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3)鳄鱼龟培育管理①投饵产前:可用人工配合商品成龟饲料结合鲜活动物性饵料如鲜鱼、鲜猪肝、螺肉等投喂,投饵率为龟体重的3%~8%。产中:商品成龟料40%可制成软颗粒饲料先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60%如鲜鱼、鲜螺等后投喂,投饵率为龟体重的5%~10%。产后:商品成龟饲料70%制成软颗粒  相似文献   

2.
通过同一饵料系列(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颗粒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轮虫投喂时间,桡足类、颗粒配合饲料的比例,比较研究香鱼人工育苗的成活率、畸形率、白化率等育苗效果,以完善香鱼全人工批量育苗工艺.试验表明,在香鱼人工育苗仔稚鱼培育早期延长轮虫的投喂时间到15日龄可提高育苗的成活率及苗种规格;增加桡足类投喂量、减少颗粒配合饲料的投喂或采用研制全价的颗粒配合饲料有助于降低苗种的白化率;苗种的畸形与卵质有直接的关系,但同时与饵料、水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水产动物营养或食物来源有两个途径:水体中天然生物饵料和人工投喂的配合饲料。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养殖密度和不同养殖品种对两种营养来源的依赖性也不一样。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主要以精养为主,鱼类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或完全依靠人工饵料、以天然饵料作为人工配合饲料的补充,但其补充作用到底多大,至今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4.
四、饲料标准金钱龟在野外是杂食性偏肉食性动物,饲料有鲜活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生物活性饵料、人工配合饲料。常用动物性饲料有:鲜活鱼类、软体动物、动物肌肉和内脏等。植物性饲料指新鲜水果、蔬菜。生物活性饵料主要指蚯蚓、昆虫等。通过我们研究发现,长期投喂单一饲料,会引起食欲降低、抵抗力下  相似文献   

5.
网箱养鱼的饵料配万网箱养鱼投喂的人工饵料大都为配合饵料,其营养全面、成本低、饲料报酬高,很受渔民喜爱。配合饵料是根据不同鱼类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把能量、粗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添加剂按比例组合而成的,大都制成膨化颗粒饵料。还可拌入药物防治鱼...  相似文献   

6.
<正>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别名黄缘盒龟,俗称夹板龟、断板龟、金头龟、黄板龟等,属爬行纲,龟鳖亚纲,龟鳖目,曲颈龟亚目,地龟科,闭壳龟属,其主要食性为杂食性,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在野外条件下主要喜食蚯蚓、蛞蝓、蜈蚣、金龟子、蜗牛等,在动物性饵料缺乏时,也食些植物性饵料,如青菜叶、瓜果等;人工养殖可喂些动物肉、内脏、人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14.8~21.2℃,比重1.008~1.013条件下,采用轮虫、微颗粒配合饲料、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以不同配比组成3组不同的饵料系列投喂香鱼仔、稚鱼。结果表明:采用轮虫 配合饲料-桡足类 配合饲料饵料系列的,其仔稚幼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优于单纯使用生物饵料组成的饵料系列,并可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8.
工厂化养鳖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文 《淡水渔业》1998,28(5):32-33
搞好工厂化养鳖水质的调控,对改善鳖的生态环境条件,加速鳖的生长,提高成活率至关重要。饲料及投喂技术直接影响到养鳖水体水质的污染程度,进而决定着水质的好坏。所以饲料及投喂必须讲究科学。饲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辅加动物肝脏、植物油及新鲜蔬菜投喂。动物肝脏...  相似文献   

9.
三种投喂模式对河蟹二龄成蟹养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杂鱼和传统饵料(以黄豆、小麦和玉米为主,辅以少量饲料和杂鱼)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二龄成蟹生长、性腺发育、规格分布、成活率、单产、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1)无论雌雄,传统饵料组早期(5-8月份)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方面最低,杂鱼组最高;(2)杂鱼组雌体8月份性腺发育速度最快,传统饵料组性腺发育速度最慢,其余月份雌体和雄体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无论雌雄,最终杂鱼组的大规格成蟹(雄体175 g,雌体100 g)比例最高,而传统饵料组的小规格成蟹(雄体100 g,雌体75 g)比例最高,且体重差异较大,配合饲料组的中等规格成蟹较为集中,最终三组投喂模式下雌雄蟹的平均体重并无显著差异,杂鱼组略大于传统饵料组;(4)三种投喂模式下,三者的成活率和平均产量并无显著差异;杂鱼组的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最高,配合饲料组饵料系数最低,但饵料成本居中;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居中,饵料成本最低。结果表明,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对河蟹二龄成蟹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据现有资料综合分析,在完全依赖投喂配合饲料养殖水产动物的生产方式下,只有约占投喂饲料总量30%的饲料用于增加水产动物的体重;约有15%~20%的饲料在投喂过程中损失而进入养殖水体。在投喂过程中饲料损失的主要原因有:颗粒粘结度不高而致使粉化率较高、饲料颗粒规格不适合水产动物摄食、投饲量过大等。  相似文献   

11.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Ⅲ.仔鱼的开口摄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平  张涛  章龙珍  张征 《淡水渔业》1999,29(4):8-11
用单一的水蚯蚓、卤虫无节幼体、池塘浮游动物、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及先卤虫无节幼体后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等五种方式培育史氏鲟仔鱼。结果为:卤虫无节幼体是史氏鲟最好的开口饵料,可获得高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开口摄食后3-5天,即可开始投喂人工饵料进行食性驯化,20日龄的鱼苗可获得满意的饵料驯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温度(28.7±0.5)℃、盐度29.0±0.3条件下,研究虾片、黑粒、螺旋藻粉3种人工饵料单独投喂及与虾元和B.P.饵料添加剂混合投喂14d后对方斑东风螺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饵料与添加剂混合投喂时幼虫的存活率、壳高、壳长及特定生长率高于单一投喂试验组。混合投喂组中以螺旋藻粉+B.P.组的效果最好。在单一人工饵料试验组中,投喂3种人工饵料的方斑东风螺幼虫在试验初期生长差异不显著,但投喂螺旋藻粉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独投喂虾片与黑粒组(P0.05);试验后期单独投喂黑粒的幼虫特定生长率及存活率最高,其次为虾片,单独投喂螺旋藻粉的幼虫特定生长率及存活率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方斑东风螺幼虫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及人工苗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刺参的活动和生长期与许多海产经济动物不同,它具有夏眠的生活习性。山东沿海刺参夏眠时间约100天左右,成年刺参在水温升到20℃(幼参24℃左右)就停止摄食,排空消化道,不吃不动,潜伏到礁石底下或岩石缝中开始夏眠,因此,养殖刺参的池塘高温期管理也与其它养殖品种不同。一、合理控制混养品种的饲料投喂招远地区的刺参池塘养殖以混养为主,混养品种以虾、蟹为多。刺参夏眠期间,正值虾、蟹的生长旺季,其摄食量增加,代谢旺盛,饲料的投喂应以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为主,冷冻的饵料应完全化冻,洗净后投喂,并严格控制投喂量,可投喂正常投喂量的85%左右,…  相似文献   

14.
饵料类型和投喂频率对鳡幼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F1(投喂1次饵料鱼/d)、F2(投喂2次饵料鱼/d)、A1(投喂1次人工配合饲料/d)、A2(投喂2次人工配合饲料/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实验持续56 d.结果显示:各组最终体重为A2 >F2 >A1 >F1.饵料相同时,2次/d组生长速度、肌肉...  相似文献   

15.
在(25±1)℃水温下,以鱼肉、猪肉和配合饲料3种食物投喂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幼体,测定食物类型对其摄食、消化及饵料湿重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食物种类不影响平胸龟幼体的摄入能,平均为139.3 J/(d.g),但显著影响幼龟的表观消化率、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以及饵料湿重转化率。其中,摄食配合饲料的表观消化率(91.9%)低于鱼肉(94.1%)和猪肉(94.7%),蛋白质消化率亦为配合饲料<鱼肉<猪肉,但配合饲料的脂肪消化率和饵料湿重转化率则显著高于鱼肉和猪肉。因此,从饵料湿重转化率及养殖效益考虑,配合饲料优于鱼肉和猪肉。  相似文献   

16.
通过鳄龟在水泥池的适应性试验,掌握种龟的生活习性以及对新养殖环境的适应性需求;投喂各种适口饵料,诱导种龟开口摄食;驯养种龟,使之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经3个月的试验,鳄龟全部转为摄食人工配合饵料,成活率达89.3%。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大黄鱼养殖过程中主要投喂冰鲜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且以冰鲜杂鱼为主。然而,大多数冰鲜杂鱼存在质量低下、携带病原菌、饵料系数高、投喂成本高、易造成养殖水体水质恶化和引发病害等问题。此外,低质量的冰鲜杂鱼还会引起大黄鱼肝脏脂代谢紊乱,降低抗病力,危害鱼体健康。因此,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全面替代冰鲜杂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鳜鱼、乌鳢、南方大口鲶、革胡子鲶、黄鳝等属肉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投饵不足,常发生相互斗殴,造成其成活率低,直接影响养殖效益。通过驯食,投喂人工全价配合饲料可减少损伤。驯食从苗种开始肉食性苗种,以水体中的的浮游生物为食,随着生长发育,个体不断增大,消化器官和机能逐渐完善,所食饵料开始偏向单一性。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驯食。开始几天可投喂煮熟的蛋黄,2~3天后再在蛋黄中混合添加少量的豆浆,随着个体的增大,豆浆的比例也逐渐增加,使苗种阶段就能吃到动植物组成的配合饵料,为成鱼驯食奠定基础。饵料的适口…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小龙虾稻田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密度的提高,人工配合饲料逐渐成为主要的营养来源,通常采用的投喂策略是日常以玉米、黄豆等原粮混合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并每周投喂1次冰鲜鱼等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则主要依靠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草。但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时段,尤其是出苗高峰期,水草生长速度跟不上小龙虾摄食的速度,基本上被摄食,因此急需一种可快速培育的植物性饵料满足小龙虾的摄食需求。  相似文献   

20.
长江胭脂鱼饵料转口培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江胭脂鱼开口饲料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长江胭脂鱼开食时更喜食鲜活饵料,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开口率明显低下。但在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条件下,完全依靠天然鲜活饵料养成不太可能做到,而用配合饲料养殖具有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