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品种盐粳15号属于中熟中粳品种,适合苏中及里下河地区种植。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盐粳15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粳15号钵苗摆栽模式生长发育均衡,产量水平较抛秧、机插秧、机条播模式高;盐粳15号机插秧模式和抛秧模式生长发育性状相似,但抛秧模式产量受有效穗数和穗型大小制约;盐粳15号机条播模式在实际产量和出米率方面落后其他3种移栽模式。  相似文献   

2.
水稻轻简栽培模式主要有直播、机条播和机插等三种模式,本次试验主要对盐粳15号的直播和机插两种高产轻简模式进行了探讨。盐粳15号的直播模式,主要探讨了不同播种期、不同播种量对盐粳15号最终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粳15号最适宜的直播时间为6月15日左右,其亩用种量为6 kg/亩,亩有效穗为27万穗/亩,每穗总粒数为105粒左右,每穗实粒数100粒左右,千粒重27.9 g。盐粳15号的机插模式,盐粳15号的适宜机插密度为30 cm×13 cm,栽插前15~18 d播种,基本苗为7.5万/亩,每亩有效穗21万~22万,千粒重27.9 g,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每穗实粒数115粒左右。  相似文献   

3.
盐粳2号产量结构特点 盐粳2号属迟熟中粳,在我县种植时一生有16~17叶、5~6个伸长节间,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宜和米质好等优点。盐粳2号的高产结构有其本身的特点,据1984和1985两年对208块田的考查,每亩穗数分别为28.46和26.24万,每穗总粒数分别为85.7和94.3粒,变幅较大;而结实率分别为91.92%和91.90%,千粒重两年均为23.8克,都比较稳定,可见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是影响盐粳2号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用每亩总颖花量或每亩总实粒数近似地代表产量水平来分析其产量结构(表1)。由表1可以看出大面积生产上穗数以每亩26~30万  相似文献   

4.
盐粳2号属迟熟中粳,是目前本地区栽培面积较大的高产良种。盐粳2号自1981年引进我站,夏播全生育期138~145天,主茎15~16叶,伸长节间5~6个,株高80厘米左右,表现株型紧凑叶片窄挺,分蘖性强成穗率高,为多穗型品种;穗型较小,每穗总粒数70~11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4~25克;耐肥抗倒,高抗白叶枯病。盐粳2号的产量结构可塑性较大,同一产量水平不同栽培方式可以有不同的产量结构。根据我地的特点,盐粳2号600公斤左右的产量水平,应当采取“稀播稀栽,二促三控”栽培法,以发挥个体优势,建立高积累高转化的群  相似文献   

5.
以直立穗型水稻辽粳5号、辽粳454和弯曲穗型品种辽盐1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源库处理,对两种水稻品种的结实性与源库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品种间结实率差异显著,辽粳5号低于辽盐16号,辽粳454结实率最高;不同部位籽粒结实率不同,上部结实率高于中下部,一次枝梗的结实率比较稳定,中下部二次枝梗的结实率较低;减源处理后,辽粳5号结实率下降最明显,辽盐16号居中,辽粳454次之;减库处理后,辽粳5号、辽盐16号结实率最高,而辽粳454略有下降;剪去剑叶,辽盐16号、辽粳5号结实率下降明显;相反,剪去一半倒二叶和倒三叶,则有利于其结实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盛祝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32-32,41
于2011年在凤台县进行了高产、优质中粳稻新品种展示试验,以期推动凤台县粳稻生产迈向新台阶。结果表明,667m2穗数较多、穗粒数适中、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较高的泗稻11号、盐稻10号、扬粳9538等品种,在凤台县可示范推广;宁粳4号、皖稻90的667m2穗数较多、穗粒数较多、产量也较高,可继续示范种植;泗稻11号、盐稻10号、扬粳9538等品种667m2穗数较多、穗粒数适中、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产量较高,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给"华粳7号"机插高产栽培找出适宜的行株距配置,研究了淮北地区不同行株距配置对"华粳7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行株距25cm×12cm处理的产量高于机插行株距30cm×13cm处理,但不利于壮秆大穗,且有倒伏危险,建议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隶属函数法鉴定水稻品种耐盐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田间自然盐分胁迫下,运用隶属函数法,对11个水稻品种的移栽成活率、株高、穗长及有效穗数、千粒重等产量结构性状进行分析,品种耐盐性顺序为:垦育88〉辽河12〉淮稻10〉津原101〉中作9936〉盐丰47〉吉粳88〉盐稻9号〉辽星1号〉长白16〉吉粳101。  相似文献   

9.
盐粳11号为中熟中粳水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强等特点.重点介绍了盐粳11号在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栽培的群体构成及产量表现,研究了麦秸全量机械还田对其茎蘖动态、产量构成等农艺性状的影响,提出了盐粳11号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条件下的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适合粳稻品种高产优质栽培的机插密度及缓释氮肥、常规氮肥的配施模式,以盐粳15号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置3种氮肥运筹模式,即300 kg/hm2常规氮肥按高产栽培施肥模式分次施用、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180 kg/hm2缓释氮肥与60 kg/hm2常规氮肥配施;设置4种机插密度处理,即在机插行距均为25 cm下,株距分别设为11、13、15、17 cm。机插行距25 cm时,随着株距增加,盐粳15号的茎蘖数、有效穗数降低,穗粒数、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增加,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理论产量与株距呈二次曲线关系,根据曲线方程计算出盐粳15号高产最适株距为13~14 cm。300 kg/hm2常规氮肥高产施肥模式虽然产量高,但肥料用量多,且稻米食味品质下降;240 kg/hm2缓释氮肥一次基施影响大穗形成,不利于高产;180 kg/hm2缓释氮肥与60 kg/hm2常规...  相似文献   

11.
以迟熟中粳淮稻5号为材料进行机插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组合对机插水稻淮稻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密度能使单株生产力增强,提高单株成穗数和单株经济产量,穗型增大,穗长增加,穗粒数增多,粒重和结实率也增加,茎秆矮壮,抗倒伏能力增强,群体茎蘖消长较为缓和,成穗率升高.但也存在着茎蘖数量不足,群体LAL和生物产量积累较少,最后成穗数不足等特征.综合来看,机插水稻淮稻5号以移栽密度组合A3B3群个体矛盾协调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减源减库处理对直立穗型水稻辽粳5号、辽粳454和弯曲穗型品种辽盐16的结实率与库源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间结实率差异较大,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低于弯曲穗型辽盐16,而直立穗型品种辽粳454结实率最高;不同部位籽粒结实率不同,上部结实率高于中下部,一次枝梗结实率较高,主要是中下部二次枝梗结实率低;减源后结实率降低,剪去剑叶辽盐16、辽粳5号结实率下降明显,剪去一半倒二叶或倒三叶则有利于结实率提高;去库后结实率提高,剪去一定部位的一次枝梗则整穗及其相应部位的二次枝梗结实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穗轴各部一二次枝梗结实率受源库处理的影响不同,中下部所受的影响大于上部,二次枝梗所受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这种趋势在直立穗型辽粳5上表现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全量麦秸机械还田抛秧稻是在麦收时,机械切碎分散麦草、机械埋草还田与抛秧相结合的一种轻简稻作方式,具有资源再利用、培肥农田、节省劳力、保护环境等多方面的作用,是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盐粳11号采用抛秧栽插方式,在全量麦秸机械还田的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总结得出“盐粳11号”全量麦秸机械还田抛秧稻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该项轻型稻作方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采用了宁粳4号、连粳11号等18个在本地有一定推广应用面积的品种,采用不同的稻作方式进行栽培管理,对其产量水平及生育期、抗逆性进行考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钵苗机插条件下,宁粳4号、连粳11号生育期适宜,株高适中,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表现最好;毯苗机插条件下,连粳11号、宁粳4号综合表现最好;抛秧条件下,连粳6号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规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规程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省江都市、扬中市、金坛市3个示范区试验的结论制定。本规程适合于上述各示范区推广常规稻机插秧使用。其他地区可参照本规程执行。1适用品种选用耐肥抗倒、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高、抗病性较强、品质优良的高产稳产优良品种,如武粳15、武香粳14、武运粳7号、盐稻9号、、宁粳1号、2105等早、中熟单季晚粳稻。2产量及群体质量指标2.1产量指标产量650 kg/667m2以上。以武粳15为例,产量构成为有效穗数20万/667m2,每穗130粒,结实率95%,千粒重27 g,理论产量可达650 kg/667m2以上。2.2壮秧指标2.2.1秧龄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适宜栽培方式及相匹配粳稻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晚粳和迟熟晚粳4种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手栽、抛秧、机插3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品种晚粳稻产量均表现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手栽比较,两年抛秧方式减产率为6.05%—25.70%,机插方式减产率为9.94%—39.04%;手栽方式产量最高的原因是其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抛秧和机插的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全生育期亦缩短,其中抛秧方式全生育期平均缩短4.9 d,机插平均缩短10.3 d;不同类型品种间,晚粳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较中粳稻大;同一熟期类型品种,杂交稻全生育期较常规稻缩短天数多。各类型品种全生育期及其不同生育阶段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均表现出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其中机插方式全生育期温光利用率较少,分别为85.66%和80.75%。【结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不同栽培方式适宜性及配套适宜品种类型进行了初步归划,认为手栽、抛秧、机插均适宜在该区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应配套适宜粳稻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以连粳7号为对照,开展了10个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粳稻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全生育期在137~165 d,在淮安种植能够正常成熟;淮安及相似生态条件地区种植迟熟中粳应以南粳52、扬粳805为主,可继续示范种植淮香粳15;中熟中粳以连粳10号、连粳11号、武运粳27、金粳818号为主,搭配种植盐丰稻2号;试验中连粳12号突出表现早熟,全生育期在参试品种中最短,适合作为机插秧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基本苗数机插对连粳9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共设5个不同基本苗机插处理,分别为A(每穴3苗)、B(每穴4苗)、C(每穴5苗)、D(每穴6苗)、E(每穴7苗)。结果表明,在B处理条件下,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是总颖花量高;连粳9号机插高产结构是有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粒重。综上所得,连粳9号机插每穴最适基本苗数为4苗。  相似文献   

19.
泗稻10号为苏协粳1号与盐粳2号杂交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五年来,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全生育期约150天,一般亩产550kg,产量潜力为700kg。高产栽培应在搭好架子的基础上提高群体质量,主攻足穗、大穗  相似文献   

20.
不同迟熟中粳水稻品种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择出适合邗江区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方法]选择14个迟熟中粳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参试14个品种的产量、综合性状有一定的差异。盐粳13号、苏垦118分蘖能力较强;扬粳805和武运粳24号的千粒重较高;W030和盐粳13号产量较高。[结论]邗江区可进一步示范种植W030、扬粳805、盐粳13号这3个品种,继续推广种植南粳9108和武运粳24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