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龙眼果醋酒精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温度、氮源、酵母接种量及龙眼汁含糖量和初始pH对酒精发酵的影响,以龙眼汁含糖量、温度和酵母接种量3个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设计3个因素5个水平的正交试验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按固形物含量∶(NH4)2HPO4=900∶1的比例添加(NH4)2HPO4,龙眼汁初始pH为4-5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7℃,龙眼汁含糖量20%,酵母接种量0.1%,酒精发酵后,酒精含量高达11.6%,VC含量为0.268 mg.mL-1,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13 mg.mL-1.  相似文献   

2.
酵母菌在酒精发酵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固定化酵母发酵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酵母。酵母菌的固定方法种类非常多,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本文选用三种不同培养基:豆芽汁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甘蔗汁培养基,两种固定方法 :海藻酸钠凝胶和陶瓷载体固定法进行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比较,酵母菌发酵液酒精含量检测用重铬酸钾法。  相似文献   

3.
张先舟  马玉青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2973-12974,12990
[目的]优化甜高粱汁发酵乙醇的培养基。[方法]以Co-158酵母菌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氮源和无机盐对酒精发酵的影响。[结果]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硫酸铵6g/L,硫酸镁6g/L,氯化钙10g/L,磷酸二氢钾0.3g/L;在此条件下,酒精体积分数可达9.0%。[结论]为采用甜高粱汁为原料发酵法生产酒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柑桔汁发酵果酒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湖南柑桔资源,选择适当的菌株所柑桔汁酿成果酒。研究结果表明:葡萄酒酵母适合柑桔汁发酵,发酵工艺控制的适宜温度为20 ̄26℃,纯种接入调整后柑桔汁发酵最终酒精含量φ为7% ̄11%。  相似文献   

5.
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在甜高粱茎汁发酵生产酒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甜高粱茎汁为原料,采用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对其进行发酵生产酒精。当甜高粱茎汁液糖浓度为28.0g·100mL-1,以酒精得率为指标,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甜高粱茎汁中营养盐的最适添加量为(NH4)2HPO40.20%、MgSO40.10%、CaCl20.10%。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酒精得率可达到93.0%,酒精度可达14.1%(v/v)。  相似文献   

6.
一株酒精酵母的分离及其发酵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涂平板法,从酒糟中分离出了一株酿酒酵母,经100 L厌氧发酵罐进行酒精发酵,对该菌的发酵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上罐发酵前的预实验,通过单因子优化法发现,当麦芽汁为2%,接种量为20%时,该酒精酵母的发酵性能最好。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发酵和产酒精的能力,为酒精的大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笋汁酿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pH值、SO2和乙醇等因素对笋汁酒精发酵的影响,并确定了笋汁酒生产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8.
柑桔营养果醋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果醋是新一代健康饮品,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柑桔汁脱苦、澄清,然后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而成.讨论了柑桔果醋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9.
正1.原料前处理。挑选成熟度适宜的桑葚,剔除烂果,用清水冲洗干净,直接压榨提取桑葚汁。2.桑葚汁发酵。在酒精发酵前,将桑葚汁糖度调为16克/100毫升,并进行杀菌。冷却后,按照3%的接种量接入活化好的酵母菌,摇匀,在28℃环境条件下发酵7~8天,使酒精度达8%以上。3.醋酸发酵。将活化好的醋酸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杏汁发酵饮料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增加杏果实的加工利用途径。【方法】以兰州大接杏杏汁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发酵方法,通过活性干酵母与果酒酵母双菌共酵试验,确定杏汁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杏汁的降糖速度和发酵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同一温度下,pH 3.5~4.0之间对杏汁的发酵速度、可滴定酸含量、酒精的生成均没有显著影响:活性干酵母单蓖发酵比活性干酵母与果酒酵母双菌共酵的降糖速度快、发酵速度也高;不同发酵条件试验中,杏汁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均为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发酵杏汁中的可滴定酸含量比杏汁中的略有升高。【结论】杏汁饮料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5℃、pH 3.5、接种量3%,活性干酵母与果酒酵母的接种比例为1﹕3,发酵时间20 h。  相似文献   

11.
惠更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51-18154
[目的]探讨大麦芽红提姜汁果醋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大麦芽、红提和姜汁为主要原料进行发酵生产复合果醋饮料,通过进行正交试验,分别确定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大麦芽红提姜汁果醋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度10.0%、红提汁的添加量10.0%、酒精发酵时间4.0 d、大麦芽粉的添加量5.0%;醋酸发酵的最佳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10.0%、初始酒精度4.5%、醋酸发酵温度32℃、醋酸发酵时间5.0 d。以10%酿制好的果醋,加入1.8%蜂蜜、0.2%甜蜜素、0.3%食盐和0.2%姜汁,混合调匀后制成高品质并富有特殊保健功能的果醋饮料。[结论]该产品酸度为1.78%,酸甜味适中,清凉爽口,具有红提的特有香味,各项指标符合果醋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用自选xjd-2酵母和法国酵母D254酵母酿酒,对葡萄酒进行理化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xjd-2生长繁殖快、酵母发酵力强,对葡萄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含糖〉400g/L、SO2〉200mg/L、酒度〉15%、含酸量〉15g/L的葡萄汁中发酵;并能在10~35℃温度下发酵,温度适应范围广;与法国酵母D254相比发酵速率和适应能力几乎一致。且该酵母发酵的葡萄酒具有澄清、口味纯净柔和、酒体协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刺葡萄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的化学组成与果香酯类物质生成的关联,为刺葡萄酒增香酿造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以刺葡萄品种‘湘珍珠’为研究对象,以‘赤霞珠’葡萄为对照,添加酿酒酵母启动酒精发酵,每隔24 h取样,分别采用HPLC和GC-MS方法测定氨基酸和酯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的数学关联。【结果】刺葡萄中除脯氨酸之外的氨基酸总体含量为‘赤霞珠’葡萄的3倍,天冬氨酸、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精氨酸含量分别达到‘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2.4倍、2.2倍、4.2倍、7.7倍和3倍,但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10%、35%和20%。刺葡萄发酵产生的乙酸酯、短链脂肪酸乙酯、中链脂肪酸乙酯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发酵所得上述酯类物质的55%、11%和6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刺葡萄发酵过程中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与乙酸酯、脂肪酸乙酯的相关性系数在0.552—0.837,较‘赤霞珠’葡萄发酵体系中相应的相关性系数显著偏低,这可能与刺葡萄酒果香酯类物质含量偏低有关。【结论】刺葡萄中含量偏低的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可能限制了刺葡萄酒发酵体系中果香酯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葡萄汁中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s,包括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同时变化对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胞内脂肪酸成分和酿酒香气的影响,为提高葡萄酒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美乐’葡萄(Vitis vinifera L.)汁为培养基,试验设置对照组(不添加UFAs,CK)、低浓度UFAs添加组(LFG)和高浓度UFAs添加组(HFG),比较葡萄酒酒精发酵过程中3个处理组间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C1118)生长(OD600)、细胞内脂肪酸成分以及酿酒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提高UFAs浓度能够促进酵母细胞生长以及对UFAs的吸收,使胞内UFAs含量迅速增加,但抑制饱和脂肪酸(C4:0-C24:0)的合成。分析UFAs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发现,高浓度UFAs能够促进酵母高级醇和乙醇酯类(包括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香气的产生,但抑制了中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C4:0-C12:0)的产生,对来源于葡萄果实的醛类、单萜和降异戊二烯香气的影响较小。【结论】提高葡萄汁初始UFAs含量能够促进细胞生长,提高葡萄酒发酵速度,有利于乙醇酯类香气物质的合成,从而增强葡萄酒的果香、花香和甜香特征。因此,调控葡萄或葡萄汁中不饱和脂肪酸浓度可以作为调控葡萄酒香气品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葡萄皮渣的沼气发酵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静  张无敌  尹芳  刘士清  徐锐  李建昌  陈玉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39-11940,11963
[目的]为合理利用造酒工业的有机废弃物提供依据。[方法]以沼气发酵后的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测定了葡萄干皮渣和湿皮渣发酵前后的总固体(TS)含量、挥发性固体(VS)含量、pH值和产气量。[结果]以干皮渣和湿皮渣为原料发酵第2天即产生沼气,干皮渣在15d和湿皮渣在20d后产生的沼气不能持续燃烧,甲烷含量较低。干皮渣和湿皮渣发酵至15d时的产气量均占总产气量的80%以上,湿皮渣的累积产气量大于干皮渣。前10d干皮渣的产气速率高于湿皮渣,后期则相反。干皮渣的TS利用率为12.61%,VS利用率为2.26%。湿皮渣的TS利用率为5.61%,VS利用率为3.97%。[结论]葡萄干皮渣的沼气发酵潜力为230ml/g(TS)、180ml/g(VS),湿皮渣的沼气发酵潜力为1510ml/g(TS)、150ml/g(VS)。  相似文献   

16.
复合型沙棘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果酒是利用酵母菌将沙棘果汁中可发酵性的糖类进行酒精发酵作用,再在陈酿澄清过程中经酯化、氧化及沉淀等作用,而获得沙棘酒,然后经过与草莓浸提液勾调、陈酿等工艺,制成酒液清晰、色泽鲜美、醇和芳香的产品。文章从沙棘酒发酵生产工艺、草莓浸提工艺等方面入手,详细总结了复合型沙棘酒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7.
干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确定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好地控制葡萄酒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需求,结合HACCP体系过程及关键点控制与ISO9000族标准过程质量控制,对干红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除梗破碎、浸渍发酵、分离和压榨、酒精发酵、苹果酸-乳酸发酵、老熟和陈酿、澄清、稳定和装瓶等工序,确定了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并建立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马捷  刘延琳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9):4067-4074
【目的】构建具有较高胱硫醚β-裂解酶活性的葡萄酒酵母工程菌株,用于提高葡萄酒的香气品质。【方法】利用质粒pAUR123将大肠杆菌tnaA基因在中国本土酿酒酵母菌株LFP525中进行表达,得到的转化子进行酶活测定,并通过模拟汁和干白的发酵,评价其酿酒特性和产生硫醇类物质的能力。【结果】成功获得酵母工程菌株TH1和TH2,其胱硫醚β-裂解酶活性与受体菌比提高了32.25%-59.44%。模拟葡萄汁发酵显示,工程菌株中硫醇类物质的产量显著提高,是受体菌的2.8-4.3倍。工程菌株的发酵时间比受体菌略长,残糖和挥发酸显著高于宿主菌,但其含量处于正常范围。在长相思干白发酵试验中,该工程菌株的主要酿酒特性与受体菌相差不大,且硫醇类物质的产量提高了1.22倍。【结论】通过基因改造可以提高酿酒酵母胱硫醚β-裂解酶活性,应用改良菌株可进一步提高葡萄酒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家酿葡萄酒的质量,简述了家酿葡萄酒从选料到贮存各部分的操作工艺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葡萄破碎后应添加亚硫酸及酵母,以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应加强前期发酵、后期发酵和葡萄酒贮存期间的环境温度管理,以提高葡萄酒质量;开展人工澄清及勾兑,可使酒液清澈透明、香气浓郁、口味醇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