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辐射不育野蚕的释放比例及其田间防治的综合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辐射不育野蚕的田间释放比应为16:1 ̄20:1,此释放比经济有效,其防治效果:第1 ̄2代为77.21%,第3代达82.35%。由于大量收购田间采集的蛹作为田间释放不育蛹的虫源,收集区的防治效果达61.8%。两种方法相结合可取得双重防治效果,为防治野蚕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土壤钾释放速率参数的理论计算及其实践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晓男  陆允甫 《土壤学报》1998,35(2):155-161
选用二种电场强度研究20个低丘红壤玉米田试验的钾释放速率特性,用二级动力学方程来表征,并求得土壤释放的速率方程和钾释放的初始速率等参数。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种化学连续提取法及连续耗钾实验,研究了几种耕作土壤非有效性钾释放特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非交换性释放特性和有效性与粘土矿的密切相关,富含伊利石的土壤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量大,速率快,有效性高,黑麦草吸收该土壤的非交换性钾量及总吸钾量高,生物量大。而富含高岭石或蒙脱石的土壤非有效性钾有效性明显较低,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量和速率,黑麦草吸收该土壤的非交换性钾量,总吸钾量及生物量的均值分别仅为富含  相似文献   

4.
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高丽  杨浩  周健民 《土壤》2004,36(1):12-15,36
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也是湖泊内源性P的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部分固定的P可通过分解或溶解作用而释放磷酸盐到沉积物间隙水中,然后通过扩散作用或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而释放到上覆水体中。本文就目前对沉积物P释放的影响因素及释放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温室土壤硅素释放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硅可以促进园艺作物生长、提高其抗逆性和改善果实品质,但关于温室土壤硅素供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合理调控土壤硅素肥力的研究却鲜有报道。采用淹水培养试验与化验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温室土壤的硅素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y=kxm能很好地描述土壤硅素的累积释放特征,方程参数k(硅素初始释放量)、m(硅素释放速率系数)、km(初始释放速率)受土壤pH和有机质的显著影响,均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此外,参数k和km还分别与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显著的指数和幂函数正相关关系。应用释放动力学方程求得的100天硅素累积释放量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的指数和直线正相关关系,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硅素累积释放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关系更为密切。应用释放动力学方程及其参数评价温室土壤的供硅能力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包膜缓释肥的养分释放及其增产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包膜缓释肥在20℃水中浸泡72h氮释放量仅为80.1%,而普通复合肥和尿素在浸泡4h就达到了88%以上。包膜缓释肥能显著提高氮磷钾的利用率,使氮素利用率在小麦和玉米上分别比普通复合肥平均提高9.14和5.03个百分点;使磷素利用率分别比普通复合肥平均提高17.52和11.22个百分点;使钾素利用率分别比普通复合肥平均提高8.35和11.26个百分点;小麦、玉米分别增产11.3%和12.6%;能显著提高小麦品质,使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各项指标都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周世伟  张效年  方晖  高怀 《土壤学报》2002,39(6):872-876
利用MIA 3型自动分析系统的硬件 ,根据研究的需要开发了一个专用软件 ,建成适用于恒pH自动滴定系统。并对一个含氧化铁很高的砖红壤的表面羟基的释放过程进行了测试应用。结果显示 ,在Na2 SO4 溶液中 ,羟基释放量明显受pH和SO2 - 4加入量的影响 ,羟基释放量的动态变化很好地符合Elovich方程。  相似文献   

8.
将通过高温和氨水逐级驯化筛选的除臭菌株用于牛粪堆肥,研究其对NH3和H2S释放量及物质转化的影响。其中菌株B1与A1除臭效果最好,NH3总释放量较对照分别降低68.59%和61.00%,NH4+-N仅增加4.47%和7.19%,NO3-N略有提高,而有机氮分别增加28.99%和27.42%,说明除臭菌株能将无机态氮转化为有机氮,使全氮含量提高19.81%和18.80%,有效地减少了氮素损失;H2S总释放量较对照分别降低89.69%和86.88%,硫酸盐增加40.77%和36.49%,说明菌株可有效促进H2S向硫酸盐转化,减少H2S挥发,使全硫含量提高29.05%和22.64%。相关分析显示NH3释放量与H2S释放量、p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有机氮和硫酸盐呈负相关;H2S释放量与pH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全硫和硫酸盐呈负相关。添加与未添加除臭菌株的NH3和H2S释放量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添加除臭菌株可有效地控制牛粪堆肥NH3和H2S释放,保留氮素和硫素养分。  相似文献   

9.
含钾矿物中钾的释放及其与溶液环境中离子种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探讨5种含K矿物中K在不同溶液中的释放规律(释放量和释放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含K矿物中K释放速率和释放量的顺序均表现为:黑云母>蛭石>金云母≥白云母>钾长石,不同K矿物释K速率在酸溶液中差异最大,其次在钙和钠盐溶液中,在水中的速率差异最小,这主要是受其矿物本身结构的影响.不同离子对含K矿物中非交换态K释放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著:H~+>>Ca~(3+)>Na~+>H_2O>NH_4~+.随矿物K有效性增加,H~+和Ca~(2+)对矿物K释放的促进作用越大,而且H~+较Ca~(2+)对黑云母、金云母和长石中的K有更突出的促释作用.此外,Ca~(2+)较Na~+显著促进了黑云母和蛭石中K的释放,但对其他矿物中K释放的影响两者无显著差异.NH~+_4则显著抑制了各种矿物中K的释放,对黑云母和蛭石的抑制作用更强于对金云母和白云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不同栽培措施下水稻田甲烷释放的特性和甲烷产生菌、甲烷氧化菌的数量、种类。结果表明,水稻田的甲烷释放,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成活期每天的释放量较少,随着生长逐渐增加,至分蘖期达到最高,随后又逐渐减少。长期淹水和高量氮肥或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明显地增加水稻田的甲烷释放量。产甲烷细菌的数量在干湿灌溉少氮处理的水稻田土壤中要少于其他各处理的土壤,其他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早稻上生长前期较后期低2-3个数量  相似文献   

11.
黄牛品种改良与减排甲烷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环境保护》1995,14(1):15-17
通过对安徽省灵壁县黄牛改良情况的调查,采用IPCC介绍的甲烷释放量计算方法,估算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改良黄牛品种减排甲烷的潜力。结果表明,由于改良黄牛品种生产力的提高,单位畜产品甲烷释放量只是本地牛的1/2.69。  相似文献   

12.
铵对土壤钾素释放、固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钦桢 《土壤学报》1993,30(3):245-252
  相似文献   

13.
模拟酸雨对红壤重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经过9150~10650mm的模拟酸雨淋溶以后,与对照相比,pH4.5的酸雨使红壤Cr累积释放量增加4.02%~88.54%,Co增加-2.35%~56.14%.Ni增加5.82%~79.53%.Cu增加-3.45%~82.23%.Cd增加4.87%~83.14%.Pb增加10.64%~99.19%;pH3.5的酸雨使Cr累积释放量增加6.72%~308.42%,Co增加14.17%~134.81%,Ni增加10.06%~140.32%,Cu增加-3.11%~258.89%.Cd增加8.44%~630.84%,Pb增加17.02%~483.15%。几种重金属元素释放对酸雨的敏感性依次是:Pb和Cd释放对酸雨较敏感.其次为Cr和Cu,而Ni和Co的释放对酸雨较不敏感。红壤中Cr,Co.Ni,Cu.Cd,Pb累积释放量差别较大,但不同土壤之间其分布表现出基本一致的特点,释放量大小依次是:Pb〉Co〉Ni〉Cu〉Cr〉Cd。红壤中Cr,Co,Ni,Cu,Cd.Pb的累积释放量(Q)随淋溶量(H)的变化符合二次模型。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水库水位涨落室内模拟试验,探究丹江口库区消落带优势物种狗牙根和空心莲2种草本植物对土壤氮磷释放过程影响。结果表明:(1)水淹结束后(32天),空心莲子草土壤TN、TP分别降低11.75%,25.28%,狗牙根分别降低3.62%,25.77%。(2)干湿交替环境主要影响土壤中NH_4~+-N、NO_3~--N和AP的含量的变化,对土壤中的TN、TP含量的影响较小。(3)狗牙根的死亡增加土壤TN、NH_4~+-N、TP量,即不耐淹植被过滤带虽然能净化径流中N、P等污染物,但截留的污染物和植物吸收的养分随着植物体的分解再次进入水体或土壤,无法达到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目的。该研究为丹江口水库利用植被缓冲带防控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取5种工矿废渣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种类工矿废渣作为硅肥施用对土壤硅素释放特性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y=kxm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土壤硅素释放的动力学特征;施用废渣可显著提高水田土壤硅素释放速率,增加土壤硅素释放量,提高土壤溶液的pH值,土壤溶液pH与培养127天硅素累积释放量间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三种高炉渣(A、B、F)的施用效果明显好于粉煤灰(H)和金刚石矿渣(J),即三种高炉渣更适于作为生产硅肥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消落区土壤氮磷释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温度和施肥对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消落区冲积土、紫色土和水稻土氮磷释放的影响,估算了这3种土壤氮磷的释放量。结果表明,淹水后消落区土壤氮的释放潜力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不同温度下消落土壤氮的释放潜力表现为20℃略高于10℃,明显高于30℃;消落区土壤间磷释放的差异因温度的不同而异,10℃时3种土壤间上覆水磷浓度相近,20℃和30℃时,土壤磷的释放潜力为冲积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磷的释放随淹水温度的提高而升高。按云阳县耕地平均施肥量(N0.21g/kg和P0.15g/kg)向消落区土壤施入氮磷肥,冲积土、紫色土和水稻土向水体释放的氮分别提高7.05~17.27,10.03~25.41,5.84~13.70倍,释放的磷分别提高1.47~4.88,4.99~16.49,1.18~3.03倍。根据澎溪河流域水温、水位变动情况及消落区土壤面积,估算出未施肥条件下澎溪河流域消落区冲积土、紫色土和水稻土的氮释放负荷为19.36,29.45,236.07t/a,磷释放负荷分别为0.49,0.94,1.91t/a。  相似文献   

18.
商品有机肥研制和施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9.
20.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磷素释放与富营养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石孝洪 《土壤肥料》2004,(1):40-42,44
三峡工程建成后,其独特的水库调度方式将在库周形成垂直距离为30m的消落区,淹没陆地面积632km^2。消落区土壤受库水周期性的淹没、出露、冲刷、淤积,加上耕作和施肥影响,将形成一个脆弱生态系统。湖库消落区土壤是污染物的源或汇。消落区土壤磷素释放对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影响。研究消落区土壤磷负荷及其释放机制,可以为水库磷负荷提供基础数据.给消落区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决策依据:淹水土壤磷素释放是与多个因子相关的复杂过程。本文分析了消落区土壤磷释放对富营养化的潜在影响,综述了土壤磷素释放的影响因素:磷形态、有机质、铁、铝、pH、温度和微生物。重点讨论了土壤在淹水-干燥-淹水条件下土壤性质变化和土壤磷素释放机制,一般认为,土壤淹水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提高了磷的有效性,促进了磷释放。干-湿交替比连续淹水释放磷是增加或减少,目前还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