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适合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栽培的水稻品种共计46份。通过在返青期叶片数量和穗长数据分析认为:02-011-2、04-582、485、05-397、01-107、龙粳21、03-805、01-806、00-108、05-4035、01-687、04-2182、04-107、06-2351、05-4076,在返青期耐低磷胁迫性较强,其中02-011-2分类等级最高。穗长分类处理中04-582、02-011-2、龙花00-446、龙粳21、01-687、01-558、06-2351、05-4076、垦稻14类别较高,因此低磷胁迫抗性较强。综合返青期叶片数和穗长分析认为:02-011-2、04-582、龙粳21、01-687、05-4035、06-2351等6份材料对低磷胁迫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与水稻耐盐碱性相关的指标,对寒地水稻种质资源的耐盐碱性进行筛选与评价,为选育优良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苗期种植筛选出的较耐盐碱的17份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苏打盐碱土(盐碱胁迫处理)和草甸黑钙土(对照)进行盆栽种植,并于分蘖期调查水稻根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根尖数、根干重、茎数、株高、叶面积和地上干物重等10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及BP神经网络和回归分析验证其合理性。【结果】盐碱胁迫条件下,17个参试材料10项形态指标的耐盐碱系数范围在0.19~1.00,平均值为0.68。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盐碱胁迫下10个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5.44%。通过对隶属函数值及权重进行计算得到各参试材料的综合耐盐碱值(D值),依据D值得到各参试材料的综合耐盐碱性排序:L14(松粳18)> L15(龙粳24)> L12(龙粳48)> L17(白粳1号)> L06(空育131)> L05(垦粳8号)> L03(绥粳21)> L16(东稻4)> L09(龙粳42)> L11(绥粳17)> L10(龙稻9号)> L13(龙粳27)> L02(莹稻2号)> L07(松98-131)> L08(东农428)> L01(齐粳10号)> L04(长白9号)。通过聚类分析将17份材料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强耐盐碱型,仅包含松粳18;第二类为耐盐碱型,包括垦粳8号、空育131、白粳1号、龙粳48和龙粳24共5份材料;第三类为敏感型,包括绥粳21、龙粳42、东稻4和绥粳17共4份材料;第四类为强敏感型,包括齐粳10号、长白9号、莹稻2号、松98-131、龙粳27、龙稻9号和东农428共7份材料。基于各指标对综合耐盐碱值的相关分析结果,以及回归分析、BP神经网络对其适宜性的验证,得到根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干重和茎数6项指标可作为水稻分蘖期耐盐碱性评价指标。【结论】17份参试材料中松粳18为强耐盐碱种质资源,根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干重和茎数6项指标可作为寒地水稻分蘖期耐盐碱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盐碱胁迫对寒地粳稻产量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个寒地粳稻品种和不同盐碱度盐碱土进行盆栽试验,探讨了盐碱胁迫对寒地粳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土壤盐碱度的增加,水稻生育期延迟、分蘖数下降,每穴有效穗数、成穗率与千粒重呈明显降低趋势,且品种间差异较大;方差分析表明,盐碱胁迫下水稻减产主要是通过降低每穴穗数、成穗率与千粒重来实现的,轻度盐碱胁迫下耐盐碱品种吉玉粳、绥粳5产量降幅较小,而中度和重度盐碱胁迫下产量则极显著下降,而对照品种松粳6各处理间产量差异均极显著。因此,寒地盐碱稻作区水稻生产,应以提高水稻有效穗数、成穗率、千粒重为目标,选择盐碱度适宜的盐碱地和耐盐碱性较强的寒地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我国寒地稻区种质资源芽期耐碱情况,以123份水稻品种为参试材料,采用质量比为1∶3,质量浓度为0.20%的Na2 CO3+ NaHCO3的混合碱液,对水稻进行了芽期耐碱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受到碱胁迫之后,籽粒向胚芽转化的干物质越多,耐碱胁迫的能力越强,并且耐碱较强的品种具有发达的胚根系.胚根和胚芽有相互促进生长的作用.垦稻19、绥粳5号、系选1号、龙粳11、龙稻6号、长白9号和普选18这7份材料芽期的耐碱总级别最高;龙稻5号、龙粳8号、绥粳12、垦稻16、合江21、彩、牡丹江21、垦稻9号、合江16和合江6号这10份材料对碱胁迫芽期最敏感.  相似文献   

5.
在中度盐碱地条件下,选择132份地方水稻种质资源,通过分析死叶百分率、盐碱危害指数和农艺性状来评价供试资源的耐盐碱性,筛选耐盐碱水稻资源材料。结果表明:绥粳5号和龙粳21在3方面均表现较好,说明其对盐碱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此外垦稻14、龙粳22、绥粳01-5193、龙花99-771也表现了较好的耐盐碱性,可作为耐盐碱粳稻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对寒地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龙粳14、龙粳18、龙粳20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18、20穴/m2)下氮肥用量(150、165、180、195kg/hm2)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增加N肥用量可提高3个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2种密度下,龙粳20的有效穗数最多,龙粳14和龙粳18的有效穗数差异不大;20走/m2种植密度下,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均高于18穴/m2密度下相应施肥处理;氮肥用量为165ks/hm2时龙粳14和龙粳18的产量最高,氮肥用量为180ks/hm。时龙粳20的产量最高;龙粳14和龙粳18的出米率与施肥量无明显关系,而龙粳20的出米率随施氮量的增加略有升高。[结论]施氮量为165~180k吕/hm2时,3个品种的最佳移栽密度为20穴/m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野生稻DNA导八后代的耐冷性,从中筛选出耐冷性较强的导入后代,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和方法。[方法]以普通野生稻的基因组DNA导入宁夏主栽品种宁粳16号、宁粳23号中所产生的后代为试验材料,以发芽期的发芽率,芽期的存活率,苗期的枯死率等作为鉴定指标,进行发芽期、芽期、苗期的耐冷性鉴定筛选。[结果]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供试水稻材料的发芽率和芽期存活率均有所降低,幼苗枯死率增加,但材料05D4—92、05D4.160、05D4-161在低温胁迫下的发芽率、芽期存活率明显高于受体对照和其他材料,苗期枯死率低于受体对照;而且,其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受低温的影响较小。[结论]供试水稻材料发芽期、芽期、苗期的耐冷性表现基本一致,其中,05D4-92、05D4—160、05D4—161具有较强耐冷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寒地水稻在直播栽培条件下的出苗特性及产量表现,采取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粳稻品种、播期、播量对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旱直播18个供试品种平均出苗率76.7%,表现较好的有龙粳21号、龙粳20号、龙粳26号、龙粳40号、龙粳25号等5个品种。随播期推迟、播量增加,每穗粒数、千粒重减少。以5月11日播种,播量110 kg/hm2,产量最佳为7789 kg/hm2。采用旱种水管栽培平均产量7716.9 kg/hm2。  相似文献   

9.
碱胁迫对水稻苗期SOD和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Na2CO3和NaHCO3以质量比1∶3配比,对供试水稻材料进行碱胁迫处理。结果表明:4份参试材料0.25%处理浓度下SOD的活性均高于0.20%处理,龙粳29活性最高,最低为龙育05-158;随着碱处理浓度增大,POD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长白9号的POD活性最大,其次是龙粳29,龙育05-158活性相对较低;碱胁迫后,MDA均随处理浓度增大含量上升,两者呈线性正相关,长白9号MDA含量相对最低,抗碱胁迫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构建寒地超级稻的理性株型,对松粳9号、龙稻11、龙稻5号、龙粳21、龙粳31和龙粳20,6个寒地超级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寒地超级稻的单株分蘖和着粒密度差异不显著,是寒地超级稻的共性性状。株高、千粒重、每穗实粒数、穗长等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但有规律可循。株高、千粒重和穗长与单株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苏打盐碱胁迫对灌浆期水稻剑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盆栽条件下,以苏打盐碱土与自然黑土按比例配制成8种不同浓度的盐碱土,于水稻灌浆期测定各处理水稻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轻度盐碱胁迫下,水稻的Pn、Gs和Tr差异不明显;随着盐碱胁迫的进一步增强,各处理水稻的Pn、Gs和Tr下降显著。不同处理胞间CO_2浓度(Ci)变化不大,说明气孔限制小,盐碱胁迫下Pn的下降来自于非气孔限制因素。[结论]盐碱胁迫下,水稻的光合作用和产量受到影响,轻度盐碱胁迫下,水稻光合作用和产量下降不显著,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开始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高扬  辛树权  王贵  赵骥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41-2142,2145
[目的]探讨植物促生菌CS1、CS2和CC9对盐碱地种植水稻的促生效果。[方法]分别以促生菌CS1、CS2、CC9以及CS1+CS2、CC9+CS2组合菌处理种植在盐碱地上的水稻,收获水稻时分别对水稻的穗长、穗重、穗粒数、秕子数、株高及水稻丛重进行了测量。[结果]菌株CS2和CC9能够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和籽粒形成,提高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比,CS2、CC9和CS2+CC9处理的株高分别增加了6.28%、6.32%和7.90%,穗长分别增加9.80%、16.00%和8.40%。其中,单独使用CC9菌株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穗长增加了15.85%,穗籽粒数增加了15.82%,穗重增加了50.67%,丛重增加了31.00%。[结论]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敏  刘乃生  宋成艳  王桂玲  周雪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84-14885,14939
[目的]为龙粳22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比较龙粳22和对照品种的生长、品质、抗病、抗冷指标,探讨了龙粳22的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龙粳22主茎11片叶,生育期130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幼苗长势强,秆强抗倒,耐寒;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37t/hm2,比对照品种增产4.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53t/hm2,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9.0%;米质优良,各项指标均达国家优质米标准。[结论]龙粳22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在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胁迫对刺槐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和质膜透性的影响。[方法]以匈牙利四倍体、韩国四倍体、3-I、3-K、8044、80332为试材,利用盐碱土浸提液法进行盐胁迫处理,28d后分别测定新梢生长量、干径生长量、盐害指数、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结果]盐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刺槐幼苗的新梢生长量、干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叶片盐害指数、质膜透性。[结论]6个品种在不同盐胁迫处理下的耐盐能力有显著差异,表现为8044〉80332〉3-K〉3-I〉匈牙利四倍体〉韩国四倍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b在黑龙江省种质资源中的分布状况,利用已建立的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b显性分子标记对72个黑龙江省主栽品种和优异的种质资源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合江21、龙粳3号、龙粳4号、龙粳7号、龙粳14、龙粳25、佳禾早占、空育139、芦苇稻、哈05-203和中龙香粳1号共11个品种(系)含有Pi-b基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在黑龙江省种质资源中的分布状况,利用已建立的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显性分子标记对72个黑龙江省主栽品种和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合江21、龙粳4号、龙粳10号、龙盾D904、龙花00—485、佳禾早占、龙粳29、龙粳31、龙盾105、龙粳39、垦99639、松粳5号、龙盾306、东农428、东农430、芦苇稻、莲育7—91、龙香稻2号和绥香08—5080共19个品种(系)含有Pi-ta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转ICE1基因水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方法]以水稻空育131及其转ICE1基因水稻T1-16及T1-24株系为材料,低温处理水稻幼苗0~2 d,测定其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经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变化幅度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低温处理2 d后,对照植株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开始下降,而转基因水稻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且仍继续升高。[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转入ICE1基因确实提高了水稻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