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亚市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在三亚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对10个水稻品种在生育特性、主要农艺性状、主要经济性状、产量、抗病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德丰优华占、深两优8676、永丰红3号、C两优71、深两优7075、科隆优873、香优139、五丰优132、五丰优8604等9个品种适宜在三亚市进一步推广试种。  相似文献   

2.
<正>为选出更适合湖南省通道县种植的水稻品种,现就隆两优华占、隆示5号,两优678、广两优95,蓉18优447,隆示10号等14个品种进行试验,从生育期、产量表现、有效穗数、抗逆性4个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通道县水稻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共14个,分别为隆两优华占、隆示5号,两优678、广两优95,蓉18优447,隆示10号,隆示13号,中浙2A/12号,Y两优900、云两优1000、C两优华占、深两优1号和深两优5814(CK)。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枣阳市种植的水稻品种,2017年在相同条件下对枣阳市水稻新品种进行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各水稻品种的大田表现各具特点。其中,Y两优976、晶两优534、隆两优华占、C两优华、徽两优898、晶两优华占、广两优香66、深两优5814、新优188综合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2018年巢湖市优质水稻品种展示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合巢湖市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特于2018年进行了多个品种的展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总体表现较突出的品种有隆两优华占、深两优3206、深两优8010,隆两优8910,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瑞两优1576、隆两优899、湘两优900、隆两优绿丝苗、Y两优957、晶两优534,推荐使用。晶两优华占、N两优1998、云两优247在抗倒伏和抗病性上表现较好,也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应衡南县种植的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引进18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超优1000、晶两优华占和深两优1813等品种表现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可作为一季稻主导品种在衡南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珞优9348、Y两优6号、C两优651、新两优223宜适当引进种植;科优16、泰优390、Y两优263、丰优华占和广两优8号作一季晚稻栽培生育期短,产量较低,II优371高感稻瘟病,均不建议引种种植。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农业》2021,(1):31-32
为了筛选适合柴桑区种植的水稻品种,2019年进行了水稻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两优华占、Y两优900等2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融安县2015年水稻品种对比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生长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为该地区大田生产良种良法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无重复,设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深95优华占”为对照(CK),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对六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丰产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丰优华占”品种生育期最短,为125d,“c两优华占”全生育期最长,为138d;“C两优9号”、“五优新占”及“欣荣优华占”株高均超过100cm,株高最高为“欣荣优华占”,为101.4cm;每兜有效穗数差距不明显,而每穗实粒数最多的为“欣荣优华占”,达到平均每穗175.9粒,最低为每穗158.9粒的“早丰优华占”;平均每穗秕谷数最低的为“五优新占”和“深95优华占”,分别为5粒和7.2粒.[结论]“欣荣优华占”和“五优新占”产量最高,其中“欣荣优华占”表现良好,具有分蘖能力强,茎秆粗壮,剑叶长挺,全生育期适中,结实率高等特点,明显优于对照组“深95优华占”,可作为柳州市融安县示范推广品种.“C两优9号”、“早丰优华占”、“c两优华占”产量均比对照组“深95优华占”低,其中“早丰优华占”、“C两优华占”具有轻微的穗颈瘟和纹枯病,不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宜昌市夷陵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的水稻品种,2018年进行了水稻品种大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各品种的植株性状、经济性状以及病害表现,荃优丝苗可在海拔600 m以下种植,泸优2816可在海拔500 m以下种植但要注意防治纹枯病,晶两优华占、晶两优1377、科两优826和隆两优华占可作搭配品种在海拔500 m以下种植,吉两优3885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9.
2016年旌德县机插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16年旌德县机插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的研究,筛选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的机插稻新品种.经过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10个新品种中,综合表现较好的有4个,即Y两优1500、晶两优1206、深两优5814、C两优华占,其试验中较对照品种丰两优4号增产4.4%~11.7%,达到了显著水平.建议继续多点试种,为大面积推广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抗旱水稻旱优3号在三亚推广应用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抗旱水稻“旱优3号”在三亚市的引种试种情况。从该品种在旱田生长的品种特性、节水栽培、产品的市场前景,以及在三亚市旱田推广生产种植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展望其在三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筛选适宜于湖北省咸宁市推广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在2017年再生稻专用品种筛选试验基础上淘汰了一批农艺性状较差、产量表现一般的品种,并在2018年重新增加了若干个品种,进一步开展了20个水稻品种作再生稻种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泸优9803、C两优33、C两优华占、深两优865、徽两优898、徽两优粤农丝苗、Y两优1号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较适宜于在该地区作再生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连续2年对皖南两系水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及性状观察。结果表明,Y两优2008、C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Y两优1998、未两优211等品种,米质优,经济性状比较优异,市场占主导地位,为引导性推广种植品种。新两优998、徽两优001Y、两优900等品种整体表现比较突出,可以作为搭配主导品种,在适宜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13.
对皖南两系水稻新品种连续两年进行对比试验及性状观察,结果表明:Y两优2008、C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Y两优1998、未两优211等品种,米质优,经济性状比较优异,市场占主导地位,为引导性推广种植品种。新两优998、徽两优001 Y、两优900等品种整体表现比较突出,可以作为搭配主导品种,在适宜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增强凤阳县稻谷竞争力,筛选适宜凤阳当地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杂交中籼水稻新品种对比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望两优5511、晶两优1125、徽两优985、Y两优800、晶两优华占等在丰产性、抗逆性表现优异,适宜本地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杂交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筛选适合旌德县生产的高产、优质杂交稻新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品种表现均较好,综合表现比较突出的有隆两优华占、深两优862、德香4103、Y两优896等几个品种。建议2015年在旌德县布点试种和示范,以便于进一步测审筛选后推广。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为加快优质稻的推广,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2015早造时期,我站引进五优1179、Y两优7238、恒丰优9802、恒丰优华占、深优9777五个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摸清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其适应性,为水稻新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展示试验,掌握了各品种在池州市的性状表现,为筛选适合池州市推广的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有隆两优1307、两优688、深两优870、晶两优华占、两优671、荃优822,建议在生产上引导推广。  相似文献   

18.
2018年采用田间自然诱发试验和观察的方法,综合比较和分析了湖北省20份水稻(Oryza sativa L.)主栽品种对常见主要病虫害的抗性情况。结果表明,各主栽品种对水稻几种常见病虫害整体抗性不够理想,相对而言,广两优476、鄂中5号、黄华占、天优华占、C两优华占品种对病虫害的抗耐性较好,病虫发生和为害程度相对较轻,适合在湖北省推广种植。而深两优5814品种由于病虫害相对较重,建议尽量减少和控制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展示试验,掌握了各品种在池州市的性状表现,为筛选适合池州市推广的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有隆两优1307、两优688、深两优870、晶两优华占、两优671、荃优822,建议在生产上引导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远安县种植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方法,通过对29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发育、抗逆性、产量及食味品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安两优586、晶两优华占、C两优丝苗、荃优259、隆两优8612、晶两优534、玮两优1273、荃两优丝苗及荃优丝苗等9个品种适宜在远安县作中稻推广种植;昌两优8号、荃优粤农丝苗、全两优楚丰丝苗、晶两优华占、晶两优534及荃优丝苗等6个品种适宜在远安县作优质中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