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种子的休眠特性对水稻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并长期影响着水稻的生产。综述了水稻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介绍了水稻休眠基因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对水稻种子休眠特性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包括休眠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休眠特性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系,以及抑制物的存在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麦收前不适时降雨导致小麦穗发芽是影响硬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Var.durum)质量的严重问题。为了确定群体内随机互交是否能够降低群体内麦粒红颜色同麦收前休眠之间的联系,1984年和1985年,有人在美国北达科他州(Fargo and Langdon,ND)进行了田间实验,该种群是由琥珀色麦种的“Vic”和PD44杂交产生的。PD44品系的种子休眠性好且麦粒呈红色,这种特性是从一加拿大试验的硬粒红春麦(T.aestivum L.em.Thell)RL4137系遗传下来的。种子休眠的评估方法是:在一间模拟降雨室用肉眼鉴别完整麦穗的发芽情况,并间接测定芽麦中的α-淀粉酶活性。麦粒颜色同休眠参数间的纯表型相关是显著的(r=0.28—0.67),进行一、二轮随机互交(random intermating)也很难改变这种关系。休眠的遗传变异性是难以通过0,1或2轮互交就能改变的。麦粒红颜色同麦收前休眠之间的稳固关系,可能同基因多效性有关,也可能同极端牢固的基因链有关。因此,在育种中,把红颜色种质作为培育休眠性能强的琥珀色硬粒小麦种质的设想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3.
GAMyb基因编码蛋白作为GA信号途径的转录激活因子,对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GAMyb基因是否为导致小麦不同休眠特性的又一个原因,利用GAMyb基因在小麦3A、3B和3D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序列设计了基因特异性引物,对不同休眠特性的白粒小麦中TaGAMyb-B基因的等位变异和转录本的表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aGAMyb-B基因在不同休眠特性的材料中存在SNPs和Indel的序列差异。根据不同休眠特性小麦材料TaGAMyb-B基因的序列差异,两个新的等位变异TaGAMyb-Ba和TaGAMyb-Bb被命名。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不同等位变异的小麦材料在种子发育的不同时期TaGAMyb-B基因表达水平存在差异,说明TaGAMyb-B基因在不同休眠特性小麦材料中的等位变异影响了其表达。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马铃薯生产中较常见的病毒之一,马铃薯病毒的检测是生产中保障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基础,收获后批量检测是进行种薯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研究针对‘56-2’‘Ivory Russet’‘Clearwater Russet‘’龙薯14号‘’龙薯3号‘’龙薯15号‘’龙育201401-70‘’龙薯7号‘’克新23号’和‘克新28号’马铃薯品种(系)休眠块茎样品,采用TRIzol法提取马铃薯休眠块茎顶端和茎端芽眼组织的总RNA,经qRT-PCR和RT-PCR检测分析,比较块茎的顶端与茎端芽眼组织PVY含量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上述供试材料的休眠块茎茎端芽眼组织PVY浓度均高于顶端芽眼组织,能够精准的检测到病毒的存在;对‘Ivory Russet’品种的休眠块茎选取100个带病样品通过TRIzol法提取顶端与茎端的总RNA,采用4合1的方法合样后进行PVY RT-PCR检测,所有处理的顶端芽眼组织检测条带亮度低于茎端芽眼组织。可见,马铃薯休眠块茎茎端芽眼组织取样能够更加精准的检测出PVY。研究结果为马铃薯种薯收获后PVY的检测及合理取样提供了...  相似文献   

5.
2.5%单氰氨诱导巨峰葡萄芽解除休眠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峰葡萄(Kyoho grapevine)为材料,用单氰氨对其休眠芽进行催芽试验,并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芽的内源激素、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5%单氰氨处理能解除巨峰葡萄芽的休眠;2.5%单氰氨处理使休眠芽内GA3和ZR含量升高,IAA、ABA含量不断降低,淀粉酶活性加强,从而促进淀粉加速降解为可溶性糖.推测内激源素水平及代谢变化可能是单氰氨解除巨峰葡萄芽的休眠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发芽率为评价指标,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与协青早B(O.sativa sp.Indica Kato.)杂交构建的230个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及其亲本种子的休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ILs群体种子发芽率呈偏态的连续分布,说明东乡野生稻休眠性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群体中11个株系及亲本东乡野生稻具有强休眠性,其中株系BIL216的休眠性最强,用5%H2O2浸种能有效解除强休眠材料的休眠.BIL216可以作为培育强休眠性新品种的优异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7.
丁草胺对无芒稗种子的诱杀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芒稗颖果(俗称种子)切皮处理的发芽率达62%~81%。其休眠原因之一为籽实皮坚硬透水性差,胚得不到充足水分而处于休眠状态(属强迫型休眠)。丁草胺1.08 kg a.i./hm2能诱导休眠的无芒稗种子萌发并将其杀灭,其诱杀率达63%。丁草胺溶液浸种7 d。无芒稗种子有效发芽率达72%。较高温度(昼/夜:35℃/25℃)促进丁草胺诱导休眠无芒稗种子萌发。丁草胺作用于无芒稗颖果籽实皮,使中果皮细胞“栅栏”间距明显增大,内皮层管细胞减少,从而使无芒稗颖果籽实皮透水性增强,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水稻种子的休眠性及其传统遗传学研究概况,重点对已报道的种子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进行了概括和分析,讨论了水稻种子休眠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圣忠华  陈立云  雷东阳 《作物研究》2009,23(5):318-322,327
介绍了水稻种子休眠及其生物学和生理机制研究概况,着重对种子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QTL定位和分子机理研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同时探讨了水稻种子休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甜菜色素在自然界中与花青素排斥分布,主要在石竹目(Caryophyllales)的9个科的植物中合成。虽然甜菜色素的生物合成已经有很多猜测,酶催化的生物合成关键步骤仍然缺少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持。本研究首先从三角梅属的3个种(B. spectabilis‘Splendens’,B. buttiana‘Mahara’,B. pruviana‘Thimma’)的苞片中分离了甜菜色素合成途径末端的关键酶4,5-DOPA-dioxygenase完整的cDNA,大小分别为902、899、899 bp,分别编码298、297、297个氨基酸,并对这3个同源基因与已经报道的来自B. glabra的该基因进行比较。推测的分子量分别为33 758、33 076、33 233 u,等电点(pI)分别是5.62、5.54和5.94。对分属于4个种(B.spectabilis‘Splendens’,B. buttiana‘Mahara’,B. glabra‘Alba’,B. pruviana‘Thimma’)花的4,5-DOPA-dioxygenase的Real-time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4个种的花中,种间变化较大,总体趋势是开花早期该基因的表达较弱,盛花期表达迅速增强,后期又呈现下降。其中,在红色的B.buttiana‘Mahara’中,该基因的表达最强,在白色的B.glabra‘Alba’中表达最弱。这些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与花的颜色鲜艳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1.
种子萌发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而与花生种子萌发相关基因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花育52号为试材,根据花生吸胀休眠和休眠释放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了一个与花生种子萌发相关的基因AhSGR。AhSGR基因cDNA全长1338bp,开放阅读框(ORF)为885bp,编码295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未知蛋白,在44~122AA处含有DOG1保守结构域,分子量33.39kD,等电点为5.04,定位于细胞核内,未发现信号肽及其剪切位点,推测AhSGR可能是转录因子。荧光定量检测表明该基因与花生种子萌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Beauv.)种子大都具有2个月以上休眠期,水田土壤中有的稗草种子休眠期长达8年。稻田0~20cm土层中含休眠稗草种子约1.73×10~7粒/hm~2。为了降低和消除稻田休眠稗草种子数量,我们开展了稻田稗草化学诱防研究,取得初步结果。1.将刚采集的休眠稗草种子切口催芽,稗草种子发芽率达65%~85%,和前1~2年已过休眠的稗草种子发芽率相同。表明稗草种子休眠类型之一为强迫型休眠,即稗草籽实皮坚硬透水性差,胚得不到充足水分而休眠。用1mg/kg脱落酸水溶液处理,已过休眠的稗草种子发芽率下降到3%,而蒸馏水对照高达80%,暗示脱落酸可能是导致稗草种子休眠的一种化学物质,这种休眠可暂称作化学休眠。  相似文献   

13.
采用RACE技术从中国水仙‘金盏银台’(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花芽中获得1个与花器官发育有关的MADS-box基因,命名为NtPI(GenBank登录号:JQ326272).该基因全长804 bp,含有1个61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05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MADS结构域和K结构域,与仙客来水仙(Narcissus cyclamineus)同源性最高,达98%.系统进化树显示,NtPI属于B类MADS-box基因家族的PI/GLO类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金盏银台’和‘玉玲珑’2种水仙花朵的各个部位均有表达,但表达的水平有所不同.在‘金盏银台’中,雄蕊和雌蕊的表达量大于花瓣和副冠,而在‘玉玲珑’花瓣和副冠中,表达丰度远远大于雄蕊和雌蕊.  相似文献   

14.
穗发芽严重降低谷物的产量和品质,种子休眠与穗发芽高度相关。为了解中国青稞品种休眠特性及其主效休眠基因AlaATMKK3的单倍型分布,以143份地方品种和42份育成品种(系)为材料,分别种植在四川雅安、什邡和西藏拉萨,进行大田种子休眠性鉴定;选择休眠性极端材料,分别利用2对引物对含有目标休眠基因功能性SNP的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用于AlaATMKK3基因特异性KASP标记开发与供试材料的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种植点,地方品种的发芽指数(GI)均高于育成品种(系),但差异不显著;四川2个种植点间GI值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西藏种植点,说明青稞品种(系)普遍休眠性弱,高原气候条件显著促进种子休眠。KASP标记检测发现,AlaATMKK3的强优势单倍型均为弱休眠单倍型 (频率>80%),供试材料中有4种单倍型组合,分别为AlaAT-ND+MKK3-NDAlaAT-ND+MKK3-DAlaAT-D+MKK3-NDAlaAT-D+MKK3-D,频率分别为80.0%、12.4%、6.0%和1.6%,其GI值随强休眠单倍型数量增加而降低;3个环境下,含有组合AlaAT-D+MKK3-D的GI值最低,说明休眠基因具有加性效应,聚合优良单倍型的品种(系)具有稳定的休眠特性。青稞生产和育种应根据种植区域和用途选择与利用上述主效休眠基因单倍型。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新安S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海南收获的新安S种子为材料,对其休眠特性、休眠机理和解除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稃壳、α-淀粉酶活性、温度3个方面探讨休眠的机理,并采取了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解除休眠。结果表明,新安S种子具有深度休眠特性,休眠期为47~62 d;休眠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低于解除休眠后的种子;稃壳是影响新安S种子休眠的重要因素。高温干燥(45℃烘4 d)和剥壳处理以及适宜浓度的强氯精、H2O2、稀硝酸和GA3溶液浸种均能有效解除新安S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宿根性水稻的越冬特性机理。宿根性水稻的宿根性状受遗传基因控制,基因数目依该性状的来源不同而有差异。宿根性基因受ABA 调控。在宿根性基因作用下宿根性水稻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越冬。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块茎休眠及休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系统介绍了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总体特征以及休眠块茎在细胞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论述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节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打破休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石蜡切片分析了室温储存条件下马铃薯栽培品种‘Favorita’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形态组织学变化,并对块茎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显示,马铃薯块茎在休眠期芽眼分生组织细胞停止分裂,伴随着休眠的解除,芽眼分生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且分裂速度越来越快,芽原基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芽,伴随此过程,观察到芽原基周围部分细胞程序性死亡最终发育形成环纹、螺纹导管的现象;马铃薯块茎从休眠解除到芽的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则出现下降且淀粉颗粒逐渐由规则卵圆形变为较小的不规则状,在靠近芽原基的分化部位蛋白质含量有明显上升趋势。室温储存60 d的块茎被认为完全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找出休眠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种子贮藏在5℃——45℃时,提高贮藏温度与促进后热作用之间的直接相关。贮藏在高温时种子含水量的减少与打破休眠是没有联系的。在打破休眠中,机械损伤或在氧气中发芽都是有效的,有人认为,在高温下干燥贮藏,促进了包括打破休眠与引起种子组织上渗透性改变的一种氧化机制。增加种子透性,能从种子中排除抑制物质,提供氧气进抵胚部的通道。通气性的这种变化,在自然后熟期间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20.
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PS)和膜结合焦磷酸酶(V-PPase)是橡胶生物合成的重要调控酶.本研究通过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巴西橡胶树GGPS和V-PPase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GGPS基因位于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4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基因位点距离着丝粒的百分距离为72.39.而V-PPase基因位于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10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基因位点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为25.78.为橡胶树遗传育种及基因工程等提供分子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