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南方长角辣椒应选用优质丰产良种特别是南丹县地方优质辣椒品种,通过培育健壮株苗、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时移栽,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不同茬口大棚蔬菜高产高效栽培试验,其中以冬春茬萝卜、春夏茬番茄、秋茬黄瓜栽培模式效益最高,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栽培模式1.1冬春茬萝卜:12月将萝卜种穴播于大棚,每穴播种1~2粒,株行距50×400cm。幼苗2叶1心时定苗,每穴留健壮苗1株,翌年3月中旬收获。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株两优90主要产量的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株两优90产量高,产量水平稳定,在栽培中,提高基本苗,获得相对稳定的总苗数,适当增加有效穗是获得高产的保证;在合理有效穗前提下,主攻实粒数是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无核荔枝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采后合理修剪,培养适时健壮的秋梢;结合肥水管理,实施综合病虫害防治;控制冬梢综合技术等。旨在提高无核荔枝高产栽培技术,实现高产稳产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探讨木薯组培苗与常规苗大田栽培生长状况的差异,为木薯组培苗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桂热3号、GR-0245、GR-047、华南8号和南植199木薯品种5个作试验材料,在同等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分别进行对比种植,研究植株生长的长势、株高、茎粗、抗逆性、鲜木薯产量、淀粉含量差别。试验表明,木薯组培苗植株比常规苗植株株高稍矮,但是种性更纯种健壮、高产、高淀粉、抗逆性、适应性增强。试验结果表明:木薯组培苗很值得推广种植,特别是在低温冻害天气情况下,组培苗可以弥补常规种茎的不足,是补供薯苗的一条可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2001~2004年我们采用扩行减苗、控氮控水、提前分次烤田等技术措施,对水稻高成穗率的增产机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高成穗率是苗、株、穗、粒合理发展的综合性指标,是水稻高产更高产的重要栽培途径.2004年我县推广本技术达2.0×104hm2.  相似文献   

7.
长秧龄大苗栽培技术在绿色食品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秧龄大苗栽培技术是通过稀播培育健壮多蘖的长秧龄大苗,应用在绿色食品水稻生产上,其增产效果显著,在稀植时以低位分蘖的大穗优势而获得高产,在密植时以增加有效穗而获高产。在稀植时群体发展平稳能减轻纹枯病危害,更能体现绿色食品水稻健身栽培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行株距配置对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寒地盐碱地区水稻高产栽培行株距和穴苗数配置及高产行株距配置下垦鉴稻5号产量及品质特征,采用裂区设计,于2009年对黑龙江大庆盐碱地区主栽水稻品种垦鉴稻5号进行不同行株距配置、群体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庆盐碱地区采用6株苗/穴、株距10 cm,行距30 cm的配置可以获得高产(9 896.90 kg/hm2),垦鉴稻5号理论产量较常规配置(4株苗/穴,30.0 cm×13.3 cm)增产31.4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行距与产量均呈负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株距是3个因子中对高产影响作用最大的;垦鉴稻5号不同处理随株距增大,粗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口感和综合评分均以每穴2株苗的处理最好,以每穴6株苗的处理品质最差.综合比较,处理16(6~8株苗/穴,30.0 cm×10.0 cm)产量和品质是最佳群体配置.  相似文献   

9.
在水稻高产栽培的基础上,在水稻孕穗期合理喷施叶面肥,可促进稻株健壮生长,延长水稻中后期叶片光合功能,促进籽粒饱满,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单产,实现水稻更高产.  相似文献   

10.
以神木市常规栽培的地方谷子品种晋谷29为材料,设不同密度、不同留苗方式处理,对其整个生长期进行追踪观察,考究生育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得出在陕西省神木市最优种植密度和留苗方式,旨在为谷子高产高效栽培和小型机械化播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密度及留苗方式不同对晋谷29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很大,随着密度的增加,谷子株高、穗长、穗粗、穗粒重呈降低趋势,进而影响产量增加。因此,从高产栽培方面考虑,晋谷29在神木市山旱地种植,每穴留苗2株,密度达到180 000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5 050.25 kg/hm~2。  相似文献   

11.
以铁皮石斛组培瓶苗为材料,通过移栽试验,对其生长条件包括基质和瓶苗的选择、炼苗、温度控制、移栽后管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良瓶苗移栽后的成活率达到90%,且生长健壮;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铁皮石斛生长迅速,很快进入成熟收获阶段。另外,适宜的生长条件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既可实现人工栽培铁皮石斛,这即保存了濒危的铁皮石斛资源,还能创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油菜毯状苗机械化生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毯状苗机栽油菜有利于工厂化育苗,且具有早发优势强、根系发达、春发稳长、群体较优、个体健壮等主要特性;提出了选用高产抗倒优质品种、精细整地、适期移栽、合理群体、优化施肥、配套沟系、化控化除等高产栽培技术,为实现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进行了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寒地盐碱地区水稻高产栽培行株距和穴苗数配置及高产行株距配置下垦鉴稻5号产量及品质特征,采用裂区设计,于2009年对黑龙江大庆盐碱地区主栽水稻品种垦鉴稻5号进行不同行株距配置、群体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庆盐碱地区采用6株苗/穴、株距10厘米、行距30厘米的配置可以获得高产(9896.90千克/公顷),垦鉴稻5号理论产量较常规配置(4株  相似文献   

14.
大麦栽培中合理的基本苗数是创造理想群体结构的起点,也是获得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若基本苗过少,遇到烂冬或旱冬年份,可能造成年内苗偏少、有效穗不足,很难获得高产。然而基本苗过多,再遇上暖冬年份,致使分蘖过旺、最高苗数难以控制,增大倒伏危险性,产量不稳。高产栽培中,应在保证个体健壮发育的基础上,使群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力求大麦各生长发育阶段保持合理的动态结构,既能充分利用光、温、水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合成干物质,又能保证群体的茎、叶、穗、粒的协调发展,从而使穗、粒、重的矛盾得到统一,达到高产目的[1,2]。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述了山东省沂南县旱地小麦生产的现状和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蓄水保墒,提高水分产出率是旱地小麦高产的基本途径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一是合理耕作制度,是蓄水保墒的基础;二是增施肥料,以肥调水;三是选择抗旱耐寒的冬性品种,以种省水;四是培育壮苗,以苗节水,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五是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6.
旱地小麦高产途径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山东省沂南县旱地小麦生产的现状和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蓄水保墒,提高水分产出率是旱地小麦高产的基本途径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一是合理耕作制度,是蓄水保墒的基础;二是增施肥料,以肥调水;三是选择抗旱耐寒的冬性品种,以种省水;四是培育壮苗,以苗节水,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五是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试验表明,组培育苗是多快好省地繁殖林木良种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我们筛选的培养基和制定的生产工艺过程,两个人的生产小组,约可年产苗一万株。为了提高成苗率,应适当控制培养条件,培育健壮芽苗;健壮芽苗生根快,根系发育好,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8.
选用适合长季节栽培的砧木品种和接穗小果型西瓜品种;适时培育砧木苗与接穗苗,当砧木苗第1片真叶出现到刚展开,接穗苗子叶有1/3以上转绿到子叶平展时采用断根嫁接法进行嫁接,然后扦插于装满基质的漂浮育苗盘中;将嫁接苗漂浮在装有清水的苗床中进行愈合与生根期的管理;嫁接苗成活后将营养液注入苗床中,使嫁接苗漂浮在营养液中进行成活后的管理。该育苗技术培育的西瓜苗生长健壮、整齐一致,根系发达、生活力强,不易早衰,适合进行长季节栽培。推广应用后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达到了高产、优质、高效、长季节均衡供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本地的土壤气候条件 ,在武运粳 8号高产栽培中 ,选择合理的栽插密度 ,适期适量施用磷钾肥 ,有利于适时够苗 ,减少无效分蘖 ,控制高峰苗 ,提高成穗率 ;有利于改善中后期群体条件 ,培育壮秆大穗 ,提高抗逆性 ,增加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生产量 ,协调库源关系 ;是构造武运粳 8号高产群体的重要条件和有效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20.
科研     
地膜藕节水高产技术获成功 一种地膜莲藕厢作节水增温高产栽培技术最近在湖北省十堰市获得成功。采用这项技术比常规露田灌水栽培技术亩(1亩=1/15公顷)增产31.5%,莲藕栽培通过地膜增温,比露地栽培排藕种时间提早20天,地膜藕比常规种植区海拔可提高300米,通过莲藕栽培全生育期所需水量试验,地膜栽培用水量仅为常规栽培的1/6;莲藕覆膜厢作有利于杀灭杂草;通过地膜增温可使藕苗地上部分早生快发,更有利于地下部分健壮生长,使莲藕提早25天成熟采挖;平均亩产2121公斤,比常规藕增产576公斤。甘肃研制成功新型纳米保鲜果蜡 甘肃省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