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品种乳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回肠闭合小环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基因表达的差异。试验选取1日龄深王鸽、卡奴鸽和敖峰鸽各120羽,3个品种即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乳鸽。试验期21 d。检测1、7、14、21日龄3个品种乳鸽的体重,十二指肠和空肠脂肪酶、蔗糖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麦芽糖酶活性以及回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乳鸽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卡奴鸽的十二指肠糜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深王鸽(P0.05),7日龄深王鸽、敖峰鸽的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14日龄敖峰鸽的十二指肠蔗糖酶活性以及深王鸽的十二指肠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3)1日龄卡奴鸽的空肠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深王鸽(P0.05),空肠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敖峰鸽(P 0.05),空肠麦芽糖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深王鸽和敖峰鸽(P0.05);14日龄深王鸽的空肠胰蛋白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21日龄深王鸽的空肠糜蛋白酶、蔗糖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4)不同品种间乳鸽的回肠ZO-1、Occludin的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5)不同品种乳鸽的体重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升高(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蔗糖酶、麦芽糖酶、脂肪酶活性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回肠ZO-1、Occlidin的基因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综上所述,深王鸽、敖峰鸽和卡奴鸽的体重均随日龄的增加线性增加,但相同日龄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的乳鸽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消化特性。不同品种乳鸽回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基因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但相同日龄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蛋种鸡小肠黏膜双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海兰褐蛋种鸡320只,随机分为4个组,试验1、2、3组分别在空白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50 g/t、100 g/t、200 g/t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分别测定21、42和112日龄蛋种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中蔗糖酶、乳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结果显示:①在21和42日龄时,试验2组蛋种鸡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的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21和42日龄时,试验组蛋种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的乳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3组蛋种鸡空肠黏膜的麦芽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④42和112日龄时,试验2组空肠黏膜的麦芽糖酶活性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提高蛋种鸡小肠黏膜双糖酶活性,在本试验条件下,100 g/t为最适的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系统研究荣昌乳仔猪二糖酶的发育规律,为荣昌乳仔猪饲养工艺研究及产业化示范优化补料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30窝胎次、产仔数一致的荣昌乳仔猪随机分为补饲(A)组和非补饲(B)组,A组从6日龄开始补饲,B组不补饲,分别在第0,2,5,8,11,15,19,23,28,30,35天取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前、中、后各段)、回肠测定麦芽糖酶、乳糖酶、蔗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补饲对小肠中3种二糖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补饲组乳糖酶活性在空肠段8,11,15天显著高于其他各天(P<0.05),蔗糖酶活性在空肠前段和中段11,15天显著高于其他各天(P<0.05);非补饲组麦芽糖酶在十二指肠19天、空肠前段19,15,28天显著高于其他各天(P<0.05),乳糖酶活性在十二指肠15天、空肠前段和中段15,11天显著高于其他各天(P<0.05)。说明乳仔猪进行补饲能提前二糖酶发挥高活性的时间;21日龄断奶二糖酶活性对补饲仔猪的影响小于非补饲组;21日龄断奶仔猪比28日龄断奶仔猪酶活性的波动更大;乳仔猪乳糖酶活性在8,11,15日龄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下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对仔猪生长性能、胰腺和小肠内容物消化酶及小肠黏膜二糖酶和垫料蛋白酶、脲酶、铵态氮的影响。选用108头35日龄、体重13kg左右的健康苏钟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12头,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40mg/kg杆菌肽锌+20mg/kg硫酸黏杆菌素(抗生素组)和基础饲粮+300mg/kg抗菌肽(抗菌肽组)的试验日粮,试验期49d10结果表明:(1)各组间仔猪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菌肽能够显著提高仔猪胰腺、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淀粉酶及空肠内容物胰蛋白酶活性(P〈0.05);并显著提高仔猪十二指肠黏膜麦芽糖酶和空肠黏膜蔗糖酶、乳糖酶及回肠黏膜蔗糖酶活性(P〈0.05);抗菌肽组十二指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比抗生素组提高(P〈0.05)。(3)各组间发酵床垫料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及铵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300mg/kg的抗菌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仔猪生长性能;提高胰腺、小肠内容物及小肠黏膜消化酶活性;同时不影响垫料蛋白酶、脲酶活性和垫料铵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运输应激对山羊小肠黏膜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活性的影响,试验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运输应激2 h组和运输应激6 h组,每组6只,进行相应运输处理后,分别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段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采用Gomori氏改良法染色研究不同组山羊各肠段黏膜中AKP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十二指肠相比,运输应激2 h组十二指肠AKP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而运输应激6 h组十二指肠AKP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空肠相比,运输应激2 h组空肠AKP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运输应激6 h组空肠AKP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回肠相比,运输应激2 h和6 h组回肠AKP活性均极显著(P0.01)下降。说明6 h运输应激会降低山羊小肠黏膜AKP活性,进而影响山羊小肠营养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绿原酸(CA)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肠道黏膜形态与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初始体重相近[(9.45±0.20)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基础饲粮;2)CA250组,基础饲粮+250 mg/kg CA;3)CA500组,基础饲粮+500 mg/kg CA;4)CA1000组,基础饲粮+1 000 mg/kg CA。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14 d。结果表明:1)各组间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无显著差异(P0.05),CA1000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间血清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CA100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较对照组和CA250组显著升高(P0.05)。3)CA1000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1000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回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及V/C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4)试验组十二指肠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麦芽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空肠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空肠麦芽糖酶活性较对照组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回肠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CA1000组回肠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各组间十二指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SGL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空肠SGLT1基因相对表达量也无显著差异(P0.05),CA1000组空肠GLUT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回肠SG LT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且CA100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组间回肠GLUT2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断奶仔猪饲粮中CA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 mg/kg,添加该剂量CA能显著降低仔猪F/G,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小肠形态与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试验通过研究2~10日龄乳鸽体重、消化器官重量、血清蛋白质代谢、胰腺和小肠黏膜消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揭示乳鸽消化道早期发育特性。选取出壳后2、4、6、8、10日龄白卡奴乳鸽30羽(每个日龄6羽),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日龄对乳鸽早期体重(含卵黄重)、腺胃、肌胃、肝脏、胰腺、小肠的器官重量和器官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尿素氮含量;胰腺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总活性,脂肪酶比活性,小肠黏膜二糖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及碱性磷酸酶总活性和比活性均影响显著(P0.05)。其中,发育模式随日龄变化表现为线性增加的指标包括:肝脏、胰腺、小肠的器官指数(P0.01);体重,肌胃、腺胃、胰腺、肝脏、小肠的器官重量(P0.01);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P0.01);胰腺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总活性,胰腺脂肪酶比活性(P0.05);小肠黏膜二糖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总活性和比活性(P0.01)。血清尿酸、尿素氮含量,胰蛋白酶比活性发育规律表现为线性下降(P0.05)。腺胃和肌胃的器官指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P0.05)。2)肠段对乳鸽小肠黏膜麦芽糖酶和蔗糖酶总活性影响显著(P0.05)。3)日龄与肠段的交互作用对麦芽糖酶总活性、蔗糖酶总活性和蔗糖酶比活性影响显著(P0.05)。结果提示,随着日龄变化,乳鸽机体蛋白质代谢能力不断增强,沉积水平不断提高,消化系统发育迅速,生长速度高于机体生长,自身胰腺和小肠黏膜水解酶活性不断增强,10日龄时,机体发育水平显著提高。因此,2~10日龄阶段是乳鸽出壳后消化生理机能趋于完善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及其组合对黄羽肉鸡肠道黏膜形态、二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1 560只1日龄黄羽肉公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5只):对照组(Ⅰ组)饲喂低能量低蛋白质的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Ⅲ和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 000 U/kg的黑曲霉来源单一木聚糖酶1#、康氏木霉来源单一木聚糖酶2#和组合型木聚糖酶(木聚糖酶1#∶木聚糖酶2#=1∶1)的饲粮,试验期63 d。每个重复分别于21、42和63日龄时取2只肉鸡采集肠道组织,用于肠道黏膜形态、二糖酶活性及二糖酶基因mRNA表达丰度的测定。结果表明:1)Ⅳ组21日龄时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Ⅰ组(P0.05);Ⅳ组42日龄时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极显著大于Ⅰ组(P0.01),显著大于Ⅱ和Ⅲ组(P0.05),且Ⅳ组42日龄时空肠V/C值极显著大于Ⅰ、Ⅱ和Ⅲ组(P0.01)。2)21日龄时,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麦芽糖酶活性以及空肠中蔗糖酶活性表现为Ⅳ组极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1);42日龄时,空肠中蔗糖酶活性表现为Ⅳ组极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1),显著高于Ⅲ组(P0.05)。3)42日龄时,Ⅳ组空肠中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MGA)mRNA表达丰度极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1)。由此得出,肉鸡在前(1~21日龄)、中期(22~42日龄)阶段,木聚糖酶的添加能够改善肉鸡肠道黏膜形态,促进二糖酶的分泌及其基因表达,且组合型木聚糖酶的作用效果优于单一木聚糖酶,表现出高效催化的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择24日龄断奶且断奶体重为(6.95±0.05)kg的三元杂交猪(杜×长×大)96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试验于31日龄正式开始,59日龄结束,研究膨化、酶处理陈化早籼糙米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消化道内碳水化合物消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31 ̄45日龄及31 ̄59日龄的饲料转化率因膨化而显著下降(P<0.01),而且膨化与外源酶的互作效应提高了全期的料肉比(P<0.05),膨化和酶处理对日增重和采食量无影响(P>0.10)。膨化显著提高45日龄十二指肠中麦芽糖酶和59日龄糖化酶的活性(P<0.05),同时膨化显著降低空肠中59日龄所有粘膜二糖酶的活性(P<0.05)、极显著提高空肠中59日龄琢-淀粉酶活性(P<0.01)。外源酶显著提高了胰脏中45日龄琢-淀粉酶、59日龄琢-淀粉酶和糖化酶以及45日龄回肠中海藻糖酶的活性(P<0.05)。互作效应显著影响45日龄胰脏中琢-淀粉酶和十二指肠中麦芽糖酶的活性(P<0.05),同时对59日龄十二指肠糖化酶、异麦芽糖酶,59日龄空肠乳糖酶、异麦芽糖酶和琢-淀粉酶的活性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丁酸梭菌抑制脂多糖致急性应激大鼠肠道损伤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健康大鼠生长性能及脂多糖(LPS)致急性应激大鼠肠道结构、肠道二糖酶活性及肠道炎症的影响。选取36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丁酸梭菌组,每4只大鼠1笼,每组3笼。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LPS+丁酸梭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05%丁酸梭菌。试验第40天,LPS组、LPS+丁酸梭菌组大鼠称重后按照4 mg/kg BW的剂量腹腔注射LPS(LPS浓度为1.5 mg/m L,注射量在1.0 m L左右),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1 m L生理盐水,3 h后处死采样。结果表明:1)丁酸梭菌对健康大鼠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绒隐比、空肠黏膜厚度以及空肠、回肠上皮淋巴细胞数(P0.05)。与LPS组相比,预防性饲喂丁酸梭菌能显著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空肠黏膜厚度及上皮淋巴细胞数(P0.05)。3)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蔗糖酶和空肠麦芽糖酶活性(P0.05)。与LPS组相比,预防性饲喂丁酸梭菌能抑制LPS对十二指肠蔗糖酶活性的降低,LPS+丁酸梭菌组十二指肠蔗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显著增加了空肠及回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与LPS组相比,预防性饲喂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空肠与回肠MPO活性及空肠IL-6、TNF-α含量(P0.05),LPS+丁酸梭菌组回肠IL-6、TNF-α含量虽无显著降低(P0.05),但较对照组也未见显著增加(P0.05)。由此得出,丁酸梭菌对健康大鼠生长的无负面影响,给大鼠预防性饲喂丁酸梭菌可抑制LPS急性应激下LPS对肠道蔗糖酶活性的降低,缓解对肠道黏膜结构的破坏,提高肠道免疫功能,降低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1.
L-精氨酸对脂多糖刺激的断奶仔猪肠道损伤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L-精氨酸(Arg)对脂多糖(LPS)刺激的断奶仔猪小肠黏膜蛋白质、DNA、RNA含量、二糖酶活性和血浆D-木糖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L-Arg是否可以缓解LPS刺激所导致的肠道损伤.选取24头健康的(21±1)d断奶仔猪,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采用单因子设计(1)基础日粮(非应激对照组);(2)基础日粮 LPS(应激对照组);(3)基础日粮 LPS 0.5%Arg(0.5%Arg组);(4)基础日粮 LPS 1.0%Arg(1.0%Arg组).在第16天,给应激对照组、0.5%和1.0%Arg组注射100 μg/kg BW的LPS,非应激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LPS 2 h后,按1 mL/kg BW的剂量分别给仔猪灌服D-木糖溶液,注射LPS 3 h后,采血,分离血浆待测;注射LPS后48 h屠宰仔猪,刮取小肠黏膜待测.结果表明(1)和非应激对照组相比,应激对照组的十二指肠黏膜蛋白质含量,空肠、回肠黏膜DNA含量,空肠黏膜蔗糖酶活性,回肠黏膜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血浆D-木糖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这表明LPS刺激导致断奶仔猪肠道损伤;(2)0.5%Arg组十二指肠黏膜蛋白质含量,空肠黏膜DNA含量,回肠黏膜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血浆D-木糖含量以及1.0%Arg组空肠DNA含量,空肠黏膜蔗糖酶活性,回肠黏膜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血浆D-木糖含量均高于应激对照组,且与非应激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L-Arg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LPS刺激所造成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研究妊娠后期母猪和仔猪补饲外源精胺对初生和28日龄仔猪肠道形态结构和二糖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干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的技术措施.试验第1阶段,选择6头体重和膘情相近、胎次为3、已怀孕91 d的健康“长×大”母猪,随机分为Ⅰ、Ⅱ和Ⅲ3个组,每个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Ⅰ、Ⅱ和Ⅲ组妊娠母猪饲粮中外源精胺的添加量为0、1.5和3.0 mg/kg,饲喂至分娩结束;第2阶段,分娩后母猪采食同一种不含外源精胺的饲粮,Ⅰ、Ⅱ和Ⅲ组哺乳仔猪于7日龄起相应补饲外源精胺添加量为0、3.0和6.0 mg/kg的哺乳仔猪饲粮至28日龄.在仔猪初生和28日龄时,分别从每窝仔猪中选1头接近平均体重的健康仔猪进行屠宰,用于胃肠发育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外源精胺相比,妊娠母猪饲粮添加3.0 mg/kg外源精胺显著提高了初生仔猪十二指肠和回肠的柱状细胞数量、十二指肠和空肠的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增加了空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了麦芽糖酶和蔗糖酶比活力(P<0.05);哺乳仔猪饲粮添加6.0 mg/kg外源精胺显著增加了28日龄仔猪空肠黏膜重(P<0.05),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麦芽糖酶和蔗糖酶比活力(P<0.05),极显著增加了空肠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P<0.01),极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P<0.01).因此,在妊娠后期母猪和哺乳仔猪饲粮中添加外源精胺有利于初生和28日龄仔猪肠道形态结构的改善和二糖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日粮添加纤维分解酶与异丁酸对犊牛小肠消化酶活性和肝生长轴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30日龄健康、体重近似的荷斯坦公犊36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纤维分解酶组(FE)、异丁酸组(IB)和混合添加组(IBFE)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1.83g纤维分解酶(FE,含160U纤维分解酶和4 000U木聚糖酶)、6.0g异丁酸(IB,浓度98.5%)和两者混合物。分别在45和90日龄从每组中抽取3头屠宰并采集各肠段小肠内容物、肝样品,测定小肠消化酶活性和肝生长轴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结果表明,45日龄,IBFE组空肠近端、空肠远端和回肠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E组(P0.05);IBFE组十二指肠、空肠近端、空肠远端和回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IBFE、IB组空肠近端和空肠远端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FE和IB组GHR mRNA、IGF-Ⅰ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FE和对照组(P0.05),IBFE组I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IB、FE和对照组(P0.05)。90日龄,IBFE组十二指肠和回肠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E组(P0.05);IBFE组空肠近端、空肠远端和回肠胰蛋白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IBFE组十二指肠、空肠近端、空肠远端和回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E组(P0.05);IBFE、IB、FE组GH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FE组I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IBFE和IB组IGF-Ⅰ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FE和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纤维分解酶和异丁酸混合物对提高犊牛小肠消化酶活、肝生长轴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乳酸菌对早期断奶牦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发育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28日龄断奶的公牦犊牛1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基础饲粮(CT组)和基础饲粮+复合乳酸菌(LBS组),每头牦犊牛饲喂的复合乳酸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1∶1∶1)总活菌数为1.7×10~(10)CFU/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期(第1~56天),LBS组的平均日增重、总干物质采食量和苜蓿草采食量均高于CT组(P0.05),开食料采食量极显著高于CT组(P0.01)。2)第56天时,LBS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极显著低于CT组(P0.01);第28天时,LBS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T组(P0.05),LBS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高于CT组(P0.01)。3)LBS组的十二指肠肌层厚度显著高于CT组(P0.05),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CT组(P0.01);LBS组的空肠黏膜厚度显著高于CT组(P0.05),空肠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CT组(P0.01);LBS组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T组(P0.05),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CT组(P0.01)。4) LBS组的回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极显著高于CT组(P0.01),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干扰素-γ含量显著低于CT组(P0.05),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4含量显著高于CT组(P0.05)。5) LBS组的空肠和回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CT组(P0.05),回肠脂肪酶活性极显著高于CT组(P0.01)。由此可见,饲喂复合乳酸菌能提高早期断奶牦犊牛的生长性能,增强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对肠道发育及免疫能力起到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源结构的日粮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二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况一致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8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试验日粮的消化能值保持一致为14.8 MJ/kg,日粮的碳水化合物与植物性油脂的能值比(CEV/FEV)分别为11.7∶1.0、1.5∶1.0和1.0∶6.9。结果表明:随着CEV/FEV值的降低,小肠各段黏膜中乳糖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表现为CEV/FEV为1.0∶6.9组的十二指肠黏膜乳糖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低于CEV/FEV为11.7∶1.0组(P0.05);空肠黏膜中CEV/FEV为1.5∶1.0和1.0∶6.9组乳糖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低于CEV/FEV为11.7∶1.0组(P0.05),1.5∶1.0与1.0∶6.9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CEV/FEV为1.0∶6.9组的回肠黏膜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低于11.7∶1.0组(P0.05)。随着CEV/FEV值的降低,小肠各段黏膜SI m 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可见,随着CEV/FEV值的降低,仔猪小肠黏膜二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降低表现出了对日粮能源结构变化的适应。  相似文献   

16.
小麦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对肉仔鸡小肠粘膜二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体内、外研究了小麦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对肉仔鸡小肠粘膜二糖酶活性的影响。取1日龄黄羽肉鸡105羽,随机分为3组,饲喂由玉米—豆粕、小麦—豆粕和玉米—豆粕加小麦SNSP提取物组成的3种日粮 ,分别于1、4、7、10、14、18和21日龄宰杀 ,取小肠粘膜 ,测定5种粘膜二糖酶的活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 ,与玉米—豆粕日粮相比 ,小麦—豆粕日粮对肉仔鸡小肠粘膜乳糖酶、麦芽糖酶和纤维二糖酶活性抑制作用显著 (P<0.05)。玉米—豆粕加小麦SNSP提取物日粮对肉仔鸡小肠粘膜麦芽糖酶活性抑制作用显著 (P<0.05)。体外试验结果表明 ,小麦木聚糖显著降低乳糖酶、蔗糖酶、海藻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的活性 (P<0.05) ,极显著降低麦芽糖酶的活性 (P<0.01)。桦木木聚糖和小麦SNSP提取物分别显著降低蔗糖酶、海藻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的活性 (P<0.05) ,极显著降低麦芽糖酶的活性 (P<0.01)。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SNSP无论在体内或在体外 ,均可抑制肉仔鸡小肠粘膜二糖酶活性。抑制小肠粘膜二糖酶活性是小麦SNSP抗营养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头,试验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的试验饲粮是用霉变玉米和霉变玉米蛋白粉代替基础饲粮中50%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配制而成(含玉米赤霉烯酮0.90 mg/kg,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43 mg/kg,烟曲霉毒素5.85 mg/kg)。仔猪采用单体笼饲养,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升高了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乳糖酶活性、空肠和回肠的蔗糖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升高了空肠和回肠的丙二醛含量(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镰刀菌毒素能够降低断奶仔猪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危害小肠健康,并对其生长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选用60只体质量相近的2月龄新西兰肉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5种ADF水平(13%、16%、19%、22%、25%)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ADF水平对3月龄肉兔沉积氮、氮表观消化率和利用率影响显著(P〈0.05),对消化氮及消化氮利用率影响不显著(P〉0.05)。随日粮ADF水平升高,小肠各段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空肠段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段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小肠黏膜二糖酶活性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蔗糖酶、乳糖酶和回肠麦芽糖酶活性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麦芽糖酶活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认为,2~3月龄肉兔适宜的ADF水平为16%~19%。  相似文献   

19.
肉犊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选择1、4、6月龄各4头利杂犊牛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犊牛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月龄犊牛的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肥大细胞的密度逐渐降低.在1、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十二指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最多(P<0.01).在1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4和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之间的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与犊牛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各年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肥大细胞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时犊牛小肠的肥大细胞密度最低.结果提示犊牛的黏膜免疫水平可能与其机体的发育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饲料工业》2019,(17):31-34
试验旨在研究21日龄爱拔益加(Arbor Acres, AA)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屎肠球菌对空肠绒毛形态结构及小肠肠道酶活的影响。试验选取600只1日龄AA肉鸡(公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Ant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金霉素,低(LEF组)、中(MEF组)、高(HEF组)剂量屎肠球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屎肠球菌。结果显示:①相比于CON组,LEF组肉鸡空肠中绒毛高度有显著性增加(P<0.05),Ant组肉鸡空肠中隐窝深度也有显著性增加(P<0.05),其他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与CON组相比,HEF组和Ant组肉鸡肠道中十二指肠中麦芽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HEF组和Ant组肉鸡空肠中麦芽糖酶活性也显著提高(P<0.05);相比于CON组,Ant组和HEF组肉鸡空肠中乳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LEF组、HEF组和Ant组肉鸡空肠中糜蛋白酶活性与CON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LEF组、HEF组及Ant组肉鸡十二指肠中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果表明,在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50 mg/kg屎肠球菌可显著提高肉鸡空肠绒毛高度。添加屎肠球菌能显著提高其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麦芽糖酶活性,降低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且以200 mg/kg添加量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