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线路调查、野外踏查、标本鉴定及文献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用5年多的时间,对秦岭北麓30条主要大峪中的百合属野生花卉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其一,秦岭北麓主要大峪中分布有8种百合属野生花卉,分别是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野百合(Lilium brownii F. E. Brown var.Colchesteri(Van Houtte) Wilson ex Stapf)、高原百合(Lilium duchartrei Franch)、白花百合(Lilium brownii F. E. Brown var.Leucanthum Baker)、川百合(Lilium davidi Duchartre)、渥丹(Lilium concolor Solisb)、山丹丹(Lilium pumilum DC)和大花卷丹(Lilium leichtlinii Hook f. var.Maximowiezii(Regel) Baker),其中分布最广的为卷丹,在所调查的每一条峪中均有分布;其次是野百合和川百合,在大多数所调查的峪中有分布。其二,百合属野生花卉深受峪中居...  相似文献   

2.
龙牙百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野百合(Lilium brownii)的变种,为我国三大食用百合之一,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从资源分布与栽培、药食用价值、繁殖技术、病虫害发生与防控等方面对龙牙百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龙牙百合抗病育种、病虫害生物防治及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采用查看相关资料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调查研究了河南野生百合属花卉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生境、主要用途、观赏特性等。结果表明,河南野生百合属花卉植物计11种、4变种,其中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与卷丹(Lilium lancifolium)2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今后,应加强百合植物资源的保护、引种及开发。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地区野生百合资源丰富,百合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收集是百合利用的基础工作。文章针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进行了野生百合资源调查,重点关注野生百合自然分布、生境及生长状况。调查发现,岷江上游地区野生百合广域分布种为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on),适生环境可概括为中高海拔(1200~2000m),中偏碱性沙壤土,伴生植物多为禾本科茅草及灌木。调查确认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野生百合属植物分布较广,自然长势优良,但过度放牧、开荒及旅游开发等行为会导致野生百合种类减少。因此,基于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调查,开展百合植物资源分布格局与生境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秦巴山区是中国野生百合(Lilium L.)集中分布地区之一。以梳理该地区的百合种质资源为基础,对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资源的分布、遗传多样性以及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开发和保护秦巴山区百合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鲜切花百合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合(Lilium spp.)是单子叶植物亚纲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的所有种类的总称.英文称百合为Lily,中国依据百合地下鳞茎是由许多鳞片抱合而成,故起名为"百合".百合花大色艳,花姿奇特,是世界名花之一,特别适合用作切花、盆花和园林布景,深爱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7.
应用分子标记探讨一种野生百合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采白辽宁省丹东市一种百合(Lilium)种质(简称丹东百合)的分类地位.应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方法对包括丹东百合在内的13种百合种质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丹东百合属于野百合种,与白天堂遗传距离最近,遗传距离为0.2667,与西伯利亚遗传距离最远,遗传距离为0.4286.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百合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不同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百合属5个野生种和7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对这12个种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种百合属植物的花粉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外壁纹饰均为单基柱网纹,单萌发沟,但在网脊宽度、网眼大小及内部突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卷瓣组的‘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山丹’(Lilium pumilum)聚为第1类群;卷瓣组的‘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组的‘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亚洲百合系的‘精粹’(Elite),OT杂交系的‘黄精灵’(Yelloween)、‘塞拉诺’(Serrano)、‘木门’(Concador)聚为第2类群;百合组的‘野百合’(Lilium brownii),东方百合系的‘索邦’(Sorbonne)、‘西伯利亚’(Siberia)和‘马龙’(Marion)聚为第3类群。【结论】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可以作为百合野生种及栽培品种的分类依据,分类结果总体支持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但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百合(Lilium app)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植物,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栽培历史悠久,集观赏、食用和药用于一身.用于切花栽培的百合,大致可分为3类,即亚洲百合杂种、东方百合杂种及麝香百合杂种.东方百合作为一种高档切花,市场需求量较大,其中索邦(粉红色)和西伯利亚(白色)是目前世界上广为栽培的2个品种,占市场份额的70%左右.但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切花来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百合产业化的进程.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如何种植东方百合鲜切花进行了如下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10.
浓香型和淡香型百合单萜合酶基因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东方百合香味浓,亚洲百合香味淡,花香差异明显.选取白色的东方百合‘西伯利亚’(Lilium ‘Siberia’)和亚洲百合‘罗马广场’(Lilium‘ NOVANO’)为材料,拟通过分析单萜合成酶基因差异表达,揭示花香差异原因.[方法]采用RT-PCR方法克隆百合单萜合酶基因,并通过Realtime-PCR分析两种百合不同花期的单萜合酶基因表达.[结果]从Lilium ‘Siberia’和Lilium‘ NOVANO’花瓣中克隆得到芳樟醇合酶基因Li-LiS和月桂烯合酶基因Li-MyS.Li-LiS的核苷酸序列与油棕的序列与油棕、海枣相似度分别达到66%、67%,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油棕、可可相似度分别为48%、44%.Li-MyS的核苷酸序列与六出花、烟草相似度分别达到为69%、4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六出花、葡萄同源性分别为51%、49%.在花蕾、半开、盛开、衰败四个花期中,Lilium‘ Siberia’花瓣两个单萜合成酶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Lilium‘ NOVANO’,并且除了Li-MyS在盛开期和衰败期外,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单萜合成酶基因的差异表达是导致东方百合和亚洲百合香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秦巴山区及毗邻地区野生百合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是球根花卉,也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在世界花卉贸易尤其在鲜切花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产值高、效益好的高档花卉。中国是世界百合的起源中心,百合属(Lilium)植物资源丰富,特有种多,分布广,是世界百合杂交育种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在世界百合栽培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岭作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其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野生百合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2.
百合(Lilium)是世界五大切花之一,文中对国内外百合育种研究现状、育种目标、育种手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百合育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大百合与百合属优良品种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优良品种杂交试验,旨在获取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与百合属(Lilium)其他品种杂交种子,从而选育出大小适宜、适应性强、与大百合交配亲和力较强的杂交花卉新植株.[方法]进行花粉培养液对比试验,检测花粉生活力;以野生的大百合为母本,与百合属的多个优良品种杂交,筛选与大百合交配亲和力较强的百合属亲本.[结果]最能促进百合花粉萌发的培养液为5%蔗糖+0.01%硼酸的混合液;切花插水保养和低温环境有利于百合花粉的保存.[结论]大百合与百合属间杂交成功是可行的;‘贵族’(Lilium spp.‘Noblesse’)和‘西伯利亚’(Liliumspp.‘Siberia’)两个百合属品种与大百合交配亲和力较强,均可形成较饱满的杂交种子.  相似文献   

14.
岷江流域王百合与通江百合资源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岷江流域王百合(Lilium regale)和通江百合(Lilium sargentiae)不同居群的分布、生境、种球特征等进行了野外调查;同时比较了两个百合种在南京种植后的生物学特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研究了两个种18个样品的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差异,并用相似系数法对同工酶谱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王百合3个居群间的鳞茎宽度、形状和鳞片色泽存在显著差异,通江百合4个居群间的鳞茎宽度存在一定差异,但鳞茎形状和鳞片色泽无明显差异。两个百合种叶片中共出现7条PPO同工酶酶带,形成3个活性区域,样品间谱带差异大。根据聚类结果,可将王百合3个居群的14个样品分为4类,通江百合4个居群的4个样品分为2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来自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卷丹(Lilium tigrinum)、野百合(Lilium brownii)、大花卷丹(Lilium leichtlinii var. maximowiczii)、山丹(Lilium pumilum)、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的病毒病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并对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ic virus,CMV)、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ptomless virus,LSV)3种病毒进行检测,旨在确定野生百合是否感染病毒及感染种类,并初步判断不同种对病毒的抗性。【方法】采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统计方法调查野生百合病毒病发病情况,采用RT-PCR检测和克隆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野生百合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斑驳病毒(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SV)进行鉴定。【结果】异地栽培条件下,6种野生百合中除岷江百合外,其它5种野生百合都不同程度表现出花叶、斑驳等病毒病症状。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岷江百合无病毒侵染,卷丹感染百合斑驳病毒(LMoV),野百合、大花卷丹、山丹和宜昌百合均被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百合斑驳病毒复合侵染。【结论】岷江百合、山丹、野百合、大花卷丹和宜昌百合在原生地不带病毒。在异地保存且有毒源存在的条件下,野生百合易感染病毒。不同种野生百合的抗病毒特性不同,岷江百合对病毒病的综合抗性最强,抗病程度为免疫;大花卷丹和宜昌百合,属中感类型;山丹、卷丹和野百合对病毒病抗性为高感类型。  相似文献   

16.
百合(Liliaceae.Lilium) ,别名夜合 ,按其用途分为观赏百合和食用百合两大类。观赏百合花大色美 ,是人们喜爱的名贵花卉之一 ;食用百合清香可口、风味独特 ,有润肺止咳 ,养心宁神的功效。近年在山东的沂水、云南的大理、江苏的宜兴、甘肃的兰州等地百合人工栽培发展很快 ,但是百合的人工栽培在宜昌地区几乎是空白。据考察 ,在宜昌地区有许多珍贵的野生百合资源像“宜昌百合”、“野百合”、“黄花百合”、“卷丹”等 ,说明宜昌地区有适宜百合生长的良好环境。随着三峡大坝的截流 ,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盲目采挖 ,百合资源种类和数量有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17.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新铁炮百合"雷山"(Lilium×formolongii‘Raizan’)、麝香百合"白森林"(Lilium longiflorum‘White Forest’)及其杂交后代"白玉"(Lilium longiflorum‘Baiyu’)的特异性进行了研究。从1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条具有多态性或者特异性且条带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143条带。将这些条带分成7种类型,分析了亲缘关系及杂交后代特异性。RAPD技术能成功地检测到子代的特异性条带,说明该技术是麝香百合杂交新品种特异性检测的有效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18.
百合组培诱变研究 Ⅰ.器官水平的多倍体诱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秋水仙素(Colchicine)诱导百合属(Lilium L.)多倍体,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已在进行探索.但百合属藉组织培养为手段,用秋水仙素进行多倍体诱变育种的研究,过去尚未见有文献报道,而近来报道的也甚少.我国百合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老品种种质退化,致使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影响了百合生产的发展,因此对百合新品种的选育很有探索研究之必要.我们藉百合组培诱变手段之一——器官多倍体诱变,已获得外部形态发生变异的试管苗,为下一步筛选观赏、食用和药用或两者兼用的百合新品种打下了基础,并为其后代体细胞遗传研究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9.
百合花是百合科百合属(Lilium)植物,在世界上共有96种左右。全球花卉业对于百合生产和研究投入的力量在球根花卉中占首位,我国每年进口百合鳞茎要花去3亿元以上。而百合苗出瓶后的移栽技术不成熟,是百合鳞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之一。本文利用百合组织培养苗,进行微型鳞茎生产  相似文献   

20.
百合属(Lilium)几种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百合属(Lilium)植物13个种花粉的形态、表面纹饰、萌发沟等性状的观察结果表明,百合属植物花粉皆为椭球形,具单萌发沟,网状纹饰,而花粉大小、网脊宽度、网眼直径等性状存在差异。在供试的13个种中,麝香百合系品种罗瑞拉(Longiflorum hybrids cv.Lorina)的花粉最大,有斑百合(L.concolor var.buschianum Baker)的花粉最小。花粉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对百合属植物的分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