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大豆生产和食品、饲料等工业的发展,外贸出口的增加,对大豆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大豆育种不断需要类型丰富的抗源和优良种质。为推动吉林省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和大豆育种工作,针对吉林省多年来栽培大豆的特点,谈谈大豆种质资源及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作物育种及生物技术产业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食品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有着丰富的种质资源,但是随着耕作制度及生产条件的变更导致大豆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异常严重。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平台建设可以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护和利用.对拓宽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基础,提高大豆单产及总产具有重大意义。大豆起源于中国,种子约含20%油脂及40%蛋白质。为世界提供了30%脂肪及60%植物蛋白来源。大豆种质资源又称大豆品种资源、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新育成品种、重要的育成品系和遗传材料,以及大豆的野生种和野生近缘种,它们具有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基因,是现代大豆育种的物质基础。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加之黑龙江省地域广阔,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通过自然选择及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丰富的可以适应各种生态环境及各种用途的大豆种质资源。但是随着耕作制度及生产条件的变更导致大豆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异常严重,对黑龙江省甚至全国大豆产业的长远发展有着负面的影响。因此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建设大豆种质资源平台来进行时优异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及对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进行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间、套作大豆种植模式作为目前南方大豆发展的新兴模式,在确保北方大豆生产,不与玉米等大宗作物争地的前提下,实现了南方大豆的发展。综述了大豆生产的重要意义、我国大豆资源情况、南方大豆种植情况、荫蔽对大豆生产的影响以及目前南方耐荫大豆种质的研究和利用情况。并认为,从DNA水平上鉴定大豆耐荫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认识和了解该类型品种耐荫性好,抗倒伏,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抗病避虫等优良特征特性的遗传本质。为研究大豆耐荫遗传机制,寻找新的耐荫标记和间、套作专用型大豆转基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山东省菏泽市大豆产业和种业发展,利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国家统计局网站、山东省统计局网站、菏泽市统计局网站等获得菏泽市大豆育成品种信息、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等数据,并分析菏泽市大豆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发现,大豆种植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单产水平稳步提升、大豆育种企事业单位数量较少、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不足、耐盐碱大豆品种选育空白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加强种质资源鉴定与创新利用、建立生物育种技术平台、扩大育种目标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菏泽市大豆产业发展和种业振兴。  相似文献   

5.
开展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油脂企业效益;利用筛选和鉴定出的高油大豆种质资源和优异的外引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杂交、复合交时基因的重组、累加、互补与突变等遗传效应,对后代(F6)进行品质化验分析,从中鉴定出油份含量在22.5%以上的高油大豆创新种质资源,并利用创新种质资源进行审定推广成为高油大豆新品种,改良了遗传组成,拓宽了高油大豆血缘,为今后高油大豆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品种改良的基因来源。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是未来大豆新种质增加的有效途径。野生大豆具有高蛋白、多花多荚和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研究证明大豆育种上通过种间杂交方法创造出具有野生血缘的育种中间材料,可以选育出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深入探索野生大豆高蛋白资源在大豆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规律,可以为大豆特异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在长期自然环境选择下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变异类型,是大豆珍贵的基因库,具有高蛋白含量、较强的抗逆性、较高的繁殖系数等优良性状,为栽培大豆的遗传育种和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笔者从野生大豆的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方面对野生大豆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评述,为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发掘及创新性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在长期自然环境选择下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变异类型,是大豆珍贵的基因库,具有高蛋白含量、较强的抗逆性、较高的繁殖系数等优良性状,为栽培大豆的遗传育种和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笔者从野生大豆的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方面对野生大豆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评述,为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发掘及创新性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吉林省在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培育优良亲本、利用生物技术和野生大豆创造新种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大豆品种资源研究及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豆育种问题浅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从我国育成的 6 5 1个大豆品种的亲本来源和细胞质遗传入手 ,探讨了我国大豆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遗传基础狭窄 ,造成品种退化加快 ,经济寿命缩短 ,科研经费不足使基础种质研究削弱。因此 ,必须拓宽种质基础 ,加强特异种质创新 ,引进外来种质 ,调整育种目标 ,改革研究体制 ,把育种研究纳入商业化轨道 ,增加研究投入。同时分出一部分科研力量重点从事种质资源研究 ,把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种子技术及相关学科组装为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广西大豆育种进展,并结合广西大豆生产需求和自身优势,对今后广西大豆育种提出相关建议,为广西大豆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公开发表文献资料及育种单位提供的内部材料,从遗传育种研发体系、新品种选育及推广、优异种质鉴评与育种亲本创制、育种方法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对改革开放开始—"八五"(S6.5-8.5)、"九五"—"十五"(S9.5-10.5)、"十一五"(S11.5)和"十二五"至今(S12.5-)4个时期的广西大豆育种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今后广西大豆育种研究方向和侧重点.[结果]广西大豆育种项目、经费及其来源均迅速增加,其中项目由S6.5-8.5时期的2个增加至S12.5-的23个,经费由S6.5-8.5时期的5万元增加至S12.5-时期的1260万元,S11.5时期起建成5个大豆育种平台.至今,正式通过审定命名的大豆品种共39个,其中春大豆28个,夏大豆11个;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双审定品种3个,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5个,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31个;S6.5-8.5、S9.5-10.5、S11.5和S12.5-时期分别有4、10、12和13个品种通过审定;37个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个通过系统选育而成;高蛋白品种15个,高油品种2个,双高品种4个,菜用品种1个、高异黄酮品种2个、高抗镉金属品种2个.39个大豆品种共追溯到40个祖先亲本,平均每个育成品种有1.03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2个),且祖先亲本中,有11个是广西本地种质,占27.5%;有22个是我国其他省(区)种质,占55.0%;有7个是国外种质,占17.5%.春大豆育种骨干亲本9个,夏大豆育种骨干亲本6个.优良大豆新品种的育成及大面积推广,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广西大豆高产育种主要利用育成品种(祖先亲本含丰产性好的种质材料)或丰产性好的国外引种作为直接亲本.广西大豆种质资源丰富,至今收集保存有6000余份,但利用率低(地方种质资源利用率不足2%,野生大豆种质利用率为0).[建议]加大科研投入,丰富育种手段,加快大豆种质资源的挖掘、创新及利用,尤其是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驯化和利用;在保持广西大豆高蛋白优势的同时,加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耐荫、适宜机械化的绿色大豆新品种,尤其是夏大豆品种;加快特色专用型大豆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2.
近期美国大豆育种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大豆育种普遍面临着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通过品种资源交换,引进优良的品种和种质资源,用以拓宽品种的遗传基础,对选育高产、抗病虫、优质新品种,使品种的产量潜力有所突破是非常重要的。孙志强(1990)报道,东北地区杂交育成168个大豆品种的基因库中,引入37份种质,这些材料累积遗传贡献为6.39%。崔章林等(1998)统计,1961~1980年我国育成的大豆品种亲本中,有3%为国外引种。1981~1995年间则有13%为国外引种。说明国外种质的引进在我国大豆育种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美国是世界上大豆的第一大生产国,其大豆育种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为此,探…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已收集到的196份福建省春大豆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通过田间种植、室内考查测定,并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福建春大豆种质资源较为丰富,不仅有经济性状良好的种质,抗性较好的品种,而且还有高蛋白、脂肪含量的基因源。这些优异种质对今后开展春大豆高产、优质、抗病育种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燕  任洪  王竹  赵晓燕 《农技服务》2011,28(8):1114-1115
为充分利用玉米地方种质资源,调查了贵州黔南及黔西南地区的玉米地方种质的分布及种植情况,并对地主种质进行收集。结果表明:在贵州黔南及黔西南地区11县55个村收集的36份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病性、抗旱性、耐瘠性、品质等主要性状优良,可作为耐瘠、耐旱、优质、抗粒腐的选系基础材料的选择,拓宽杂交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大豆抗旱种质资源,为大豆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157份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在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设置田间自然抗旱鉴定试验,利用加权抗旱系数法综合评价大豆种质资源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株高、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粒重,但不同基因型大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利用加权抗旱系数筛选出9份干旱敏感型材料,129份中间型材料,19份耐旱型材料。这些耐旱型大豆种质资源可为干旱、半干旱区大豆生产提供品种保障,为大豆抗旱育种提供重要遗传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6.
对东北大豆种质资源耐荫进行鉴定,为东北地区耐荫性育种及大面积推广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的方法,设遮光和自然光照2个处理,成熟期测量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对9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耐荫性评价。结果表明,遮光胁迫处理使大豆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分别极显著降低,但不同大豆品种(系)对遮光处理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将90份大豆种质资源分为3类,分别为15份不耐荫型、60份中间型和15强耐荫型。筛选出的强耐荫大豆种质资源不仅可为大豆耐荫品种选育提供重要遗传基础材料,并且部分优异品种可作为间套作模式下主栽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大豆主产区品种资源的鉴定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梅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2):114-114,113
对安徽省大豆主产区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搜集、整理及鉴定,筛选出一批优异大豆资源,是大豆育种的宝贵基因库。同时对大豆资源的利用及评价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种,保护和利用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和遗传育种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淮河中下游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种质资源保护提出建议,为中国大豆育种学提供必不可少的种质资源与有利基因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促进外引大豆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新疆大豆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量性状多样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49份外引大豆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2个籽粒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49份大豆种质资源主要来源于11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变异范围为12.48;~67.13;,其中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高,达60;以上;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低,为12.48;;基于10个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149份材料聚为2大类5亚类,聚类结果与材料地理来源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该批种质资源极大丰富了新疆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大豆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浅谈玉米种质创新及自交系选育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质资源的多寡、优劣及其研究利用的水平,决定育种的成效。市场经济知识产权时代,使过去无条件种质交流盛况荡然无存。基于此,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种质资源交流及其共享机制形成之前,以现有的资源为基础加速开发扩增,拓宽种质;分析探讨我国育种家利用各种种质素材选育新型优良自交系及杂交种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是育种机构育种家加速新品种选育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