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陆水产》1990,(2):35-35
用洗衣粉或肥皂的水溶液治疗烂鳃病疗效显著,治愈率达90%以上。洗衣粉或肥皂水均为碱性有机化合物,而烂鳃病病原鱼害粘球菌不耐碱性水,当洗衣粉或肥皂水溶液通过鱼的呼吸运动洗涤鳃丝时,就能够控制和杀死鱼害粘球菌,从而起到治疗目的。使用时一定要先用温水将洗衣粉或肥皂充分溶化后均匀泼洒全池。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产》2000,297(8)
一、草鱼的烂鳃病一般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解剖观察病鱼的鳃部,明显可见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的斑点,鳃片的表面,尤以鳃丝末端粘液很多,并常粘附着淤泥和杂物碎片,有时亦可看到瘀血和斑点沉积在鳃片上。严重患病病鱼的鳃盖片中央,表皮由于被鱼害粘球菌感染后腐蚀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诊断烂鳃病]1.组织病理观察,明显可见病鱼的鳃,特别是鳃丝、鳃小片由于粘球菌的侵袭而坏死、崩溃,往往不能辨认其细胞形态。呼吸上皮组织、呼吸上皮细胞及流经其间的红细胞均已坏死,…  相似文献   

3.
用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鱼害粘球菌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不标记抗体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鱼害粘球菌烂鳃病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鱼害粘球菌不同菌株的菌体都能与其各特异抗血清交叉反应,用酶标记显示棕色,获得阳性反应,其细长弯曲的菌体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用正常兔血清或含吐温20O.1M,pH7.4的磷酸缓冲液或吸收血清,或用Cg25和Cg27菌株代替鱼害粘球菌的对照组,酶标记都呈阴性反应,菌体不呈棕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有明显差别。以健康草鱼鳃上的粘液作对照试验,粘液本身呈淡黄色,只有红血球呈深棕色。这种检测法对粘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或用于诊断鱼病有一定实际意义。这一检测技术对其他鱼类的病毒病的病原定位、传染源、传染途径的探索,以及对细菌性鱼病或寄生虫鱼病的研究也可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4.
生石灰防治细菌性烂鳃病是危害当年草鱼种和成鱼的严重病害之一。每年4—10月为流行季节,水温超过30℃时,发病率较高,死亡也较严重。烂鳃病是由一种粘球菌侵入鱼的鳃部引起的。病鱼消瘦,体色变黑,头部尤为乌黑,离群独自在塘边慢游,  相似文献   

5.
正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我国草鱼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技术较为成熟。草鱼养殖过程中,病害较多,春末夏初一般是"老三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并发症)的高发季节。根据烂鳃病发病原因可分寄生虫性、真菌性和细菌性三种。寄生虫性烂鳃病例进行镜检时,可发现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或黏孢子虫等常见寄生虫;而真菌性烂鳃病例的镜检则会发现鳃霉菌丝;细菌性烂鳃病病原包括鱼害黏球菌等。目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试验,找到了一种治疗烂鳃病的新方法——用洗衣粉或肥皂的水溶液治疗,其疗效显著,治愈率达90%以上。下面介绍治愈三例。实例一:1985年8月,本场2号亲鱼塘,面积2亩,水深2米。放养产后草鱼亲鱼25尾(每尾重约10  相似文献   

7.
<正> 前言1973年国内开展网箱养鱼以来,发展很快,鱼病问题也随之产生。已发现了水霉病、疖疮病、白皮病、细菌性烂鳃病等。目前网箱养鱼中鱼病的危害到了不能忽视的程度。在日本等国网箱养鱼中鱼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1978年浙江省海盐县圩城公社渔场网箱养殖的鳙鱼大批死亡。经过研究认为主要是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症状与青、草鱼  相似文献   

8.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患细菌性烂鳃病的草鱼病灶分离得滑动细菌M_(165),经多次水中感染(及反复分离、再感染),能使草鱼及多种池塘鱼类显症、死亡。M_(165)的生物学特性与鱼害粘球菌相似,但不能用Dworkin法快速诱生小孢子。该菌DNA碱基比为35.3%,与粘球菌有明显差异,采用柱状屈桡杆菌学名Fiexibacter columnaris (Davis)Leadbetter。  相似文献   

9.
《内陆水产》2001,26(3):25-26
初春的气温变化比较大,气温显著回升,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细菌、病毒和真菌)迅速复苏并繁殖;又由于越冬期间多拉网及鱼体冻伤,造成体表感染而致病。 3月份鱼类容易得烂鳃病、竖鳞病、痘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等。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鱼害粘球菌。菌体细长,粗细基本一致,两端钝圆,一般稍弯。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居,不吃食。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病情严重的时候,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  相似文献   

10.
<正> 2.3.2 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危害比较严重。鱼鳃是鱼类器官中与外界接触的最敏感区域,也是鱼类生存的最要害部位。发病鱼的呼吸器官遭到破坏后,不仅影响鱼的血液循环,破坏了供氧能力,随后是影响食欲和抗病能力,其严重性要大于细菌性皮肤病。2.3.2.1 病原 鱼类粘球菌。2.3.2.2 症状与诊断 肉眼观察,鳃丝腐  相似文献   

11.
周之武 《齐鲁渔业》2002,19(1):43-45
4 草鱼“三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4.1 病 原 由鱼害粘球菌、点状产气单胞菌、荧光极毛杆菌等感染引起。 据钱华鑫等(1994)对发病池和无病池的水质测定,认为草鱼“三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见表1): 1)透明度低,有利病毒吸附,同时减少光照强度灭活。 2)低溶氧或缺氧可导致鱼的脾、肝、肾、鳃组织器官的不可逆损伤,影响免疫功能。另外还会导致H2S、CO2、胺类有毒物增加。 3)生化需氧量增加,表明有机污染加重.利于病毒存活。耗氧微生物增加,使溶氧下降,有毒H2S、CO2增加,导致pH值下降。 …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鱼用肠炎灵在小面积范围内药物的效价和安全性,尤其是对肠炎病的特效性,我们进行了小面积感染治疗试验。一、材料与方法试验鱼池8口,规格均为2m~2,深度一致,灌排水方便,池底为水泥底板,选用当年健康草鱼种,体长10—14cm,每池各放15尾,赤皮、肠炎、烂鳃三种病分三批进行试验。菌种采用中科院水生所提供的荧光假单胞杆菌(赤皮菌)、鱼害粘球菌(烂鳃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肠炎菌)菌株。分别用细菌培养基培养,经两次离心洗涤后按MCF氏比浊法取第三管相似浓度的活细菌悬液,对受试鱼种做胸腔或腹腔注射感染。试验组24小  相似文献   

13.
鳜鱼疾病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寅初 《内陆水产》2000,25(3):41-41
笔者从1996年开始对鳜鱼进行人工繁养以来,发现鳜鱼和其他鱼类一样,也易受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加上生物和人为的因素,在鱼苗、鱼种阶段 ,由发病导致大批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现将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细菌性烂鳃病此病主要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病鱼鳃丝腐烂发白 ,常附着污泥和粘液 ,严重时其鳃盖骨内表皮被腐蚀为一个似透明的小窗区域 ,俗称“开天窗”。病鱼离群独游 ,上浮于水面缓慢游动 ,体色渐变黑 ,头部乌黑。每年的4~9月为发病期 ,7~9月最为流行。防治方法 :a)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 ;b)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鱼用烂鳃灵在室内小面积范围内对肠炎菌、烂鳃菌、赤皮菌的抑制效果,尤其是针对烂鳃菌的抑制效果。我们进行了小面积感染治疗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设施:选用8口水泥试验鱼池。面积每口为2m~2,深度1m,排灌方便。 2.试验鱼种:选用新邵县鱼苗场的当年健康草鱼种,体长10—14cm,体重为43.2—65.0g。试验期间,投喂的饵料均为颗粒膨化饵料。 3.试验菌种:采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的萤光假单胞杆菌(赤皮菌)、鱼害粘球菌(烂鳃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肠炎菌)菌株。分别用细  相似文献   

15.
虹鳟是公认的名贵鱼类之一,属肉食性鱼类,其摄食凶猛,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场面较为壮观,加上其体色异常美丽,因此许多水族馆把它列为观赏鱼类,但在养殖过程中,烂鳃病时有发生。现将本单位养殖虹鳟鱼烂鳃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症状及病原分析病鱼常离群独自漂游在水面,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发黑,严重时身体失衡,腹部翻转向上,最终死亡。肉眼检查,发现病鱼鳃丝腐烂或鳃小田缺损。镜检绍丝发现有时出现寄生虫,但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有地细菌,因此笔者认为造成该鱼烂田病的原因有二:一是因寄生虫侵袭鱼的鳃部,…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的常见疾病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义 《水产养殖》2002,(4):25-26
1 烂鳃病1.1 病原 柱状纤维粘细菌。1.2 症状及流行情况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不食;鳃分泌大量粘液,鳃丝腐烂,严重时鳃丝上附有污物。黄颡鱼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病,4~6月为发病高峰,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7.
林延川 《内陆水产》1998,23(6):26-26
烂鳃病是由粘球细菌侵入鱼的鳃部所致,特别是锚头鳝、指环虫、王代虫等寄生虫刺伤或拉网等机械损伤后,细菌感染而引起。其症状及病变表现为: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色,边缘附着污染物或大量粘液;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次常被腐蚀成~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患此病的鱼,在池中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渐渐失去活动能力而停止援食,体色变得暗黑,头部颜色特别明显,故又称“乌头瘟”。烂鳃病对家鱼感染影响较重,以l-2龄草鱼的危害最严重,并经常与肠炎、赤皮、寄生虫等疾病并发,…  相似文献   

18.
三、由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   1.烂鳃病   (1)病原:柱状纤维粘细菌   (2)症状和流行情况:病鱼游动缓慢,初期体色发黑,随着病情的加剧体色逐渐变白,烂鳃严重时呼吸困难,打开鳃盖可见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呈紫红色 (图五 .A)。严重腐烂时,鳃丝呈现灰白色,此时常伴生水霉菌和其它杂物碎片。组织病理切片表示,鳃肿大 (图五 .B),鳃组织中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图五 .C)。此病为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其高温季节 7~ 8月份为高发期,发病死亡率高。   (3)预防和治疗方法   预防: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换水、吸…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北京平谷一位养鱼户找到我们,说他的一个精养鲤鱼池的池鱼发病,已按粘孢子虫病治疗五天,未见疗效。我们赶到鱼池打捞几尾鱼检查,诊断为烂鳃、粘孢子虫、脂肪肝并发症。治疗3天后池鱼状况好转,一周后池鱼恢复正常。现将基本情况作一介绍,以供参考。一、鱼池基本情况鱼  相似文献   

20.
柳富荣 《内陆水产》2003,28(8):34-36
病原为粘球菌属一新种,与鱼害粘球菌的形态相似,草、青、鲢、鳙等鱼苗和夏花均能发生,对夏花草鱼危害最大。病鱼自吻端至眼球的皮肤变成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呼吸困难,口周围皮肤糜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在池边水中观察可见病鱼呈“白头白嘴”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