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麻枯萎病又称亚麻萎蔫病,在云南省亚麻产区均有发生,尤以滇东南部湿度较大的地区发病较重。文山州的西畴、马关、麻栗坡及文山等地重病田病株率20%~30%,严重的高达 50%以上。 1症状   本病以幼苗受害严重。其症状是幼苗植株萎蔫倒伏,根部有时细缢,叶上无病斑。成株期自茎顶端萎蔫,植株顶部初呈黄绿色,后变黄褐色,茎秆维管束变褐色,从而导致整株枯死,但茎仍直立。植株根部受病菌侵染后,根系受破坏变褐色,易自土中拔出。在潮湿生态环境条件下,茎基部生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病原   亚麻枯萎…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茎基腐病乃世界性玉米病害,自70年代以来我国春、夏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据各地调查,一般年份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可达50%以上。该病主要在玉米灌浆—成熟期发病,从而引起玉米植株的根部及茎基部腐烂、变软,叶片青枯,果穗下垂,导致植株早死,籽粒松瘪,产量严重下降,是我国目前玉米生产上急待研究解决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自1988—1991年从全省各玉米主产区,采集了大量的病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8月22日开始,在鱼台县西南部稻田陆续发现水稻植株死亡现象,并造成至少100hm2绝产。截至笔者发稿时,发生面积已达0.53万hm2。经鉴定该病为水稻菌核秆腐病菌中的小黑菌核病菌(Sclerotiumoryzae)所致。该病最初在近水面稻株基部的叶鞘表面产生黑褐色至黑色小病斑,由此逐渐向上、下扩展,形成纵向黑色条斑,并逐渐扩大,成为边缘不明显的不规则形大斑,病部在叶鞘内侧也同样变色,多个病斑融合,严重时叶片枯死。病斑扩展侵染茎基部,使其成段变黑软腐,使水分运输中断,稻株未熟早枯,常引起倒伏。在腐朽的叶…  相似文献   

4.
根病对苗木威胁严重,特别是根腐病,茎腐病常常在一些地区泛滥成灾。由于根腐病,茎腐病的症状比较相似,所以有时识别和诊断这两种病比较困难。现将两种根部病害的病原及症状特点和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作如下介绍。以供诊断防治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法国豆炭腐病 ( Bean charcoal rot)主要由真菌侵害引起 ,在苗期发生特别严重 ,连作地重于轮作地 ,主要为害茎基部 ,初时茎基部褪绿、组织腐烂、呈现不规则灰褐色斑 ,逐渐变暗黑色 ,豆株叶片出现失水状萎蔫 ,最后病斑绕茎基 1圈整株枯死。成豆株也有发生此病害 ,但较轻。炭腐病为害 ,造成缺苗 ,严重的直接威胁着法国豆的生产。菜农多是在豆株出现严重枯萎时 ,才匆匆喷施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 ,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办法 ,取得的防效甚微。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 ,总结出该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并在卖酒乡党州村的法国豆地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该…  相似文献   

6.
2010年在我国广东省首次报道了由侵管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侵染引起的花生新赤壳菌基腐病.罹病花生植株萎蔫、植株茎基部和根系变黑腐烂,在潮湿条件下,罹病部位有浅红色子囊果.这是我国大陆首次报道的花生新病害.该病害在广东省的多个市县有发生,严重的发病率高达30%.除广东省外,该病在我国江西省也有分布和危害,其致病菌可进一步鉴定为侵管新赤壳菌非洲变种(N.vasinfecta var.africana).在广东省也发现了由侵管新赤壳菌侵管变种(N.vasinfecta var.vasinfecta)引起的大豆茎枯病.对侵管新赤壳菌的文献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1.美国首次报导马铃薯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cocodes自然侵染大豆,在大豆近基部茎杆上出现病斑,围茎成环状,上生黑色子座,病株种子有8%~14%被侵染。要注意大豆种子传带此菌。2.保加利亚报道梨火疫病菌Erwiniaamylovora...  相似文献   

8.
大豆红冠腐病是一种为害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该病害的典型症状是大豆叶片变黄萎蔫,植株枯萎,根系变黑腐烂,茎基部及根系表面产生大量红橙色小点,是病原菌的子囊壳。其致病菌为寄生柱枝孢菌(Cylindrocladiumparasiticum),有性阶段为冬青丽赤壳菌(Calonectriailicicola)。本文对大豆红冠腐病及其致病菌的文献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西瓜苗期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勇 《湖北植保》2001,1(1):36-36
西瓜苗期病害主要指猝倒病和立枯病 ,这两种病害对培育西瓜壮苗及至产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减产 1 0 %~ 2 0 % ,重者达 50 %。发病症状 :猝倒病侵染西瓜幼苗以后 ,初在幼茎接近地面处出现水渍状病斑 ,接着病部迅速绕茎1周 ,渐变为黄褐色 ,使幼茎干枯收缩呈线状 ,不能直立而猝倒 ;立枯病侵染幼苗以后 ,茎基部先出现椭圆形暗褐色斑 ,植株地上部分白天萎蔫 ,夜间恢复正常 ,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斑绕茎 1周 ,整个茎基部干枯收缩 ,幼苗稍大时 ,茎基木质化 ,虽然感病但幼苗直立不倒 ,俗称“立枯”。立枯病突出的特点是 :小苗病部长出白霉 ,…  相似文献   

10.
玉米顶腐病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了玉米顶腐病发生的系统性症状特点及病原菌鉴定的结果。玉米顶腐病抽穗前主要表现叶缘缺刻、叶片枯死、扭曲卷裹、弯头、顶叶丛生;抽穗后表现为叶片基部腐烂,叶鞘、茎秆腐烂,植株畸形。叶缘缺刻和叶片撕裂是顶腐病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鉴别性特征。引起玉米顶腐病的病原菌小分生孢子呈假头状着生,而不是串珠状着生,因此,将该病原菌鉴定为亚粘团镰孢霉[Fusarium subglutinans(Wr.&Reink.)Nelson,Toussoun & Marasas]。引起茎、叶部两种症状的亚粘团镰孢霉同源性很高,在遗传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是同一病原。与串珠镰孢霉复合侵染可加重病害的发生,其发病率较单独接菌高11.1%。  相似文献   

11.
玉米顶腐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玉米顶腐病发生的系统性症状特点及病原菌鉴定的结果。玉米顶腐病抽穗前主要表?叶缘缺刻、叶片枯死、扭曲卷裹、弯头、顶叶丛生;抽穗后表?为叶片基部腐烂,叶鞘、茎秆腐烂,植株畸形。叶缘缺刻和叶片撕裂是顶腐病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鉴别性特征。引起玉米顶腐病的病原菌小分生孢子呈假头状着生,而不是串珠状着生,因此,将该病原菌鉴定为亚粘团镰孢霉[Fusarium subglutinans(Wr.&;Reink.)Nelson,Toussoun&;Marasas]。引起茎、叶部两种症状的亚粘团镰孢霉同源性很高,在遗传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是同一病原。与串珠镰孢霉复合侵染可加重病害的发生,其发病率较单独接菌高11.1%。  相似文献   

12.
小麦茎基腐是由多种镰孢菌侵染的世界性土传病害,亚洲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茎基腐镰孢菌的优势种群,对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标记亚洲镰孢菌,研究其侵染抗感小麦的病理组织学过程,建立了茎基腐病菌与寄主互作的直观性的研究体系,对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EG-CaCl_2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gfp导入亚洲镰孢菌株CF0915,对转化子进行荧光表达、PCR验证、遗传稳定性、生长特性及致病力分析,选取与野生型表现相近的转化子进行侵染分析。结果表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与潮霉素基因(hyg)PCR扩增表明gfp已整合入真菌基因组中,转化子菌丝与分生孢子表现强烈绿色荧光信号,gfp能够在转化子中稳定遗传,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及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将gfp标记病菌分生孢子接种感病品种1 d后,大量孢子附着于根毛及根表皮细胞开始萌发,接种2 d后观察到抗性品种分生孢子萌发;感病品种接种3 d后,菌丝直接侵入表皮细胞或沿表皮细胞间层定殖生长,扩展至皮层组织,8 d后菌丝从根部迅速扩展至茎基部,至第10 d大量菌丝充塞根皮层细胞,叶鞘维管束也被菌丝侵染,并产生大量大型分生孢子,植株表现褐色病斑,14 d后根部及茎维管束被大量菌丝体填充,而后产生大量厚垣孢子,至25 d大部分感病品种幼苗萎蔫死亡;与感病品种相比,抗性品种在整个侵染过程中表现时间滞后。本研究对引起茎基腐病的亚洲镰孢菌侵染小麦的组织学过程观察,为病菌致病机理的阐释及抗病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麦根腐病 [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 Shoem.]近年在河北北部麦产区发生普遍,已成为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大障碍。迁安市2001年种植小麦2.3万 hm2,小麦根腐病发生面积达1.7万 hm2。─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减产30%~70%。 1为害   小麦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小麦根腐病为害,为害幼苗和成株期的根、茎、叶、穗以及种子。感病严重的播种后不能发芽或发芽而幼苗未出土便变褐而死;受害轻时病苗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幼苗瘦弱,叶片发黄。土壤潮湿病情加重,常引起烂根死苗。该病以春季小麦返青后发生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4.
为害作物 :芝麻为害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 ,但以成株发病较多。病苗变褐枯死似猝倒病。成株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萎蔫 ,叶缘内卷 ,逐渐变褐干枯。严重病株茎基部红褐色 ,根部褐色 ,全株枯死。感病轻或较迟的植株 ,主要为半边根系和相应的茎杆一侧出现红褐色干枯条斑 ,受病一侧的叶片变黄萎蔫 ,故称“半边黄”。在潮湿的情况下 ,病部长出一层粉红色粘质粉状物 ,剖茎可见木质瘦小 ,早枯易裂 ,种子瘦瘪病原菌形态特征 :该菌仅侵染芝麻 ,病斑上粉红色霉层为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分生孢子有两种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透明 ,3~ 5个分隔 …  相似文献   

15.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基腐病和茎腐病是近年来影响玉米生产的病害,在江苏以茎腐病的发生较普遍。两种病害的症状有些相似,但前者为害茎基,后者主要在玉米拔节期以后为害植株的中部,引起茎腐。玉米基腐病是由腐霉菌 Pythium aphanidermatum 引起的。玉米茎腐病是细菌性病害,本文报导病原细菌鉴定方面的研究结果。玉米茎腐病的病组织中分离到的菌株,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根腐线虫病的症状,危害,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腐线虫(Pratylenchus)又叫短体线虫。分布广泛,世界各地都有这个属线虫的危害。近20年中,我国陆续报道有20多个种,并证实危害的作物有:小麦、玉米、小米、高粱、大豆、油菜、花生、棉花、苎麻、马铃薯、番茄、草莓、桃等。一、症状和危害根腐线虫以4龄幼虫和成虫,趋向活寄主的根系,破坏根的皮层部分;伤残根腐线虫却危害桃的幼根;有的种在某些寄主上,也可危害维管束组织。根腐线虫侵染根部,在侵染点附近,形成小的枯斑,许多根腐线虫结集时,病斑联合形成一个较大复合病斑,长而窄,呈黑色。但病斑变色不能作…  相似文献   

17.
落葵 (潺菜 ,下同 )茎基腐病主要为害小苗或大苗 ,一般小苗受害多。茎基部或茎部染病 ,初期出现红色凹陷斑 ,病健交界处黄色至褐色 ,叶片不萎蔫而不引人注意。当病斑绕茎一周时 ,病部缢缩 ,最后只剩下几根维管束 ,菜苗折倒死亡。菜农常称之为“烂脚病”。引起该病的病原是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k櫣hn)。该病菌一般不产生孢子 ,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传播繁殖 ,除落葵外 ,还可侵染黄瓜、番茄、辣椒、豆类和甘蓝等多种蔬菜 ,引起苗期的立枯病。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残体和土中越冬 ,且可在土壤中腐生存活 2~ 3a(年 )。…  相似文献   

18.
芹菜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芹菜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从苗期到成株期均有发生,引起植株死亡。病症主要发生在叶柄的基部和茎的基部,病斑初期为淡褐色,水渍状,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的凹陷病斑,慢慢扩大为黄褐色或黑褐色的腐烂病斑,具有恶臭味,最后仅残留表皮和维管束。...  相似文献   

19.
 研究温度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可为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生态防控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测定了温度对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对寄主小麦侵染以及在植株体内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0℃,其中28℃最适于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4℃~35℃,其中12℃~30℃较适宜分生孢子萌发,17℃~28℃为假禾谷镰刀菌侵染小麦的适宜温度范围,假禾谷镰刀菌在小麦植株体内扩展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2℃~30℃;通过不同温度培养试验以及田间小麦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测定温度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起身期接种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高于越冬苗期接种处理,而此期的温度较越冬苗期利于假禾谷镰刀菌的侵染和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研究温度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可为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生态防控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测定了温度对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对寄主小麦侵染以及在植株体内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0℃,其中28℃最适于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4℃~35℃,其中12℃~30℃较适宜分生孢子萌发,17℃~28℃为假禾谷镰刀菌侵染小麦的适宜温度范围,假禾谷镰刀菌在小麦植株体内扩展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2℃~30℃;通过不同温度培养试验以及田间小麦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测定温度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起身期接种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高于越冬苗期接种处理,而此期的温度较越冬苗期利于假禾谷镰刀菌的侵染和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