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河南省主推的18份优质小麦新品种为材料,利用DA7250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检测分析小麦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和容重。结果可知,蛋白质含量达强筋水平的小麦品种有15个,占83.3%;湿面筋含量达强筋水平的小麦品种有12个,占66.7%;吸水率达强筋水平的小麦品种有11个,占61.1%。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吸水率3项品质性状指标均达强筋标准(GB/T17320-2013)的小麦品种有9个,占50.0%,大部分小麦品种(83.3%)达到中强筋标准。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旨在明确小麦新品系的品质性状,并为发掘具有优异品质性状的材料提供参考。以170份自育高代品系,以及1份栽培品种周麦18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分析仪对小麦籽粒水分、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硬度以及容重进行检测分析,并对6个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测定结果显示,水分含量平均值为12.64%;粗蛋白质含量变幅为9.62%~17.21%;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1.29%~36.52%;沉降值变幅为11.13~41.82 mL;硬度变幅为49.46%~75.06%;容重变幅为758.18~849.45 g/L。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容重与水分含量、硬度与沉降值、容重与粗蛋白含量、容重与湿面筋含量、容重与沉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沉降值与水分含量、湿面筋含量与水分含量、沉降值与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与粗蛋白含量、沉降值与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类群Ⅰ包含7个品系,类群Ⅱ包含19个品系,类群Ⅲ包含41个品系,类群Ⅳ包含79个品系,聚为类群Ⅴ包含24个品系。该研究为选育优质小麦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扬麦20品质调优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做好国审小麦品种扬麦20在晚播条件下的调优生产技术,采用播期和密度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面团粉质参数以及淀粉糊化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对扬麦20的千粒质量、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品质性状以及面团粉质指标(除形成时间外)和淀粉糊化参数(除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外)均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千粒质量、容重和硬度逐渐降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粉质参数以及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返弹值等淀粉参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稀懈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种植密度及其与播期的互作对扬麦20的品质性状、粉质参数及糊化参数均无显著影响。在迟播条件下,以11月18日播种小麦的籽粒品质和面团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硬麦在晋麦区产量与籽粒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扩大山西优质小麦品质资源范围,[方法]对选用的16个加拿大硬粒小麦品种的产量、产量结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并对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及湿面筋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引进的硬粒春小麦优质品种,其籽粒品质均优于当地品种山农129。获得高蛋白(蛋白含量≥14%)强筋(湿面筋含量≥32%)高产(籽粒产量4 500kg·hm~(-2))品种是硬粒6号、16号、17号;高蛋白中筋(28%湿面筋含量32%)高产品种是硬粒4号、5号、9号、11号;高蛋白强筋中产(籽粒产量3 000kg·hm~(-2))品种是硬粒8号、14号、15号;高蛋白中筋中产品种是硬粒7号、10号;当地品种山农129为高蛋白中筋高产品种。[结论]硬粒小麦除1号、2号、3号、13号外,其余品种对改良山西小麦籽粒品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 2 0 0 0~ 2 0 0 1年度国家黄淮旱地小麦区试为材料 ,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与若干农艺性状的关系 ,以及农艺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有效穗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蛋白质与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 ,湿面筋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湿面筋与沉降值呈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 ,株高与蛋白质呈弱正相关 ,生育期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 ,千粒重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据此提出旱地小麦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稳定提高穗粒数、有效穗 ,降低千粒重 ,培育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黄淮南片麦区育成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汇总和分析了该区域2011-2016年国审的47个品种的8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平均值为800 g·L-1、14.46%和31.3%,达到了强筋小麦标准;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的平均值为33.1 mL、56.2%、5.9 min、315 E.U.和67 cm,达到了中筋小麦标准。品种间差异较小的性状为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品种间差异较大的性状为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因此, 黄淮南片在今后的品质育种中应加强对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等性状的选择,以提高育成品种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7.
旱地小麦籽粒品质与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0-2001年度国家黄淮旱地小麦区试为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与若干农艺性状的关系,以及农艺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湿面筋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湿面筋与沉降值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蛋白质呈弱正相关,生育期与容重呈显著负相产,千粒重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据此提出旱地小麦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稳定提高穗粒数,有效穗,降低千粒重,培育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差异,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差异性较大,但不同性状的差异表现不一致。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80%、5.96%、12.06%;容重、硬度、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表现为砂姜黑土最优,褐土、棕壤次之,河潮土最差,容重、硬度变异系数较小为1.27%、6.38%,粉质参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14.62%、16.90%、13.30%。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山东省当前育成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状况,对2011-2015年山东省高肥预试、高肥区试、高肥生产试验、旱地区试和旱地生产试验共五个试验组别979个新品种(系)的籽粒、面粉和面团的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个组别新品种(系)的平均容重均高于770 g/L,平均硬度指数均在64.0以上,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3.27%~14.91%,平均湿面筋含量32.92%~36.84%,平均吸水率均在60.0%以上,平均面团形成时间均超过3.60 min,平均面团稳定时间均超过3.99 min,白度平均值均低于77.0;高肥组品系的品质性状表现优于旱地组品系,五个组别参试品系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均显著高于其它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年度间品系的品质差异较大,2012-2013年度品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品质特性较好,2013-2014年度品系的容重、硬度指数、湿面筋含量、面粉吸水率和面团稳定时间等品质特性较好;容重、湿面筋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吸水率等单项指标达到国标强筋标准的品系较多,达标率均在60%以上,稳定时间达到国标的品系仅占10.11%,5项指标均达标的品系有41个。"十三五"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仍为蛋白质和面筋品质,同时,要注意面粉色泽(白度)的改良及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协调改良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的籽粒品质状况,以2017年、2018年2 a收获的133个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和50个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品质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度、不同类型的新疆冬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有差异。183个新疆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平均为65.27%;蛋白质含量较高,平均为15.85%;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5.28%;体积质量平均为809.12 g/L,85%以上的品种体积质量等级达到一级水平;沉降值平均为37.94 mL;淀粉含量平均为70.62%。新疆冬小麦育成品种的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均高于地方品种,且大部分品种属于中强筋品种,与新疆居民喜爱拉面、馕等高筋面食有关;2017-2018年2 a籽粒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体积质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因型和环境对新疆冬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选用762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种植于新疆3个地点,检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值以及面团揉合特性等8个蛋白质品质性状.[结果]新疆冬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4.44%,湿面筋含量为32.37%,面筋指数为61.86%,Zeleny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小麦京771×Pm97034产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对Zeleny沉淀值、谷蛋白膨胀指数(swelling index of glutenin,SIG)、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面粉膨胀势、碱性水保持力(alkline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AWRC)、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等8个品质性状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质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SIG值、面筋指数、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可以解释Zeleny沉淀值的77.7;的表型变异,其中SIG值与Zeleny沉淀值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系)的品质现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对 1999年山西省种植的或参加区试的 31个小麦品种 (系 )进行了品质测试 ,各性状的平均值为 :千粒重 36 0g ,容重 76 9 5g/L ,角质率 58 7% ,出粉率 6 1 0 % ,蛋白质含量 13 7% ,湿面筋 4 4 3% ,干面筋 14 5% ,沉降值 36 6ml。参照小麦品质分类标准 ,目前山西省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容重、出粉率、沉降值中等 ,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较高 ,但面筋质量较差 ,大多小麦品种属于中力小麦 ,个别品种达到强力小麦标准 ,无弱力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挖掘小麦籽粒品质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及候选基因,并揭示其遗传机理,为相关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测298份国内外春小麦品种(系)5个环境下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淀粉含量、籽粒硬度、出粉率和容重等7个籽粒品质性状的表型,并结合小麦55K SNP芯片,采用Q+K关联混合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外引品种(系)、地方品种(系)和育成品种(系)的7个品质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13.4%、1.1%—18.6%和1.0%—13.9%。其中,外引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变异系数均为最高;新疆自育品种的淀粉含量、籽粒硬度和出粉率的变异系数最大,而新疆地方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淀粉含量、籽粒硬度和出粉率6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介于外引品种(系)和新疆自育品种(系)之间。群体结构分析表明,298份小麦品种(系)可分为3个亚群。其中,亚群1包含128份(43.0%)试验材料,主要是来自新疆的地方品种(系);亚群2包含24份(8.1%)试验材料,主要包括外引品种(系)和新疆地方品种;亚群3包含146份(48.9%)试验材料,主要是外引品种(系)。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A、B和D基因组及全基因组的LD衰减距离分别为10、10、6和8 Mb,依据全基因组的LD衰减距离,将在物理图谱上前后8 Mb区间内的位点认定为一个候选位点。通过GWAS共检测到85个与7个小麦籽粒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稳定位点(P<0.001)贡献率为3.7%—10.9%。在1B、1D、2D、3A、3D、4A、4B、5A、6A、6D、7A和7D染色体上均检测到稳定且同时与多个性状关联的位点。其中,7A染色体上的AX-109452823—AX-110545157同时与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出粉率和籽粒硬度相关,且同时在4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对稳定的位点进行候选基因发掘,筛选到10个可能与小麦籽粒品质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TraesCS4A01G299800(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TraesCS7A01G059500(色氨酸脱羧酶)、TraesCS7A01G331200TraesCS7D01G418700(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水解酶)对调控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有重要作用。【结论】检测到85个稳定的且与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关联的位点,并筛选出10个与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品质与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小麦品质与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探讨适合生产挤压膨化食品的小麦品质特性。【方法】16个小麦品种经实验型双螺杆挤压机在相同参数条件下挤压得到膨化型小麦粉产品,分析小麦品种品质、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品种小麦的品质特性和相应挤压膨化产品的理化特性之间均有较大差异;挤压膨化产品的色差与千粒重、面粉白度、弱化度,吸水性指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水溶性指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拉伸长度,糊化度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色差与籽粒硬度、降落数值,吸水性指数与容重,水溶性指数与面筋指数、5cm拉伸阻力,产品硬度与籽粒硬度、面粉白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所选的16个小麦品种中,泰农18、济麦22、青丰1号、青农2号、烟农23和鲁麦21更适合制作挤压膨化食品。【结论】小麦品质指标中千粒重、容重、籽粒硬度、面粉白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降落数值、形成时间、弱化度、拉伸长度和5 cm拉伸阻力对挤压膨化产品的理化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具有高千粒重、容重、面筋指数、弱化度、5 cm拉伸阻力和低籽粒硬度、面粉白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形成时间和拉伸长度的小麦品种或原料较适合生产挤压膨化食品。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冬小麦区试新品种(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2005~2006年度新疆冬麦区域试验15个参试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AACC及国标分析方法对磨粉品质、面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小麦新品系的品质性状有了明显提高,表现为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延展度高的特点,但存在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不协调的问题,面团流变学特性需进一步提高.(2)新疆小麦新品系的的灰分含量、沉淀值以及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软化度、评价值、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变异系数均较高,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是今后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性状.(3)经综合比较和评价,仅有品种(系)CA0203、200502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质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供试材料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导育种实践,以105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11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容重、延展性、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进行变异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3.11%),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8.81%);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28.24%),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2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株高与稳定时间(-0.346)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形成时间(0.393)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沉淀值(0.299)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硬度指数(-0.278)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被分为7个类群,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小,仅个别类群之间在穗粒数、千粒重、吸水率、沉淀值、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性状中的少数性状上表现显著性差异。从第Ⅴ类群中筛选出在4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山农2...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连续两年(2004年和2005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试长江流域(上游组和中下游组)的12个小麦品种(系)的8个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仅1个品种达到国标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环境因素对容重、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大,其他品质性状主要由相应基因控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稳定时间、沉降值与最大抗延阻力、沉降值与拉伸面积,以及最大抗延阻力与拉伸面积等性状间在2004年和2005年均呈显著正相关;供试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基本上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沉降值、有效穗数与稳定时间在两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麦谷蛋白膨胀指数(SIG)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方法]利用小麦京771和Pm97034杂交产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SIG与8个品质性状的关系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除膨胀势和蛋白质含量外,SIG值与Zeleny沉淀值、面筋指数、湿面筋含量、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等性状值都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与Zeleny沉淀值的相关系数最大(r=0.783,P<0.01),而与碱性水保持力(AWRC)和籽粒硬度呈极显著和显著的负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湿面筋含量、Zeleny沉淀值、膨胀势、AWRC、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等6个性状值与SIG值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建立了回归方程;通径分析表明:Zeleny沉淀值对SIG值的直接影响最大,湿面筋含量和膨胀势对SIG值的间接影响较大。[结论]该研究为小麦品质育种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四川小麦新品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9份四川小麦新品种(系)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普遍表现优良。蛋白质含量中等偏低,平均为12.97%。沉降值属中、低水平,平均为22.23 mL。面筋含量较高,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3.68%。粉质指标普遍较差,其中形成时间平均为2.01 min,稳定时间平均为3.22 min,粉质质量指数平均为35.66。大多数材料筋力为中到弱筋。从主要品质指标来看,W7达到了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另有4份材料达到专用中筋小麦标准,2份材料达到专用弱筋小麦标准。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面筋含量、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沉降值与其它品质性状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作为品质育种早代选择指标;面筋指数与粉质参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千粒重与面筋指数、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反,其它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大多不显著,这表明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并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