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种植密度对中间型大花生生物学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花生6 000穴/亩、8 000穴/亩、10 000穴/亩、12 000穴/亩和14 000穴/亩五个不同种植密度试验,重点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主茎高、总分枝数等生物学性状和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与双仁饱果率、产量等的影响,为选择符合青岛市种植的中间型大花生适宜种植密度提供借鉴。试验表明:密度在8 000~10 000穴/亩时能够兼顾高产与商品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甘州娃娃菜栽培品质及种植效益,以‘黄金娃娃菜’为供试品种,在露地条件下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株行距为0.25 m×0.30 m(8 893株/亩)时,该品种产量、商品性、经济效益等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建议在试验地条件或同类地区,‘黄金娃娃菜’露地夏茬栽培适宜密度为8 500~9 000株/亩。  相似文献   

3.
在济宁市兖州区大田栽培条件下,对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设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4 500株/亩密度和5 000株/亩密度下玉米产量均随着行距的增加而降低,50 cm行距处理产量最高,80 cm行距处理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天府14号花生品种的良法配套和指导本地花生生产,本试验以当地习惯种植密度6 000窝/亩(12 000株/亩)为密度对照,设置了9 500窝/亩(19 000株/亩)和8 000窝/亩(16 000株/亩)两种密度与其进行比较试验。这两种密度处理的产量分别达到了321.2 kg/亩和287.9 kg/亩,与对照的223.3 kg/亩比较,增产分别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试验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进行.2010年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以行距模式为主处理,以亩密度为副处理,研究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适宜模式和密度.2011年以玉米品种郑单958、陕单609为材料,以品种为主处理,以亩密度为副处理,研究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适宜品种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行距、合理密植条件下,旱地春玉米亩产量可达到950 kg以上.试验初步结论,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行距以60cm+60 cm较为理想,密度以4 000-5 000株/667m2较为适宜,品种以郑单958为主,不断扩大陕单609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在单粒播种条件下夏花生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远杂9102花生品种为材料,采用单粒精播模式播种,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及产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夏播花生在14 267~17 441株/亩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对株高、第一对侧枝长、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百果重等影响不大,单株产量基本相同;当密度超过17 441株/亩时,单株发育和群体协调生长出现矛盾,产量、产值都随之下降;单粒精播花生单株生产力增强,节约种子,增产显著,应大力推广应用。采用单粒精播模式应根据品种特性和种植制度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夏播花生收获密度以17 000~18 000株/亩为宜,春播可适当降低密度。在大田生产实践中受出苗因素的影响,亩播种量可适当增加,以保障足够的收获密度,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7.
糯质高粱商粱7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能源作物研究所高粱研究室利用M824A作母本、商恢6号作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该杂交种全生育期88 d,适宜播种期为5月10日至6月20日,适宜密度为4 000~6 000株/亩,6 000株/亩以上易倒伏,播种行距以0.40 m∶0.60 m宽窄行种植最好,也可采用0.50 m等行距种植,播种前施底肥最好选用生物有机肥50~70 kg/亩再加N17、P17、K17三元素复合肥50 kg/亩。定苗时应注意留单不留双,留壮不留弱。在5叶1心时注意防治高粱钻心虫,高粱开花前后应注意防治高粱穗螟虫,成熟后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8.
高粱新品种"豫粱九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能源作物研究所高粱研究室利用M08A作母本、商恢6号作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该杂交种全生育期86 d,适宜播种期为5月15日至6月15日,适宜密度为4 000~6 000株/亩,6 000株/亩以上易倒伏,播种行距为0.40∶0.60(m),宽窄行种植最好,也可采用0.50 m等行距种植。播种前施底肥最好选用生物有机肥50~70 kg/亩,再加N17、P17、K17三元素复合肥K 50 g/亩,定苗时应注意留单不留双、留壮不留弱,在5叶1心时注意防治高粱钻心虫,高粱开花前后应注意防治高粱穗螟虫,成熟后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年来审定的花生新品种筛选鉴定,筛选出山花9号、丰花3号、山花11号、山花7号、丰花1号等5个适宜鲁南地区半夏种植的花生新品种。以丰花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半夏花生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夏花生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为10 000~11 500墩/亩,最佳播种密度为10 000墩/亩。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新品种翔玉1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2 500株/亩、3 000株/亩、3 500株/亩、4 000株/亩、4 500株/亩),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翔玉18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该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翔玉18在兴山地区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该密度下的产量为785.78 kg/亩,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机采棉的含杂率,找出适应机采棉的高产种植密度,本试验在新疆阿拉尔南疆试验站研究了5个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6 cm等行距种植条件下,棉花不同种植密度对单铃重影响较小,低密度和高密度种植均不利于棉花单株成铃,从而影响棉花籽棉产量形成,得出中等密度(120 000株/hm~2~180 000株/hm~2)比较适宜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中等密度中籽棉产量最高的密度为150 000株/hm~2,其产量为6 578.20 kg/hm~2,比最低籽棉产量高出8.47%。  相似文献   

12.
为给甘薯脱毒微型薯的生产提供依据,该研究于2016年进行了不同甘薯蔓长类型的品种和密度基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60株·m-2的基质栽培下,甘薯短蔓、中蔓品种结薯性较好,脱毒微型薯产量超过2.5 kg·m-2,数量超过300 个·m-2,早熟品种脱毒微型薯的商品性更好。适当降低密度,能显著提高长蔓品种脱毒微型薯的产量和数量,适宜的密度为40~50株·m-2。  相似文献   

13.
商粱七号高粱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能源作物研究所高粱研究室利用824A作母本,商恢6号作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该杂交种全生育期88 d,适宜播种期为5月10日至6月20日,适宜密度为3 800株/亩至6 000株/亩,6 000株/亩以上易倒伏;播种行距为0.40 m∶0.60 m,宽窄行种植最好,也可采用0.50 m等行距种植;播种前施底肥最好选用N17、P17、K17三元素复合肥K 50 g/亩;定苗时应注意留单不留双,留壮不留弱;在7叶1心时注意防治高粱钻心虫1次;高粱开花后喷洒磷酸二氢钾2~3次,可提高产量,成熟后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4.
玉米新品种“郧单19”是由十堰市农科院选育,于2013年通过审定.2012年在房县红塔乡做种植密度试验,分设2 500株/亩、3 000株/亩、3 500株/亩、4 000株/亩、4 500株/亩5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 500株/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藜麦在天祝县土壤气候条件下的最佳种植密度,促进天祝县藜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本研究设置了9个不同的密度处理,观测分析各密度处理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3 000株/亩、4 000株/亩、5 000株/亩处理的藜麦株高显著高于密度为7 000株/亩、8 000株/亩、9 000株/亩、10 000株/亩、11 000株/亩处理;密度为5 000处理的藜麦茎粗与密度为7 000株/亩、8 000株/亩、9 000株/亩、10 000株/亩、11 000株/亩处理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密度为3 000株/亩、4 000株/亩、5 000株/亩、6 000株/亩处理的藜麦主穗与密度为8 000株/亩、9 000株/亩、1 0000株/亩、11 000株/亩处理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不同密度处理的千粒重在3.20~4.06 g之间,其中,密度为6 000株/亩处理的最大,为4.06 g,密度为11 000株/亩的最小,为3.20 g;各密度处理中密度为5 000株/亩的藜麦产量显著高于其余所有处理;密度为4 000株/亩和6 000株/亩的藜麦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合考虑各密度处理下藜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藜麦种植密度在4 000~6 000株/亩时藜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明显优于其他密度处理,产量在200.49~205.92 kg/亩之间,可以实现高产高效,建议作为当地最适宜的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玉米新品种囤玉118获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河南省金囤种业有限公司对囤玉118进行了3个处理的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处理的栽培密度中,以4 000株/亩产量最高,密度最佳。适宜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  相似文献   

17.
为指导油研50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4 000株/亩、5 000株/亩、6 000株/亩、7 000株/亩和8 000株/亩)不同栽培密度,分析其农艺性状和产量,并得出最佳栽培密度。结果表明:密度6 000株/亩栽培的综合性状最好,产量最高,达144.4公斤/亩。因此,选定密度6 000株/亩作为松桃海拔400米左右地区推广油研50油菜栽培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18.
糯质高粱商粱六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能源作物研究所高粱研究室利用M07A(散穗TX623A)作母本,商恢6号作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该杂交种全生育期89 d,适宜播种期为5月10日至6月20日,适宜密度为4 000~6 000株/亩,6 000株/亩以上易倒伏,播种行距为0.40 m、0.60 m宽窄行种植最好,也可采用0.50 m等行距种植。播种前施底肥最好选用生物有机肥50~70 kg/亩,再加施N17、P17、K17三元素复合肥50 kg/亩。定苗时应注意留单不留双,留壮不留弱。在5叶1心时注意防治高粱钻心虫,高粱开花前后注意防治高粱穗螟虫,成熟后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9.
<正>在河北省试验探索夏玉米大豆间作技术种植模式,该模式通过玉米宽窄行种植,在保持玉米亩株数与常规种植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在宽行间种植一定面积的大豆的种植方式。即玉米采用宽窄行播种,播种2行玉米,玉米大行距为160 cm,小行距为34 cm,株距17 cm。玉米宽行间种植3行大豆,大豆行距40 cm,株距10 cm,距玉米40 cm。玉米播种密度4 000株/亩,大豆播种密度10 000株/亩。  相似文献   

20.
通过150份不同株型(匍匐型、半蔓型、直立型)的普通型花生几个品质性状与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花生品质性状与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差异。在匍匐型和半蔓型花生中有可能同时获得高产、高蛋白的材料或低油、高产、高O/L值、高蛋白的材料;在直立型花生中有可能同时获得高蛋白、高油、高产的材料或高油、高O/L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