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湖泊是城市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论述西湖景观形成发展的基础上,从城市景观生态学角度入手,探讨了西湖作为城市景观基质中的一个景观要素的形成及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西湖与杭州整个城市景观之间的密切联系及相互影响,旨在为整个城市及西湖风景区的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公园湿地建设规划、公园现有物种、生态分布等方面分析了颍州西湖湿地公园概况,并提出了颍州古区西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苍山十九峰之一的云弄峰北麓,洱源县右所镇境内。于2009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总面积1354.0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52.7公顷,是一断陷湖泊。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以森林、灌丛、农田、湖滨、岛屿、村庄的自然与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为主体,以烟渚渔村、岛屿水乡的湿地生态景观和地热温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为特色,以泥炭沼泽、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理洱源西湖湿地西湖村委会的实地调查,发现洱源西湖村湿地有着面山森林(灌丛)—村庄—农田—湖滨沼泽—湖泊水面—岛屿村庄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交叉重叠的多样性特征,构成了民俗风情、生态文化、烟渚鱼村、岛屿水乡的特色景观构架,提出对西湖湿地西湖村的特色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5.
<正>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其最基本的功能与特征就是进行以生物为核心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各生态系统间互相联系和影响(如森林、草原、湖泊、农田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影响)。各种生态系统的建立条件是很高的,但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土壤和水,即水土资源。从物质循环的角度上看,土壤与水是可更新资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包括城市森林、园林绿地、都市农业、绿色廊道、滨水绿地以及立体空间绿化等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绿色空间。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生态规划的合理性和管理的适宜性。本文从研究角度、研究尺度、服务功能、评价指标、规划方法和建设方式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当前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中存在问题,并从复合生态系统角度提出了调控策略和整合能力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湖泊型湿地是湿地系统中重要的类型,因其强大的生态功能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受到科学家们的密切关注。湖泊湿地在自然变化和人为作用的双重作用下,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而湖泊湿地的各个基本单元间的作用所蕴含的生态系统中的控制论过程,可以为湖泊湿地的治理和修复提供众多参考。针对湖泊型湿地生态系统特征方面,讨论了湖泊型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控制论过程,并基于该理论基础,以滇池为例,设计了湖泊型湿地治理的总体方案。以期为滇池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森林生态特点及病虫害综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环境对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分析,结合目前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特点及管理中的问题,由生态系统内部入手,从可持续控制的角度,探讨城市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中提出了天然林多目标综合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管理程序。天然林多目标综合管理以社会经济信息和资源信息为数据基础, 以生态系统评估为依据, 以土地利用战略规划为核心, 以多部门共同管理为保障, 打破传统的针对天然林经营规划的管理方式, 实现以天然林区为对象的综合管理方式, 把天然林资源的经营与当地林区的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天然林可持续经营和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双赢。这种管理模式可解决我国天然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矛盾, 发挥天然林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
阐述天然林多目标综合管理概念、原则、方法和管理程序.天然林多目标综合管理以社会经济信息和资源信息为数据基础,以生态系统评估为依据,以土地利用战略规划为核心,以多部门共同管理为保障,打破传统的针对天然林经营规划的管理方式,实现以天然林区为对象的综合管理方式,把天然林资源的经营与当地林区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天然林可持续经营和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双赢.这种管理模式可解决我国天然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发挥天然林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1.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湖湿地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和湖北省最大湖泊,它是荆江和长江的水位调节器。洪湖湿地是一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效益。生态功能主要有涵养水源与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固定CO_2与释放O_2、控制侵蚀与保护土壤、营养循环和生物栖息地。直接的产品用途主要有供水与储水、湿地动植物产品、能源生产、水运、休闲与旅游和研究与教育基地。洪湖湿地属性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和社会文化重要性。尽管过去曾有研究其功能价值,但是仍有不足,需进一步加大研究,为洪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湿地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鄱阳湖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分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威胁,并提出鄱阳湖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千岛湖区森林健康经营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森林健康的理念及内涵,从千岛湖区的实际出发,其森林经营的功能定位为景观型水源涵养林。但目前湖区森林存在着生态系统不稳定且分割破碎、生物多样性减少、景观单调、森林病虫害及火灾时有发生等不利因素。据此提出了森林健康经营应遵循的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鉴定武汉市汤逊湖桥梁建成后汤逊湖水体水质状况,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于汤逊湖沿线11个点多次采水样,以水体总氮、总磷、叶绿素a、COD及透明度等为参数,对水体理化因子、水质状态特征、富营养化程度等进行分析,探讨各影响因子对汤逊湖富营养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汤逊湖目前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水产养殖是汤逊湖的主要污染源.可通过加强对湖区工业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农业生产等污染的外源控制以及对湖区内的水产养殖污染的内源控制和科学管理,加强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治理力度等方式进行调控.提出了汤逊湖水质富营养化治理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湿地植物在新西湖景区的应用与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湿地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作者全面调查了新西湖建设所使用的27科67种湿地植物及其所营造的景观效果.发现湿地植物在改变西湖水域质量、西湖景区景观营造以及控制景观稳定性上发挥着独特的多功能优势.根据本地区环境条件,提出要挖掘更多的优良湿地植物新品种,弥补不足,进一步完善区域的景观,构建新西湖的园林特色.  相似文献   

16.
古惠州西湖风景园林形成阶段与特征考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仕然 《广东园林》2021,43(5):37-39
惠州西湖是古代岭南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区,现遗存的山水景观有待进一步恢复。基于文献史料收集、实地勘察,结合历史图像,对惠州西湖风景园林的形成进行了考证与探析:从水域状态、建筑营造、景观完整度、功能种类以及城湖关系几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提出惠州西湖的形成分为汉、晋、唐、宋、明代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并具有相应的风景园林特色,其风貌的形成是长期动态的过程,并非静止不变  相似文献   

17.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是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研究与示范扬州试验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历史遗存植物造景、坚持乡土树种地被植物应用、加强生物多样性原则、开发水生湿地植被景观、推进生物防治管理等,阐明了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就自然植被资源保护、湿地植物景观以及生态绿地模式建没等设想,对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可持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泊湿地,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由3个国际重要湿地组成的湖泊。文章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的形成原因及演替规律,研究了其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评价了动物栖息地、植物基因库、生态改善、湿地生产、科教基地、旅游度假等湿地功能,指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湖泊面积缩小、湿地功能衰退、动物种群衰减、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加剧,提出扩大湖泊面积、重视湿地资源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湿地生态农业、加快湿地污染治理的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退田还湖工程对西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影响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IS和RS技术,对西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前(1996年)和工程实施后(2004年)2期TM遥感影像进行了解译、分析和处理,并探讨了工程实施前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退田还湖工程效果明显,西洞庭湖的湿地面积增加了8 657.82hm2,占湿地总面积的17.81%。其中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湿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48.55 hm2,368.46 hm2,2 331.9hm2;同时核心区泥沙淤积严重,泥滩面积增加了1 540.35hm2,占核心区湿地总面积的16.38%。实验区一些林地主要转化为建筑用地、旱地和芦苇滩地,一些泥沙滩地和苔草滩地主要转化为人工湿地。但总体上,西洞庭湖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直接驱动力为退田还湖工程。  相似文献   

20.
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杭州西湖游人游憩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游客特性分析;2)游憩行为特征分析;3)游客的游憩偏好与动机分析。最后分析影响游憩行为的环境空间要素,获得影响西湖游憩体验的典型因子,以期更好地引导游人的游憩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