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草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甘草又名甜草根、粉草、灵通、国老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种有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黄甘草、云南甘草、圆果甘草、刺果甘草,定西地区栽培的甘草品种主要是乌拉尔甘草.我国的甘草主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及东北省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2.
甘草的发展前景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别名纲草,粉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和根茎入药,一般种植后2~3年收获。人工种植甘草,当年苗高可达30-50cm,2年生苗高可达50~80cm,3年生苗高可达70-100cm。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豆科甘草属甘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3种为药用药材。该省种植的有上述3种甘草,沈阳地区种植的甘草为乌拉尔甘草。  相似文献   

3.
瓜州县乌拉尔甘草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等,其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抗溃疡、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药理作用[1~3]。甘肃省瓜州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乌拉尔甘草,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6666.7 hm2。一般2年生甘草产量为16.5~22.5 t/hm2,3年生甘草产量达26.5 t/hm2。为指导瓜州县乌拉尔甘草规范化生产,提高乌拉尔甘草产量和商品质量,瓜州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特制定了乌拉尔甘草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
甘草是宁夏中部干旱带重要的沙生药用植物资源,是宁夏半荒漠草地自然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工种植甘草必须充分围绕提升甘草的地道性而进行管理。采用乌拉尔甘草原产区的乌拉尔甘草种子,实施无污染地带种植、精细播种、培育壮苗、分级移栽、配合施肥、三水灌溉、及早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规范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种植,可有效提高人工种植甘草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5.
滴灌种植药用甘草对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及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滴灌种植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对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及盐分的影响.[方法]设置4种种植处理(无处理对照组,深耕(40 ~60 cm)+沙子(3~5 cm),深耕+沙子+胀果甘草,深耕+沙子+乌拉尔甘草),每一处理4mx4m,3个随机重复,共占地192 m2,对滴灌一年后的各处理土壤进行测定.[结果]种植乌拉尔甘草处理土壤电导率亦显著下降(P<0.05);乌拉尔甘草种植土壤微生物在不同土层种植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土壤盐分的降低可能是因为庞大根系的生长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和渗透性能,从而明显降低了土壤积返盐的速度.随着土壤盐分的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显著改变.总之,种植盐生植物既改变了土壤的盐分,又改变了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从而对土壤肥力、理化性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工栽培红皮甘草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春沙湾县良种场首次引进内蒙梁外红皮甘草(乌拉尔)并进行了夏季人工栽培育苗试验获得成功,为今后大面积人工种植甘草打下了良好基础,并掌握了盛夏高温条件下人工种植甘草苗技术.人工栽培甘草经济价值高,适应性强,且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好,又可出口创汇,将在今后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甘草种植3年是最适宜的甘草种植采挖期,研究了不同生长期人工甘草的产量及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测定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机械打沟直播建园模式种植甘草的产量和甘草酸含量都要高于平地直播建园模式,机械打沟直播建园模式下的3年生甘草亩产量为2 974 kg,甘草酸含量为2.28%,甘草苷含量为0.36%,亩经济效益为4 691元。随着乌拉尔甘草生长期的增长,其产量逐年增加,甘草酸的积累也逐年增加,人工种植3年乌拉尔甘草的经济效益达到最高,其甘草酸和甘草苷也可达到较高值。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不同品种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谭勇  李鹏  成玉怀  彭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365-2367
[目的]确定人工栽培甘草的适宜播种期并为甘草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研究在10、15、20、25、30、35、40℃下不同品种甘草种子的萌发率。[结果]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种子在1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77%、43%、30%,在1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0%、72%、34%,在2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70%、68%、30%,在2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0%、74%、21%,在3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91%、81%、16%,在3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0%、75%、35%,在4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94%、55%、21%。[结论]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15-40、35℃。  相似文献   

9.
正一、栽培品种在新疆,甘草主要栽培品种有红皮甘草、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二、播前准备1.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熟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通透性良好、氯盐含量低于1%、碱性中度偏轻的沙质壤土地块种植。2.播前灌水。播前打高埂,实行小格田大流量灌水,每亩灌水量达到250立方米以上。全面做好播前土地压盐碱工作,确保甘草种子  相似文献   

10.
甘草种间抗锈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锈病[Uromyces glycyrrhizae(Raben)Magn]是甘草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特别是人工栽培的甘草受害更重,从叶片到茎杆,直到从根蘖节生出的新芽都能受害,严重时造成落叶,新芽抽不出,甚至死亡,经过系统地调查研究,发现甘草种间抗锈性差异显著,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抗锈性较强,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次之,胀果甘草(G.inflata)感病性较强.此研究为今后人工栽培甘草和继续进行甘草种间抗锈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甘草在北京地区不同栽培环境下的生长特点及品种间的差异性。[方法]以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为试验材料,测定在自然陆地和温室2种栽培环境下甘草的生长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自然栽培下甘草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温室栽培下,乌拉尔甘草在自然栽培模式下所表现出来的生长优势及较高的自然抗性有利于今后的生产研究。[结论]该研究为北京地区甘草品种的选择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三种甘草渣甘草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产三种甘草渣中甘草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胀果甘草渣和乌拉尔甘草渣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基本相当并明显高于光果甘草渣。提取温度对不同品种甘草渣甘草黄酮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同一种甘草渣在不同温度提取时,甘草黄酮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不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甘草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为豆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是常用的古老中药和大宗出口药材.我国9种,主要品种有乌拉尔、胀果、光果等.国内分布于宁夏、新疆、青海、四川、华北、东北等地,其中宁夏有大面积的人工栽植区.我省主要天然分布于东部农业区、海南的共和、贵南县和海西柴达木地区.多生长于海拔2300-2800m的沙质土壤和栗钙土区,野生资源蕴藏量约1400余吨.甘草用药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它不但可作药用,而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化妆品等行业,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1.“卧生”甘草该品种是2003年由西北农大和有关科研人员从内蒙乌拉尔甘草品系中筛选出的适合人工栽培的甘草品种,千粒重10克。经区域实验和大田栽培,该品种具有以下主要特性:(1)适应性强。抗旱、护寒、抗盐碱、耐热、耐贫瘠,温度适应范围-45℃~43℃,在严重缺水或较干旱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梁新华  李梦菊  王俊  郑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65-17966
[目的]分析乌拉尔甘草中6种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为阐明甘草药效原理和探讨人工种植甘草质量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传统煎煮法对人工种植乌拉尔甘草中Cu、Zn、Fe、Ca、Mg、Mn 6种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可溶态中的6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甘草中6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1.71%~60.06%;浸留比在0.0183~1.6820;6种元素中Zn的浸留比最大为1.68,是甘草中作用最大的元素或最特征的元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5.72%~103.1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8%。[结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准确性高,用以分析乌拉尔甘草中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栽培环境下甘草在生长及抗性指标方面的差异,选择自然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2种栽培环境,以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2种常见甘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量及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不同栽培环境对甘草一年生实生苗生长指标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苗高、地径、主根长、鲜质量、干质量等生长指标差异显著,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长势显著优于温室栽培处理,乌拉尔甘草在自然露地栽培环境下的生长量略低于胀果甘草,但在温室栽培环境下略高于胀果甘草;不同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小,乌拉尔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胀果甘草,温室栽培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自然露地栽培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别很大,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乌拉尔甘草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却是温室栽培的甘草较高;不同栽培环境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别不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在9月份较高;自然露地栽培与温室栽培之间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明显,丙二醛含量在7月份较高。综合来看,乌拉尔甘草在不同栽培环境下生长及抗性指标的表现更具优势,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更大的适应范围,在环境适应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甘草又名甜根、蜜草,全世界有23个品种.我国是甘草分布最多的国家,有12个品种.乌拉尔甘草(即中国甘草)是我国列入药典的六种甘草中分布最广、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甘草种,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接种根瘤菌对甘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提高甘草质量与产量及开发优质菌剂,以无处理甘草为对照,将3种根瘤菌(Rhizobium mongolense subsp.loessense strain CCBAU 7190B、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AM13129、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CCBAU 65237)菌液按照10 mL·株-1(675×10-6 CFU·mL-1)接种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地下部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处理下甘草的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及异甘草素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菌株处理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根瘤菌与甘草共生可以显著提高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含量的积累,为提高甘草质量与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草种子SCAR标记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是一种常用中药材,药典记载的甘草药材来源植物有三种,即: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目前人工栽培用的甘草种子有些来自人工培育,有些来自野生收集,因此容易造成种子的混杂。通过将收集到的5种甘草种子进行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PCR扩增,对RAPD电泳图谱上具有差异性的条带进行克隆测序,根据序列信息设计序列特异的引物,建立甘草种子的SCAR(序列特异的扩增区域)标记。初步建立了几种甘草种子的SCAR标记:GC1F/GC1R,GC2F/GC2R,和GC3F/GC3R。  相似文献   

20.
新疆甘草属杂草荚果与种子特征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甘草属杂草胀果甘草、粗毛甘草、平卧甘草、黄甘草、光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等6个种的果实和种子的分类、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按果实和种子特征编制了种的检索表,并对6个种进行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