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2013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的7个(含对照)品种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点的综合表现分别进行了评述。参试品种中仅有开农69和豫花27号两个品种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均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且荚果增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宜昌黑花生多点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进行了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多点品种(系)比较试验,参试的3个品种(系)平均单产4 290 kg/hm~2。其中宜昌黑花生新品系全生育期114 d,植株直立状,主茎长58.1 cm,单株分枝数8.3个,单株结果枝数6.8个,平均单产4 664 kg/hm~2,比豫花22号增产35.5%,居第二位。室内考种单株产量为17.9 g,500 g荚果饱果重482.6 g、总仁重量324.9 g、饱仁重量304.5 g,单株结实荚果数18.5个、饱荚果数16.4个、秕荚果数2.1个、无发芽果和烂果。中花9号全生育期113 d,平均单产4 767 kg/hm~2,比豫花22号增产38.5%,平均单产居第一位。豫花22号全生育期105 d,平均单产为3 441 kg/hm~2。  相似文献   

3.
花生新品种商研9807于2008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21.52kg/亩.平均籽仁产量213.78kg/亩,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3.16%和9.29%:2009年续试,平均荚果产量338.6kg/亩,平均籽仁产量237.65kg/亩,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8.35%和6.93%:201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荚果产量335.69kg/亩,籽仁产量233.90kg/亩,比对照豫花15号分别增产7.28%和6.05%。2011年5月该品种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商研9807在生产上应用,麦垄套种适宜密度为1.1万~1.2万穴/亩,中后期注意补充微肥.防治叶部病害。  相似文献   

4.
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全国(北方片)小花生以及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稳产、矮秆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0年2 a的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域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4 271.10 kg/hm~2,籽仁产量3 107.48 kg/hm~2,与对照鲁花12号相比,分别增产21.03%和19.23%。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为3 808.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2 767.50 kg/hm~2,比对照花育20分别增产19.28%和19.15%。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平均荚果产量5 550.30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4%;7点平均籽仁产量3 938.2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9%。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感黑斑病;粗蛋白含量22.42%,粗脂肪含量53.41%,油酸含量39.6%,亚油酸含量38.1%,油亚比1.04。于2012年获得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证书,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  相似文献   

5.
安花0017是安阳市农科院以豫花15号为母本,鲁花1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的高产、优质、多抗的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64.7 kg,籽仁257.75 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8.25%和6.4%;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94.12 kg,平均亩产籽仁278.9 kg,较对照豫花15号分别增产9.58%和9.49%。2014年3月安花0017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于河南省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开农85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豫花9331为母本、中花12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技术及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高产稳产大果花生新品种。2016—2017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品种多点联合测试,平均单产5 046.4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4.59%,分别居参试品种第1、3位;平均百果重218.65 g,平均百仁重87.40 g;中抗花生黑斑病、茎腐病、青枯病、锈病。开农85丰产性、稳产性好,荚果均匀,结实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推广应用前景广阔。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河南花生种植区域春播和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7.
开农41是利用83-13×豫花1号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高出仁率、抗病花生新品种,生育期117 d,百仁重81.24 g,出仁率76.6%,平均荚果产量240 kg/667 m2,籽仁产量180.8 kg/667 m2,比对照平均增产7.72%和9.90%,最高荚果产量530.16 kg/667 m2,高抗青枯病、病毒病和枯萎病。200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8.
开农36是采用开8425作母本,P372577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油用型花生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较矮、高产稳产、高油分,果型美观均一,高抗叶斑病和锈病,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含油率54.82%.在河南省花生区试中荚果平均产量3943.50kg/ hm2,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6.78%,在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4290.00kg/hm2,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7.50%,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开农53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产稳产抗病花生新品种.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河南省花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开农53荚果平均产量4059.04kg/hm^2,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1.42%。生产示范中,开农53春播最高单产9343.5kg/hm^2、夏播最高单产7317.9kg/hm^2。该品种适宜春播、麦垄套种和夏直播种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开农41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采用开83-13作母系、豫花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出仁率高、特早熟、多抗等优点。在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中籽仁产量2 827.5kg/hm2,比对照种豫花6号增产11.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获河南省转化资金项目支持。  相似文献   

11.
1 品系来源 濮花10号系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濮阳513做母本,豫花二号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 产量表现 该品系1989~1990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其中1989年平均亩产荚果293.75kg,籽仁226.2kg,分别较对照豫花一号增产19.2%和25.8%;1990年平均亩产荚果261.5kg,籽仁183.5kg,分别较对照豫花一号增产18.06%和18.59%。 1991~1993年参加市多点麦套品比试验,三年七点次平均亩产荚果261.24kg,籽仁191.5kg,分别较对照豫花2号增产10.99%和10.69%,荚果、籽仁均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12.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选育高产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育出花生新品种‘泉花27’。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5173.9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0.10%;籽仁产量358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64%。2010—2011年同时参加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82.4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12.17%;籽仁产量25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7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901.5 kg/k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3%;籽仁产量2779.5 kg/km~2,比对照增产13.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泉花27’高产高抗青枯病,于2012年通过广西和江西品种审(认)定,适合在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18-120
花育6801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从"鲁花8号×D089"的杂交组合后代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高含油量(58.58%)、抗倒伏、耐旱性强等优良特性。在2014—2015两年的四川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花育6801荚果和籽仁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 635.5 kg/hm~2和3 591.8 kg/hm~2,比对照天府14号分别增产5.38%和8.69%。在2015—2016两年的国家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北方片)中,花育6801荚果和籽仁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 532.0 kg/hm~2和3 463.9 kg/hm~2,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9.52%和11.81%。花育6801于201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花生新品种开农53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农53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自育亲本K9069-1和国外引进材料开选02-3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病性强等特点。经测定,该品种脂肪含量51.53%,蛋白质含量24.91%,油酸含量49.4%,亚油酸含量30.9%,油酸/亚油酸比值1.60。2006-2007年,开农53平均荚果产量3 985.1 kg/hm2、籽仁产量2 842.3 kg/hm2,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1.13%和9.10%,增产达显著水平,适宜河南省麦套和夏直播种植。该品种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开农69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开农30做母本,开选01-6做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成的花生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属于普通型大果花生品种,具有结实集中、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抗病性强等特点。2011-2013年3年中间试验中,开农69荚果产量均居第1位,比对照平均增幅达11.4%。  相似文献   

16.
高产早熟优质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商花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花5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以豫花9414为母本、远杂9102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而育成的高产、抗病、早熟、优质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2009-2010年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商花5号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为4 526.10、3 379.50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2009年为豫花14号,2010年为远杂9102)增产10.41%、9.80%;2011年生产试验的荚果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为4 261.05、3 178,50 kg/hm2,比对照品种远杂9102增产8.13%、6.96%.品质优,抗病性强,稳产性和适应性好.该品种于2012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花2012003,证书编号:2012040),适于河南各地春、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7.
高产花生新品种--开农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农37是我所用豫花7号×豫化1号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抗病、抗旱、耐瘠薄能力强.河南省两年区试平均产量3477.00kg/hm2,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3.30%;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22.00kg/hm2,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0.30%.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花生新品种商研9938选育及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研9938是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主持选育的高产、早熟、抗病花生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a平均荚果产量4421.25kg/hm2,比对照种豫花11号增产12.64%;籽仁产量2958.0kg/hm2,比对照种豫花11号增产6.26%。2007-2008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商研9938籽仁蛋白质含量21.83%~22.39%,脂肪含量51.04%~53.30%,油酸含量44.6%~45.1%,亚油酸含量33.9%~35.1%,油酸、亚油酸比值1.27~1.33。2008年,商研9938变异系数3.6145,为13个品种中最低,产量主效应值0.3628,回归系数0.9727,其稳产性表现好。  相似文献   

19.
濮花 1 6号系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濮阳 5 1 3为母本 ,豫花 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 2 0 0 2年 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999~ 2 0 0 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区试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 2 988.6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2 .43% ,达极显著水平 ,居第 1位。 2 0 0 1年河南省麦套生产试验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342 0 .0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6.6% ,居第 1位。 2 0 0 0年北京市花生区试 ,平均籽仁产量381 4.5kg/hm2 ,比对照鲁花 9号增产 2 1 .0 0 % ,居第 2位 ;2 0 …  相似文献   

20.
高蛋白花生新品种福花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春,以梧油7号为母本,与(泉花10号×ICGV91284)F7父本配组,混合系谱法选育成福花8号。2009~2010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平均荚果产量3 924.4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5.42%,增产显著;平均籽仁产量2 572.80kg.hm-2,比对照增产3.7%,增产不显著;2010年度续试,平均荚果产量3 796.0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9.67%,达极显著差异;平均籽仁产量2 574.75kg.hm-2,比对照增产19.95%,达极显著差异。两年平均荚果产量3 860.2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2.55%;籽仁产量2 573.85kg.hm-2,比对照增产11.83%;粗脂肪含量51.9%,蛋白质含量32.1%,O/L值1.12。该品种抗叶斑病、抗锈病,感青枯病,抗旱性较强,耐涝性强,抗倒性中上,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一般,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闽油认201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