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2年选用杂交粳稻甬优2640,配套钵育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探讨甬优2640钵苗机插条件下超高产的产量结构、群体质量指标和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与毯苗机插相比,甬优2640钵苗机插超高产的产量结构表现为穗型大、单位面积颖花量高、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相仿;群体质量指标“前小、中高、后强”;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为稳定穗数、主攻大穗、扩库强源、抗逆防倒.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杂交粳稻钵苗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机插秧水稻产量,增加水稻生产效益,从培育壮秧、机插及大田精确管理等方面进行示范。通过示范,获得了杂交粳稻钵苗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途径,为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连粳7号、甬优2640、南粳9108等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为材料,通过毯苗机插、钵苗机插及旱育人工栽插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钵苗机插均较毯苗机插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钵苗机插秧龄长于毯苗机插,秧苗素质较好,栽插时无植伤,无缓苗期;钵苗机插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毯苗机插,而单位面积的穗数低于毯苗机插;主攻大穗是钵苗机插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以常规粳稻品种镇稻18和杂交粳稻品种春优284、甬优4550为供试材料,设置钵苗机插、毯状秧机插及传统塑盘旱育抛栽3种不同栽植模式,试图探索沿江地区双季晚稻北缘地区适宜的栽插方式及配套技术问题。结果表明,钵苗摆栽模式配合大龄壮秧培育技术可以提前2~3 d安全齐穗,提前3~6 d成熟;受机械性能限制钵苗机插基本苗数少于毯状秧机插和抛栽模式,但进入大田生长期后,单位面积茎蘖数差异逐渐缩小,钵苗机插模式表现出较好的群体弹性和成穗的稳定性;钵苗机栽在颖花数和结实率方面表现优异,实测产量较毯状秧机栽高5.2%。总之,钵苗机插模式应用于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是适应于本地区双季晚稻生产的机械化栽插方式。  相似文献   

5.
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特征及高产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旨在阐明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高产形成机制。【方法】2010年选用24个不同单穗重粳稻品种统一高产栽培,以成熟期平均单穗重聚类分析划分3种穗型,并每种穗型筛选2个具有代表性品种。2011-2012年采用大穗型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2640,中穗型品种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淮稻10号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进行大田试验,以毯苗机插水稻为对照,系统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并从秧苗素质、栽后物质积累、阶段光合物质生产、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株型特征、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根系活力等方面深入探讨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结果】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大穗型品种增产8.71%-11.11%,中穗型品种增产6.85%-7.89%,小穗型品种增产5.30%-6.34%。钵苗机插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每穗粒数,进而提高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相比,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茎蘖数栽后增长快,高峰苗适宜,拔节后群体茎蘖数消减缓慢,最终有效穗数足,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钵苗机插水稻显著高于对照,拔节期两者相当,孕穗后钵苗机插水稻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17%-11.00%,干物质积累量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36%-9.20%。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为带土带蘖栽插,秧苗素质高,群体起点质量优,活棵早,分蘖快,低位分蘖多,栽后地上和地下部物质积累多,为争足穗、促壮秆和攻大穗奠定生物学基础;抽穗期株型紧凑,叶系配置优,叶面积大,比叶重高,基部茎秆粗壮,粒叶比高,形成高光效高质量群体;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强,叶面积衰减慢,光合势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多,灌浆充实量大,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合理。【结论】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发快,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表现为“穗数足、穗型大、粒数多”。  相似文献   

6.
淮北地区麦茬钵苗机插水稻的增产优势及其形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钵苗机插技术在淮北稻区的适应性,本研究在淮北地区麦-稻两熟制条件下,以杂交粳稻(2640、1640)和常规粳稻(连粳7号、徐稻3号)为材料,设置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直播3种种植方式,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秧苗素质、光合物质生产、生育期、温光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产量均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直播,且三者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而杂交粳稻在钵苗机插条件下的增产优势更为明显。成熟期光合物质生产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直播,且三者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相比较钵苗机插水稻,毯苗机插水稻和直播水稻各生育期延长,成熟期分别推迟1~2 d和3~5 d;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均表现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直播。表明钵苗机插稻向前扩张了生育期,增加了对温光资源的利用,熟期相对较早,更利于高产,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以常规粳稻品种镇稻18和杂交粳稻品种春优284、甬优4550为供试材料,设置钵苗机插、毯状秧机插及传统塑盘旱育抛栽3种不同栽植模式,试图探索沿江地区双季晚稻北缘地区适宜的栽插方式及配套技术问题。结果表明,钵苗摆栽模式配合大龄壮秧培育技术可以提前23 d安全齐穗,提前33 d安全齐穗,提前36 d成熟;受机械性能限制钵苗机插基本苗数少于毯状秧机插和抛栽模式,但进入大田生长期后,单位面积茎蘖数差异逐渐缩小,钵苗机插模式表现出较好的群体弹性和成穗的稳定性;钵苗机栽在颖花数和结实率方面表现优异,实测产量较毯状秧机栽高5.2%。总之,钵苗机插模式应用于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是适应于本地区双季晚稻生产的机械化栽插方式。  相似文献   

8.
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徐稻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对沿淮优质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苗机插有利于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形成高产群体结构和穗粒结构,对于提高稻米加工品质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晚粳稻和常规粳稻两类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双季晚稻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抛栽等三种模式在产量构成、农艺性状、生产要素投入和经济效益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杂交粳稻品种的钵苗机插模式,相比于传统抛栽模式和毯苗机插模式,分别提前播种时间9天和14天,减少亩栽穴数1.41万和0.21万,减少亩基本苗数43.6%和32.8%,但大田期充分发挥钵苗秧苗素质好、活棵返青快、杂交稻分蘖能力强、穗粒数多等优势,亩理论产量分别提高28.0%和39.9%,实产分别提高17.7%和27.0%,虽然亩均综合生产成本分别增加了88元和130.8元,但亩纯收益分别增加了151.2元和207.5元,产投比分别增加1.38倍和1.62倍。综合来看,选用杂交粳稻品种和新型宽窄行钵苗机械配套的钵苗机插模式,能创造最高的产量潜力和最佳的经济效益,可作为双季晚稻适度规模化生产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以杂交晚粳稻和常规粳稻2类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双季晚稻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抛栽等3种模式对双季晚稻产量构成、农艺性状、生产要素投入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杂交粳稻品种的钵苗机插模式,相比于传统抛栽模式和毯苗机插模式,播种时间分别提前9 d和14 d,穴数分别减少21.15万、3.15万穴/hm~2,基本苗数分别减少43.6%和32.8%,但大田期充分发挥钵苗秧苗素质好、活棵返青快、杂交稻分蘖能力强、穗粒数多等优势,理论产量分别提高28.1%和40.2%,实际产量分别提高17.7%和27.0%,虽然平均综合生产成本分别增加了1 320元/hm~2和1 962元/hm~2,但纯收益分别增加了2 267.1元/hm~2和3 110.1元/hm~2。综合来看,选用杂交粳稻品种和新型宽窄行钵苗机械配套的钵苗机插模式,能发挥最高的产量潜力和最佳的经济效益,可作为双季晚稻适度规模化生产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水稻钵苗机插与传统毯苗机插栽培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插水平和机插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对新型钵苗育秧机插和传统毯苗育秧机插栽培技术在定远县水稻生产中的综合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传统毯苗育秧相比,钵苗育秧秧苗素质显著提高,株高、茎基宽、百株地上部干重和单株根数分别增加了17.3%、26.9%、124.2%和49.4%;机插后无缓苗期,茎蘖动态发展平缓,成穗率比传统毯苗提高19.9%,穗长明显增加,穗粒数提高17.4%,总颖花量增加5.2%,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所提高,最终产量增加9.4%。[结论]钵苗育秧机插技术有利于水稻品种尤其是大穗型品种高产潜力的发挥,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型机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继续探索水稻钵苗机插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形成特点,研究其超高产的规律,建立稳定的水稻超高产实用栽培技术,江苏大中农场农业科技研究所实施了水稻钵苗超高产栽培攻关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应用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活棵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水稻前期生长旺盛,有利于创造壮秆大穗高产群体。穗实粒数218.5粒,结实率75.3%,千粒重23.4 g,实收产量为12 772.5 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光合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推广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穗型品种超优1000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630为材料,设置4个钵苗机插密度处理(D_1:33 cm×12 cm,D_2:33 cm×14 cm,D_3:33 cm×16 cm,D_4:33 cm×18 cm),分析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群体茎蘖消长动态、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1)杂交籼稻主要生育期群体茎蘖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减少;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大穗型品种高密度处理的成穗率更高,穗粒兼顾型品种成穗率受机插密度影响较小。(2)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下降,但叶面积衰减率降低、粒叶比增加。(3)随着机插密度的降低,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大穗型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分别以D3处理和D2处理抽穗期群体质量较优,粒叶比大,叶面积衰减率低,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从而获得高产。(5)机插密度主要通过调控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产量。(6)水稻有效穗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增加,结实率有所降低,千粒重受影响较小。【结论】钵苗机插配套栽培大穗型杂交籼稻品种宜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在足穗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更有利于高产;穗粒兼顾型品种需协调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机插产量表现及高产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穗数型、穗粒并重型、大穗型等3组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机插水稻取得高产的适宜类型粳稻品种以及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高产途径,同时设常规手栽稻对照.结果表明,在苏中地区,大穗型粳稻品种最适宜应用于机插稻,其次为穗粒并重型品种,穗数型品种不宜应用于机插稻.大面积生产上,在选用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品种的基础上,拿足适宜穗数,主攻大穗增产效果最好.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不论是机插稻还是手栽稻,其高产途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选用18个杂交粳稻新品种,采用钵苗机插方式进行种植,通过调查分析其生育期、产量主要构成因素和田间实际产量等指标,遴选出适宜在庐江县及相近生态区域种植的杂交粳稻品种,以推动杂交粳稻的快速发展.结果表明,嘉优中科3号、嘉优中科6号、春优161这3个品种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庐江县及相近生态区域进行钵苗机插种植.  相似文献   

16.
大中农场水稻钵苗机插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中农场开展水稻钵苗机插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钵苗移栽后,活棵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有利于拿群体、攻大穗。平均有效穗数331.5万穗/hm2,每穗颖花数144.6个,明显高于毯式机插,同时栽插的钵苗植株总叶片数和有效穗数及茎蘖发生动态差异均无明显差异,但随着播期继续推迟,水稻总叶片数明显减少,有效穗数呈减少的趋势;而毯苗机插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叶片数、有效穗数及理论产量均呈减少趋势。穴播量为5、6粒的有效穗数最多,分别达到330.0万、342.0万穗/hm2。  相似文献   

17.
为完善水稻机插技术,进行了不同类型秧盘的不同播量、栽插行距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cm行距机插,增穴增苗,进而增加穗数,产量较30cm行距增3.04%;钵型硬盘育苗,秧苗素质好,但卷秧易断根,破损率高;适当增加播量,有利于降低缺穴率,增加穴苗数,栽足基本苗,拿足穗数,获得高产。综合来看,机插水稻以钵型硬盘配以每盘播芽谷150g育苗、25cm行距机插为佳,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水稻钵苗机插较毯苗机插增产优势明显,研究其抗倒伏特性可为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试验以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籼型杂交稻及常规粳稻为材料,通过与毯苗机插水稻对比,研究钵苗机插水稻茎秆的抗倒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机插方式水稻间抗倒伏能力差异显著,茎秆倒伏指数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基部节间抗折力、弯曲力矩和抗倒伏能力均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钵苗机插水稻相对重心高度稍低,抽穗期、成熟期单茎干物质和单穗质量大。钵苗机插水稻基部1~3节间长度短,粗度、节间干质量和单位干质量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抗折力、弯曲力矩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基部1~4节间的抗折力与株高、重心高度、节间粗度、节间干质量、单位节间干质量、单茎干质量、单茎叶鞘干质量及弯曲力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重心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钵苗机插水稻茎秆粗壮,基部节间抗折力大,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挖掘淮北地区偏迟熟软米粳稻产量和品质潜力,以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和扬农香28为试验材料,在淮安市稻麦示范基地开展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CK)2种机插方式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并系统比较2种机械移栽方式下偏迟熟优质软米粳稻的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钵苗机插偏迟熟软米粳稻成熟期提早4 d左右,全生育期延长6 d左右,群体茎蘖数增降更平稳,成穗率约为75%,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最终实产高出5.57%~8.44%.相比常规毯苗机插方式,钵苗机插改善了当地偏迟熟软米粳稻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变差,直链淀粉含量降低3.43% ~12.50%,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分别提高了4.54% ~4.95%和2.02% ~2.08%,钵苗机插可提升稻米营养和食味品质,并可优化水稻淀粉RVA谱,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更佳.表明钵苗机插稻通过培育长秧龄壮秧延长偏迟熟软米粳稻生育期,可充分利用当地水稻季温光资源,熟期提早、增产提质的效果较为明显,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适宜成都平原麦(油)茬-稻种植制度的机插秧技术,以主推品种F优498为材料,选择毯状苗、钵形毯状苗、钵形穴盘苗在30、35、40、45、50 d秧龄进行机插,分析3种类型的秧苗不同秧龄机插对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类型极显著影响穗数、着粒数、结实率、产量,显著影响千粒重;秧龄极显著影响穗数、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互作极显著影响穗数、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但对产量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钵形穴盘苗比钵形毯状苗增产187.11×103kg·hm-2,增幅21.6%,比毯状苗增产514.93×103kg·hm-2,增幅5.61%。3种类型的秧苗在30 d秧龄时机插产量最高,达到9459.63×103kg·hm-2,延迟机插会减产。不同的秧苗类型减产幅度存在较大差异。钵形穴盘苗超过45 d机插极显著减产,钵形毯状苗超过40 d机插极显著减产,毯状苗超过35 d机插极显著减产。由此可见,钵形穴盘苗秧苗素质好,秧龄可以增达到40~45 d机插,机插秧插秧质量高,可满足成都平原稻麦(油)两熟区种植制度进行机插秧的需求,通过构建足穗、大穗、高结实率的高产群体,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