东地区及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2010年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宁德点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和筛选适合闽东地区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方法】2010年在福建省宁德点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参试11个甘薯新品种及对照品种金山57的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出粉率、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和抗病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个参试品种中,莆薯20鲜薯产量最高,达33760.50kg/ha,比对照金山57增产6.30%;金薯3号淀粉产量最高,达5465.70kg/ha,比对照增产6.07%;金薯2号和龙薯25号的食味品质最佳,为83分,比对照高3分。【结论】莆薯20、金薯3号和金薯2号适合在闽东地区及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2009年国家甘薯品种区试南方薯区湛江点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合湛江乃至粤西地区栽种的甘薯新品种,对2009年国家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南方薯区湛江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个参试品种中,龙薯21鲜薯产量最高,达34416.0 kg/ha,比对照金山57增产25.3%;广薯42薯干产量最高,为9081.0 kg/ha,比对照金山57增产37.3%,其干物率也最高,达31.98%;金山208食味性最好,为4.5分。综合得出适合湛江地区栽种的甘薯品种有:龙薯21、榕薯756、广薯42、普薯05-31、桂薯16号和金山208。  相似文献   

6.
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对我国不同甘薯品种产量的影响,选择徐薯18、徐薯22、徐薯25和徐薯27等4个甘薯品种,分别在同一发病苗床剪取有症苗和无症苗栽种,对其产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栽种后35 d,4个甘薯品种苗床无症苗的SPVD田间病情指数分别为18.06%、0.22%、5.81%和54.56%,苗床有症苗的田间病情指数分别为82.27%、88.14%、78.09%和81.42%;参试的4个甘薯品种收获期产量理论损失率分别为77.84%、80.14%、68.16%和31.06%。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适合桂北地区栽植的甘薯新品种,对2013年广西甘薯品种区域试验桂林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个参试品种中,桂能05-6的鲜薯产量最高,达41 175.0 kg/hm2,比对照桂薯二号增产45.0%;桂能0903-35号薯干产量最高,达12 040.5 kg/hm2,比对照桂薯二号增产40.9%。综合得出适合桂北地区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有桂能05-6、桂能0903-35、东皇1号、桂011-827、桂经薯09-27、桂09-75、桂经薯09-7。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筛选出适合广西地区种植的优良特用型甘薯新品种,为广西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2014~2015年,以宁紫薯1号为对照(CK),在广西南宁对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的10个特用型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干物率、熟食味、花青素含量及抗病性等指标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0个参试新品种中,渝紫7号、桂薯131、福薯404、广薯161和龙津薯1号等5个品种鲜薯产量比CK增产12.46%~36.63%,增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其余品种均较CK减产;渝紫7号、广薯161、桂薯131、福薯404、龙津薯1号、湛紫薯1号和龙紫6号薯干产量比CK增产5.30%~54.49%,其余品种较CK减产;各品种干物率均高于CK;总体食味评分在65.00~90.00分,其中渝紫7号、桂薯131、福薯404、广薯161、湛紫薯1号、龙紫6号、泉薯9-6和金薯13号熟食味平均得分在71.25~81.25分,均高于CK(70.00分);各参试品种均抗1种及以上主要甘薯病害。依据国家特用型甘薯鉴定目标,龙紫6号可作为高花青素甘薯品种,渝紫7号、桂薯131、福薯404和广薯161可作为食用型紫薯品种。【结论】高花青素型甘薯品种龙紫6号和食用型紫薯品种渝紫7号、桂薯131、福薯404、广薯161整体表现较好,适于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甘薯品种综合评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甘薯区域试验进行定量化研究,其综合值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参试甘薯品种。结果表明,洛96—11产量高,品质较好,抗病性好,是综合农艺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的优良甘薯品种,分析结果符合甘薯生产和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0.
脱毒甘薯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脱毒甘薯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生育特性、抗性、产量存在较大差异,以冀薯98产量最高,达57 377.42 kg/hm2,当地甘薯产量最低,为44 635.63 kg/hm2,金沙县应引进并推广冀薯98、豫薯12号、济薯15号等脱毒甘薯。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SPVD造成甘薯减产的机理与薯苗内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本试验采用病毒嫁接方法对6种甘薯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嫁接SPVD病毒后各参试甘薯品种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徐紫3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叶绿素降低对甘薯产量造成的影响较大.甘薯品种徐050801处理组与对照组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对SPVD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甘薯实验     
一、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试验,鉴定新育成或新引进甘薯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性状及综合表现,客观、公正地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襄城县甘薯新品种鉴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目标参试品种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鲜薯品质好,结薯早,整齐集中,薯块无条沟不裂口,薯皮光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商薯19作对照,2020年引进9个淀粉型甘薯品种在贵州省思南县进行鉴定与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黔东地区种植的优质淀粉型甘薯品种,为当地品种更新换代和促进淀粉加工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初步表明:在本试验生态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下,10个参试品种中,渝薯17、渝薯15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均比对照商薯19增产达极显著,薯干率、淀粉含量均比对照高,差异达极显著,且薯型好,大中薯率高,单株产量高;渝薯27淀粉含量高,淀粉产量比对照增产18%以上,增产极显著,适宜企业自种加工淀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适宜广西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方法】以桂薯2号为对照,2009~2010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合浦县、都安县、平南县、来宾市及桂林市等地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11个参试甘薯新品种进行产量和品质鉴定。【结果】参试品种中桂07-79、钦选1号、桂07-101和泉薯9号鲜薯产量高于对照;泉薯9号、桂07-79、钦选1号、桂08-127、桂07-101、桂02-119、广薯42、桂07-98等8个品种的薯干产量均比对照增产8.0%以上;所有参试品种的干物率均比对照高;桂08-127和桂07-79食味评分最高,均为78.0分,其次是桂07-98和泉薯9号,分别为77.5和77.0分。【结论】参试甘薯品种均适宜在广西各地或部分地区种植,其中桂07-79、钦选1号、泉薯9号、桂08-127及桂07-101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筛选国家区试南方薯区参试甘薯新品种,为甘薯新品种选育和甘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2014-2015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对10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记载甘薯地上部性状特征,测定甘薯新品种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食味、病害抗性等。10个甘薯新品种中,普薯32号鲜薯产量达42486.30 kg/hm~2,比对照增产21.5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福薯604鲜薯产量达39 519.60 kg/hm~2,比对照增产13.05%,增产达显著水平。普薯32号、福薯604、桂薯11-196和龙薯31号薯干产量分别为11 400.9、11 179.65、10 759.65和9864.23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9.33%、26.82%、22.06%和11.9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干物率以湛薯11最高,为31.72%,比对照增加24.61%,达极显著水平;其次是莆航薯1号,为31.63%,比对照增加24.26%,达极显著水平;桂薯11-196居第3位,为29.61%,比对照增加16.30%,达极显著水平。湛薯11熟食味最好,评分为88.75;其次为桂薯11-196、榕薯819,评分均为87.5。福薯604、广薯214、湛薯11、泉薯17和龙薯31号3种病毒(薯瘟病、蔓割病和疮痂病)均抗。淀粉型新品种桂薯11-196和广薯214整体表现较好,兼用型新品种普薯32号、福薯604和龙薯31号整体表现较好,适合在广西地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一、试验目的观察引进甘薯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商品性的优劣,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二、参试品种甘薯参试品种5个:徐0836127、徐310602、徐紫薯3号、徐083405、台农71(叶用甘薯),对照为苏薯8号。三、试验概况1.田间设计随机排列,每个品种种植面积1亩。2.耕作栽培管理本试验地点在启东市汇龙镇庙角村,肥力中等偏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适宜广西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方法】以桂薯2号为对照,2009~2010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合浦县、都安县、平南县、来宾市及桂林市等地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11个参试甘薯新品种进行产量和品质鉴定。【结果】参试品种中桂07-79、钦选1号、桂07-101和泉薯9号鲜薯产量高于对照;泉薯9号、桂07-79、钦选1号、桂08-127、桂07-101、桂02-119、广薯42、桂07-98等8个品种的薯干产量均比对照增产8.0%以上;所有参试品种的干物率均比对照高;桂08-127和桂07-79食味评分最高,均为78.0分,其次是桂07-98和泉薯9号,分别为77.5和77.0分。【结论】参试甘薯品种均适宜在广西各地或部分地区种植,其中桂07-79、钦选1号、泉薯9号、桂08-127及桂07-101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甘薯7个品种及野生种 Ipomoea leucantha(2x)的花药为外植体,在含有2,4-D2mg/L+KT2mg/L+IAA2mg/L 的 MS 培养基上,有6个品种及 I.leucantha 诱导出愈伤组织,而且频率较高。甘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在基因型之间有差异,向阳黄品种出愈率在7个甘薯品种中最高达9.7%,而甘薯近缘二倍体野生种 I.leucantha 愈伤组织诱导频率高于六倍体甘薯,达11.9%。形成的花药愈伤组织需立即转移到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中。在分化培养基上,甘薯两个品种和野生种的花药愈伤组织分化出根。I.leucantha 愈伤组织根的分化率高于甘薯品种,达18.8%。  相似文献   

19.
紫色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筛选适合浙中地区栽培的紫色甘薯新品种。[方法]对4个紫色甘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宁紫薯1号产量高,薯型较匀称,食用品质较优,综合性状均优于其他各参试品种。贮藏15 d后,各品种甜度与风味呈上升趋势。[结论]宁紫薯1号适宜在浙中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甘薯机械化收获程度过低是阻碍中国甘薯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而农机农艺不配套则是导致无法很好地进行机械化收获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主要通过对5个薯形大小不同的甘薯品种进行机械化收获试验,分析了甘薯的薯形和大小对甘薯机械化收获的影响。结果表明:‘徐紫薯5号’的机械化收获破损率最小,因此该品种更适合田间机械化收获。同时,在调查参试品种的薯形、破损率和明薯率后,发现甘薯的薯形与其破损率具有极显著线性关系,扁率越大其破损率越大,反之则破损率越小,但对薯块明薯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甘薯品种选育过程中,在考虑农艺性状的同时应当选择薯形扁率较小的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