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文国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创新团队养殖水环境调控与尾水处理岗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养殖技术,养殖水环境调控与修复,养殖工程优化。"养虾先养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文国樑近日接受《海洋与渔业》记者采访时表示,在  相似文献   

2.
正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淡水鱼主产区,2020年底全区水产养殖面积7.57万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3.23万吨,渔业已成为全区渔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当前秀洲区的水产养殖业仍以粗放养殖为主,在养殖过程中存在养殖能耗大、尾水排放多、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养殖户生态养殖理念不强、养殖生产方式落后、养殖池塘设施老化、处理净化设施设备配备不足、配合饲料使用率低、冰鲜小杂鱼投喂现象普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养殖尾水直排现象突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已成为全区"五水共治"的一个重要举措,成为能否推进全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渔业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烟台青鳞铺区域海水养殖入海排污口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通过建设海水工厂化养殖尾水池塘梯度利用工程、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工程、池塘进排水控制工程、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工程、池塘岸堤绿化工程,打造海水养殖尾水梯度利用和现代生态渔业示范项目,提升了渔业基础设施质量,提高了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能力,降低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障水产养殖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为加强对全县流域水环境的保护,巩固近年来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守护绿水青山,保障水产业健康稳定发展,顺昌县农业农村局深入渔业企业,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指导工作。连日来,指导组一行先后深入元坑镇、郑坊镇、大干镇和洋墩乡渔业企业。科技人员一行认真听取了各企业今年来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情况介绍,深入田间地头仔细察看各养殖企业的整体布  相似文献   

5.
正德清县是浙江省最大内陆水产养殖县,年总产量占全省淡水渔业产量十分之一。近年来,随着渔业养殖不断发展,尾水排放对周边水体的影响日益凸显,尾水污染成为产业之困、环境之觞。为有效破解水产养殖的环境制约,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7年德清县开展了全域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治污剿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实现由1.0版的传统鱼塘、2.0版的标准鱼塘向3.0版的生态美丽鱼塘跨越。目前,全县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来,随着江河湖库退出精养,池塘养殖的比重大幅增加,已成为宜昌市水产养殖最主要的形式。但是,当前池塘养殖普遍采用的高密度放养、大量投饲的粗放模式,存在着养殖水环境劣化、病害频发、养殖效率不高、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多等诸多问题,不符合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池塘养殖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优先兴渔业"为主题,全面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切实改进养殖环境,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生态环境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产养殖从业者最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对水产养殖系统中尾水处理的现状背景进行了阐述,以此提出运用各类技术解决养殖水体污染问题的必要性;围绕机械过滤技术、物理调水技术、凝絮剂应用技术、藻类净水技术、微生物净水技术等技术手段,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角度提出了水产养殖系统尾水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调研了江西省水产养殖尾水产生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目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方法,提出了江西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超  靳明建  周亚文 《水产养殖》2021,(3):54-55,59
生态化、集约化是未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但是当前水产养殖业还存在粗放式养殖的弊端,大量投饵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尾水直排等问题,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1].在注重生态修复的今天,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显得尤为必要.现根据水产养殖尾水的特点将目前的几种养殖尾水处理方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辖江临海,扼淮控湖,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区域内水域滩涂资源丰富,是我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适合发展渔业。2019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6×105 hm2,水产品总产量4.84×106 t,渔业产值1 741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三、第五和第一。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响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等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推进全省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渔业建设,江苏省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省水产养殖主产区养殖池塘实施生态化改造,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水平。现就养殖池塘尾水净化模式、生态化改造工程设计、养殖尾水净化可持续管理运维3个主要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从而为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进一步实施的可操作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水产养殖尾水氮磷污染情况,对微藻吸收水中氮磷的机理及其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贝-藻-菌"耦合共生体系,可为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之后,养殖尾水已成为另一类较为严重的水体污染源。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不当,导致水产动植物病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普遍使用的水质改良剂及微生物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污染及病害防治问题,但因措施单一、技术发展缓慢等原因,导致现有技术不能适应日益严格的国家宏观政策及民众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3.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既是推动水产养殖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通过对传统南美白对虾养殖塘进行生态化改造,建设生态沟、沉淀池、生物滤池、生物净化池等设施,运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建立尾水处理系统,实现养殖尾水净化,取得了良好效益。现将试验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水产养殖发展对水产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结合上海市青浦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实际,从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建设的背景、方案、实施、结果、经验及问题等六个方面介绍了青浦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的养鳗业自1972年开始试养,1979年迅速崛起,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养鳗大国(樊海平,2006)。但是随着养鳗业的发展,许多养殖问题也伴随而来,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水产养殖废水。由于养殖用水量大,如果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收纳水体中,将对流域水质有一定影响。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可持续发展,应对养殖尾水进行化学、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最终达到循环水再利用和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高密度养殖方法的采用,大量的残饵和粪便进入水体,导致养殖池水富营养化,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恶化养殖水环境,导致鱼、虾、蟹等养殖动物的疾病发生,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养殖尾水排入外河,对自然水域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推广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模式和养殖尾水处理方式,对水产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监督下,部分养殖场建立了尾水处理设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现行尾水处理设施规模较大,维护成本也较高,且不能适应水产养殖季节性集中排放  相似文献   

17.
<正>在水产养殖中,黑鱼养殖具有养殖密度大、产量高、投饲强度大、尾水污染物浓度高的特点,尾水治理较其他水产养殖品种难度大。本文以笔者所在地某黑鱼养殖园尾水治理及其循环利用实践工程为例,针对黑鱼尾水特点,优化了传统处理工艺流程,分析了各处理单元工艺参数,研究了各阶段相关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为贯彻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22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工作的通知》,笔者于2022年选择日照市涛雒镇廒头盐场约100亩虾蟹池塘进行养殖尾水异位净化试验。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包括放养滤食性贝类、清底型鱼和移栽本地滩涂大米草,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虾蟹池塘养殖尾水中氮、磷及弧菌含量,实现虾蟹养殖尾水的净化,为沿海地区虾蟹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水产良种是养殖之根本。为做大做强广东省水产种业,促进主导品种结构优化,规范生产中的操作行为,深入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7月23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和《海洋与渔业》杂志社联合主办,广东海茂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水产良种养殖技术交流会在中山举行。200余名水产行业人士齐聚一堂,交流分享水产良种的养殖技术。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养殖户选用南美白对虾"土苗"养殖,造成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以来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文件,将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与养殖尾水治理列为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两大基础行动措施,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支持,推动了新疆地区池塘标准化改造、尾水治理工作进程。根据笔者近几年参与编制、审查昌吉州等地、县(市)养殖单位实施完成的池塘标准化改造与尾水治理等多类项目工作情况,通过进一步学习农业农村部及内地发达省(区)倡导推行的养殖尾水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