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信平台     
正广西读者(手机号:137xxxx7486)问:你好,我们家是种植有机水稻的。种有机水稻每年都要对土地进行改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请问,我们改良土地能拿到国家补贴吗?答:目前,国家是有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的,它通过技术和物质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主要技术包括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综合应用地力培肥技术、建立绿肥种植  相似文献   

2.
介绍庆元县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现状,通过推广绿肥种植、水稻秸秆还田、废菌棒还田等技术达到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水稻单产、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土壤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配施生物肥的有机种植方式对红壤性水稻土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红壤性稻田水稻高产高品质发展,采用配施生物肥的有机种植方式,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完熟期5个生育阶段,对比分析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方式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水稻植株生理特性及稻米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种植方式有利于有机质在红壤性水稻土的积累,完熟期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较分蘖期显著提高,由19.62g/kg上升至21.74g/kg;水稻土的速效磷和碱解氮等养分释放缓慢,与常规种植相比较降幅较小。有机种植水稻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POD酶活指标在5个生育阶段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与常规种植的差异不显著;有机种植方式下稻米的Cu、Zn和Pb含量均较低,符合绿色食品标准(NY/T419-2000),而常规种植方式稻米的Pb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4.
刘亚柏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5(12):2138-2140
[目的]全面了解戴庄有机水稻田土壤的质量,摸清土壤肥力状况。[方法]有机水稻收割结束后,在不同片区、不同种植方式的田块取土化验分析。[结果]戴庄有机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总体偏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土壤中氮、磷含量有所下降,钾含量略有增加;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土壤氮、磷、钾都有所下降。[结论]大力普及发展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对改善有机水稻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掌握大荔县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在大荔县盐碱地种植水稻,设置空白对照(CK),比较分析了土壤p H、电导率、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 H、电导率下降越多,水稻产量越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提高越高,水稻产量越高。种植水稻可有效改善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粮草复种方式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黑麦—杂交狼尾草、小麦—杂交狼尾草、多花黑麦草—水稻、黑麦—水稻和小麦—水稻6种不同复种方式生态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在我国南方冬季种植牧草可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7.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关系到农作物的长势好坏,文章以曲靖市麒麟区张家营为研究区域,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调查结果显示区域内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较好的土壤基础。但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农民认识程度不够、种植结构单一,农家肥积造技术落后,商品有机肥利用率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增施有机粪肥、提倡秸秆还田,粮肥轮作、间作,栽培绿肥、大力发展商品有机肥推广模式等措施,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强劲的后盾。  相似文献   

8.
对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黑麦-杂交狼尾草、小麦-杂交狼尾草、多花黑麦草-水稻、黑麦-水稻和小麦-水稻6种不同复种方式生态效益进行比较研究后结果表明: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在我国南方冬季种植牧草可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9.
实地调研有机水稻和常规水稻在生产销售过程的投入、产出等信息,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生产模式在有机转换期的投入较大,效益较低,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亩产量逐年增加,有机栽培能增加和保持土壤肥力。采用有机方式种植的稻田前2年水稻亩产量很低,只有常规方式种植的一半左右,第3年开始有机水稻亩产量提高较快,第4年和第5年有机水稻亩产量较高,能维持在常规水稻产量的80%左右。获得有机认证后,有机水稻比常规水稻亩效益增加3 000元左右,这主要取决于有机米的高价格。有机水稻发展策略主要是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有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加强有机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建立种养结合有机生态循环体系,运用以基地为基础的拉式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北省黄棕壤性水稻土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土壤的有机质及全氮含量比试验前均有所下降:NPK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且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水稻品种及种植管理模式下土壤肥力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处理使土壤有机质、全钾的富集程度优于其他处理;施肥处理对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积累贡献最大;翻耕处理对全磷含量的积累效果最好。转基因水稻和多年生普通野生稻密植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的作用,稀植可促进全磷、全钾及速效N、P、K的增加,栽培稻可提高土壤氮素的含量,野生稻品种可提高速效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自从优质杂交稻和小麦在凌笪乡大面积推广种植后,当地农民就一直采用稻—麦、稻—空白田的种植模式,农作物种植前仅用大型旋耕机表层耕翻1次,导致耕作层越来越浅。再加上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肥料品种单一且各营养元素的配比不合理,造成了土壤板结且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严重不足。为此,本文对比了几种有机肥、配方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情况,并分别总结了几种试验结果对比,以供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地制宜地选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土样采集与调查,分析了高产菜园土壤和水稻土的理化性状,阐明了高产菜园土壤和水稻土的肥力特征并进行分析与比较,找出了水稻土种植蔬菜的土壤障碍因素,提出了水稻土种植蔬菜的培肥途径:一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适当深耕改土,加快土壤熟化;三是推广平衡施肥;四是重视"稻改菜"后的菜园土壤农田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有机、特别与常规种植体系对小麦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溧阳设立了田间定位试验,对有机、特别、常规3种种植体系小麦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及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小麦的生长期有机种植体系比特别和常规种植体系的土壤肥力性质稳定、变化幅度小,种植前相比,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有所增加;常规种植体系土壤pH值及基本养分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变化较有机和特别种植体系大,种植前相比,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均有所减少;特别种植体系各项土壤指标基本介于有机和常规种植体系之间,因此,有机种植体系在小麦生长期中维持了土壤肥力的稳定,并有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栗林嘴村富硒水稻和土壤硒含量分析,研究了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硒的形态与水稻硒富集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硒含量与土壤中硒的含量呈正相关,可以根据富硒土壤的范围合理布局,对富硒水稻的载种有一定参考价值;提高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能加强水稻硒富集,铵态氮与水稻硒的富集能力无明显相关性;土壤硒形态中强有机态硒和腐殖酸态硒与土壤硒全量相关性显著,且硒含量占比较高,说明水稻对硒的富集主要依赖于强有机态硒和腐殖酸态硒。  相似文献   

16.
以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为研究区域,探讨6种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油菜—大豆轮作、水稻—小麦轮作、荒地、菜地、桑园以及梨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可引起土壤有机质、总氮、颗粒态有机质、团聚体结构、容重等土壤质量指标的明显变化。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广泛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水稻—小麦轮作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以及颗粒态有机质含量,具有良好的土壤团聚体结构和较低的容重,表明水稻—小麦轮作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桑树种植需肥量较大,大量有机肥的施用使其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处于较高水平。由于剧烈的人为扰动,菜地各土壤质量指标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吉首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现状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吉首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现状,针对性提出培肥与改良对策,利用吉首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果,分析了吉首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吉首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在10.0~89.1g/kg之间,平均为20.19 g/kg,属中等水平,不同土类及区域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各土类耕层有机质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黄壤黑色石灰土水稻土红色石灰土红壤紫色土;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有机质含量由西北方向至东南方向递减。根据不同土类可采取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实行秸杆还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兴修水利,提高排灌能力等方式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2014-2015年期间,在15个县(市、区)开展紫云英不同翻压鲜草量对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后季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紫云英不同翻压鲜草量处理的平均增产效果都在5%左右;有机质含量增幅范围都在30%以内。随着紫云英翻压鲜草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也随着增加,但增量变小。种植紫云英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有机质,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以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浓度的KMnO4(33、167、333mmol/L)氧化法测定土壤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3部分含量。【结果】研究表明:红壤性水稻土中的活性有机质以中活性有机质为主。连续种植25a水稻后,CK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降低,CMI(碳库管理指数)下降。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组分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均有所增加,CMI以NPK RS处理上升最大,NK处理最小。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CMI的增幅大于土壤总有机质的增幅,水稻产量与CMI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长期化肥与有机肥、稻草配合施用能明显增加红壤水稻土活性有机质组分和水稻产量。CMI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水稻土、菜地土、深层土3种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栽培水稻,探究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水稻发芽影响较小,对发芽后苗期生长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可促进水稻根茎叶生长;苗期各农艺性状指标表现为水稻土组菜地土组深层土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