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农户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分析,不仅能衡量农户的实际幸福程度,也间接的测度了农户实际生活的生态环境状况。论文基于甘肃省沙化土地治理区与非治理区农户的调查数据,在对治理区与非治理区农户生活满意度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治理区农户生活满意度高于非治理区农户生活满意度;在影响因素方面,农户特征中的年龄、健康状况、家庭土地规模和家庭总收入,社会文化资本中的农业类电视节目,环境特征中的沙尘暴次数、绿洲面积变化情况,认知程度中的环境演化趋势等因素对农户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契合了城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文中选取西北地区6个小城镇为研究样点,以709份调查问卷为基础,应用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引入收入多样性指数着重分析收入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对当前生活状态持积极态度;2)收入是影响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多样性指数,增强收入稳定性是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关键点和突破点;3)就业机会和自然生态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力次之;4)居民精神层面、生存生活环境、个体和家庭主观行为是影响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程度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居民生活用水用户分散,又与居民生活品质保障密切相关,因此居民生活节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文中基于4271份居民生活用水调查问卷,分析了不同属性的影响要素对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进而界定了居民生活弹性用水的概念,建立了弹性用水占比测算方法,测算了不同节水情境下的弹性用水占比。结果表明:在现状节水情境下,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弹性占比为17%,分用水环节来看,烹饪、洗浴、洗衣、冲厕用水弹性占比均在20%以上;在用水器具实现Ⅰ级水效全覆盖的节水情境下,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弹性占比可降低到9%,全国居民生活用水总量可减少20亿m3。基于计算结果,文中进一步提出了居民生活节水关键环节与主要路径,研究结论可为新时期居民生活节水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西北主要城市生活用水中氡的浓度水平、分析了生活用水对室内氡的贡献、水氡浓度限值、水氡的辐射危害及危害防护措施等问题。研究表明 ,西北地区主要大城市水氡浓度差异较大 ,其中宝鸡和咸阳两市居民自备井水氡浓度较高 ,兰州生活用水氡浓度较其他省会城市高 ,并进一步指出高氡浓度的生活用水是室内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来源。对于氡含量较高的生活用水可通过活性炭吸附、水氡脱气装置等措施除去水中氡。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处置社会成本核算能够为管理决策提供基本的成本信息,纠正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认识的偏差,是实施垃圾减量化、加强成本监管的重要依据。基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环节,文中界定了生活垃圾处置的社会成本,并提出了基于市场价格的成本核算方法,估算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全社会成本。结果表明:(1)2012年,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置社会成本达1530.7元/吨;(2)收集成本所占比例高达59.1%,远超过中间转运(13.3%)和末端处置(27.6%)成本;(3)土地成本占比达21.4%,垃圾处置占用的土地资源不容忽视。基于此,提出优化生活垃圾处置成本结构、降低成本;探索生活垃圾减量化手段;建立生活垃圾成本核算制度,定期核算并公开成本信息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促进居民可持续消费、打造低碳生活方式,基于2000~2013年我国29个省区的数据,利用非动态门槛面板模型考察了居民消费水平对生活碳排放影响的门槛效应与地区差异。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水平对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城镇化水平小于门槛值,居民消费水平会对生活碳排放有较强的增长作用,越过门槛值时,这种增长作用有所减缓;随着居民生活煤炭消费比例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对生活碳排放的增长作用越来越强。另外,居民消费水平对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最后,提出鼓励居民可持续消费和抑制生活碳排放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关键.文中基于湖北、江西和浙江3省822份农村居民调研样本数据,探究奖励、惩罚、物质和精神4种不同奖惩方式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和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大部分农村居民都已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但垃圾处理效果仍有待改善,且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管制方式仍以精...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期间国家实施第三轮生态补偿政策,应在巩固草原保护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改善牧户生活。利用青海省河南蒙古自治县调研数据测算和评价牧户生活质量,分析生态补偿政策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影响的异质性,检验收入影响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样本牧户生活质量综合值在五分制量表下均值为3.4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观评分高于客观,且主客观得分内部均表现出较大离差。2)标准合理性、监管执行力度均显著正向影响牧户生活质量,标准合理性的作用效果更大。3)标准合理性对生活质量水平偏低的牧户影响显著,反映出政策的扶贫效果;监管执行力度对生活质量中等的牧户影响显著,提高了其积极寻求改善生活质量方式的可能。4)收入影响在监管执行力度对牧户生活质量的影响路径中存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20.6%。因此提出对生活质量偏低的牧户适当提高现有补偿标准、定期开展检查工作,把关养殖规模的同时注重提升品质、加强对牧户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人口和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不同影响,基于我国2000-2015年30个省区面板数据,利用空间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模型,在描述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时空演化趋势基础上,全面考察了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对生产和生活污染的不同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人口和产业快速集聚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同的环境污染效应。省域间的生产污染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点,生活污染空间分布较为随机。虽然人口规模的增大加重生产和生活污染,但人口集聚并没有加剧污染,反而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产业集聚加剧了生产污染,对生活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与单纯降低工业比重相比,促进工业内部结构优化更能抑制生产污染。生产污染符合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但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尤其很难解决由生活消费所引致的生活污染问题。最后,提出在注重生产污染治理的同时,强调人口集聚在生活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王秀果  刘乱臣 《昆虫天敌》1991,13(3):125-129
黑翅小花蝽Orius agilis是我区棉田棉虫(棉蚜、棉铃虫)的天敌优势种之一,有关黑翅小花蝽(以下简称小花蝽)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害虫的控制能力等等,至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6、1987年对小花蝽做了初步的调查研究。一、小花蝽的生活习性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report the first record of 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 (Diptera: Drosophilidae) in the areas of the Republic of Cyprus not under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yprus. This pest was found in September 2016 on Prunus armeniaca L. in Morfou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pest was carried out by the first author.  相似文献   

12.
对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含量为11.42±2.84mg/kg,高于中国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它重金属,高达2346.57,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而Zn、Cr和Cu只显示出轻微的生态危害性,故Cd是导致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室内模拟沉积物经历好氧和厌氧等环境条件下,并用EDTA铵盐溶液单一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分别研究了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Zn、Cr和Cu等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Cd的形态分布特征变化最为明显,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Cd含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上升至52.15%;用EDTA单一提取法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效态Cd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在好氧处置后最高,达30.37%;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沉积物中Cd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较高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根据长时间平衡单箱型模式原理 ,结合兰州市城区特有的地形及气候背景 ,利用 1 989年和 2 0 0 0年兰州市采暖期大气污染源调查资料 ,对兰州市城区采暖期SO2 、NO2 允许排放量进行了模式预测 ,并和实际排放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通过近十年的环境治理 ,全城区SO2 削减率从 30 .5 %下降到 1 4.6% ;城关区由 2 3.5 %下降到 6.2 % ;西固区由 5 7.7%下降到 48.1 %。NO2 削减率呈上升趋势 ,全城区削减率由 9.2 %上升到了 38.9% ,特别是西固区由60 .8%上升到 73.3% ,说明兰州市除了要继续削减SO2 排放量外 ,还要加大对NO2 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河畔胡杨样枝的年轮分析,结果表明:第3次应急输水后,喀尔达依断面胡杨的横向响应范围达到离河1 000 m;应急输水后不同断面、不同离河距离,地下水埋深梯度、过水时间梯度随着离河道和大西海子水库距离增加,胡杨生长量减少;输水量大的年份胡杨生长量明显大于输水量少的年份,在相同输水量和输水时间前提下,春秋季持续输水对胡杨生长恢复效果要优于夏秋季输水;在持续输水后,胡杨生长量增长幅度减小,其大小逐步趋于近似.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中下游农户能流分析及生态经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流分析和分形理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农户作为“分形元” ,以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 4 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 ,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基础上 ,对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结果表明 :(1) 5类农户从总体上都显现生产经营结构单调 ,能量利用和转化链条短 ;牲畜养殖是唯一的次级生产系统 ,能量转化率低 ,增效不明显。 (2 )农田亚系统是农户生产力的主体 ,棉花生产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仍将是农户的支柱产业。 (3)基于农户分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生态效益高 ,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也高 ,反之亦然。农户生产系统总体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特点及衰败成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近50年来塔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廓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河下游绿色走廓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特点,认为绿色走廓衰败主要有5个主要因素:绿色走廓自然生命过程的衰退;新生幼林发生和发育原生机制的中断;土壤盐分的累积和增加;水分条件持续恶化;人类开垦荒地、滥伐、滥控等行为。通过成因分析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下游绿色走廓的特点及其衰败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绿色走廓衰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进一步观察研究湘北地区三代三化螟的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提出和实施了在湘北三代三化螟严重发生情况下,开展"两查两定”,科学用药的具体措施.提出查水稻生育期定防治对象田及其方法,试验指出防治三化螟使用单剂比复配制剂效果好,认为粗水喷雾或泼浇是水稻后期施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