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对低龄桑螟的防效及持效特点,在2012年秋季第5代桑螟孵化高峰期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试验比较了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40%辛硫磷乳油两种不同剂型对低龄桑螟的防效,初步探讨了两种剂型混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桑园秋季生长迅速,蚕农桑园全面治虫工作十分辛苦,从2017年秋季开始,我县初步试用无人机桑园治虫工作的探讨,大大减轻了治虫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治虫速度和效果。为此,笔者于2018年7~9月对桑螟2、3、4代初孵幼虫盛期分别进行了无人机飞防技术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各代桑螟的发生,防效果显著。8月28日着重进行了四代桑螟防治定点调查。  相似文献   

3.
周林巨 《蚕业科学》1997,23(1):62-63
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是我国蚕区夏秋期的主要害虫,不少年份7月下旬桑螟第2代幼虫密度并不高,8~9月间遇多雨湿润的气候,往往暴发成灾,严重影响秋蚕的饲养。笔者于1995年夏秋期进行了桑螟不同密度为害损失率和污染率的测定,制订防治指标,为控制桑螟暴发提供依据。1调查、测定与统计方法1.1第2代桑螟幼虫密度调查1995年7月底在牌头镇马家弄村,安华镇溪北村调查了桑螟发生程度较轻(一级)、中等(二级)、严重(三级)的桑园三块,以0.67hm2为1小区,重复3区,计9小区,共6hm2。1.2损失率与污染率测定。9月底先调查各…  相似文献   

4.
桑螟化学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五年各代桑螟变化情况和药剂防治情况调查,得出全年桑螟化学防治策略为:治好第1代,兼治2,3代,重点防治4,5代,蚕种场桑螟防治策略为:主要做好越冬代桑螟防治和清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桑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螟在江苏省江阴地区一般一年发生5代,作者通过室内饲养与大田观察,调查了桑螟各代的经过与年生活史,统计计算了桑螟卵期、幼虫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调查了桑螟的越冬规律与繁殖特性,在研究桑螟全年消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桑螟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 1985年秋期溧阳丘陵地区25个乡镇桑螟严重为害,为了进行有效的预防,我们在1986年作了桑螟世代、发生期调查,进行了全年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情况整理如下。一、桑螟发生期调查收集越冬幼虫,置室内自然状态下观察越冬代螟蛾羽化盛期;用绿纱网封罩桑树,将越冬代羽化盛期的桑螟蛾放入其中,进行生活史调查。通过观察,越冬代桑螟蛾羽化盛期为5月21日(表1),从农户反映情况看,羽化盛期  相似文献   

7.
本次试验分别用期距预测法和分龄分级预测法预测第4代桑螟幼虫孵化高峰期。最后用田间调查进行准确性检验。通过试验得知,期距法和分龄分级法预测第4代桑螟幼虫孵化高峰期分别为8月10日、8月10—11日。通过田间实测得第4代桑螟化高峰期为8月10日。说明两种方法预测准确性均较高,可直接用于生产,及时测报、指导防治。  相似文献   

8.
桑螟的生活习性及其天敌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螟(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俗名油虫、青虫、卷叶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国内蚕区都有发生,湖州地区一般9~10月份第5代为害最烈.桑螟作为一种常见桑园害虫,在发生上往往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其来势之凶猛,危害之严重令人卒不及防,尤其第5代桑螟一般正处于中秋蚕期,给桑园防治带来极大困难,往往任其危害,常暴发成灾.有鉴于此,为了探索桑螟的年生活史、习性及其天敌,了解其消长规律,用于指导桑螟的防治.笔者自1998年起进行了3年的观察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海宁市桑螟的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和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桑螟发生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桑螟世代数的增加,加大了对春季蚕种生产的影响.桑螟幼虫期与养蚕期重叠,防治适期要求精准.根据桑螟容易暴发成灾,越冬环境复杂,成虫趋光性较强等特点,提出了冬春采取室内人工捕捉、回山消毒和封园治虫控制越冬基数,春季越冬代桑螟羽化期在桑园用灯光诱杀成虫,错峰饲养原蚕,春蚕期桑园中如暴发桑螟用24%溴虫腈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等以春季蚕种生产防微“控毒”为目标的桑螟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20%灭多威乳油、40%辛硫磷乳油和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对桑螟、桑尺蠖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对低龄桑螟的防效依次为:20%灭多威乳油>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40%辛硫磷乳油,其中20%灭多威乳油对高龄桑螟防效良好;对低龄桑尺蠖的防效依次为:40%辛硫磷乳油>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20%灭多威乳油.据此认为:防治桑螟为主的首选农药为20%灭多威乳油,而防治桑尺蠖为主时不宜选择20%灭多威乳油,40%辛硫磷乳油和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均可用于防治桑螟、桑尺蠖,但应根据喷药至采叶间隔时间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65%毒死蜱不同浓度的防效及安全用叶间隔期进行试验调查,以得出对桑螟等鳞翅目主要害虫防治效果、安全用叶间隔期,为生产上进一步了解65%毒死蜱防治效果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敦崇  张岩 《江苏蚕业》2007,29(2):61-62
<正>桑螟是睢宁县桑园夏秋季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4代,常在第3、4代大量发生,危害极大。笔者主要从事桑病虫测报工作,近年来对越冬桑螟的羽化规律作了详细的观察和调查,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为桑螟的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对桑螟3—5龄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桑螟3~5龄幼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在桑园中高龄桑螟较多时推广使用,但使用浓度不能低于1000倍。  相似文献   

14.
程淑红 《四川蚕业》2011,39(4):42-43
6月下旬至7月初正好是大部分鳞翅目害虫如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螟等第2代或第3代盛孵化或不少害虫处于幼龄虫阶段,其复合虫量往往超过防治指标,既是最佳防治期,又是"防前控后"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个时期的防治对中晚秋虫口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秋期桑螟的发生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利民 《中国蚕业》2006,27(4):13-14
桑螟(Piaphania pyloalis Walker)是吴江市发生最频繁的暴发性桑园害虫之一,特别是秋季第4、5代桑螟发生基数高、危害严重。自1990年以来,桑螟在吴江市有5次大规模的暴发成灾,造成桑叶减产。2005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晚秋蚕期第5代桑螟在本市大面积发生,局部特大暴发。经过各部门齐心协力调查研究,准确测报、预警,狠抓关键措施,加大防治力度,成功地遏制了第5代桑螟暴发的势头。1发生特点全年和8、9月常规调查说明,桑螟的发生特点来势猛,虫口密度大,极易暴发成灾。据2005年常规调查,每667m2桑螟的平均虫量为2044头是2004年的1.85倍,…  相似文献   

16.
65%毒死蜱1000倍对鳞翅目害虫的总体防效与20%亚胺硫磷2000倍差异显著,尤其对低龄桑尺蠖的防效。各处理对桑螟等其它害虫的防效比较理想。即在防治桑尺蠖为主时,毒死蜱浓度以1000倍为宜,防治其它鳞翅目害虫为主时,毒死蜱浓度可选用2000倍。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亚胺硫磷(Phosmet)乳油对鳞翅目桑园害虫的防效试验发现,在750~3000倍使用浓度范围内,对桑尺蠖防治效果与65%毒死蜱相当,而对桑尺蠖、桑螟、桑毛虫、野蚕等鳞翅目桑虫总体防效稍差于65%毒死蜱,与40%毒死蜱1200倍相仿。在本地区生产上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建议使用浓度1000倍,并掌握在害虫低龄期防治(特别是桑尺蠖),安全用叶间隔期为8~10d,适宜在养蚕前防治,要与其它农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毒死蜱取代甲胺磷防治桑园害虫效果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夏、中秋两期试验表明毒死蜱对桑螟、桑尺蠖的防治效果、安全用叶期等方面与甲胺磷相近,在桑园治虫上可以取代被禁用的甲胺磷。防治桑尺蠖,推荐浓度1500倍;防治桑螟,可放宽到3000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吴江春季桑螟的发生情况和特点:春季桑螟发生提早、越冬代成虫虫量大、越冬代发生时间长,羽化蜂多、第一代桑螟虫口基数高,分析了桑螟发生新变化的原因。通过加强监测与测报,进行物理防治,合理春蚕布局,推广秋种春养、大蚕条桑育等对策和措施,对控制春季桑螟的发生和危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年来海盐县桑螟发生的特点、主要原因等情况调查,提出了采用灯光诱蛾预测、根据发蛾量和桑螟危害程度分级防治、加强田间调查及时发布与传递防治情报、结合蚕期选用不同的农药防治、做好关门虫防治等综合防治桑螟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